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李占才 《文史天地》2013,(12):43-46
明朝崇祯年间,京师满城县民间出了一个天文爱好者,名叫魏文魁。此人以一介平民,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不顾生计也无意科举,长期在家乡研究天文,先后完成了《历元》和《历测》两部天文学著作。之后他从满城赶往北京,与时任礼部侍郎的国家级顶尖科学家徐光启叫板,  相似文献   

2.
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公然践踏国际法,于1937年12月13日竟对手无寸铁的南京平民,实施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尔后不久,《中日文化协会》也悄然在南京成立,并在各沦陷区成立各个分会,以配合日本的军事占领与统治中国之目的。本文从日本侵华的第四条战线的文化载体——《中日文化协会》的成立的背景,以及其宗旨、任务、结构、性质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广田电报”与南京大屠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美国政府于 1994年 9月解密的一批外交文件中 ,有一份1938年 1月 17日日本广田外相发给驻美大使馆的电报 ,引起学术界关注。但同时 ,人们在认识上也存在一些误区 :有的将该电文中的观点直接理解为广田的观点 ;有的认为电文中提及的 30万中国平民被日军屠杀即是南京大屠杀死难人数的直接证据。本文考证了上述“广田电报”的来龙去脉 ,认为该电报只是广田外相转发给驻欧美各使馆的一份背景资料 ,其内容为英国《曼彻斯特卫报》记者田伯烈所拟的一篇“特别消息”,因而电文的内容应为田伯烈当时的所见所闻。同时 ,该电文中提及的 30万平民被日军屠杀的时空范围 ,与南京大屠杀并不完全吻合 ,因而不能直接作为南京大屠杀有 30万平民遇难的证明。但是 ,本文肯定“广田电报”对于研究侵华日军暴行以及南京大屠杀 ,仍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徐君慧   《广西文史》2005,(2):133-136
这是我在1995年写的题为《抗战胜利50周年祭》的三首七律之一。如今重行写出,是忘不了1937—1945年八年抗日战争亲身经历的那些艰苦而血腥的事实。也希望未亲身经历过这些苦难的年轻人,在歌舞升平中,认识危机尚在。我要不是在1937年12月12日晚冒死冲出南京挹江门,就成为惨遭日本帝国主义在南京屠杀的30万人中之一了。这段经历,已见于十年前广西政协主办的《史春秋》所刊的《南京沦陷亲历记》一中,如今要控诉的是亲身经历的日机毫无人道的对中国后方平民的狂轰滥炸。  相似文献   

5.
佚名 《文史月刊》2011,(2):22-24
《红岩》和电视剧《双枪老太婆》中"双枪老太婆"的原型是陈联诗。她在南京东南大学读书时参与了"五卅运动",后因被特务追捕回到家乡,参与了华蓥山区从1926年到1948年的三次武装斗争,其传奇的经历在华蓥山区和重庆地下党的同志们中间广为传扬。但她在解放后的境遇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6.
1937年10月4日到1941年12月15日,美国《时代周刊》共刊载了4篇有关日军轰炸南京和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报告。1937年10月4日题为“正如宣布的那样”(Asadvertised)的报道,是美国记者在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清中将在9月20日宣布要对南京进行大规模轰炸后星夜兼程赶往南京,亲历轰炸后所写的长篇报道,报道写道:“那些年纪太小、太老、太穷、病得太重或是什么都不懂而没有离开南京的中国人被大批屠杀”;第二篇报道(1937年10月11日)刊登了宋美龄的英文日记摘要,由于其地位特殊,日记读来耐人寻味;接下来的一篇1938年2月14日题为“证人”的报道,引述了当时在南京的《芝加哥日报》远东资深记者斯蒂尔的描述:“一位日本士兵站在不断增大的尸堆上,将步枪子弹倾注在任何还能动弹的尸体上。对日本人来说这也许是战争,对我来说却是谋杀”;最后一篇,时间为1941年12月15日,这时候外界对日本军在南京的暴行了解已经比较全面,报道明确指出:“日军占领并洗劫了南京,犯下了一些现代史上最可怕的暴行——大规模屠杀平民,并强奸了成千上万的中国妇女。”由于《时代周刊》是美国主流媒体,有很高的信誉,上述报道,特别是宋美龄的日记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卫星 《民国档案》2005,2(4):101-108
1937年南京沦陷前期,留在南京的一些外国人士,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定留在南京,并参照法国神甫饶家驹在上海设立南市难民区的成功经验,发起设立了南京国际安全区,以保护无辜的平民免遭战火的蹂躏。安全区设立的过程较为复杂,不仅需要中国方面的同意,而且还要征得日军当局的认可。这些外国人士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南京沦陷前成立了安全区,开始发挥保护平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3月14日,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时强调需要“平民教育”。他说:“我特别想强调一下平民教育问题,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平民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整体素质。”现代的人们对“平民教育”感到陌生。1903年首先由蔡元培提出“平民教育”,实行很艰难。1923~1926年,南京的“平民教育运动”搞得热热闹闹、轰轰烈烈,领导者便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和“南京平民教育总司令”王伯秋。可惜的是南京方志皆无记载。  相似文献   

9.
萧阳 《炎黄春秋》2004,(5):76-79
1914年10月15日,沈同衡出生在江苏省宝山县(现上海市宝山区)一个教师家庭里,受父亲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影响,他17岁的时候,就在家乡创办了农民夜校,并在县立萧泾小学担任教员和校长,从事平民教育。同时,还担任了县报的特约记者。他还联合了几所小学合办刊物,担任主编,编辑出版宣传抗日的少年儿童读物。他编辑的儿童读物《动物常识故事》10册被世界书局列入《小世界丛书》出版,被周围  相似文献   

