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93年至1995年,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对晋祠圣母殿落架大修,同时进行了全面的勘察测量,取得了大量准确的数据,并发现了一批重要的题记和文物,从而使我们对这一著名古建筑的始建年代和建筑结构、特点有了新的认识和收获。  相似文献   

2.
游彪 《史学史研究》2011,(4):99-105
《碛砂藏》的题记是宋人捐款雕刻经版流传下来的,虽然雕刻佛经的时间不一,但这些题记所涉及的主题有很多却是相通的,都是宋人为求得佛教神灵的庇佑而撰写的文字。这些题记无疑是捐款者真实情感的流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尤其表现了他们生存的精神状态。这些题记表现的内涵大概不止为平江府一地所独有,对东南地区来说,恐怕均具有典型的意义。分析这些题记所留下的个案,有助于解读南宋时期以平江府为代表的东南地区的历史。《碛砂藏》题记是宋代民间流传下来的重要文献,具有宝贵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迄今全国发现的约1万多件(处)画像石中,刻有文字者约250多件(处),其时代多为东汉中晚期。画像石文字内容分榜题和题记两类,内容丰富,为研究汉代历史、文化、风俗等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4.
《文物》2017,(1)
<正>2013年4月,在山东省邹城峄山镇北龙河村发掘的宋金墓葬中出土了东汉汉安元年(142年)祠堂题记,上有图像和文字,是迄今发现的汉代祠堂题记文字最多的一石,是研究汉代纪年画像石的重要资料[1]。在文字释读上,已考释出580余字,并大致句读出题记的主要内容。但因异体、俗体、方言之辩,或涉丧葬习俗之故,或因风化、字浅之  相似文献   

5.
《文物》2017,(1)
2013年4月,山东省邹城市峄山镇北龙河村南发现了4座古墓葬(编号M1~M4)。其中,M1、M3、M4均为竖穴土坑石室墓,年代为宋金时期。墓室所用石料多数拆自汉代墓葬,其中有13块画像石,如文通祠堂题记画像石、人物动物画像石、璧纹画像石、击剑画像石、河伯出行画像石等。文通祠堂题记画像石由图像和题记两部分组成,题记文字共606字,可释读580余字,是目前国内汉代画像石题记中文字最多的一石。该题记的发现,对于研究东汉早中期画像石的刻石画像布局、题记内容涉猎范围、山东地区的刻工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北宋前期,佛教邑社遍布定州城乡、军队,出土于静志寺、净众院两座塔基地宫的文物铭刻、题记等资料,以及现存开元寺塔内的建塔时期的碑刻文字,含有大量相关信息。对这些文物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得知当时定州的佛邑种类、规模、领导设置、人员身份以及与寺院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7.
赵冉 《南方文物》2012,(1):87-94
宋元时期墓壁上的题刻文字,称之为榜题和题记。它们是研究当时丧葬观念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文字资料,是现今所见到的最原始的宋元民间书写形式。榜题与图像相配,用于解释图像、指示图像内容;题记涉及纪年、地理、家族、历史史实等,富含大量的社会历史信息,堪补史籍之不足。  相似文献   

8.
詹社红 《丝绸之路》2012,(14):44-48
北石窟寺现存阴刻和墨书题记150余方,石碑8通,其内容涉及开窟造像、扩建修缮、宗教活动等方面,为研究古代陇东地区的佛教发展提供了,翔文可靠的文字依据。本文根据遗存的文字资料对北石窟寺历代的扩建修缮及宗教活动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9.
<正>汉代画像石中常见刻有文字的现象,按照刻画位置和文字内容可分为两类:一类刻在画像旁边专门设置的被称为"榜"的方框内,多称为"榜题";一类刻在画像画面外,多称为"题记"。前者字数相对较少,后者字数从十几个到几百字不等,刻于汉代墓地祠堂、墓阙及墓室画像石上[1]。从目前发现的汉画像石题记来看,时代最早的是新莽天凤三年路公食堂题记,  相似文献   

