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河南博物院一九二七年创立于开封市三圣庙街,始称河南博物馆,是中国较早建立的博物馆之一(图一)。早期因收藏了新郑郑公大墓、辉县甲乙墓、安阳殷墟等重要墓葬和遗址的考古发掘品而名重一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河南省会由开封西迁郑州,一九六一年河南博物馆也由开封迁址至郑州。新迁址的河南省博物馆先坐落在郑州市人民路(图二)。一九九八年又迁至郑州市农业路中段,并更名河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占地面积十万余平方米,展厅面  相似文献   

2.
关卉 《神州》2014,(7):11-13
<正>据文献记载,庙会起源于寺庙周围,所以叫"庙";又由于小商、小贩们看到烧香拜佛者多,在庙外摆起各式小摊赚钱,渐渐地成为定期活动,所以叫"会"。久而久之,"庙会"已演变成了节日期间、特别是春节期间的重要娱乐活动。老北京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最早是汉族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的一种活动,多在寺庙的节日或规定的日期举行。现如今北京庙会时间一般为初一至初六,最长的也不过初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30年代,西安庙会活动中的传统踩高跷。这项技艺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各种庙会活动均可见。高跷是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进行表演的形式,由于演员踩跷比一般人高,便于远近观赏,而且流动方便无异于活动舞台,因此深受群众喜爱、关于高跷的起源,学者们多认为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沿海渔民的捕鱼生活有关。  相似文献   

4.
一、庙会概说和佛山庙会的兴盛庙会,是中国古代民间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与传统社会中人们的信仰、文化、经济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庙会根据突出的重点有着不同的名称,为突出其进香的内容,称为香会;为突出其报答神佑、采取大规模民间文艺演出的特点,称为赛会、过会、出会;同时  相似文献   

5.
王泽媛 《沧桑》2014,(4):115-117
牛拉桩故事是泽州县下村镇大南庄村农历三月二十日古庙会的重要表演项目,因其独特的将扮装故事放在特制的车上,采用牛拉的形式在泽州县古庙会上独树一帜,并且将牛神信仰以及农耕文化传承都融入其中,牛拉桩庙会故事在村中通过群体传承而不断得到发展。本文主要依托于在实地考察下村镇大南庄区域环境以及牛拉桩传说的历史渊源、流传范围的基础上,对牛拉桩故事传承的濒危现状、传承人传承谱系情况以及牛拉桩未来采取的传承发展保护模式及保障措施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王柏松 《黑龙江史志》2013,(4):27-27,37
<正>庙会,是中国汉族地区出现的一种民俗活动、民间文化现象。在佛道教寺观定期举办法会活动而聚集大量信众期间,伴随产生的集市贸易、文化娱乐、休闲等活动交织在一起的社会活动。有上千年历史。今天,在我国许多地方仍然存在并有所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旅游产业发展。如北京地坛庙会、白云观庙会、上海城隍庙庙会、龙华寺庙会、哈尔滨极乐寺庙会。  相似文献   

7.
张海军 《收藏家》2015,(4):55-60
两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国会不会制造琉璃,曾经是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半个多世纪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湖南地下发掘出了大量距今两千多年的中国早期琉璃器,品种非常丰富,有礼器、生活用品、葬器、佩饰等,数以千百计。经过科学检测,这些琉璃器的化学组成,与古代世界各国不同,造型和艺术风格,也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世界琉璃史上独树一帜。本文所介绍的,主要是长沙市博物馆藏的战国两汉时期琉璃器。  相似文献   

8.
故宫建筑琉璃构件面临最主要的病变是琉璃釉层的大面积脱落,以养心殿燕喜堂最为典型的琉璃筒瓦为研究对象,分析釉层和胎体的成分、形貌以及热性能等,同时进行不同条件下的模拟循环试验发现:环境温湿度变化剧烈,会引起琉璃样品的釉层脱落,其中样品釉层越厚、胎釉与胎体的热扩散性能和热膨胀性能差异越大,样品釉层脱落的速率会越快。分析原因主要在于琉璃样品从高温急剧降到低温等循环过程发生的“淬火”,样品从高温下降至冷冻室冰水混合物中表面釉层的温度下降速率相对最大,这种温度的急剧变化会引起釉层张应力以及胎釉界面热应力的分布不均,釉层脱落破坏最为严重。对比琉璃样品发生破坏时的模拟实验条件和实际环境条件,与夏季的高温/暴雨最为相似,推测可能成为破坏古建筑琉璃釉面脱落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研究成果可为后期文物保护和修复方案的提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宜兴市太华镇太平村,原名觉了村。觉了村“跷会”,自清朝嘉庆年间开始,每年农历正月十三至十五举行3天。觉了村“跷会”曾轰动过太华山区,相继延续了一百多年,可以说是久盛不衰。 觉了村“跷会”在出庙会时,由几十个村民戴上杨家将的脸谱,穿上杨家将的袍套,踩着高跷,表演杨家将的戏。如《杨家将出征》、《杨门女将》、《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等。扮演  相似文献   