10.
何文竞 《华夏考古》2019,(1):124-128
本文尝试对全国已发掘的明代品官墓与平民纪年墓的分区和特点进行研究。初步将明代品官墓与平民墓分为南京、东北及中原、西北、湖广、西南、东南六个大区域,并认为其有着地域、时间、家族和对前朝墓式的继承与变革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戴震与古籍整理陆忠发戴震(1724~1777),字东原,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学者。童年的戴震在家乡私塾读书。①二十岁后,戴震曾向程恂、戴瀚、江永、方如诸儒请教,并在家乡教学、著书。许多重要的学术著作如《筹算》、《六书论》、《考工记图》、《转语二十章》...  相似文献   

12.
我于1957年秋从家乡扬州考入南京大学历史系。从那时起,至今在南京已经生活了整整40年。南京成了我的第二故乡。作为一名史学工作者,总想为南京做点什么。 古都南京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成为一片血染的土地。在1937年12月开始的举世瞩目的血腥屠杀中,30万以上同胞惨死于日军的屠刀之下。历史使我选择了对南京大屠杀的研究。 我国对南京大屠杀的系统研究,最早系由南京大学历史系高兴祖教授于60年代初开始进行;1979年,南京大学历史系编印了《日本帝国主义在南京的大屠杀》一书。1983年,南京市政府成立了由省、市有关方面和驻宁部队代表参加的编写南京大屠杀历史的班子。我奉派代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参加。该写作  相似文献   

13.
陆铿 《纵横》2002,(12)
我在1946—1948年两年多的时间中担任南京《中央日报》副总编辑、采访主任并兼庐山版主任,对于这张报纸的内幕和演变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国民党《中央日报》简记 国民党《中央日报》最初是北伐后由在武汉的国民党中央创办的机关报。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组织政府,也在南京出版了《中央日报》。  相似文献   

14.
《申报》关于1927年南京事件报道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谦厚  李卫平 《安徽史学》2012,(1):46-53,76
1927年发生的南京事件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亦是北伐过程中国民革命军与西方列强在中国发生的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正面冲突。从《申报》报道情形观之,此次事件虽是国民革命军下层官兵无组织行为所致,但折射出民众普遍存在的反帝情结。从事件解决结果观之,南京国民政府尽管将肇事责任推给了共产党,但最终承担了对外赔偿之责,而对外舰炮击南京平民之事却"始争终让",不了了之。这反映出南京国民政府当时应对重大外交事件的弱势处境。  相似文献   

15.
林雪 《湖南文史》2012,(10):30-31
陈联诗是小说《红岩》中“双枪老太婆”的原型。她在南京东南大学读书时参与了五卅运动,后因特务追捕回到家乡,参与了华蓥山区从1926年到1948年的三次武装斗争,其传奇经历在华蓥山区和重庆地下党广为传扬,却在解放后被劝“退党”。陈联诗的外孙女林雪回忆了她这一段遭遇。  相似文献   

16.
<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4期所刊唐博<民国时期的平民住宅及其制度创建——以北平为中心的研究>一文,认为平民住宅最早兴建于1934年南京市政当局整顿市容,对此结论,尚可商榷. 国民政府奠都南京以后,该市人口年增长率达到14.2%①,随之而来的棚户数量的增加,成为一大社会问题.至1934年棚户总数已达29572户,占全市65482户的45.1%.②为此,市政府于1934年特组织成立"棚户住宅改善委员会",专门负责棚户住宅改造事宜③,始将棚户区的全面改造纳入市容整顿的规划中.市政会议议决通过改善棚户区的办法为"(甲)迁移,(乙)取缔,及(丙)建造平民住宅",并"觅定适当地点,与殷实商人及银行界官商合资起造平民住宅".④随后在和平门外、止马营、七里街等处筹建了多所平民住宅.但此次并非该市兴建平民住宅的开端,只是"于原有平民住宅外,加建一部分平民住宅,平价出租".⑤  相似文献   

17.
经盛鸿 《铁军》2017,(11):12-14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后,对放下武器的中国战俘与手无寸铁的平民实施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随后,日军在南京建立了"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扶植了伪中央政府。南京成为侵华日军在中国的大本营与巢穴。中共中央在南京四周农村地区的战略部署与排兵布阵当侵华日军对南京发动进攻与实施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时,在陕北延安的中共中央,始终对之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8.
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因其英文版《南京大屠杀》而被世人所熟知。在该书的创作过程中,她独身一人来到南京实地采访,并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拉贝日记》。她知恩图报,将第一手资料与国内专家学者分享,并坚决地与日本右翼势力作斗争。虽英年早逝,张纯如对待工作的执着、专注与投入,为人的热情、谦逊与随和让人难忘。张纯如是南京大屠杀史研...  相似文献   

19.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最重要的典籍文献之一,记录着先秦中华民族的生存信息和文明历程,是上古时期的一部奇书。先秦诸子中的墨子,大约在公元前468年至前376年,名翟,是鲁国人或宋国人,出身平民,擅长手工技艺。墨子为人谦和,主张"兼爱"、"非攻"。墨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墨子成名于孔孟之间,学习儒家典籍,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成为当时的显学,并有《墨子》流传后世。本文尝试摸索研究《墨子》与《山海经》内容上的关系,有助于全面地认识《墨子》,以期对《山海经》有更深刻的认识与解读。  相似文献   

20.
一当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并立即对已放下武器的中国战俘与手无寸铁的平民实施血腥大屠杀时,中国的新闻传媒却没有一篇及时的报道与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