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端是统治播州(今贵州遵义)达近七百二十五年的杨氏家族之始祖。近代以前,史载皆以杨端为山西太原汉人。上世纪四十年代学者谭其骧对其民族身份提出异议,认为杨氏族属为川南之罗族(今彝族),文章发表后,又衍生出苗族、白族、仡佬族三说;杨端其人之存在,则在上世纪末禹明先撰文提出新见。杨端其人及其族别问题,事关黔北历史真伪、事关黔北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本文依据历史文献,对二学者之论逐一缕析,认为确有杨端其人,祖籍山西太原,汉族。  相似文献   

2.
刘真伦在《重庆师院学报》1991年第1期发表长篇文章,就元代诗人萨都剌的族别及姓名作了考证。 文章提出,都剌的族别有“答什蛮民”之说。所谓“答什蛮”,在唐宋史籍中,被称作“大食”,实为穆罕默德所建立的统一的阿拉伯帝国的正式国名,“答什蛮”即“大食国人”  相似文献   

3.
先族考     
先族是陶唐氏部落之苗裔,因居住活动在临汾附近的汾水两岸“隰”地,商代晚期称“先”。初与商有战争,战败服从于商,到商末完全被控制,一些先族人听命商王朝,并被派到地方做官。周初,成王灭唐,作为殷人旧族被迁徙到陕西合阳地区。西周晚期宣王时,先人后裔杜伯被杀,其子隰叔奔晋,封为士师,居住在山西临汾附近先人故地,帮助晋国促成霸业,后因先轸之子先觳叛乱,先氏遂不被重用。其后先人励精图治,改先为范,成为晋国晚期重要的一支力量。春秋之末,范被赵氏联合的派系歼灭,先人从此淡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4.
台湾族缘考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仅中国历代政府在台湾设有行政机构,行驶管辖权,而且两岸民族同源,占台湾人口98%的汉族来自祖国大陆,2%的高山族也主要来自大陆的古越人。中华儿女不仅共同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共同开发了台湾的经济,而且长期同遭屈辱,共同进行反侵略、反分裂斗争,这是加强民族认同,加快祖国统一步伐的精神纽带和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
五胡羯族考     
羯族是五胡十六国时期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和匈奴、鲜卑、氐、羌并称为五胡,羯族在十六国时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推动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和历史发展产生了及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寻羯这一民族的族源、发展、影响和去向,从而更加深入的了解羯这一民族对中华文明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敕勒族略考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乐府诗集》中的《敕勒川》。这首短歌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经久不衰。它描绘出了我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敕勒族的生活图景。从出土文物证实,我国很早以前就有几个民族活动在长城内外,大漠南北,其中敕勒族就是一支。在东汉末年,敕勒族游牧于今贝加尔湖一带,到北魏神(?)二年(429年),拓拔焘用兵已尼坡(贝加尔  相似文献   

7.
商代葉族考     
商代甲金文中的字为之本字 ,在当时为族地之名 ,后世的姓可以溯源于此。地贵族首领在铜器铭文中沿袭使用亚这一徽号 ,其中“亚”为商王所封官名 ,“”为其族名。有关地的卜辞多出现于商王武丁时期。历组卜辞中的是在商王朝支持下在地营建的一个聚落群。在宾组类卜辞中 ,族之女妇为武丁的王妇之一 ,还有商王祈告母的贞辞 ,由此可推知武丁的父辈亦可能配娶有族之女  相似文献   

8.
有关达斡尔族名的来源,时至今日也没有比较准确的说法.本文从其自称族名入手,认为达斡尔族名来源于讨浯儿(洮儿)河流名称.  相似文献   

9.
贵州内河有水运活动记载的,开始于战国,当时贵州大部为夜郎。夜郎北与巴、蜀两国为邻。巴蜀领土也包括今黔北部分地区。巴、蜀以北为秦国。今黔东一带,则属于楚国的黔中地。列国中秦、楚较强。两国的对外扩张,对贵州东部及北部河流水运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公元前三一八年,秦先后灭蜀和巴。此后几次东向伐楚,都利用水运优势。特别是公元前三○八年秦将司马错率师向楚进攻,共出动了巴蜀民众十万人,米粮六百万斛,载以巨舟万  相似文献   

10.
旗杆在中国历史悠久,最初多为竹、木、石制,宋元时期,金属旗杆得到广泛应用,清代铁制旗杆开始大量出现。据统计,现存古代铁旗杆49对,主要分布在陕西、河南、山西、甘肃等省。铁旗杆的铸造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期规模较小、结构简单;中期高大雄伟、结构巧妙、工艺精良;晚期虽然也较精细,但规模已大不如前。铁旗杆的产生根源于我国的信仰文化,是清代铸造业发展的结果,同时也与清代商业的发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网具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贡献之一。中国古代网具至少在8000多年前已产生。中国历史时期上,网具使用非常普遍,在陆上使用的各种捕兽网、猎鸟网,以及水中使用的各种渔网等。本以考古学与史料相结合,初步考察了中国网具的源起、类型及使用情况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马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服骑射"是马戏产生的重要条件,"官马民养"是马戏产生的基础,汉唐帝王对舞乐百戏的大力提倡是马戏迅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梳理汉文及伊朗、法国等翻译资料中有关塞尔柱人起源的资料的基础上,就塞尔柱人的起源问题进行了考证,并提出了自己有关塞尔柱人族源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有部分学者认为楚、苗同宗同源,以致有人认为屈原乃是苗族的后裔。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楚、苗并非同宗同源,当然就否认屈原是苗族的后裔。这两种对立意见的产生和形成,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即楚、苗的族别渊源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楚、苗的族别渊源必有共同点与相异的,双方各执一辞,才会导致两种意见的对立与交锋。笔者仅对楚、苗父  相似文献   