10.
开封赏菊     
开封赏菊陈书金菊花是开封市的市花。每逢金秋时节菊花烂漫时,即每年10月25日至11月25日,开封市都要举办菊花会。菊花会期间,开封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菊花,真是"十里阳台十里花,十里花香飘万家。阳台层层接青天,菊花朵朵映彩霞"。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  相似文献   

11.
北庙会历经千年发展渐成繁盛之势,寺庙遍及乡村城镇,"凡城乡有庙宇处无不有会"。近代社会变革带动了风俗文化的变迁,庙会作为民间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继承传统形式的前提下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以地方史料为基础,分析了近代东北庙会文化的演变并指出:庙会由原来宗教、商业、娱乐并重的情况,转变为商业特色日益增强而宗教观念日趋淡薄。  相似文献   

12.
华智亚 《民俗研究》2012,(5):139-145
在河北农村地区,民众有着举办庙会的悠久传统。乡村庙会既是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地方政府的管理和制约。从抗战后期到改革开放初期,共产党领导下的地方政府对乡村庙会采取的具体政策虽然与时俱变,但总体上体现出双重态度:一方面,认可庙会的一些积极功能,因而在实践中会支持庙会的举办;另一方面,对庙会上的敬神拜神、铺张浪费的现象持反对态度,并运用各种方式试图改造之。这种双重态度的出现,既和庙会的多重功能有关,也和地方政府利用一切积极因素支持中心工作的策略有关。  相似文献   

13.
山丹太平车     
张乐 《丝绸之路》2009,(23):28-29
太平车作为一种汉族民间舞蹈的重要形式,流行于我国很多地方,这种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形式,至少在清代就在民间社火及庙会活动中广泛流行。它来源于古代的推车游艺,随着时代的发展,参加人数由一人推车表演发展到两人以及多人表演。  相似文献   

14.
诗韵梦寻 《旅游》2012,(3):12-15
当我们想形容一个女子的美,又想不出合适的形容时,往往会说,她很有味道。护国寺街,就是这样一个"五味杂陈"的地方。600米的胡同不算长,兼具最新商业街的前卫时尚和最老庙会的活色生香,书写着古老寺庙喧嚣沉浮的来去、京味小吃繁华衰败的轮回、  相似文献   

15.
市井人生     
<正>拍摄地点:香港,庙街拍摄时间:1月5日INFO:尼康D750,F/16,4s,ISO 50琳琅满目的摊位和人头攒动的过道,使得庙街被称为香港的"平民夜总会"。这里应该是香港最贴近平民生活而又缺少都市影子的地方了,也受到众多香港电影的青睐。后期制作时,我将街道两边的楼道颜色淡化,突出了庙街入夜后的色彩。  相似文献   

16.
得胜堡     
正得胜堡位于大同市新荣区堡子湾乡。得胜堡是明长城大同镇重要关隘,它是由"一口三堡",即得胜口、得胜堡、镇羌堡、四城堡组成的古堡群。得胜堡平面近方形,只有一个出口南门。南门外建有瓮城、瓮城外还有月城,形成了三道城门的防御体系。四城堡位于得胜堡北0.5公里处,是明清时期著名的马市交易市场。得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金村庙会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城乡一体化背景下,金村庙会的内容形式、组织结构、未来存续状况引起广泛关注。金村庙会的概况1.金村庙会的起源。"庙会是一种古老的民俗现象,集祭祀、娱乐和贸易于一体,尤其与道教、佛教等宗教活动联系十分密切。"1庙会形成的源头和发生核心主要是在宗教场所,宗教信仰是庙会的主要组成部分。金村地处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镇东南部,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是典型的江南水乡。  相似文献   

18.
李盼 《旅游纵览》2023,(19):157-160
庙会旅游是文旅融合背景下民俗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正向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对周口市庙会旅游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剖析其庙会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庙会旅游资源、创新庙会形式、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加大多方宣传力度、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促进周口市庙会旅游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前言琉璃的制造在世界上已有5千多年的历史。现在一般认为琉璃器最早产生于古埃及。在古罗马人发明了铁管吹制法、刻花琉璃、套色刻花琉璃技术后,将罗马帝国的琉璃制造业推向新的繁荣。继而萨珊琉璃和伊斯兰琉璃也随之发达起来,后经丝绸之路传人我国。古琉璃器皿在我国出上量较少。据考证,我国在东周时期就能制造一些琉璃珠、壁等饰物,是世界上制造琉璃最早的国家之一。从出土实物看,最迟不晚于西汉,河北满城刘胜墓出土的琉璃盘和琉璃耳杯就是最好的例证。西方古琉璃以钠钙琉璃为主,中国古琉璃以铅钡琉璃为主,这主要是由加工原料的…  相似文献   

20.
北庙会历经千年发展渐成繁盛之势,寺庙遍及乡村城镇,“凡城乡有庙宇处无不有会”。近代社会变革带动了风俗文化的变迁。庙会作为民间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继承传统形式的前提下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以地方史料为基础,分析了近代东北庙会文化的演变并指出:庙会由原来宗教、商业、娱乐并重的情况,转变为商业特色日益增强而宗教观念日趋淡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