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6月3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文化先觉的脚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巡礼活动"在山西晋中榆次后沟古村举行。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出席了此次活动。乌丙安、罗杨、向云驹、潘鲁生、乔晓光、常嗣新、郑一民、刘华、曹保明、吴元新、沙马拉毅等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参与者们一同回到抢救工程的示范采样地后沟村,共同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活动现场举行了后沟村"中国古村落代表作"授牌仪式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档案》首发式。该书首次对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特殊身份的文化界人士所特有的文化行为进行了客观、全面的梳理。出席活动的嘉宾和代表还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古村落保护示范基地纪念碑培土、植柏,并向后沟村捐赠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成果图书。  相似文献   

2.
后沟村调查     
后沟村是一座位于山西榆次的偏僻古村落。2012年由多方面专家组成的调查组,对后沟村开展了全方位的调查。专家组与当地政府共同会商了对村落文化价值、文化个性、文化水平、文化特色等的定性和定位,研究确定了调查保护原则,全面深入调查了村落历史、民俗。随着调查工作的开展,村中传统民居及古建庙宇作坊得到了修缮保护,村民的生活设施得到改造。全新的保护理念和运作模式,使后沟村声名鹊起,从一个贫困落后的小村变为全国闻名的古村落。  相似文献   

3.
朱坤 《文史月刊》2012,(Z3):4-6
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道场形成后,地藏信仰开始在九华山民间传播,与本土信仰和文化相融合,成为九华山民俗的信仰核心.地藏信仰渐渐深入影响到九华山民众的日常生活,丰富了九华山民俗活动的内容,形成了以地藏菩萨为中心的民俗活动,其祭祀方式也因此与众不同.作为地藏菩萨的道场,九华山自然成了民间组织和开展民俗活动的基她,寺庙是民俗活动的主要场所.在九华山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地藏信仰逐渐积淀成为一种审美心理,形成了九华山民俗的独特审美观。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民间艺术?名民俗学家钟敬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就较早而确切地提出了“民间艺术”的概念和涵义,并指出民间艺术不仅是指民间美术,其中还包涵了民间学、音乐、神话等。民族学家岑家梧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论述中国民俗艺术时将民间艺术粗分为六大类别,即工艺,绘画,建筑,雕塑,舞乐,歌谣。民俗学家张紫晨先生在论述民俗与民间艺术时则指出,民间艺术是民俗活动的直接需要,“它来源于民俗,是民俗的组成部分,它的内容和形式大多受民俗活动或民俗心理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的东北境内某地,至今仍存在着一种每年于端午节例行进行械斗性节日民俗活动的陋俗——宝鞍山端午节械斗性“克仗斗石”民俗。按照当地方言,这种械斗性的节日“斗石”活动为“克仗”。经考察,其突出的特点是:  相似文献   

6.
朱少波  李扬 《民俗研究》2009,(2):220-234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描述了河北武安白府村“拉死鬼”的整个活动展演过程,将固义村“捉黄鬼”和白府村“拉死鬼”这两个处于同一民俗背景下的傩俗活动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探索归纳白府村“拉死鬼”傩俗的民俗特征以及所折射的武安傩的整体特点。  相似文献   

7.
“2006年佛山祖庙三月三民俗会”于3月31至4月2日在祖庙内举行。 本次民俗活动无论主题、基调、规模、档次、创意等均较以往有新的突破,整个活动隆重、热烈,内容丰富,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活动包括精彩纷呈的开幕仪式、气势恢宏的出门巡游。  相似文献   

8.
民俗信仰与社会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俗信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社会基础,但是在改革开放前很长一段时期里,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无论是宗教研究还是民俗研究,都把它作为封建迷信的“四旧“给“破“掉了,相关学术研究也备受冲击.改革开放以后,民俗学的研究得以重振,民俗信仰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无论从探讨中国传统的民俗信仰的作用模式出发,还是从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求出发,对民俗信仰的发展走向及其社会功能加以深入研究,进而提出相关的应对方略,无疑有着相当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拟通过探究民俗信仰的性质、特征及社会作用入手,对当前民俗信仰与社会控制的关系略陈管见,以求方家斧正.……  相似文献   

9.
潮汕地区民俗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特色鲜明。但追溯源流,绝大多数潮汕民俗活动均源出古代中原民俗活动,而且沿袭、保留了当时的风俗习尚,传衍、继承着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杜鹏跃 《民俗研究》2022,(2):139-147
随着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以及对健康生活的提倡,民俗体育从国家、社会与学术层面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山东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其民俗体育经历了从齐国的"民俗体育"、鲁国的"礼乐体育"向齐鲁民俗体育合流发展的演变过程.当下,齐鲁民俗体育遗产既丰富多彩,也呈现出传承不平衡的特点:黄河、运河沿线武术的传承最为兴盛,而棋类、拔河等体育活动则日益衰落.如何有针对性地对齐鲁民俗体育加以挖掘、整理、传承和保护,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