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当前日本经济的复苏与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的10多年间,日本经历了战后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泡沫经济崩溃后,为了恢复经济,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推出过大大小小的经济对策不计其数,经历了多年艰难调整后,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延续了10多年的经济衰退和停滞终于结束,实现了经济的全面复苏。但另一方面,当前在日本经济增长和复苏的过程中,潜在的危机隐患依然存在,经济复苏是否能够持续下去仍然是个悬念,不能排除经济增长减缓或出现新一轮衰退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地方与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经济相似,这使得我们考虑中国经济会不会重蹈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覆辙。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得出当前中国经济与日本泡沫经济还存在许多不同的地方。我国应该积极借鉴日本泡沫危机的经验教训,一方面努力治愈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弊病;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我国经济发展的路径与方向,保持我国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试论日本国有铁路民营化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4月1日,在走过115年的国有历程后,日本巨型企业“日本国有铁道”正式宣布退出国有企业领域。偌大的国铁何以在80年代忽然易帜,其深层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从80年代改革开始,各种观点和议论一直不绝于耳。在21世纪的今天,面对着波澜起伏的世界经济局势,特别是面对着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的经济萧条,重新回味和分析日本的民营化改革的历程,研究其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发展的背景和原因,总结日本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的经验教训,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国有企业改革或许不无参考价值。  一、国有铁路的内外交困日本铁路事业始于明治维新时期,1872…  相似文献   

4.
战后日本地价的变动及其原因冯辉战后日本的地价持续上涨,特别是在政府开始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60年代、进行列岛改造的70年代初期,以及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的泡沫经济时期。地价的变动是与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发展的速度、城市化、地区开发的动态密切...  相似文献   

5.
日本战后确立的年功序列型薪金体系并非一成不变,其一直随环境的变化而调整。上世纪90年代后,泡沫经济的破灭加快了其调整的步伐,目标管理制度的实施,将白领阶层的工作量化,使绩效主义的薪金体系扩展到整个薪金阶层,同时将年功序列制进一步推向崩溃。但仿效西方逐步推行的绩效薪金是否就是适合日本企业的薪金体系,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的股市膨胀与美国近年来股市高涨的比较刘力臻一从80年代后半期到9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经历了一场资产价值异常膨胀和异常收缩的冲击。1986年1月东京股票市场的225种上市股票平均价格约为1.3万日元,到1989年底升至约3.9万日元...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泡沫和金融安全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是政府宏观管理必须密切关注的问题,也是学术界长期探索的重大课题。本文以20世纪80至90年代的日本泡沫经济为对象,全面分析了日本以地价泡沫为特征的泡沫经济状况以及日本房地产泡沫对日本金融安全伤害的情况。在此基础上,从制度变迁、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以及预期和经济主体行为变异等方面,考察了日本房地产泡沫和金融安全之间的相互关系,重点分析了两者之间的传递机制。  相似文献   

8.
陈馨 《沧桑》2014,(6):199-201
泡沫经济崩溃后,由于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日本的临时工正在逐年增加。这一变化对传统的终身雇佣制度形成了冲击,也导致建立在终身雇佣制基础上的社会保障系统出现了混乱。为此,日本政府在社会保障、职业培训、企业招聘人员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政策,以保障临时工的权益。  相似文献   

9.
2007年富士电视台拍了一部名叫《0!!》(回到泡沫时代)的片子。大意是说,2007年3月一名妇女乘坐时间机器回到1990年3月的日本。在历史上,当月30日日本大藏省出台限制土地买卖条令,激发了泡沫经济的迅速崩溃。回到过去的该妇女企图劝阻政府,以挽救国家命运。她女儿随后也来到1990年,游历了泡沫戳破之前繁华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华政策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从发动芦沟桥事变到占领广州武汉,为敌之战略进攻阶段。(二)从广州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为战略相持阶段前期。(三)从太平洋战争爆发至日本战败投降为战略相持阶段后期和日本走向崩溃时期。现对这三个阶段的情况作一概要论述。  相似文献   

