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核心价值概述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包括卧龙、四姑娘山和夹金山脉,面积9245平方千米,涵盖成都、阿坝、雅安和甘孜4市州12个县.它保存的野生大熊猫占全世界30%以上,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是全球所有温带区域(除热带雨林以外)中植物最丰富的区域.  相似文献   

2.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作为中国2006年的正式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于2006年7月12日在立陶宛举行的第30届世界遗产会议上全票通过。中国大熊猫是世界独特而珍稀的自然资源,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然而四川省野生大熊猫的栖息地面积已由  相似文献   

3.
“一点污染都不行!栖息地周围居民也要在发展经济上做出让步。”“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一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刚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当地大熊猫保护区的领导者就发出了这样的豪言壮语。我们在为这样的环保意识叫好的同时,却也无法回避其中包含的辛酸和无奈。  相似文献   

4.
马月伟 《旅游纵览》2013,(2):161-162
大熊猫栖息地区一直在寻求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区域经济相协调的道路,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其发展速度超过传统的工业、农业,并且在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上有着重大的作用。大熊猫栖息地区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大熊猫文化,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成为世界自然遗产,为四川省发展大熊猫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契机。立足大熊猫文化内涵,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可行性分析,本文提出"创建大熊猫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构建大熊猫文化旅游园区,进一步开发大熊猫形象手工艺品"的设想,为发展四川省大熊猫文化创意产业及缓解大熊猫栖息地区保护和发展的矛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马岗 《旅游》2001,(11)
风光壮美的川西高原,以他独特的雪山、冰川地貌,耸立在青藏高原的最东部,不但拥有人间“童话世界”之称的九寨沟、黄龙风景区,更有以“蜀山之王”贡嘎山和“大熊猫故乡”卧龙为中心的多个自然保护区。四姑娘山便是其中之一。 四姑娘山,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 族自治州的小金县日隆乡,距离 成都二百三十公里。由横断山脉中四座毗连的山峰组成,主峰海拔6250米。山顶终年积雪,根据当地藏民的传说,为四个美丽的姑娘所化。四姑娘山由此得名并被当地藏族人视为能保平安的“神山”。那里风光显示着一种自然原始之美,没有丝毫污染与人…  相似文献   

6.
四川是大熊猫栖息的主要区域,是保护大熊猫、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完整性的重要区域。2006年成为世界自然遗产的“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主要包括成都平原与青藏高原之间的邛崃山脉、大渡河与岷江之间南北长180公里、东西宽40至70公里的地域,涵盖成都、雅安、阿坝、甘孜4市州12县,包括9个风景名胜区和8个自然保护区,面积9510平方公里,另包含世界遗产外围保护区5271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7.
<正>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海拔落差达到4000米,山高谷深。这里群山绵延、峡谷纵横、森林苍翠、雪峰争辉。卧龙是四川大熊猫世界遗产的核心保护区,国宝大熊猫的最佳栖息地,以"天下卧龙,熊猫王国"蜚声世界。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完整,自然植被覆盖丰富多样,映入眼帘的都是苍翠的绿,这就吸引了众多的鸟类在此生活和繁衍。  相似文献   

8.
预防性保护领域的研究与实践目前在国内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大多数实践集中在对"明星"文物的保护,即对高保护级别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世界文化遗产的综合性评估、监测和检测等。相比之下,对数量极其庞大的省市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实践却少之又少,特别是以区域不可移动文物整体为对象的"预防性维护"目前依然是空白。北京大兴、昌平及房山等地区的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实践显示,从基层的直接需求出发,以"文物健康体检"为形式,运用数字技术、开发云数据库作为记录、分析工具,建立工作指标,可探索建立一套快速有效、推广性强的区域不可移动文物风险筛查的预防性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9.
庞璐  张甜颖 《旅游纵览》2022,(24):114-117
在区域经济越来越多元化的形势下,节事活动起到提升当地知名度,带动地方产业发展,增强地方竞争力的作用。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节事活动也会给当地居民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以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秦岭大熊猫文化旅游节为研究对象,以佛坪县的当地居民为调查对象,分析佛坪县当地居民对秦岭大熊猫文化旅游节的感知状况,从而了解到该节事活动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为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8月,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指导,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联合编著,方志出版社出版的《大熊猫图志》(中英文版)正式面世。该志是全球首部以大熊猫为记述对象的官修图志,旨在以通俗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精美的图片与画作,向社会各界全方位展示大熊猫的起源、生态、研究、保护和文化等内容。《大熊猫图志》分物种、生活、环境、研究、保护、文化6个篇章,近400页,约25万字,收录近500幅珍贵图片,全景展现大熊猫由濒危到"易危",与人类渐行渐近、日益亲密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借助于文献和考古资料 ,对西汉时期分布于秦岭地区的大熊猫、金丝猴、华南虎、黑熊、棕熊、草兔、麋鹿等七种动物名称、习性和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 ,复原了当时动物的生态环境 ,希望能为目前政府开发大西北、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丝绸之路》2011,(1):78-78
近日。“冰上飞舞·自在我心”2011年四姑娘山第二届国际攀冰节论坛在成都顺利召开。本次活动于2011年1月14-17日在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双桥沟隆重举行。这次盛会是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联合成都全民全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四川大学户外运动研究等所为广大旅游发烧友、户外运动爱好者带来冰雪嘉年华的饕餮盛宴。  相似文献   

