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萍 《文史春秋》2006,(3):46-47
公元1689年9月7日(清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清政府首席代表索额图与俄国全权大臣戈洛在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这是中俄第一个界约,也是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标志着清廷正式外交的开始,因而可以说索额图是满清的第一位正式外交官。  相似文献   

2.
1932年和1935年,国民政府先后向苏联提出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和互助条约问题。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苏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此后,争取与苏联签订互助条约,促使苏联出兵参战,成为国民政府战时外交工作的重点。这一条约最终未能订立,但有关交涉一直持续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才结束。本文探讨了这两个条约的相互关系及交涉的全过程。关于互不侵犯条约,重在分析国民政府从首先提议,到不愿订立,再到急于签订的种种原因。关于互助条约交涉,则着重梳理其过程,并分析其对中国战时外交的影响。本文最后指出,两个条约交涉的不同结局,是由两国战略利益的异同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起,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和清朝的逐渐衰弱,列强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与瓜分。灭亡中国,将中国彻底变为他们的殖民地是他们的最终目标。为达到这一丑恶目的,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列强用坚船利炮迫使中国与他们签订了为数众多的不平等条约。从《南京条约》到《天津条约》,再到《马关条约》,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大批条约,条约交涉成为晚清外交的重要内容。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晚清外交重臣伍廷芳办理了大量与条约有关的外交事务,从而对条约及中外条约关系产生了一定的认识;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在民国初年,伍廷芳为消除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不良影响又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伴随着伍廷芳外交生涯显现的条约观念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其对条约与国际法关系的认识、对不平等条约的认识以及修约、拒约的观念与主张等几方面。其中的某些认识与主张,对于维护中国利益起到一定的作用;然而亦存在着某些局限。  相似文献   

5.
王蓓  田耀 《沧桑》2015,(1):82-84,114
1868年清政府与美国签订《蒲安臣条约》。清政府启用外国人蒲安臣担任对外使团领袖,是一种外交创举和追求变革的体现。美国的经济发展需要促成了这个较为平等的条约。内外交困的清政府意图扭转不利的外交局面,学习先进西方科学技术增强国力,抵御外敌势力扩张。这种愿望促成了《蒲安臣条约》。蒲安臣本人对中国的了解和认真执行外交任务的精神也促进了条约的顺利签署。外交政策实则体现了国力兴衰。  相似文献   

6.
《望厦条约》是清朝政府在中英《南京条约》和《虎门条约》之后与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三个不平等条约,也是中美之间自1784年开始交往以来签订的第一个条约。提起这个条约,人们愤慨的往往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协定关税  相似文献   

7.
权赫秀 《史学集刊》2007,1(4):20-26,39
1876年1月至2月间,清政府先后通过第一次转咨、册封敕使志和一行以及李鸿章复李裕元函等三个直接或间接的渠道传达了清政府并不反对朝鲜与日本国签订《江华条约》以建立外交通商关系的立场,实际上成为影响朝鲜王朝高宗政府开国外交方针的唯一国际因素。王如绘先生关于该条约与清政府劝告"无关"的主张,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8.
《澳新美同盟条约》是新西兰与非英联邦国家签订的第一个防务同盟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对其外交和防务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冷战期间,它不仅加强了新西兰与美澳之间的外交和防务联系,提升了自身的防务能力,而且强化了新西兰参与地区性事务的愿望,同时与昔日对手日本的关系也不得不做出适时的调整。当然,必须强调的是,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新西兰对英联邦集体防御机制的信任,新西兰与英国传统的密切关系并未在根本上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9.
历史时刻     
《百年潮》2021,(2)
正1949年1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重大外交行动。这次访问最重要的目的,是在国民党政权被推翻后,旧的中苏条约应予以废除而签订新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以适应中国革命胜利后国际形势和中苏关系的变化。经毛泽东与斯大林的会谈和安排,1950年1月20日,周恩来总理兼外交部长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抵达莫斯科,中苏双方就签订新约和有关协定举行正式谈判。在谈判中,两国代表就关系双方重大权益的处理中国中长铁路、旅顺口和大连问题,贷款和贸易协定问题反复交换意见,虽然存在种种矛盾和不同看法,但最终双方都作出了相应的让步,就条约文本的内容达成一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有关协定在莫斯科正式签订。这是新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10.
<正>1840~1842年,英国凭借其船坚炮利通过武力打败中国,迫使清朝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达到了扩大其在华权益的目的。鸦片战争之后,美国政府派出凯莱布·顾盛作为全权大使来华,于1844年与清政府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该条约使得美国除了取得英国在中国得到的全部权益外,还得到一些英国谋求但没有得到的权益。为什么美国能够不用像英国那样诉诸武力,仅靠一个外交官的口舌之辩,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呢?推究来想,当时的美国国务卿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后首先开展的最重要的外交活动,就是毛泽东和周恩来对莫斯科进行的前后长达两个月的访问。中国领导人访苏的主要目的就是签订新的中苏同盟条约.同时争取得到苏联的大规模经济援助。经历了一番艰苦的外交谈判,毛泽东终于迫使斯大林做出了重大让步,同意废除1945年的中苏条约,重新签订新的中苏条约。那  相似文献   

