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间最美是青花。温婉雅丽的青花瓷创烧于唐代,至明代发展到高峰,成为举国追捧的热销品。江西景德镇是青花瓷烧造的核心区域和主要产地。从古至今,碗、盘都是最基本的生活用品,生产量和存世量较大。本文对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的明代民窑青花盘进行了整理、归纳,充分展现了明代各个时期民窑青花瓷器的特点与魅力。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年代,扶余地区就有出土五彩和青花瓷器的报道.在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吉林省考古部门又先后两次在扶余土城子发掘了百余座明代墓葬,出土了大量五彩和青花瓷器.但自1974年《文物》月刊9期报道了一件出土于扶余岱吉屯的带有"至正年制"款的五彩碗后,学术界对扶余地区出土的五彩和青花瓷器的年代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争论也十分激烈.笔者近几年对沿松花江流域的欢迎、六家子、嘎尔奇、达户村出土的五彩和青花瓷器的调查和排比研究,认为扶余地区历年出土的五彩和青花瓷器均为明代中晚期景德镇官、民窑制品.  相似文献   

3.
高浩 《文物天地》2023,(7):117-122
明朝是青花瓷发展的繁荣时期,在此时期民窑青花的纹饰也丰富起来。南京市糟坊村明代墓葬出土了25件民窑青花瓷碗,根据型式和纹饰题材可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纹饰题材背后包含着不同的寓意,具有较强的时代性。通过胎釉和绘制手法等方面对比分析,探讨这批青花瓷碗的大致年代和艺术风格,进而为了解南京地区明代生活的文化面貌和民窑青花的艺术风格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收藏家》2016,(6)
正青花瓷器是中国陶瓷的骄傲,它起源于唐代,成熟于元代,明代中晚期将其推进到一新的高峰。明代以景德镇官窑为代表烧制的青花瓷器最为著名,其工艺精湛、瓷土精良、色润纯正、纹饰规范。此外民窑青花瓷器的技艺水平也有很大提高,出现了"官民竞市"欣欣向荣的局面,从而使得明代青花瓷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明代青花瓷器所采用的青花色料,不仅有进口料也有国产料,青料多样化是明代青花瓷器的一个重要特点,且由于色  相似文献   

5.
正明代中期包含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六朝。正统、景泰、天顺时期,社会动荡,灾荒、战争连年不息,景德镇制瓷业也受到冲击,《浮梁县志》记载:"宣德中,以营缮所丞专督工匠。正统初罢。天顺丁丑(天顺元年),仍委中官烧造。"至今还未发现带有确切纪年款识的官窑瓷器。《浮梁县志》又记载:景德镇在正统至天顺年间,有三次大饥荒。因此,国库空虚,社会经济困难,官窑停烧,民窑瓷器烧造逐渐减烧或停烧,此时期青花瓷器也相对少见,陶瓷史上称这三个朝代为瓷器制造的"空白期"。  相似文献   

6.
<正>青花瓷器自元代至正年间成熟之后,在景德镇得以迅速发展。而明初御窑厂的建立1,将青花的繁荣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正统、景泰、天顺时期,由于属款瓷器极少,使得这一阶段官窑青花的面貌不够清晰,故学术界有“空白期”之说2。但此时景德镇民窑青花表现得异常活跃,出土及传世的作品也相当精彩,下面介绍几件河北博物院收藏的15世纪中期民窑青花瓷器。  相似文献   

7.
秦大树  高宪平  翁彦俊 《文物》2020,(11):79-96+48+1
根据对落马桥窑址明清时期遗存发掘资料所开展的分期研究结论,可进一步将落马桥明清时期的生产历史分为六个阶段:明代复苏期(洪武至宣德)、发展期(正统至嘉靖初期)、高峰期(嘉靖早期至崇祯),清代恢复期(顺治至雍正)、发展期(乾隆至道光)、衰落期(咸丰至宣统)。通过总结各阶段的生产特点以及制瓷业的发展状况,可以构建以落马桥为代表的明清时期景德镇镇区窑场的发展历程。文章还讨论了民窑青花瓷开始大规模生产的时间、青花生产技艺在明中期向外地的传播、晚明时期官搭民烧的出土物证据及制度探讨等,首次根据考古资料总结了明清景德镇民窑的基本生产历史。  相似文献   

8.
明末清初民窑青花珍品赏析记几件带暗花边饰的青花瓷器于荣丽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明末清初通常被称为“过渡期”或“转变期”。由于连年战乱以及朝代的更替,景德镇官窑在这一时期几乎完全停废。民窑的生产虽然也受到巨大影响,但仍涌现出不少优秀作品,特别是在青花彩绘...  相似文献   

9.
小型青花瓷盖罐向来不大为古陶瓷研究者所重视。然而,由于它在江苏常州、武进地区的明代墓葬中时有发现,其中尤以明代中晚期的墓中出土较多,此类器物又烧造于民窑,对了解民窑青花瓷业的生产历史有资料价值,故而研究的必要。本文拟就此类瓷盖罐及相关问题作简略的探讨。一、器物随葬情况明代常武地区地方官吏、绅士之家盛行厚葬之风,其墓穴均由大型青砖(一般青砖长度在32厘米左右)或巨石构筑,上用巨石盖合,并以糯米拌和石灰浇浆;穴内棺椁相套,棺椁均用金丝楠木造作,雕凿讲究。墓中随葬器物较丰富,其中一般均有小型青花瓷盖罐发现…  相似文献   