13.
吴欧 《华夏地理》2007,(7):16-16
雄性大熊猫“祥祥”是人类首只被放归野外的圈养大熊猫,六岁时祥祥承载了人类用圈养大熊猫补充野外濒危种群的梦想,被放归在卧龙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稀有物种栖息地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宗旨和独特之处在于,必须保护大熊猫栖息地的整个生态环境不为人类破坏。为了保持它的原生态,在栖息地核心区进行大规模旅游开发无疑是必须严禁的,游客也只能在极其有限的试验区看到大熊猫。大熊猫之旅可以这样安排:成都参观大熊猫繁殖基地;行车150公里从成都到雅安,参  相似文献   

15.
2018年出版的宋雅兰的新作《熊猫:中国现代国宝的构建与保护》,以熊猫的现代中国国宝形象的构建为线索,讨论中国社会环境与生态观念的变化。书中对大熊猫这一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政策的发展进程,以及大熊猫借“国宝”形象转化为新中国国家象征的过程两大书写脉络,认为本书从熊猫保护的视角重新观察中国历史发展进程,进一步呈现了野生动植物与人类社会在共生共处中的相互影响,构建起结合环境史研究与文化史研究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6.
杭州飞来峰摩崖石刻造像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造像群历经千余年的地质环境作用,目前已产生了多种环境地质病害。为防止地质病害进一步发展,灵隐管理处在阶段基础信息数据采集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造像群地质病害的成因,针对性地采取了危岩加固、防渗治水、植被调整等工程保护措施,制定了保护工程分期进行的方案,对造像群划区域、分年度开展综合保护治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因祸得福     
《山茶》2009,(7):22-22
由于垦荒、人类居住点、封闭性高速公路和大型水电站等人为原因造成的阻隔,我国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十分严重,许多保护区内大熊猫数量过低,极易发生近亲繁殖。20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更加剧了大熊猫栖息地的破碎程度。  相似文献   

18.
资讯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和“河南殷墟”申遗成功日前,“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和“河南殷墟”在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分别成功跻身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大家庭,至此,中国已有33处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西班牙、意大利。四川是大熊猫栖息地的主要区域,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位于成都平原与青藏高原之间  相似文献   

19.
华夏视野     
祥祥死了,放归继续雄性大熊猫"祥祥"是人类首只被放归野外的圈养大熊猫,六岁时祥祥承载了人类用圈养大熊猫补充野外濒危种群的梦想,被放归在卧龙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然而祥祥在野外生存了近一年之后,不幸身亡。今年1月,研究人员在通过无线电跟踪祥祥时,发现信号消失。2月19日下午,搜寻人员在雪地中发现了祥祥的尸体,它佩戴的无线电颈圈已损坏。  相似文献   

20.
"软盖层"保护遗址墙体是目前盛行于英格兰和苏格兰,且为中欧和北欧认可的一种保护技术。"软盖层"保护技术符合我国建设遗址公园的保护技术需求,根据苏格兰的研究报告推测"软盖层"保护技术适合在中国沿海域范围气候环境下应用。该项研究是对"软盖层"保护技术应用于安徽宣城广教寺遗址公园保护与展示工程实施可能性所做的模拟实验,实验地点于上海同济大学,实验周期为一年。实验方法为将两堵模拟实验墙分为四等部分,一部分墙头覆盖砖块模拟硬盖层保护和另外三部分墙头覆盖三种不同的植被(景天科植被、马尼拉草、四季青草)模拟软盖层保护,通过安装在各不同盖层下的温度数据记录仪每半小时采集的温度变化数据,通过手持式湿度仪于每月采集墙体的湿度数据,结合图像记录等方式采集每月墙体的表观变化和植被的生长情况变化。通过一年的实验研究及数据分析表明,在中国南方地区气候环境下,"软盖层"对墙体的保护效果主要体现在极端气候环境下。同时,"软盖层"在夏季对墙体的除湿功效显著,而且在冬季并没有增加墙体湿度的副作用。实验结果还表明,草的选择对"软盖层"的功效影响颇大,建议在进一步研究中需要寻找更适用作"软盖层"的植被和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