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丝绸之路》2011,(3):76-77
甘肃省近日启动了“旅游创业援助计划”,在2011年用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援助1000个旅游创业项目,打造一批精品乡村旅游品牌。 甘肃省“旅游创业援助计划”以旅游景区城乡劳动者为支持对象,以建设专业旅游村和农家乐为重点,目的是在2011年打造一批“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乡村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家旅游》2015,(2):25-25
2015年1月13日,由中国旅游协会和中国旅游报社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在江西南昌启幕。本届年会的主题为“新常态下的旅游业改革发展”,为期两天。启幕当天,来自全国有关省区市旅游局(委)、大型旅游企业集团的领导以及旅游研究者围绕“互联网时代的旅游国际传播”、“如何促进乡村旅游‘创新一重塑一升级一’、“高铁旅...  相似文献   

3.
为了让每一位游客感受到杭州的热情与诚意,杭州市旅游委员会特别推出了“2013杭州旅游特惠季”,该活动由“杭州通·旅游消费卡首发”、“百企亿惠”和“会聚杭州”会奖旅游三大板块组成。  相似文献   

4.
王子辉 《旅游纵览》2022,(24):101-104
近年来,具有近距离、短行程、高频率、慢休闲、高品质特征的“微旅游”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中,“微旅游”市场迅速兴起。与传统旅游、度假模式不同,“微旅游”以本地、近郊和周边为主要游览区域,激发了城市内旅游资源的再次开发,对城市旅游资源的深入开发研究、拓展旅游方式具有深刻意义。本文基于旅游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涵,深度调查河南省郑州市“微旅游”资源基础,结合相关资料和实地调研结果,提炼出郑州城市“微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影响郑州城市“微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包括郑州城市配套交通不够完善、城市居民对“微旅游”资源同质化严重、“微旅游”宣传方式较为局限以及郑州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并提出资源开发优化策略,旨在对郑州现有城市“微旅游”资源进行优化重组,为形成符合当下新要求的郑州旅游发展提供新思路,促成郑州市“微旅游”系统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谈到文化和旅游的关系,首先,我更倾向于把“文化”当做定语,用来形容“旅游”。我们用“文化旅游”描述的是一种业态,一种具有文化特性的旅游产品。四川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则是,如何把这样的优势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旅游产品,把形而上的、精神内涵层面的东西变成具体切实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旅游营销的新观念:旅游目的地营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前言 近期我国旅游界掀起一股探讨“都市旅游”现象的热潮,笔者认为,上海市在“都市旅游”的大主题下发掘和组合旅游产品、确定客源市场、构筑和完善都市条件,集中相关行业的力量,以富有个性的都市旅游胜地的整体形象参加到国内和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中,体现出一种崭新的旅游营销观念——旅游目的地营销,而这种营销观念可能是上海“都市旅游”现象给予我国其它地区的最有意义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杨海红 《沧桑》2013,(5):56-59
清末状元张謇在南通以纺织实业为基础,完成了我国第一个博物馆建设,开设了十多项全国“第一”,进行了“一城三镇”的城市规划,营造了田园式城市栖居氛围。其业绩、声誉及历史遗迹是南通旅游开发的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发展以张謇为中心的南通旅游,实质上就是实业文化的旅游,是开展“四个一”即“一山一水一人一城”为主题的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8.
《丝绸之路》2011,(3):76-76
“十二五”期间,甘肃省景区门票管理将试行“一卡通”、“一票通”制度,游客只要持有一卡,就可游遍甘肃省内所有景点,实现无障碍旅游。 据了解,所谓旅游“一卡通”网络系统,是以旅游、交通、娱乐、消费、饮食、住宿等服务为基础,为使旅游业从传统模式转向智能化服务和管理模式而建设的一套网络结算体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出去看世界想法日益强烈,这一需求极大地促进了旅游方式的推陈出新.线下旅游受交通、时间、资金、突发事件等因素制约,图文语音、虚拟现实、视频直播等线上旅游方式层出不穷.“v享云游”旅游模式在目前的线上旅游方式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在旅游景区设置“V享云游机器人”,弥补了其他线上旅游方式“被动性和非...  相似文献   

