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近代早期英国贵族的富裕程度是英国贵族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往的研究存在不足和偏颇之处。本文认为 ,近代早期英国贵族的经济状况呈下降趋势的观点值得商榷。这一时期 ,英国贵族的收入形式多样化 ,收入水平提高 ,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也大大超过以往 ,虽然乡绅和工商业者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但在工业革命前 ,尚无人能够企及贵族的富裕程度。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开创了诸多“世界第一”的国家,英国在政治、经济、化等方面给人类留下了丰富遗产,英国历史也始终是国际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国内学术界对于英国史研究的重视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蒋孟引所《英国史》无疑是一部开山之作。但在该书出版后的十多年来,国内外的英国史研究又有了许多新进展和新成果。新世纪之初,一部以全新的视角、反映当今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的专——《英国通史》(上海社会科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考察 1 9世纪中期以前安徽佃农经济的角度 ,为认识当时安徽乃至全国传统农业社会提供了相应的历史素材 相似文献
5.
19世纪英国城市现代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现代化是城市化发展的高级阶段。19世纪的英国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而且率先在城市现代化方面做出新的探索。首先在城市物质环境方面进行了巨大的改革,从城市街道的规划改造,到居民住宅的建筑规范,从居民私人空间的营造,到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使城市的物质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其次,在城市的管理方面也进行了全面探索,使城市管理摆脱了中世纪的寡头统治,进入到民主监督与管理的时代。由此,使城市的发展在经历了第一个阶段的数量扩张后,进入到了质量的增长时期,即向城市现代化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6.
英国政治现代化的历程及特点--读阎照祥关于英国政治制度史的几本论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阎照祥的《英国政党政治史》、《英国政治制度史》和《英国贵族史》构成诠释英国政治现代化的合力体系与传导体系,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文本解释技术和知识话语生产体系,即基于大史学的治史观念,寻找历史学、心理学与社会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发挥学科整合群集优势的基础上运用心理一行为流派、结构一功能流派和比较一综合流派的操作范式,对英国政治现代化多元结构的状态、各政治单元的功能及其彼此的关系进行纵向历时维与横向共时维的交叉解读。不仅突破了学术界长期存在的“重社会革命而轻社会改革”、“重政治精英而轻特殊群体”、“重阶级斗争而轻政党政治和政治制度”等思维定式,弱化了史学功能的人为化与工具主义倾向,而且在史学的宏观泛化和微观碎化之间寻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为回归史学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客观性提供了可以遵循的范例。 相似文献
7.
变动与适应--对英国现代化过程的再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化是一个变动的过程,变动与适应相结合,是现代化成功的关键。工业革命之所以肇始于英国,正是由于18世纪英国具有最灵活的社会结构和最宽松的适应机制。同样,英国得以成功地解决工业革命带来的诸多新问题,也源于其灵活的社会制度.政治结构的适应机制进一步提高了社会适应新的变动的能力,从而保障了社会的稳定.不断的变动和不断的适应是英国现代化过程的显特点,也是其留给世人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8.
近代英国农业史一直是英国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问题,不断地有新的论和作问世,观点也是不断推陈出新,经常出现所谓修正派,然后又对修正派进行新的修正。在国内,近代英国农业史也一直是学术界研讨的重大问题,人们一直希望从英国近代农业史中得到一些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历史启示。本拟分成几个专题,按时间的顺序对外国学的各个时期的研究成果做一个简要的学术史的回顾,以方便国内学术界对近代英国农业史的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10.
11.
农业是英国资本主义的基础,约曼又是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动者、农村社会的“脊梁”。在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生的时候,约曼是先行者。“约曼”经历了由一个带有荣誉感的职业名词向具有经济与社会含义的名词的转变;约曼阶层经历了由采邑制度下的农民向资本主义农场主的演进。约曼是社会转型时期英国农村的精英群体,对经济、政治、教育文化、日常生活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为英国率先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提供了最初的、最基本的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是英国资本主义的启动者。 相似文献
12.
从近代产业结构形成与发展的角度来看,英国从中古向近代的转变过程中农业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农业和农村的经济社会变革成功地促进了英国中古晚期的产业分化,并在一定意义上为其提供了产权保障和分化条件,从而为英国走向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英国原工业化地区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区"观是考察原工业化的一个重要视角,英国原工业化的形成与"地区"有着密切的关系。琼·瑟斯克在分析了英国的一些乡村工业地区以后,认为英国的乡村工业与畜牧业地区有着天然的联系。然而,英国原工业化地区的形成决非如此简单,它是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农业特点、社会结构以及继承习惯等众多因素综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13世纪末,苏格兰与英格兰的对手法国结成联盟,此联盟严重影响了英格兰的对法战争。在对法关系中剔除苏格兰因素,成为中世纪后期及近代早期英格兰努力征服、控制苏格兰的主要原因。1603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实现王位联合,通过王位联合英格兰达到了控制苏格兰的目的,但这只是暂时地解决了苏格兰问题。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格兰与法国不可避免地成为近代争霸的两个主角,而此时的苏格兰议会已取代共主国王成为苏格兰的权力中心,英格兰无法再通过王位联合达到控制苏格兰的目的。为防止苏格兰与法国再度结盟,英格兰最终选择与苏格兰合并为大不列颠联合王国。 相似文献
15.
The ‘spatial turn’ in some recent historical and historical geographical writing has been theoretically invigorating. The concern with the representation of space – the discursive emphasis – has collided with ideas about the social production of space. Do these notions have to be dichotomous? Indeed, should we restrict ourselves to one or the other? This examination of a micro-space – the porch, predominantly the south porch, of English pre-modern parish churches – attempts to interpret the range of meanings and actions which were accorded to and took place within this small, but significant, space. In dissecting a considerable, if disparate, amount of empirical material, it acknowledges the complexities, even contingencies, of space. It suggests not a return to Kantian notions of space as container, but the varying influences of impositions of the representation of space and of social action on the production of space, without privileging either. Whilst recognizing that both acted upon and within space, we should allow for the differences and diversity within them. 相似文献
16.
家庭是形成性别关系最小的基本单位,在近代早期,英国社会中的性别关系在家庭中得到明显的体现。结婚后,丈夫和妻子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新家而共同协作,劳动的性别分工基本遵循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各个阶层的妇女都要为家庭经济作贡献,但这并没有改变其地位卑微的状况,“男尊女卑”、“男主女从”仍然是这一时期家庭中的常态。 相似文献
17.
英国史家巴克尔及其《英国文明史》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与中国近现代史学的科学化追求有相当关系。是书以探求历史如何成为一门科学为主旨,在20世纪初年曾出现了四种中文译本,对当时新史学思潮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五四以后,巴克尔史学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了介绍和探讨,而且《英国文明史》又被重新译刊,说明它对中国史学科学化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留英学生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太平洋》杂志为中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四时期留英学生的思想活动鲜见论者讨论.本文以留英学生1917年初创刊于上海的<太平洋>杂志为中心,讨论其同人群体及其文化思想和教育主张.作为留英学界的一股知识力量,<太平洋>同人所提供的新思想观念,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具有积极推动和引导作用,这与以<新青年>作为运动的指导力量并无二致.但<太平洋>的思想背景有着浓厚的英伦调和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农业却是中国的弱质产业。入世,犹如一把双刃剑,在给中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挑战。本从中英农业转型的比较入手,认为土地产权的完善是中国经济全球化以后农业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并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