11.
自泡沫经济崩溃后产生不良债权以来,日本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就一直是持续增加的趋势,这在90年代后期尤为明显,巨额的不良债权对金融机构和日本经济都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为此,日本政府通过制订有关金融法规推进金融改革,实和金融稳定和政策和金融缓和政策,加强金融监督和金融检查等有关措施,千方百计地解决不良债权问题,日本政府解决不良债权的政策措施并未能阻止不良债权的继续增加,其处理不良债权的计划一再的落空,今后也不会一帆风顺,尽管如此,有关政策措施确实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大后方与沦陷区间的法币流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战时期,在大后方与沦陷区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非正常的法币流动现象,这主要是由日本的策动引起的,另外也与大后方的经济处于弱势有关。在太平洋战争前,日本先以向中国大后方走私倾销货物等方式来获得法币,然后再到上海法币外汇市场套购法币外汇基金;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先是将从沦陷区收兑的大量法币,以高价诱购物责的方式驱逐到大后方,待此项法币用尽后,又设法换取法币,并随时用以抢购大后方物资。日本策动法币流动的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大后方的金融崩溃。但日本虽在抗战前期套购了大量法币外汇,在抗战后期诱购了大批大后方物资,它促使大后方金融崩溃的目标并未达到。这是因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盟国的金融援助和中国人民的支持,国民政府的对日物资战也配合了对日货币战。从根本上讲,摧毁中国的金融体系也超出了日本的国力。  相似文献   

13.
张焕利 《炎黄春秋》2011,(11):91-92
最近,笔者出差到东京,发现日本由于经济迟迟不见起色,建筑用地和房价已下跌到了20年来的最低点,大约相当于日本泡沫经济顶峰时期的1/8。一位朋友在靠近东京中央区的隅田  相似文献   

14.
从甲午战争到抗战结束的50年间,中国留日教育较为兴盛。日本朝野对中国学生留学日本十分关注,在不同的时期制订了不同的政策。纵观其政策演变,可分两个阶段:一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二是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在第一阶段,日本对中国留日学生政策虽包含侵略阴谋,但不显著。在第二阶段,其政策着力培养亲日奴化人才,侵略阴谋暴露无遗。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思潮弥漫于日本全民脑海。但此时,一个名叫室伏高信一的日本报社记者于1931年11月完成的《满蒙论》一书,呼吁日本国民从战争思潮中警醒,指出日本的出路是从中国撤军,走与中国友好合作、共同发展的道路。这种认识,在日本狂呼“到满洲去”的战争痴迷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16.
自1991年5月进入经济调整期算起,如今已7年有余。这一期间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年平均只有l%左右。而1993年与1997年第4季度呈现负增长。如此长时期的经济不景气,在日本战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是前所未有的。由于经济毫无起色,股市持续下跌,使得泡沫经济崩溃后出现的银行呆坏帐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而1997年夏天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又给在这一地区拥有大量投资及贷款的日本银行和企业以重大的打击。一时间,日元贬值,股市狂跌,金融体系破绽百出。世人对这个排名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的前途十分忧心。而东亚国家,除了…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1942年11月,为了补充日本国内劳动力的不足,在日本企业的要求下,日本政府制定了《关于向国内移进华人劳工事项的决定》。自此,日军开始从中国大陆强掳中国人到日本做劳工。至日本战败时,有近4万名中国劳工在日本的矿山、码头、工地做苦工,死亡近7000人。  相似文献   

18.
论日本的失业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1年“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一蹶不振。自1992年以来,除1995、1996两年之外,一直是零增长或负增长。特别是1997、1998两年连续出现负增长,创下了战后日本经济史上的最坏记录。不良资产、金融危机、失业、消费疲软、国民对政府不信任感增强等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使日本经济陷入战后以来持续时间最长最严重的萎缩之中。更令人担忧的是在这次经济大萎缩的背景下,失业率一路走高,失业人口剧增。完全失业率自1998年4月突破4%大关以来,目前正向5%逼近。失业人口自1999年初突破300万大关以后一直居高不下。严重的失业问题不仅已成为日本经济…  相似文献   

19.
正晏阳初,上世纪20年代初美国名校毕业的"海归",既不愿意在官场谋职,也不愿意留在大城市求名利,而是自愿从北到南奔走,投身于以平民教育为主的乡村建设。一批"海归"和国内有识之士受其影响,纷纷从东到西上山下乡,复兴濒临崩溃的中国农村。晏阳初以平民教育为主的乡村建设模式,不仅在中国大陆轰动一时,而且也影响到南美、非洲和东南亚,被称为"国际平民教育之  相似文献   

20.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日本学者对现代中国研究的思想史范式提出质疑,开始系统地探索从政治结构的角度阐释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到90年代,在历史连续性与不连续性的维度上分析中国的"结构变动"成为日本学者刻意追求的新范式,他们尝试通过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与外部世界关系诸方面的结构变动分析,提出对中国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总体性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