10.
曹莞晨 《旅游纵览》2022,(24):156-158
“农家乐”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既可以满足人们多样性的旅游需求,也可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需要,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消费模式。本文重点探讨当前“农家乐”旅游面临的发展困境,包括韧性不足、经营缺乏特色、营销模式不够新颖等,并针对性提出解决策略,以期为“农家乐”旅游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杨茜 《旅游纵览》2023,(23):53-55
近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和技术资源助力乡村旅游发展。目前,乡村旅游已经成为热议话题,一些中职院校尝试利用旅游管理专业的优势拉动乡村旅游经济。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二爱一技三强”人才培养模式,其次提出中职旅游管理专业“二爱一技三强”人才培养模式助力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误解与反思——武夷山案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这一观点常被视为旅游开发与管理中的常识,不少开发者也因此对文化旅游地开发付诸极大的热情,但现实中并非所有的文化遗产地都能因为其厚重的历史文化而成为游客追逐的热点,“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这一观点需要进行深入思考。本文通过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武夷山研究发现,大众游客只能感知到文化的一些表层元素,他们希望对文化资源进行充分包装与充分展示。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这一观点进行了深入思考。本文认为,文化元素在旅游活动中非常重要。但只有经过充分解说与合理展示、让文化不断“活化”、能够让游客真正感受到的文化,才能发挥“灵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任耘  张鑫 《旅游纵览》2022,(19):71-74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旅游特色镇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本文以成都市旅游特色镇为研究对象,在梳理相关文献和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成都市旅游特色镇主要有“健康+旅游”“非遗+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四种发展模式,提炼出开发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基于问题导向进一步提出完善旅游管理体系、健全旅游治理体系、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创建旅游服务体系、构建旅游营销体系五大优化路径,以期助力成都市实现旅游特色镇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立足于慢直播及我国文旅的发展情况,对慢直播背景下“村BA”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然后以贵州“村BA”为例,探索“村BA”是如何利用慢直播一步步带动当地旅游发展并推动贵州文旅发展的,分析在互联网背景下慢直播如何以“村BA”为爆火点成为旅游目的地形成旅游的新业态,并推动文旅发展,实现贵州旅游经济的增强。结果发现:“村BA”助推贵州文旅发展的措施包括“村BA”结合慢直播推动贵州文旅、“线上+线下”场景结合激发人们的旅游欲望及“村BA”事件发酵刺激旅游需求等。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国家支持、行业自救、公众需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云旅游”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突破口。“云旅游”的发展拓展了旅游发展空间,推动旅游业态的重组,影响游客消费习惯,形成新的产业方向,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政府部门、旅游企业等应该做好资源的调配工作,通过不断改进“云旅游”的发展路径,丰富“云旅游”内容和形式,助力“云旅游”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丝绸之路》2012,(5):77-77
国家旅游局于近日下发通知,部署开展2012年“中国旅游日”活动。通知指出,“中国旅游日”的宣传口号是“爱旅游、爱生活”,今年“中国旅游日”活动主题是“健康生活,欢乐旅游”,主会场活动设在江苏省江阴市,各省(区、市)可在“5·19”当日及前后相邻时段,组织开展相应活动。  相似文献   

17.
李国平  叶文 《人文地理》2002,17(4):34-37
本从游客对旅游形象感知的角度,提出了游客感知“灰度区”与游客感知“光环区”的概念,分析了“灰度区”旅游形象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对“灰度区”旅游形象策划进行了一种模式探讨——旅游产品的形象整合模式。从潜在游客对“灰度区”的心理感知分析入手,针对旅游产品的形象整合模式的内涵,探讨了其操作过程及技巧。最后,以曲靖市为例,作了游客感知“灰度区”旅游形象策划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8.
长沱 《世界》2004,(6):26-28
以旅游客流为主的人流,是经济空间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要素流。由于旅游业具备“绿色、无烟、创汇”的特点,被人们喻为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由于旅游业具有“集成性”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特点,成为国际上许多具备旅游资源潜力的国家和地区发展经济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由于旅游客流具有的强大通路效应.必然带动后续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产生  相似文献   

19.
马惠娟 《风景名胜》2021,(2):0083-0084
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依托跨区域的自然山水和完整的地域文化单元,培育一批跨区域旅游功能区,构建特色鲜明、品牌突出的区域旅游业发展增长极。深入挖掘和利用音乐类“非遗”资源特色优势,加强音乐类“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对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拓展旅游消费空间、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保护、传承、创新、发展音乐类“非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杨丽丽 《旅游纵览》2022,(19):92-94
文化是文旅融合所表达的核心和关键。辽宁省阜新市存在蒙古贞文化、农耕文化、查海文化、红色文化、工业遗产文化等相互关联的文化空间,内涵丰厚,特色鲜明,具有发展以文化树品牌的全域旅游的良好基础。但就目前开发整体情况来看,尚存在不足。文旅融合背景下,当地应围绕自身资源优势,深挖文化旅游内涵,借助特色文化影响力,发展“旅游+文博”“旅游+民俗文化”“旅游+节庆文化”“旅游+体育文化”“旅游+研学教育”“旅游+特色文化小镇”,创建以文化为牵引的旅游发展新模式,促进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扩大文旅融合业态规模,实现阜新旅游全域的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