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全面抗战胜利的到来,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同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平与战争,民主与独裁两种力量的斗争,成为战后国内政治的显著特点。依据中国共产党七大对战后国际国内形势的科学分析,中共中央高举“和平、民主、团结”的旗帜,确定了和平建国的战略方针,极力推进和平建国构想的实施。中国共产党通过自己追求和平、民主的真诚努力,揭破了国民党蒋介石内战独裁的真实面目,极大地团结和教育了全国人民,从而把政治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最终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准备了必要条件。如果没有争取和平建国的斗争,也就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觉悟和国民党的彻底孤立。 相似文献
2.
世界各国叙事文学中人物典型的塑造方法,都经历了从类型化变而为性格化再而为心理化的共同演为趋势,中国小说的演变也是如此。从性格化向心理化小说的转变,属于现代文学的艺术范围,下面只从中国古典小说中探寻类型化至性格化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出现跳跃式增长,海外投资已经成为中国维持经济可持续增长和国际化的关键。中国企业的对日投资在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渐大的缓慢增长历程后,随着中日经贸关系的好转,开始出现新的发展势头。本文将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大环境为背景,以中国企业对日投资的战略推移和演变为方向,结合近几年投资现状和具体案例,探讨中国企业对日投资的最新进展及态势。 相似文献
4.
5.
\"中国\"一词从产生至今,其内涵和外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生着改变。它最早出现于青铜器《何尊》铭文之上,其意为\"中央之城\",后来不断衍生出\"天子之都\"、\"天下之中\"、朝廷管辖地区等概念,一直到现在意义上的\"中国\"。与此同时,\"中国\"外延也从地理概念延伸到政治、文化、国体概念上。现如今\"中国\"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是在继承古代文化的基础上又吸收现代国家特点而形成的全新的主权国家。本文将简要论述这一演变过程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主要产地,是茶的故乡。饮茶的习俗,自古已有之。相传四千多年前,“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藓而解之”。茶古称“藓”,由此可知茶在我国古代始于药用。茶不仅其味清香,而且能消暑解毒,理气顺食,提神助思。茶作为日常饮品,成为时尚,有其演变、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五年计划或规划资料分析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动态演变过程,并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政策工具框架进行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从空间效率和空间公平的角度分别进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层面的主导驱动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平衡发展、优先发展和协调发展三个发展阶段,不同阶段促进区域发展战略演变的动因存在差异:平衡发展阶段考虑巩固国防、开发资源、改善交通、建立现代化工业体系和提高内陆地区人力资本;优先发展阶段考虑国家财政经济实力、治国理念、科技创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对比以及增强劳动力流动性;协调发展阶段考虑经济体制改革、环境治理、协调地方政府利益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8.
论新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周边外交历来在其整个外交战略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的国家安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乃至国际地位的改善都需要一个和平的、发展的、稳定的周边环境 ,这是中国历届政府力图实现的基本外交目标。大体来讲 ,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受到国际格局变迁、中国对外战略调整以及周边环境变化的影响与制约 ,这同时也和中国决策者的主观认识和世界战略思想发展变化有关 ,大致以 1 0年为期呈现阶段性的变化。本文主要探讨了 50年来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阶段变化 ,剖析其基本内容 ,总结其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9.
1955年8月,中共中央批准下发了《关于彻底肃清暗藏反革命分子的指示》。“指示”规定,对当时的肃反运动中“清查出来的反革命分子和其他坏分子……不够判刑、而政治上又不适用于继续留用,放到社会上又增加失业的,则进行劳动教养,就是虽不判刑,虽不完全失去自由,但亦应集中起来,替国家做工,由国家发给一定的工资”。这是我们国家出台的第一份有关“劳动教养”的红头文件。 1957年8月1日,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78次会议批准,国务院出台《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第一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确立了劳动教养制度。 相似文献
10.
于希贤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4)
地理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文艺思潮也有更迭发展,两者之间更有关系可寻。本文通过西周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文风演变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研究,揭示无论是风调雨顺的地理环境,抑或是灾异多发的地理环境,都将对当时的文学思潮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13.
北宋初确定了通过北伐收复燕云地区,以扭转被动局面的御辽战略思想。宋太宗在两次北伐失败后,放弃以往的主动战略,转而实施全面防御的部署。宋真宗朝继承了“守内虚外”的思想,因此最终与辽达成“澶渊之盟”。“澶渊之盟”的订立,固然维持了长期的北部和平局面,但却给宋朝的国防战略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使宋廷过分依赖议和的手段,轻视了武备建设,从而令边防陷入长期被动挨打的境地。 相似文献
14.
Geoffrey Best 《International affairs》1999,75(3):619-634
The Hague Peace Conference of 1899 was unprecedented and momentous. Pressed by public concern about the arms race and its costs, the governments of all great and most lesser powers, suppressing their doubts about the possibility of achieving anything, convened in May 1899 to discuss the Tsar's draft proposals for general measures of disarmament and pacification. Although there was too much mutual suspicion for any progress with disarmament, the Conference opened up a new era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ts multilateral treaty to encourage arbitration and its establishment of a permanent court to facilitate this may be seen as the germ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and within a batch of measures designed to modernize the laws of war, the Hague Regulations Respecting the Laws and Customs of War on Land, recapitulated at the second such conference in 1907, became the basis of our century's laws of war. Apart from those achievements, given the grand aims of the Conference and the public interest it generated, it can be seen as a prototype of all League of Nations and United Nations gatherings ever since. 相似文献
15.
重庆谈判前后,国共双方为争取有利的国内、国际地位,相互展开舆论宣传攻势。围绕“受降”、“邀请”、签订“协定”,国民党先是大张旗鼓地展开宣传攻势,继而低调淡化处理,不顾事实;自我标榜;共产党据理针锋相对揭露真相,坚决回击,多渠道全方位掀起宣传高潮,客观真实地报道整个谈判过程,深得民心。双方的舆论宣传以其鲜明的目的性、很强的针对性、快捷的时效性三大特点,引起国内外的密切关注,成为中国现代舆论宣传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16.
论国共重庆谈判的政治性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重庆谈判就其政治范畴而论,是国共围绕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的政治对立,展开的若干次对抗中的一个回合。中日战争结束之际,由于美苏分别确认国民党政府的惟一合法地位,并分别决定由国民党接收日占区,为此,改变了原有的国共力量对比,从而打断了原有的国共关系调整进程。在此条件下,重庆谈判以中共收回联合政府要求作为政治基础,以交出解放区作为主题。结果,双方互有胜负。重庆谈判的政治性质表现为,联合政府口号在其推进过程中遭遇的一次严重的政治挫折。重庆谈判的知名度与它的历史地位并不对称。 相似文献
17.
有些学者认为 ,中国在近代远比西方落后 ,以武力反抗西方侵略者必遭失败 ,所以 ,最为明智的策略应该是放弃武力抵抗 ,尽早与侵略者缔结和约 ,然后集中全力搞近代化 ,等赶上西方后再与其较量。相反 ,如果坚持抵抗 ,不仅损失大于“不战而和” ,而且会延误近代化的进程。本文对这一学术观点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