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秀玲 《收藏家》2010,(6):49-54
五.人物纹人物纹有仕女、官员、童子等。纹饰画面有群仙祝寿、玉女献桃、仕女秋千、童子戏莲等。出土织物中(除童子外)人物纹饰较少,一般人物纹都是主题纹饰。  相似文献   

2.
王秀玲 《收藏家》2009,(11):29-36
二.皇后服饰 (一).冠及头饰 1.凤冠 皇后所戴冠称为凤冠。凤冠是古代妇女首饰中最高档华贵的一种装饰,以上面饰有凤而得名。早在汉代就已出现,至宋正式将凤冠确定为礼冠,  相似文献   

3.
王秀玲 《收藏家》2010,(4):11-16
定陵出土丝织品共600余件(其中包括成匹的袍料和匹料177匹,各类丝织衣物467件),占出土文物的五分之一。这些丝织物上面大部分有纹饰,素面很少。在封建社会里,作为御用高级织物,其纹饰设计和色彩装饰首先必须服从于封建礼制要求。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十一月乙亥,《礼制集要》书成,"其目十有三",首目就是冠  相似文献   

4.
王秀玲 《收藏家》2008,(8):16-20
是绞纱组织,质地轻薄,丝缕纤细,经丝按一定规律绞缠,形成均匀分布的绞链状或罗孔。透风凉爽,是夏季的服饰衣料。罗的历史较早,在春秋战国之前就已经有了。汉代已能织出复杂的罗,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丝织品中就有复杂的四经绞罗,宋代时罗更是风靡一时,成为江南一带非常名贵的丝织品。  相似文献   

5.
王秀玲 《收藏家》2008,(7):19-24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丝织业在我国历史悠久,早在轩辕帝时“始教民以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考古发现原始社会繁荣时期就有了编织物。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发展,由最开始的麻、葛织物逐步发展为棉、丝织物。到了明代,纺织业已领先其他行业率先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说明纺织业发展规模很大。丝织品种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6.
王秀玲 《收藏家》2008,(10):9-18
黄金是稀有贵金属,具有亮丽的色彩和光泽,耐腐蚀,延展性好。由于它在自然界中存在较少,开采也比较困难,加工复杂。所以一般人很难大量使用黄金制品,在封建社会只有皇帝的生活用品才大量使用黄金制作。  相似文献   

7.
王秀玲 《收藏家》2009,(10):9-17
3.蔽膝 蔽膝,冕服中系在前面垂于腰带下,因在膝前,所以叫做蔽膝。由于最早衣服形成是先有蔽前之衣,所以后来把蔽膝施之于冕服上,以表示不忘古之意。蔽膝用在冕服叫“芾”,用在祭服叫“钹”。定陵出土2件。皆呈梯形,上窄下宽,红素罗面(为四经绞罗组织,经紧密,纬线较粗。经密:120根/厘米,纬密:14根/厘米),  相似文献   

8.
王秀玲 《收藏家》2009,(9):17-24
服饰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象征。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物品,它体现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观念。古人最初的服饰只是为了遮体御寒护肤,随着社会的发展,服饰不仅限于保护人的身体,而且发展到装饰效果极强的饰物。  相似文献   

9.
王秀玲 《收藏家》2009,(12):9-14
2.霞帔 共出土2件,形制、大小相同。出自随葬器物箱内,与凤冠、佩饰等同出。孝端、孝靖后各1件。  相似文献   

10.
王秀玲 《收藏家》2007,(5):11-20
首饰是人们美化生活的饰物,是用贵重金属金银等材料制成的,再镶嵌珍珠宝石,可显示出佩戴者的地位和身份。佩戴首饰的历史源远流长,原始人就知道用兽牙、兽骨、贝壳、海螺等作装饰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装饰品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精美。到了封建社会,上层统治者  相似文献   

11.
王秀玲 《收藏家》2011,(9):59-62
色彩给人的是一种视觉感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色彩审美标准。但在封建社会,色彩也要受到制度的约束。  相似文献   

12.
王秀玲 《收藏家》2008,(11):11-18
四.药具在定陵出土文物中有一对带柄罐(图30)。分别出自万历帝棺内东端的南北两侧。形制、大小基本相同。铭文标明二者仅重量只差一钱。小直口,深腹,平底。腹上部一侧附带圆銎,銎内安木柄贯钉加固。盖为弧面阶梯形,圆钮,子口,素面。底部用双线刻铭文一周:“大明万历年御用监造八成五色金重二十二两四钱”,  相似文献   

13.
王秀玲 《收藏家》2011,(11):58-64
在定陵出土丝织物中有相当一部分有题记。题记形式有墨书、绣字、织字等几类。这些题记内容广泛,记载详细,有织造机构、各道工序人员、司吏、丝织名称、颜色、纹饰、质地、用料、用途及匹料长度等。这些题记为后人研究明代官办丝织业的组织分工情况,督造验收制度,织品的产地、规格、品种等,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证据。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是研究明代丝织业发展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4.
王秀玲 《收藏家》2011,(12):71-73
从定陵出土织物看,所用材料有蚕丝线、金银线、孔雀羽线,其中以蚕丝线为主,金银线和孔雀羽线主要是装饰用线。据北京纺织科学研究所的专家①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出土织物中有生丝和熟丝,质量非常好,丝胶透明光亮。  相似文献   

15.
论明祖陵遗址的保护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良 《东南文化》2002,(3):85-96
明祖陵遗址的保护利用,是在野外勘察与考古勘探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制定好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以遗址公园的形式,逐步实施保护方案,以达到保护与利用的有机结合。其中的关键问题是保护与利用“度”的掌握。  相似文献   

16.
明祖陵的修建是明初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本文结合史实进一步探讨了明祖陵的营建年代以及在明代社会中的政治地位及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17.
清世宗在昌瑞山陵区范围之外另卜陵址,泰陵的特异性在神道和陵区总体布局上表现明显;之后,宣宗重建寿陵于龙泉峪,在整体上改变了陵宫的平面结构,后来的昌西、慕东两座皇太后陵也受慕陵影响而别具特色。清西陵自肇建开始,前后130年间不断凸显出个性张扬的色彩,与同时的东陵陵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