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其独立性发展的第一步,是保证孩子全面发展的基础素质之一。为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密切配合,共促幼儿健康发展,省政府机关幼儿园在开学初对中小班孩子家长进行了调查问卷工作,根据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幼儿家庭育儿态度较之以前出现了很大的转变,家庭早期教育已深入到每个家长的心中,但也反映出教育方面重此轻彼的现象: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忽略自理能力和品德行为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正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加强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和主动性衔接,已成为现代德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应吸引并组织家长参与其孩子的教育活动,给家长提供参与的机会,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教师应主动地指导家庭教育,帮助家长及有关家庭成员端正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解决其在教育子女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正教育是塑造人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密切配合。家庭教育是起点和根基,它贯穿于培养人的全过程。可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念偏颇,教育的价值取向更多体现在孩子的知识掌握多少上,仅从学习成绩上关心孩子,重智轻德现象比较普遍。因此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坚持与家庭携手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教育工作,共同为构建学生健全人格而努力。我在班主任工作中有过亲身体验。前几年,我班有一位学生来自较偏远的山村,小学阶段班级只有十来名学生,孩  相似文献   

4.
我国特有的现象——“独生子现象”,给教育带来了新的问题,中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和家庭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两个极端,一是,家长认为孩子没有成人,心理和生理没有发展全面,需要成年人给予随时指导,加之又是独生子女,百般呵护,小心翼翼,使孩子成为家中的“小太阳”、“小皇帝”,这种情况在爷爷奶奶辈的环境下,尤为突出。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大多数家长都是双职工,岗位压力大,竞争激烈,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便以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和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做借口,很少用心地去了解孩子,与孩子亲密相处。以上这两种情…  相似文献   

5.
有的家长认为,什么都替孩子干了就是爱孩子;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大了自然就会做了;有的家长则对孩子不放心,怕孩子做不好……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必然依赖性强,独立性差。如果孩子从小缺乏独立性的培养,那么就会影响他日后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6.
张林燕 《神州》2020,(4):118-118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特别是教育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当前,我国在家庭教育中出现了一些普遍的问题,造成了孩子的依赖和自我中心的意识增强,不当的教育方式造成了孩子的不良心理品格。本文首先探讨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日前,一篇《美国高中"中国妈妈"为何成了贬义词》的文章在网上引发热议。在一些美国学生、家长眼中,"中国妈妈"爱攀比,爱包办,永远以别人为标杆,华裔家庭的孩子缺少独立性和自主性,什么事都是妈妈说了算。"中国妈妈"像只老母鸡,孩子如同小鸡,总要靠母鸡的翅膀来保护。这也和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我的青春谁做主》中部分剧情相吻合,同时这也引发了大家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反思。本期"我点你说"就来讨论这方面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仅有聪明的头脑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独立性、自制力、坚韧性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专家们普遍认为,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包办太多,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意识严  相似文献   

9.
孩子的人生之路需要靠自己打拼,作为他们的启蒙老师,应重视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家庭对幼儿园来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资源,只有让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真正融合在一起,才能使其发挥最有效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家庭这一资源,共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教育,乃一个人一生立身处世之根本,没有受过任何教育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可以说是不存在的。教育,可以分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方面。学校教育,能使一个人识文断字,知古鉴今。社会教育,能使一个人处世做人与整个社会道德风气不相悖逆。而家庭教育,则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根本,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从孩子一出世开始,就无时无刻不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子女的情操、心性和志趣。当然,一个人所受的教育并不是单纯的,这三种教育往往相互融汇、相互补充,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这里,我想谈论的是作为教育根本…  相似文献   