10.
关于山东北朝摩崖刻经书丹人“僧安道壹”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在山东平阴二洪顶、云翠山、翠屏山发现的北朝摩崖刻经,与久负盛名的邹城(原邹县)四山(尖山、铁山、冈山、葛山)摩崖刻经基本上出自同一个书丹人“僧安道壹”之手。由于这些刻经在书法史和佛教史上所具有的意义,“僧安道壹”其人也引起了不少学者的研究兴趣。但这个人物在史传中缺乏记载,所有资料都来自刻经的题记。而到目前为止,对这些题记的理解还很不充分,不仅对地名“东岭”的定位存在着较大出入,就连对“僧安道壹”的名字也都存在着误读。特此,笔者提出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周钢 《世界历史》2004,9(4):46-56
内战后至19世纪末,美国开始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在这个被称为“镀金时代”的过渡时期,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国加大了对西部开发的力度。内战前尚被称为“美国荒漠”的大平原地区,在较短的时间内被开拓为辽阔的“牧畜王国”。美国东部和欧洲资本的流入,对促成美国西部牧牛业的繁荣起了重要作用。美国西部牧区在引资中也有一些负面教训。探究美国西部牧区资本流入的得失,会使我们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旅游及旅游文化是近代兴起的一种新型产业和文化。旅游文化由旅游和文化两个层次的文化现象构成,两者之间既具有融合性.也具有冲突性,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文化现象。城市旅游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凝聚力和自信心的来源。城市旅游文化对于城市的现代化非常重要,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推动力,它对于城市发展有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内战后至 1 9世纪末 ,美国开始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在这个被称为“镀金时代”的过渡时期 ,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美国加大了对西部开发的力度。内战前尚被称为“美国荒漠”的大平原地区 ,在较短的时间内被开拓为辽阔的“牧畜王国”。美国东部和欧洲资本的流入 ,对促成美国西部牧牛业的繁荣起了重要作用。美国西部牧区在引资中也有一些负面教训。探究美国西部牧区资本流入的得失 ,会使我们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20世纪前后两个时间段来探讨历代文人学者对《左传》行人辞令研究概况,分析前人时贤研究《左传》行人辞令的重点,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历史文献和考古成果,结合野外调研,研究历史时期以来塔里木河下游的行政变化和交通变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下游生态环境的演变规律。研究认为,从细石器时期到汉晋时期,塔里木河下游气候湿润,生态环境比较稳定,人类活动从原始经济向汉晋城邦文明稳步演进,对外交通便利,形成塔里木盆地东部重要的鄯善(楼兰)独立王国:东晋以后,气候逐渐变干,下游对外联系的主要交通枢纽和交通线路被废弃,鄯善国消亡,塔里木河下游绿洲成为封闭的游牧区:18世纪中期以后,下游绿洲归属吐鲁番政区管辖,对外联系再次畅通,是因为这一时期气候湿润:19世纪末期,气候变化剧烈,再次变干,塔里木河下游与吐鲁番之间的政治、交通联系中断,开始属于塔里木河流域的上一级行政区管辖。  相似文献   

20.
藏、汉两地佛教经典及佛学之传播,直承印度晚出之大乘佛学,但罗汉信仰却在两地佛教中均占一席之地,尤其是于汉藏两地家喻户晓的十六罗汉(后演绎成十八罗汉),不仅与佛和菩萨一样成为信徒崇拜的对象,而且以之为题材的绘塑作品更是广泛流传,及至帝廷内苑亦多有供奉收藏。清乾隆时期为安抚蒙藏势力而极力推崇藏传佛教,此信仰尤以宫中为盛,帝室庋藏、绘制及供奉有大量藏风浓郁的十六或十八罗汉唐卡组画,其名称、图像特征、排列顺序乃至绘画风格等与清官旧藏的内地各派罗汉图相比,同中存异。乾隆帝及藏传佛教大师们在对藏密佛像进行大规模系统化与规范化的同时,也涉及了汉藏两地十分流行的十六、十八罗汉,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具有乾隆时期清宫特色的十八罗汉图像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