12.
晚清重臣李鸿章,“一生功过在和戎。”他以1871年签订平等互惠的中日《修好条规》,在外交舞台上崭露头角,受重视于国际;又以1895年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负重谤于国内。李鸿章殚精竭虑主持的中日外交,在19世纪后期之所以出现大滑坡,与当时中日两国近代化的成效不同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融入了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外交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实现了外交制度的近代化。本文从外交机构,外交使节制度与领事制度、外交官人事制度三个方面来对中国近代外交制度的研究作了一个疏理。  相似文献   

14.
尹依玲 《黑龙江史志》2009,(9):38-38,54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融入了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外交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实现了外交制度的近代化。本文从外交机构,外交使节制度与领事制度、外交官人事制度三个方面来对中国近代外交制度的研究作了一个疏理。  相似文献   

15.
俄伊犁交涉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虽然从《伊犁条约》中的一些条款可以看出清廷也丧失了一部分领土和商业权益,但这一条约的签订也不失为晚清外交史上的成功案例。在整个交涉过中,清廷反俄势力的推动,曾纪泽优秀的外交才能,清延恰当的外交策略,清廷收回主权的决心以及俄国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形势等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外交矛盾交织。庆亲王奕勖以皇族特殊身份进入中央政权,执掌军政外交,参与处理清廷与义和团、八国联军进犯北京和列强签订《辛丑议和条约》等。从中看出奕勖外交中的特点及经验教训,将给人们以启迪。  相似文献   

17.
中俄伊犁交涉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虽然从《伊犁条约》中的一些条款可以看出清廷也丧失了一部分领土和商业权益,但这一条约的签订也不失为晚清外交史上的成功案例。在整个交涉过中,清廷反俄势力的推动,曾纪泽优秀的外交才能,清廷恰当的外交策略,清廷收回主权的决心以及俄国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形势等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末20世纪初奕劻外交活动真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外交矛盾交织.庆亲王奕劻以皇族特殊身份进入中央政权,执掌军政外交,参与处理清廷与义和团、八国联军进犯北京和列强签订<辛丑议和条约>等.从中看出奕劻外交中的特点及经验教训,将给人们以启迪.  相似文献   

19.
武官是一类比较特殊的外交官,是国家武装力量的外交代表,是使馆馆长(一般就是驻各国大使) 的军事助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向驻外使馆派出武官,到如今已有50多年了。这里所讲的故事只是众多驻外武官军事外交生涯中的一小部分。这些故事构成了我国军事外交中一段流动的,鲜活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冯康 《文史博览》2006,(5):28-30
武官是一类比较特殊的外交官,是国家武装力量的外交代表,是使馆馆长(一般就是驻各国大使)的军事助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向驻外使馆派出武官,到如今已有50多年了。这里所讲的故事只是众多驻外武官军事外交生涯中的一小部分。这些故事构成了我国军事外交中一段流动的、鲜活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