10.
明代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宣德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宣德青花烧造数量上也是空前的,据《大明会典》记载,宜德八年(1433),朝廷一次就下达了要景德镇烧造龙凤瓷器44.35件的任务。其中青花占大多数,由此  相似文献   

11.
张红娟 《收藏家》2022,(7):83-86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有一件明代中晚期景德镇民窑青花瓷罐,外壁通体青花装饰,腹部纹样特别,为四幅神仙人物图,分别骑乘仙鹤、鲤鱼、槎等,造型各异,场景宏大,仙气十足。罐腹所绘何人?有着怎样的故事渊源?又有何寓意?令人忍不住探究一二。这件青花瓷罐,圆唇稍外侈,短颈微束,圆肩,胫内收。形体较小,口径8.3、底径10、腹径15、高11厘米。罐底无釉,显露褐红色胎体,为圈足,圈足内平整,并以中心为点遍布发散状跳刀痕。罐内腹部中心一圈接痕,断面较厚,凸起明显。罐外壁青花淡雅,并有深色的点状沉淀。  相似文献   

12.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0,(4):93-101+111
本研究采用能谱仪对龙坦窑址考古发掘出土的青花瓷器样品进行了无损分析,通过数据分析与讨论,取得如下成果:(1)探明了龙坦青花瓷器胎釉组成特征与演变规律;(2)揭示了龙坦青花标本与景德镇青花瓷器标本的产地差异和形成原因;(3)研究了龙坦窑址青花瓷器所用青花钴料与《明实录》《天工开物》以及《陶冶图说》中记载的"浙料"之间的关系。本工作不仅为科学认识青花"浙料"以及浙江明代青花瓷器工艺特征、发展规律等相关学术问题提供了科学数据,也为相关遗址出土青花瓷器标本甚至外销青花瓷器的产地判别提供了新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3.
张宇 《神州》2012,(1):72-77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一曲《青花瓷》,寥寥数语,青花瓷的色阶浓淡,清新典雅便浮现在我们面前。在金戈铁马的元代,青花瓷制作技法达到一个巅峰。景德镇瓷器工匠将其再三打磨,烧造的蓝白相称,纹饰或富丽,或雄浑,或豪放的精美瓷器博得统治阶级的一致青睐,一跃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将景德镇推到了中世纪世界制瓷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4.
陈润民 《收藏家》2002,(9):21-28
明代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宜德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  相似文献   

15.
江西纪年墓出土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江西各地出土的116件明代景德镇纪年青花瓷标本进行器物形制、胎质釉色、装饰纹样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民窑可按照其自身发展大致分为早、中、晚三期。  相似文献   

16.
青花瓷最早烧造于唐代,元代趋于成熟,明代达到顶峰。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的青花瓷的烧造工艺和用到的材料不同,品质和寿命也会有所不同,在文物保护修复中必定会用到不同的方法。文章借用前人在传统鉴定和显微分析下得出的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和明代云南青花瓷的胎釉特征,从陶瓷文物保护修复角度总结两个地区的明代青花瓷胎釉的原生特点和病害特征,进而对比分析在对其胎釉进行清洗、处理、拼接、补配、封护、作色等保护修复步骤的过程中的异同点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堆粉青花瓷,传统的观点认为它属于釉下彩的一种。从青花瓷的剖面清楚的看到,堆粉是在豆青釉之上,透明釉之下。因此,笔者认为堆粉青花瓷应是釉中彩的一类彩瓷。堆粉青花瓷的烧造,民窑较多,官窑甚少。因这类彩瓷多出在豆青釉底瓷器上,所以也称作“豆青堆粉青花”或“青花加粉”瓷器。所谓“堆粉”,是在素胎上先施以豆青釉,再在豆青釉上按照纹饰图案堆施一层厚厚的白粉(即碱式碳酸铅),然后在白粉上绘制出  相似文献   

18.
由于所据材料及研究方法的不足和不同,关于南澳Ⅰ号沉船所见景德镇民窑青花瓷的生产年代有不同的认识。本文在全面搜集嘉靖至万历时期景德镇民窑青花瓷材料的基础上,重点依据观音阁窑址出土资料,结合居址、窖藏、沉船出土青花瓷及纪年器,运用考古类型学方法,综合分析南澳Ⅰ号沉船所见景德镇民窑青花瓷的器形、纹饰和款识三个因素,认为其生产年代为万历早中期(16世纪晚期)。并进一步指出,景德镇民窑青花瓷同一时期存在精粗产品共存现象,且存在同类特征跨时期延续但工艺退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青花瓷器鉴定(连载之二)张浦生明代青花瓷器的主要成就一、生产规模的扩大(兼谈官窑与民窑的问题)元代青花瓷器的生产,一窑同烧几个品种。明代开始建立官窑,又称“御窑”,专为宫廷烧造日常生活器皿和赏赐品。明以前,中国的官窑,“有命则供,无命则止”。唐代邢窑...  相似文献   

20.
刘畅 《收藏家》2022,(1):72-76
<正>青花最早出现于唐代,经过元代景德镇在制胎原料、发色等方面的突破和创新,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创烧,并逐步形成了成熟的烧造工艺。明代青花瓷器已成为景德镇御窑制瓷的主流产品,特别是明永宣时期,可谓中国青花瓷器烧造的黄金阶段。这一时期青花结晶斑的晕散效果与传统水墨画缥缈灵动之神韵有异曲同工之妙,成为别具一格的时代特征。宣德时期的青花器形中,有这样一类菱花口盘:宽斜折沿、弧壁、浅腹、矮圈足、口沿及器壁呈菱花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