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清代的“备指额驸”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代满蒙联姻的过程中,清朝统治者曾制定“备指额驸”制度,作为在蒙古王公贵族里选择额驸(驸马)的依据。备指额驸制度是什么时期产生的?它反映了清朝对蒙古政策中的什么问题?本文拟从满洲贵族选择蒙古额驸的历史演变过程入手,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求对清朝民族统治政策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满蒙贵族联姻,是清朝统治者为笼络和羁縻蒙古贵族,使之俯首听命,为清朝夺取政权,巩固统治效力,针对"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基本方针而采取的一项所谓"北不断亲"的对蒙政策。清朝统治期间,有大批清朝公主陆续下嫁蒙古,本文就她们中的一位,清康熙朝公主之一,和硕端静公主,做一些相关轶事的探讨与论述,希望有助于人们进一步,更加具体地了解清代的满蒙联姻政策及其一些相关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满蒙联姻不仅是清朝满蒙同盟、清朝统治蒙古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清代满蒙关系的重要体现。清代皇女下嫁蒙古,给蒙古社会带来了深远的政治、经济、人口、民族等方面的影响。因此清代满蒙联姻问题一直受到学界的重视,有诸多学术论著。本文通过对清代下嫁蒙古的公主、格格的封号以及因封号而获得的陪嫁待遇的考察,从而对其随行人员的性质和"陪嫁人户"总体规模做出估算,进而探析这一人群对当时蒙古社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清朝是满族建立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清政权以满州贵族为主,实行满蒙联盟和联合汉族上层人士进行统治。这与明政府明显不同,这也决定了其民族政策的不同。宁夏地处西北边远之地,由明朝军事边镇变成了清朝的内地,这种变化与清朝的民族格局、民族政策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清朝长达三百年的满蒙联姻,具有大规模、多层次性、持续性和制度化的特点;在清朝的边疆治理,满蒙汉各族政治经济的发展及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对加强边疆建设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满蒙联姻是有清一代奉行不替的基本国策。这一现象,引起过不少学者的关注。由于帝王婚姻多为政治婚姻,以往的研究,大都将着眼点放到联姻的政治背景及导致联姻的直接政治原因上。毫无疑问,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任何一个历史现象,都不可能是由单一因素形成。它是社会各种因素综合运动的产物。影响满蒙联姻的,除政治因素外,还必然会有许多相关因素起作用。本文拟从后金与清初时满、蒙二个不同民族的生存整体环境出发,对联姻的社会功能和导致联姻的一些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一些探索。一、满蒙联姻的社会功能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婚…  相似文献   

7.
从西班牙历史看"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界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民族国家"是一种国家形式,同时也是近代以来形成的一种政治属性的民族,可称为"近代民族"。它与其他那些传统意义上的自然属性的民族有明显区别,主要特征在于:其规模相当于一个主权国家,而不像自然属性的民族那样不是大于一个国家就是小于一个国家;其主权属于人民,而不能属于任何个人或其家族。它诞生的标志不是"国家统一"而是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19世纪以前,国家统一之后所产生的往往是中央集权的专制王朝国家,而不是民族国家,它们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西班牙国家统一后,立即通过海外征服和王室联姻等途径迅速膨胀成为一个超级庞大的殖民帝国,西班牙人成为它的"主体民族",但国家主权却属于来自外族的君主。它那时不是民族国家,而是封建王朝国家。直到19世纪初,随着反抗拿破仑占领的独立战争,西班牙的近代民族意识才被唤醒,才成为一个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8.
满族统治者在奉天地区文官的选任上,以满官为主、参用汉官。通过对奉天文官选任中民族选择性的研究,为清朝奉天官制乃至整个清朝地方官制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从民族畛域的角度,透视清朝统治者的民族意识与"首崇满洲"的治国理念,以及清朝统治者对汉官的任用策略。  相似文献   

