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帅 《神州》2012,(16):90-93
旗袍之美,在满清旗服的华贵里;旗袍之流行,在民国的大街小巷中;旗袍之隽永,在现代国际时尚的旗袍风中……影视剧《旗袍》的热映,《花样年华》中张曼玉旗袍装下的窈窕身姿,《金陵十三钗》里令人眼花缭乱的孔雀蓝印花旗袍,无一不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旗袍源于满族女性传统旗服,后结合西方文化进行改进,成为民国时期中国女性的主要时装。从满清到民国,再到现代,旗袍始终是女性热爱的服饰,让我们进入旗袍的世界,领略旗袍之美、之流行、之隽永,体验旗袍的前世今生……  相似文献   

2.
经历了清代旗袍、近代旗袍、现代旗袍的沧桑变迁,旗袍最终成为中国女装的代表、国服的典范。尤其是民国新式旗袍的发展、改良旗袍的出现更是奠定了旗袍在中国服饰传统中无法撼动的地位。旗袍是独具魅力的符号,旗袍是美的,是雅的,更是品位和时尚的象征。其中最本质的就在于旗袍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底蕴。旗袍雅韵、气韵、风韵,是旗袍的灵魂。透过旗袍,我们看到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奋发精神、昂扬风气,是我们国家强大的文化包容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3.
周婷婷 《沧桑》2010,(1):242-243
经历了清代旗袍、近代旗袍、现代旗袍的沧桑变迁,旗袍最终成为中国女装的代表、国服的典范。尤其是民国新式旗袍的发展、改良旗袍的出现更是奠定了旗袍在中国服饰传统中无法撼动的地位。旗袍是独具魅力的符号,旗袍是美的,是雅的,更是品位和时尚的象征。其中最本质的就在于旗袍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底蕴。旗袍雅韵、气韵、风韵,是旗袍的灵魂。透过旗袍,我们看到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奋发精神、昂扬风气,是我们国家强大的文化包容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是中国女性最为推崇的服装,从寻常百姓到社会名媛都对旗袍喜爱有加。在她们端庄秀丽的背后,是南京的本帮和红帮裁缝师傅们的辛勤劳动,他们将海派旗袍的设计元素融进南京时装,兴起辉煌灿烂的"旗袍改良"之风,成为近代中国女装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旗袍材质各异,有珍贵的纱绸,也有大众化的“南京土布”。南京土布在清末民初时就已名扬四海.其材质一般为棉布.是一种用粗棉线织成的呈深黄褐色或紫色的平纹布,主要产在江南农村。生产最多的可能还是上海浦东一带.最先是由黄道婆从南方传过来.进而推至江南的广大农村。  相似文献   

5.
话说旗袍     
我国妇女所穿的旗袍,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它款式高雅、清新大方,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成为我国女装的代表。 旗袍,最初是满族人的一种服装。由于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满族人又称旗人,旗袍便也由此而得名。当时,旗人男女老少都穿,但男女有异、贵贱有别。一六四四年满族入关后,满汉服装逐渐趋于一致,旗袍已成为清代通用的女装。三百年  相似文献   

6.
旗袍是中国女性独具民族特色的“国服”.经过多年的修正与改良,它从满族的袍服,发展变迁成为最能体现中国女性美的服装,集中了东方的美与神韵,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审美情趣.本文沿着历时性脉络考察旗袍的产生及其历史变迁,从中总结旗袍本身所表现出的中华审美意识的时代变迁,同时兼顾日本传统服装中所体现的本民族审美情趣的变化,以期说明任何民族的传统服饰与各自民族或国家的审美意识的紧密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杜佩红 《民俗研究》2016,(3):136-145
旗袍是二十世纪二十到四十年代民国时尚女性最主要的服饰种类之一。辛亥革命后,满清的旗装曾经一度因为排满之风盛行而遭社会排斥,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在民族主义、女性解放及商业文化的推动下,旗袍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尤其是到1926年后,旗袍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流行开来,成为各阶层女性竞相追逐的服饰潮流,甚至在海外成为东方女性服饰的象征。从社会史视角出发,在满与汉、中与西、女性解放以及商业文化等诸种因素的复杂互动中解读旗袍的兴起、流行与形象演变,使我们可以从旗袍最终成为"民国范儿"代表这一历史现象中,对民国时期的社会文化变迁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刘碧虹 《收藏家》2014,(7):53-58
旗袍,中国传统服饰的经典,有人说源于满清的长袍,有人说由民国汉人"长衫"衍变而来。学术界一种公认的说法,旗袍是东、西方服饰文化相结合的一种形式,是女性追求形体、身段与肌肤之美感而冲破旧传统束缚的产物。它自20世纪20年代起流行至今,已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女装款式。在旗袍发展史上,最能震撼世人眼球的是上世纪30年代的海派改良旗袍,而华旦妮的一字双襟旗袍即此中佼佼者,是当时最为时髦的改良旗袍之一。所谓一字双襟旗袍,以一句话概括,就是在旗袍襟领处呈直横的“一”字形双襟为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9.
到了1935年,不知是由于长衩旗袍遭到老派人士的责难,还是穿着者自己也觉得不雅,总之,长衩旗袍又让位给了短衩,其长度又转移到了袍摆。那种袍底落地,完全遮住双脚的“扫地旗袍”,犹如一夜春风吹过,千人万人相继仿效。(如图)本组照片选自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民国社会风情图录·服饰卷》~~旗袍的变化(五)  相似文献   