11.
许多父母认为,家庭教育是一种生活中的随机教育。换句话说,家庭教育的“一招一式”要时时注意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培养他们能够独立生活的本领。这种教育思想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常被一些家长有意无意地忽略掉,抑或出现偏差。因此,父母要认识孩子成长的阶段性,教育的随机性要与孩子成长的发展性相结合。孩子出生后的最初教育,要提倡说行,反对说不。当孩子出生后,您开始尽心尽力地进行哺育,问题也就容易发生了:喂饭时,孩子小手抓饭勺;高兴时,小手要挥,要抱住小脚丫往嘴里送;稍大些,孩子会手脚并用了,一有机会,就爬来爬去。此时大人可别说不。担心汤勺扎了嘴,嗔怪说:“不许抓。”害怕乱爬摔下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愈来愈多的中学生家长认识到,中学阶段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关键阶段。在孩子具备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之后,让孩子离开父母,接受形形色色的寄宿制教育,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自立能力,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及综合素质都大有益处。曾几何时,面临中考、高考的孩子请家教、吃小灶一度成为家长们最投入的事情。而近一二年,  相似文献   

13.
暑假在美国生活了两个星期,倘若有人要问在这短暂的14天中美国给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那我的回答既不是繁荣的经济、奢侈的生活,也不是顶尖的科技、爆炸的信息,而是美国的家庭教育,特别是金钱方面的教育。甚至可以认为,这种金钱的教育奠定了美国今天繁荣富裕的基础,缺少了这种教育,美国一切令人羡慕的地方可能都无从谈起。总的来说,美国家庭对子女的金钱教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会孩子正确使用零花钱  相似文献   

14.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美育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也指出:"美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美育既是培养学生素质、又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无可撼  相似文献   

15.
美国家庭素质教育一向以自由引导为其特色,尤其重视发展孩子的个性,强调父母应该多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把孩子视为朋友。这跟我国大多数家长的教育观截然相反。我国的家长往往把儿女视作泥偶一般任意摆布,扼杀孩子的个性,与孩子之间很容易产生隔膜。很显然,美国人更懂得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家长,他们能够与孩子共同成长。下面列举美国家庭教育问题专家提出的七项建议,这些建议大多契合了教育儿女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家庭教育是孩子道德人格的奠基工程,家庭教育环境更是对孩子的性格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所谓家庭教育环境,是指在一定物质生活基础上所形成的家庭人际关系和文化心理状态给孩子的影响。本文试图以家庭氛围和家庭教养方式两个方面为切入点,结合自身教育实践,谈一谈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同时也就如何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朱明发 《神州》2012,(16):330-331
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家长,但天下却有太多不会爱孩子的家长一—这是笔者十几年来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实践最深刻的体会。所谓‘不会爱”,就是家长教育行为本身存在着较多的误区,由此导致在家庭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等系统性的失误和偏差。  相似文献   

18.
在家庭教育中,有一种屡见不鲜的现象,就是许多家长为了教育自己的孩子,指名道姓地给孩子树立榜样。这些榜样,可能是孩子的同班同学,或者是亲友家,或者是同事家、邻居家的孩子,或者是大众传媒中报道过的孩子。他们确有某方面突出的优点。家长教育自己孩子,可能说以下一些——“看看人家多强,看看你,赶上人家一半就不错了。”  相似文献   

19.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孩子批评不得、批评后不以为然、我行我素、甚至顶嘴的表现。批评孩子一定要让孩子做到心服口服,这样才能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所以批评孩子时一定要讲究方法。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一段话,他说:“在教育孩子时,批评比表扬还要高深,因为批评一定要讲究方法,这是一门艺术,你用得好它比表扬的效果还有用。”因此,在教育孩子上,处处留心皆学问。  相似文献   

20.
家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家庭教育方式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父母都希望子女将来能出人头地,但不可否认,很多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有一定的盲目性。他们盲目地认为要求孩子绝对听从自己的意见就能对他们进行保护和监督,让他们健康地成长。殊不知,这种专制型家庭教育方法缺乏科学性,它的负面影响是很明显的。对孩子严格要求是需要的,但严格要求不等于专制,家长必须把握好分寸。为了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所有的父母都应该端正自己的教育意识,选择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