15.
在汉魏南北朝古印中,有不少中央朝廷颁发给少数民族统治者的印章,叟印是其中的一类。今所见传世叟印有八种,时代上启于汉,下迄于晋,约三十方。关于叟族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武帝时期孔安国的《尚书》注。《尚书·牧誓》谈到跟随武王伐纣的有蜀等八个少数民族,孔安国说蜀就是巴蜀的蜀叟。商周时代的蜀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茶叶市场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茶叶市场考魏学峰我国是茶的故乡,关于茶叶发展问题的研究就必然涉及到古代茶叶市场的问题。公元前59年王褒所作《僮约》一文,是我国最早和最有价值的关于茶叶的记载,反映了当时茶叶的饮用、买卖的情景。而且经常引用这篇文章中“武都买茶,杨氏担荷”两句话...  相似文献   

17.
古代日琉关系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庆余 《世界历史》2000,1(3):58-65
清代光绪年间 ,中日围绕“琉球问题”有过长达数年的争议。 1879年 8月 2日 ,日本驻华公使向总署转交外相寺岛宗则 7月 16日发出的《说略》,内称 :“琉球为我南岛久矣……国史记南岛朝贡事 ,实在中国隋唐之际。天平七年 (唐开元二十三年 ) ,太宰府遣使于南岛……既在我政教之下矣。”“保元中 (当宋绍兴时 ) ,源为朝居伊豆大岛 ,浮海略诸岛至琉球 ,娶岛酋大里按司女弟 ,生男尊敦。为朝还大岛 ,尊敦立为琉球王 ,是为舜天王……其后二百余年 ,将军足利义教赏萨摩守岛津忠国功 ,赐以琉球 (嘉吉元年、明正统六年 )尔来 ,隶属岛津氏为其附庸。”…  相似文献   

18.
古代科技事物四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日杂览群书,颇留心与古代科学技术有关资料,日久渐积,更参以现存实物,得若干事,摘录四则,希同志指正。(一)陶砭砭石原是古代用石料制作的一种医疗器具。旧说是按病者的经络穴道,刺以针石。《战国策·秦策》:"扁鹊怒而投其石",高诱  相似文献   

19.
荔波的雾     
陆布衣 《风景名胜》2016,(10):157-159
在黔南的大山深处,拉雅寂寂地生活了数千万年,只有云雾和她相伴那些雾,是她身体的一部分,瀑布激起的点点水花,和野山亲密接触之后,又一个翻身,离地腾空,在拉雅四周的崇山,化为阵阵云雾,忠诚地陪伴着她. 1.贵州. 荔波山水皇家驿站.我住55幢. 晨六点醒来,拉开窗帘,一幅巨大的风景画让眼睛定格:二百多亩花海,一路卷向前方山脚.山不是很高,层叠伸向远方,山头柔软,都被雾绕着.这雾,不密,不浓,轻飘飘的,淡烟,在山的腰间,慢慢在移.雾在移,目光也随之移.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中国的家马出现于商代晚期,近年来通过对殷墟遗址出土马骨进行DNA研究和同位素分析,学者们认识到在早期家马传入阶段,其来源较为复杂,存在来自多种谱系的可能性。近年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发现了马骨,有学者认为其属于家马。马的家畜化与其他动物一样,是在家畜驯化过程中,针对动物繁殖,以人为的主动管理取代了自然淘汰的结果。根据这一观点,本文在归纳整理近年来考古发现和研究动向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家马的家畜化过程再次进行了深入探讨。纵观旧石器时代到商代晚期的马骨出土情况,笔者发现,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马骨多为游离齿或部分骨骼残片,这些骨骼残片极有可能为肉食后的残渣遗留。因此与这些新石器时代的马骨骼相比,商代特别是殷墟二期是一个划时代的节点,马与马车及青铜制品共出,马的全身骨骼基本保存完整。从古代DNA分析结果看,这种马的繁盛交易往来从商代晚期就已经开始,考古资料和出土文字材料也显示人与马的密切关系以及中国家马的出现是在商代晚期,虽然在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发现马骨,但是大多数马骨基本均发现于殷墟遗址。由此推测在新石器时代应该没有出现人为介入马匹育种的现象。因此还是应把中国家马的最初出现定在商代晚期,自商代晚期开始,中国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家马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