9.
吴承军  姚继荣 《攀登》2015,(1):141-145
清代前期,因军事战争的需要,统治者十分重视马政的建设。面对西北复杂的政治形势和民族关系,清朝在西北设立一些马政机构,逐渐完善了有关的马政制度,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汗国时期的卫拉特蒙古诸部联姻是卫拉特历史和诸部关系史上重要一章,对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进程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利用汉、蒙、藏文资料,特别是我国尚未翻译出版的俄文档案资料,通过梳理联姻史实,归纳联姻特点,进而指出诸部联姻在加强土尔扈特和祖国联系及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具有重要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1.
唐古忒学考     
唐古忒学为清朝培养藏语文翻译人员的专设机构。本文利用满蒙汉文史料,考察唐古忒学的设立始末与制度化历程,讨论唐古忒学生的出身、入仕、升转及其在清朝中枢藏文公文翻译中的作用,在制度设计与运作的层面上对清朝多语文政治文化的构建与实践提供一个考察的角度。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的统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抗日战争以前的中国是一个统一国家吗? 抗日战争最大的功绩,一是战胜了侵略中国的日本帝国主义,二是把中国国家、中华民族统一起来了。中国民族很古老,中国随着时代环境进入了自己的近代。抗日战争以前中华民族或中国国家是分裂的,不统一的。中国没有把自己建成一个统一的近代国家。  相似文献   

13.
在中世纪国际关系中,王室联姻是最为广泛运用的一种外交手段。然而,联姻外交是封建社会所特有的产物,到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民族国家形成的近代,已不适于借通婚来安排政治事业了。王室联姻因失去它生长的土壤而最终退出外交舞台。 那么,在封建时代,联姻为什么得以如此频繁地进行;而到了近代、现代,它却销声匿迹呢?它在中世纪的历史进程中起过什么样的影响呢?既然它流行于那个时代,那么,它在  相似文献   

14.
清代的筹边政策,与以往历代的筹边政策多有不同。清朝广泛地吸收历代筹边的经验教训,其筹边的政策,凝聚了极为丰富的历史内容。清前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近代中华民族基本成型,形成了少数民族多居住于边疆地区的民族分布特点,这决定了清朝的筹边政策,是与其民族统治政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几乎与清朝入主中原的同时,1640年的英国工业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跨入了资本主义时代.中国成了西方殖民主义者鱼肉的目标,这决定了清期的筹边政策,是在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中逐渐形成的,带有鲜明的  相似文献   

15.
清和硕恪靖公主府位于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一组典型的清早期王府建筑群,它为清代早期王府建筑规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为研究和硕恪靖公主及满蒙联姻在巩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所起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华夏民族与国家的演进和互动走着一条与西方不同的发展道路,由此形成古代中国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同一性传统及民族意识中的民族与国家认同相一致的深层价值结构,同时也导致古代中国独特的政治地缘与民族地缘的特征。它使中国在国家与民族认同上呈现重要特点:即族别上的兼容性、民族统一与国家安全的一致性、文化的开放性。近代以降,传统家天下的国家与民族意识受到严峻挑战,其认同观念面临断裂和重新阐释、再塑的问题。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近代仁人志士积极探索民族国家的重建途径,创造性地提出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相统一的思想,并以此为核心构建近代中华民族国家中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新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元明清时代是实现整个中国的大统一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促进了东北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一步发展,也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不断发展。清初,在中央王朝内部,生活在中国东北黑龙江流域的各民族由于地域、族源和文化等因素与中央政府保持着紧密联系,并确立了宗主关系,清王朝通过联姻、赏赐、编设八旗等政策不断强化东北各民族对中央政府的政治认同。在外部,清王朝和东北各民族面临着外敌入侵。正是在共同抗击外来侵略的过程中,东北各民族的民族意识得以激发,中华民族整体意识和中华民族认同感不断增强,保家卫国的朴素爱国主义塑造着东北各民族的国家认同,也促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自在发展”中不断走向“自觉发展”,近代中国疆域意识和领土意识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18.
清朝是以满族统治者为主体联合蒙古族、汉族等民族统治者而建立的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以少临众的历史条件下,统治中国近三百年,这与其成功的民族政策是密不可分的。清朝的民族政策大致可分为对汉族的政策和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本文主要分析清朝对汉族政策形成的社会背景与主要内容,以及对我们今天民族工作所给予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清朝的法律制度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疆域辽阔,民族众多。清朝的法律制度体系,建立在明朝的基础之上,又突出其民族统治的特色,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宝贵的经验。本从清朝统治立法和司法的角度,论述了清朝的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0.
李俊颖 《沧桑》2014,(3):29-31
清朝初年,"剃发令"的推行在大江南北掀起了血腥的剃发浪潮,引起了民族文化深厚且极富自尊心的汉人的强烈反抗,使清军南下遭受到前所未有的阻力,大大延缓了其统一全国的步伐,"剃发令"也被后人视为清朝的一大弊政。但对当时的清朝统治者来讲,虽付出极大代价却仍旧推行"剃发令",是出于维护本民族文化传统的深谋远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