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军伟 《神州》2012,(21):61-62
小学数学中的很多内容是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对整体中各部分之间所存在的联系进行仔细推敲和深入思考,既有助于充分发挥整体所应有的各种功能,也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相关数学问题的拓展方向,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陈俊珺 《神州》2011,(27):70-74
汤钊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外科教授、国际著名肝癌研究学者、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首批院士、小肝癌研究奠基人。现任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曾任上海医科大学校长、国际抗癌联盟理事等。1985年、2006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曾获白求恩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科技功  相似文献   

3.
史前时期的崇鸟习俗及其历史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绘画和雕塑方式表现的鸟禽形象广泛地存在于史前时代世界众多先民中。自19世纪后期在世界众多地区发现并被确认以来,对于其含义的解读便从未间断。《史前时期的崇鸟习俗及其历史背景》一文对于这些发现和研究作了比较全面的总结。这是一篇完成于40多年以前的文章,译者选择该文,当然不是着眼于考古资料本身,甚至也不在于作者的观点多么新颖,更为重要的是从学术史的角度,了解近半个世纪前西方人类学家在解读此类题材时所涉及的诸多理论。作者认同早期艺术中的动物形象具有鲜明的原始宗教意义,并从丰产巫术、成丁礼、图腾崇拜、通天媒介和鸟的死亡象征意义等多个角度对特定图像进行了功能性阐释。作者对于这类图像所采取的多重可能性解释本身,已经反映出此类问题的复杂性。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发现,除了在考古学本体论方面我们"发明"了认知考古学,并将"符号"的概念赋予这些早期艺术品之外,对于"洞穴艺术"或"符号"含义的阐释,我们似乎并没有走很远。作者是一位人类学家,文中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国外人类学方面的知识与信息,如鸟禽除了为人类提供肉食与禽蛋之外,鸟骨可以做成骨笛(现在知道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也有发现),可以盛放颜料,蛋清还可以当作调制颜料的粘合剂。这些,对于考古学者来说都是别有新意的。  相似文献   

4.
《中华遗产》2009,(6):13-13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著名法医科学家理查德·尼夫利用7年前在洞穴里挖掘到的早期欧洲现代人的头骨和下颌骨化石碎片,复原了3.5万年前首位欧洲人的头像。从此复原头像来看,他的皮肤比现今欧洲人更黑一些,更像是现今欧洲人、非洲人和亚洲人的混血儿。  相似文献   

5.
沿着时间隧道追溯,你的目光抵达的一定是繁茂的原始森林。森林里有野枣、李、栗、杏、桃,那是早期人类生存依赖的重要食物。沧海桑田,人类对果树的记忆早己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从原古源源流淌至今,化作一棵棵开花的树,纷纷扬扬的花瓣摇曳着一种原始的渴望,那是人类对食物根深蒂固的崇拜。  相似文献   

6.
张谨 《世界遗产》2014,(7):73-80
2014年6月22日,大运河正式成为世界遗产。对于这样一个在普通老百姓房前屋后默默流淌了千百年的大河,虽然一个称号并不能改变什么,但是大众的反应基本可以用“喜大普奔”来形容,有网友说,“将一条世人眼中的平常运河,转化为人类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7.
李毓昌 《百年潮》2011,(5):61-66
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国以后,于1956年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1957年1月当选为中国力学学会会长,他同时又是国家科委下属的力学组组长,一身三任,堪称中国力学的领军人物。他对中国的力学研究工作的发展,给予了极大关注,并为此付出了艰辛劳动。  相似文献   

8.
王佩 《风景名胜》2010,(2):90-90
人为什么要旅行呢?旅行并不能使人变得更聪明。康德一辈子住在小镇上,每天同一时间起床。同一时间散步,同一时间出现在同一个地方。镇子上的人都用他来对表,但他的思想却达到了人类理性的极限。  相似文献   

