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史梦兰是晚清京东硕儒,集经史、文学、方志、小学等成就于一身。唐山博物馆收藏有一幅史梦兰行书手卷,内容节选自宋代米芾《宝晋英光集》卷一之《参赋》,其书写时间、内容及书法,对研究史梦兰生平和乐亭地方史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博物馆的公共服务应该理解为既包括藏品、研究、陈列展览等活动的开放,也要包含配合以上活动而延伸的相关服务和内容,尤其是最为服务核心的社会教育活动的开展。中小博物馆因资源、人力不足等因素,在公共服务方面面临种种挑战。现以“影动唐博——沉浸式系列社教活动”为例,分析唐山博物馆围绕“唐山皮影”开启系列社教活动的优势、渠道及其在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方面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姚芳 《文物春秋》2012,(3):71-75
近日,唐山博物馆入藏一批民国时期的嫁妆瓷,主要包括掸瓶和冬瓜罐两种器型,分别由当时唐山最大的三个瓷厂德盛、新明和东陶成生产,其装饰手法主要是粉彩瓷绘,内容有当时流行的少女游春图、仕女婴戏图及花鸟图等。  相似文献   

4.
细腻传神的唐山皮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影”是皮影戏的简称,在古代被称为影戏,是指艺人操纵用畜皮、硬纸等不同材质制作的影人、景片等,利用光源将其形象投影到影窗(或称亮子、银幕、屏幕、唱戏的窗子)上进行说唱,并配以音乐伴奏。进而表演故事的一种艺术形式。皮影戏融合了绘画,雕塑、音乐、歌唱、演技和文学等艺术。“五尺生绡作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就是在灯影里舞动的皮影艺术的生动写照。皮影的演出形式灵活自由,具有浓烈的乡土气息和民间情趣,备受民众的喜爱,以至流传千余年而不息。关于皮影艺术的正式文字记载是在北宋年间,盂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就有”每一坊巷口,无乐棚去处,多设小影戏棚子,以防本坊游人小儿相失,以引聚之”,可见当时人们对影戏的痴迷。  相似文献   

5.
唐山皮影是是我国冀东地区的传统民俗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充分展示出冀东地区的人民对于戏剧、美术及雕刻等艺术形式的创作创新和审美意象。本文就中国传统文化对唐山皮影造型产生的影响进行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皮影是古老的艺术表演剧种,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独特的造型,复杂的制作程序,精雕细刻的工艺,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向往,其中有丰富的民俗民情、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等多方面的内容,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物。皮影艺术是中华民俗文化中的一支奇葩。皮影戏是世界上最早的幕影文化娱乐形式。相传皮影戏产生于汉代,明清达到鼎盛时期,至民国和新中国建国初期,长盛不衰。在漫长的发展演变中,由…  相似文献   

7.
鲁杰 《文物春秋》2013,(4):64-67
藏品是博物馆一切工作的基础,藏品的数量和质量是考核博物馆等级的必要条件,因此博物馆需要不断补充和丰富藏品,以提升品质.作为地方中小博物馆,唐山博物馆通过制定可持续的文物征集计划,拓展文物征集途径,突破惯性思维,提高文物征集意识的前瞻性,在文物征集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唐山博物馆除积极开展博物馆业内的馆际交流之外,还加强了同文化系统内其他单位的合作、同教育系统的合作、同旅游系统的合作、同社会团体的合作以及同观众的合作,改善了博物馆资源有限的局面,促进了博物馆与社会各界的互动,更好地满足了所在地区民众精神文化的多元化需求。实践证明,开展多渠道、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不仅能够实现文化共享,还能够提高自身的文化创造力和综合效益,对于中小博物馆而言,尤其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家旅游》2012,(8):84-85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场面、道具等的统称。皮影戏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戏曲剧种之一,俗称人头戏、影子戏、驴皮影,发源于中国陕西,极盛子清代的河北,干百年来流传甚广。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皮影已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收藏两千多件精品皮影文物,部分影件距今已逾百年,但由于影件是由有机皮质制成,陈展保护与馆藏久存都具有较高的难度。为了更好地保护皮影文物,记录并传承其蕴含的人文信息,利用数字化技术对馆藏皮影进行了数字化综合性保护研究,在皮影传承人的配合下,完善皮影基本信息,实现皮影数字化采集,建立皮影关系数据库,探讨皮影数字化采集的新方式。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皮影保护和传承的水准,促进馆藏文物信息静态与动态管理的互补。  相似文献   