10.
在人们的心目中,时尚意味着瞬间即逝。但对中国的女式服饰——旗袍来说,却是永远的时尚,而且从时尚演变为经典。  相似文献   

11.
传统旗袍作为中国妇女的传统服饰,是一种内与外和谐统一的典型民族服装,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它以流动的旋律和曲线美,去除繁琐的装饰,追求舒适、合身和典雅,体现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气质。  相似文献   

12.
吴学钦 《沧桑》2011,(5):56-58
民国时期女性旗袍样式经历了一个短暂却复杂的演变过程,它的演变承载了时代的发展和女性思想意识的变化。首先是审美意识的变化;其次,追求个性的解放;第三,追求平等的意识;第四,崇尚西方文化的现代意识。它的出现是历史的选择,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文革”前夕,王光美随刘少奇出访四国,穿过旗袍,戴过项链,这些在今天的人看来再正常不过。但在男女老少穿军装的年代,却是一桩“丑闻”。王光美有数的几次陪同刘少奇出访,基本是中式布衣。1963年这次,因为是出访非社会主义国家,艰苦朴素的观念与漫不经心、不郑重、不尊重的理解,自然会产生矛盾。加上那四国一国比一国炎热,礼宾司的同志要求王光美与陈毅的夫人张茜,自备旗袍。王光美与张茜,为选料子和如何省料子,很是费了一番周折。准备期间,王光美在春  相似文献   

14.
《南方人物周刊》2010,(44):70-71
相比多哈亚运会,潘晓婷在广州显得更加成熟,为中国女子九球在亚运赛场上取得了历史上的第一枚金牌。 在美国比赛时,潘晓婷曾4次穿旗袍出战,她觉得这样即便衣服上看不到五星红旗的标志,但别人一眼也能知道她是中网选手。她曾说,千万别叫她中国台球第一美女,也别叫“九球天后”,“我就是一个普通的邻家女孩。”  相似文献   

15.
穿上旗袍,她是雍容华贵的白流苏;披上披肩,她是至情至性的黄依依;换上短打小袄,她又是干练仗义的铁梨花;在现代剧中,她又是林君、杨天真……  相似文献   

16.
多姿的春天     
正冬天已过,春天再次降临大地。春天是个会美容的阿姨。她为柳树妹妹的发丝戴满碧绿的发卡,她为龙爪槐哥哥的臂膀挂上绿色的毛;她让梨花姐姐穿上洁白的婚纱,她让迎春花姑娘套上金黄的连衣裙;她还为桃梅姐妹刺绣粉色的旗袍,为小草弟弟缝制青翠的外套。连人们都感  相似文献   

17.
积极的旗袍     
到现在基本上可以肯定,我没法和Miriam成为好朋友,是因为她太积极向上了。Miriam,一个德国女生,身材高挑,举止优雅。长得嘛,这么说吧,大家说起她的时候,都不叫名字,直接说“我们系那个德国美女”。她比我低一级,03年夏天考我们系的“过关考试”,听说我前一年distinction,跑来找我探讨,就这么认识了。那个时候,我对美国的新鲜劲还没有完全过去,对于交朋友,还有一种“收藏癖”。各个国家的朋友,都想收藏一枚。看着对面浅笑盈盈的美女,又在脑子里走了一遍朋友地图,决定插上她这面美丽的德国小旗。  相似文献   

18.
段平均  周倩 《黑龙江史志》2013,(13):134-134
月份牌是我国民国时期一种特有的广告形式,反映了当时社会社会生活的主要状态,尤其是反映了当时女性的思想变化。本文以上海地区穿着旗袍的女性月份牌画为例,来反映当时女性的与时俱进和市民审美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先施、永安百货不仅是一部商业史的开端,在某种意义上,消费的发达也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达。不管是新式旗袍还是中山装,无不从这里走向大众  相似文献   

20.
孔庙是中国古代祭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场所。作为传播儒家文化的载体,她的历史厚重深邃;她的文化博大精深。她的建筑精美绝伦,在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