9.
埃塞俄比亚的中阿瓦什地区是整个地球上被人类占据时间最长的地方。差不多600万年的时间里.我们的祖先在这里生.在这里死,在这里入土为安。如今,他们的骨骸在自然侵蚀的作用下又浮出了地面。一种脑髓颇小的原始灵长类动物,渐渐进化成整个星球的主宰,这个过程被骨骸一步一步地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10.
“我把中国的古代人文精神介绍到韩国,不是因为这是古代的,而是因为这是适应现代需要的。对我来讲,中国古典不是古典,而是21世纪所有人类应该注重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祈年殿解读     
天坛中,古人对天的联想由形似升华到神似,祈年殿糅合了中国古人对自然美学、数理天文、哲学思想的综合体悟与认识,它就像一个通天的“谷仓”,寄予了人们对丰收的期盼和对天的敬仰与崇拜。冥冥之中,这一切是秉承了上天的旨意,还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0月18日-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和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共同举办的"历史学与人类学的对话:人类社会早期文明演进的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吉首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13.
《世界遗产》2012,(2):76-76
李:一看到这大地雕刻、大地作画的哈尼梯田景观,谁都会被震撼。虽然在别的地方也能看到梯田,但是它们都没有哈尼梯田那么系统、完整,那么具有观赏性,规模那么大。我在想这里表现的是什么?表现了哈尼人在高山梯田稻作文明的一个集体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14.
遥听远古     
很少有人会主动去关注年代久远的事,尤其是久远得超过血脉传承甚至族别,已经可以进入到祖先甚至先民范畴的事与物。除非是这些事物被今人以特别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书籍、杂志、照片、专题纪录片,又或者是在某些特定的场合里与这些事物直接遇见。本期西藏人文地理,即是一期以承载高原先民记忆或早期文明为主题的“岩画”专辑。透过这期文稿大量来自实地图文的记载与精辟的分析,我们又可以找到一条通过岩画了解高原、了解西藏早期人类活动与文明遗存的“入微”之路。  相似文献   

15.
乔虹 《中国土族》2014,(2):59-62
青海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境内山脉纵横,湖泊众多,地形复杂多样,大部分地区海拔3000-5000米。相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未阻止古代人类开发这片高原的步伐,相反独特的自然环境,不同的水热条件呈现出资源的不平衡性,为古代人类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存、发展空间,形成地域特点鲜明的高原古代文明。  相似文献   

16.
《文物天地》2020,(4):38-43
安吉馆自然艺术馆以"美哉自然"为主题(图一),围绕自然之美与人类智慧两大部分进行展示,以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两个信息视角,展现自然与人类的内在联系,通过各种视角来表现来自于自然界的万千景象,引导公众展开从欣赏自然、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再到主动去呵护自然的历程。展览以"宇宙·万象"开篇,从宏观到微观的维度开启观众领略自然之美的旅程。  相似文献   

17.
《中华遗产》2009,(10):10-10,I0001
从猿人到现代人,从采集、狩猎到栽培、驯养,从氏族部落到王国、帝国……人类文明是怎样一步步递进、发展?文物考察与考古发现为我们做了最好的诠释。那些身处地上或地下的有着千万年历史的文物宝藏,携带着中华文明的符号,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辉,汇聚成一条长河,从远古流向现代。今天,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我们愿意将它们找寻出来,以是献礼,以飨读者,并以此向伟大、悠久的中华文明致敬!  相似文献   

18.
我行我摄     
《旅游》2012,(8):8-9
  相似文献   

19.
自有人类以来,就有了巫术。因为对大自然和自己身体缺乏了解,原始人类将许多自己无法解决的事归结为上天的旨意,于是沟通人与天之间的巫师便应运而生。“巫术是一种被歪曲了的自然规律的体系,也是一套谬误的指导行动的准则;它是一种伪科学,也是一种没有成效的技艺。”虽然自中世纪就有了对女巫的审判,但对女巫进行大规模的驱逐是在宗教改革之后,即现代早期国家和现代科学形成的时代。究其原因,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中国开展的植物考古研究展示了了解以前所知甚少的食物生产系统的广阔前景。知识的欠缺与华北地区作为农业起源的一个主要地区和世界上时间延续最长的一个农业系统这一事实尤其不相称。全国范围的综合研究显示,中国的农业分为南北两个部分,迄今为止两个地区发现的最早的栽培作物,都可以追溯至公元前8000-前6000年前(校正年代)。但是,最好的植物遗存材料大多局限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植物考古学研究,通过透视河南西部伊洛河流域这一独立地理单元的植物的历时性变化,揭示了华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伊洛河地区是黄河流域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原生文明之一的夏、商、周王朝赖以发生的摇篮(图一)。了解任何一个地区农业发展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对有可靠出土背景的植物加以直接测年的年代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