11.
皮影     
《文史月刊》2008,(4):F0004-F0004
皮影俗称“灯影戏”,又称羊皮戏、人头戏、影子戏,有“电影始祖”之美称,是中华民族传统戏剧之一。  相似文献   

12.
谭秋 《钟山风雨》2012,(6):54-55
中国皮影艺术自南宋起,已陆续传播到埃及、土耳其、法国、德国等国家。至今,世界上一些博物馆都珍藏着中国皮影,许多中外收藏者都以能得到一步传播到国外。如今,埃琴、土耳其、法国、德国等许多目r家都有专门的皮影研究院、皮影博物馆。  相似文献   

13.
唐山博物馆馆藏皮影的整理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皮影戏是一种集民间美术、音乐、舞蹈、说唱为一体的傀儡戏剧表演,分布十分广泛,但不同地区的皮影戏有着不同的特点。唐山皮影是国内皮影戏中影响较大的种类之一,与评剧、乐亭大鼓并称为冀东文艺的“三枝花”。近些年来,唐山博物馆为了突出馆藏特色,反映地方文化,对当地民俗文物进行了有  相似文献   

14.
15.
谭红 《文博》1989,(4):83-84
四川大学博物馆藏有一乘屏金人物花卉玻璃花轿(图一)1953年收购于成都的轿行,系清代民间文物。花轿做工精美,色彩艳丽,保存完整,为国内现存同类文物中所罕见。花轿为木质穿斗式结构,轿身呈方形,轿顶为四角攒尖式。轿身长1.01、连轿杆宽1.05、高2.02米。除轿门外的三面均有戏剧故事、历史传说、人物花鸟等丰富的内容,运用彩扎、玻璃内画、木雕等多种工艺加以充分表现,所绘内容无不与喜庆有关。轿底座木雕栏杆环绕轿身四周,与轿身固定在一起,正面留有一进口,有木雕彩绘小狮子分列  相似文献   

16.
避暑山庄博物馆收藏的清代漆盒形制丰富,纹饰精美,品质上乘,有雕漆、填漆、漆地嵌螺钿等多种工艺,体现了皇室奢华尊贵的欣赏品味,是漆器工艺在清代高度发展的范例。文章选取了其中具代表性的8件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铜镜是中国古代常见的生活器皿,蕴藏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宁夏博物馆作为宁夏地区的文化缩影和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文章通过对宁夏博物馆收藏的不同时期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铜镜进行赏析,展现宁夏博物馆馆藏铜镜的深厚内涵及宁夏地区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金蕾 《收藏家》2022,(11):111-116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中有许多精美的中国古典家具。本文通过回顾该馆明清家具收藏历史,探讨、分析馆藏玫瑰椅背后设计内涵和深意,剖析设计特点,为中国构建特色博物馆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9.
大同市博物馆收藏历代铜镜162枚,笔者遴选其中部分珍品分别介绍,并略作考释如下。1.新莽四神博局镜圆形,圆钮,圆钮座。纹饰分作内外三区。内区钮座周围饰双线方格,四角内侧有4枚乳钉,乳钉之间为长方形界格,每格之内装饰3片花瓣纹。博局纹将中区分为四方八区,分别配置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四神分别配置禽鸟、瑞兽等纹饰,相邻的禽鸟与瑞兽两两相对,在内区双线外侧四周各饰乳钉二枚。外区装饰共内外四周,内侧为一周铭文带为:“尚方□竟竟□大巧二真□人□□文王□年□”。内外以凸弦两道界隔,其外分别环绕栉齿纹带一周,三角锯齿纹带一周…  相似文献   

20.
广西博物馆藏有一些银锭,分别为贺州地区藤县县城出土元代银锭19件;柳州地区三江斗江东坪村出土清代银锭3件;南宁市区出土清代元丝银锭7件。南丹县还征集了两件清代银锭。这些银锭造型各异,特别是藤县银锭,是迄今广西地区出土数量最大、时代最早的一批银锭。现将这批元代银锭介绍如下:1979年9月,贺州地区藤县县城工农饭店深约1.5米处,挖得二罐银锭,共19件。银锭造型一致,大小不一。锭呈铤形,束腰,中心凹平有螺旋纹,周缘突起,最高处达11毫米。平底,底部有密集蜂窝孔。有的锭面刻铭文及“十”字。藤县图书馆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