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弓 《黑龙江史志》2012,(14):40-42
<正>鹰猎文化简述。在松花江、黑龙江流域,一般意义的鹰猎指的是利用海东青捕猎。海东青文化起源于唐代甚至更早。《本草纲目》中记载:"雕出辽东,最俊者谓之海东青。"唐以后,海东青成为黑龙江地区满族先民向中原王朝进贡的主要品种之一。《契  相似文献   

2.
关于海东青     
“海东青”又叫白尾海雕。《本草纲目》中记载:“雕出辽东,最俊者谓之海东青。”海东青可驯养,虽然“海东青大仅如鹊”’(见《燕山丛录》)可是十分凶猛,可捕天鹅和小兽。因此,辽金时,“国主”每年春天必来北京延芳淀弋猎。这“延芳淀”在北京东南,通州与漷县之间,淀“方数百里”淀中生长荷花和菱角,鱼虾丰饶,水草繁茂,是水鸟群集栖息之地。因此成为春猎的好地方,当时把此淀划为禁区,“国主、皇族、群臣,各有分地”(见《辽史》)据《日下旧闻考》转载  相似文献   

3.
<正>在黑龙江邮驿史研究领域,人们普遍认为,永宁寺碑是松花江、黑龙江中下游古代"鹰路"驿路(即《全辽志》记载的"海西东水陆城站",以名鹰"海东青"得名)最有说服力的实物见证。永宁寺碑碑文记载:"卜奴儿干西,有站满泾,站之左,山高而秀丽。先是,已建观音堂于其上,今造寺塑佛,形式  相似文献   

4.
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女真诸部后,便用兵于乌苏里江及黑龙江流域地区。天命元年八月(1616年9月),“努尔哈赤命达尔汉侍卫扈尔汉、硕翁科罗巴图鲁安费扬古率兵两千人,征东海萨哈连部”,“驻营黑龙江南岸之佛多罗衮寨”,渡过黑龙江,“遂取萨哈连部内十一寨”。这是后金征服黑龙江流域的最早记载;但遗憾的是,无论《满文老档》,还是《清实录》,都没有详细记载萨哈连部的具体分布地区,更没有指出萨哈连部主要有哪些民族,而且在记载这件事时,还参杂了一些“黑龙江他处未冰,独我营对岸,水广二里许,横结冰桥一道……乃天助我也”之类的离奇细节;更令人不解的是,此后“萨哈连部”这一名称便不见于史籍记载,因而曾引起人们对此事真实性的怀疑。关于这次后金对黑龙江流域的讨伐行动,史学界一直众说纷纭。弄清这一问题,对研究黑龙江流域的民族和历史,无疑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各族先民和中原华夏诸族先民之间的接触与联系可谓由来已久,源远流长,据有关文献记载及考古资料的佐证,此可以追溯到三代以前的传说时代,例如:肃慎、北发等先民就曾“服”属于以虞舜为首的华夏部落大联盟。但是,中原方面从何时开始派人来到古代的黑龙江大地,有关的史书却无明文记载,致使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成为学术界的悬案,至本世纪的80年代前期,黑龙江  相似文献   

6.
彭玲 《丝绸之路》2003,(12):23-23
“花儿”的源起、产生和流传最早在甘青的河湟流域(包括今甘肃临夏、甘南州部分及青海海东农业区),现已广泛流传在甘、青、宁、新等省区。是一种以爱情为主要内容的山歌,适于在野外歌唱,河湟地区一年一度的“花儿会”上涌起歌风歌潮的高峰。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历史上缺史少志,尤以唐代以前为甚。虽然自《三国志》始,正史对生活在黑龙江流域的古代居民有了专门的记载,但都是以边疆民族列传的形式出现,极为简括。因此,唐代以前的黑龙江历史主要依赖考古学构筑。唐代以后,由于鞋鞋人建立的“海东盛国”——渤海国的出现,更由于契丹人建立的辽国和女真人建立的金国与北宋和南宋形成的对峙格局,文献开始对黑龙江的历史有了较多的记载,但与中原地区相比,少得多。因此,唐代以后的黑龙江历史仍离不开考古学的修复。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考古工作,在这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最近,在评议一些志稿时发现,在记述专业沿革时,或是对考古成果重视不够,或是考古资料使用有误。因此,约请有关学者(杨志军,黑龙江省文管会副主任、副研究馆员;李陈奇,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馆员;刘晓东,黑龙江省博物馆历史部主任、副研究馆员;许永杰,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副研究馆员)撰写《黑龙江考古述要》一文,于本刊连载,供修志参考。  相似文献   

8.
南北朝时,室韦分布在嘎仙洞这一地理坐标的南部地区,沿嫩江中下游及以西各支流居住;乌洛侯则在甘河以南。隋代,史书记载的室韦部落地域有所扩大,大致在嫩江、额尔古纳河、黑龙江上游和洮儿河这一范围。唐朝初期。见于史乘的室韦更向南、向西扩展,主要分布在霍林河南北、嫩江流域东西、呼伦湖周围和额尔古纳河及黑龙江上游两岸。本文总结了前人研究室韦地理的成果,其中既有吸取继承,也有分析批判。  相似文献   

9.
引言渤海王国(公元698——926年)是唐王朝隶属下的区域性地方政权,史有“海东盛国”之称,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创造的“海东文化”,是盛唐文化的组成部分。渤海领土辽阔,地方五千余里,属于我国的历史疆域。它建立初期即仿唐制建置府、州、县,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步统一建制,完善统治机构。渤海时期是我国长白山、牡丹江以北以东,尤其是乌苏里江、黑龙江流域开发史上首创郡县制统治的地区。这对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渤海设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和一百三十多个县,分布在其广阔封疆之内。由于千余年的沧桑之变,文献记载极为阙略,而渤海又未留下系统的文字史料,因此渤海历史地理问题,成为近代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我国对渤海历史地理的研究已有长久的历史,成绩卓著,为外国学者称道。从清初的另散考证到近世  相似文献   

10.
《辽史》卷三《太宗纪上》“天显七年十一月”条云:“天显七年十一月丁未,阻卜贡海东青鹘三十连。”  相似文献   

11.
2004年4月12日, 中共黑龙江省委下发黑发[2004]8号文件《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边疆文化大省的实施意见》,文件共18个方面50条。在“发掘和弘扬黑龙江流域文明”一条中指出:“注重对黑龙江流人文化、外来文化以及名人文化的研究,加强地方志的修订和编辑工作,展现黑龙江流域文明特质,让人们更多地了解黑龙江的历史文化,进一步激发全省人民热爱黑龙江、建设黑龙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一条中要求:“制定重点标志性文化场馆建设计划。完成省文化艺术中心、省博物馆、方志馆的规划和建设。各市(地…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流域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肃慎、挹娄、勿吉、、女真、满洲人为主体创造的文化正是在这些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黑龙江省博物馆历史陈列—以肃慎族系遗存为中心是近年来黑龙江历史展览内容最详实、规模最大、文物品类最全、等级文物数量最多的一次历史类陈列,以肃慎族系贯穿始终,包括"北土先民、海东盛国、金源霸业、华夏一统"四个部分,充分展现了黑龙江文化历史风貌。  相似文献   

13.
于安君 《文博》2005,(5):96-97
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葬于毕,史书记载较多,也很一致。如《逸周公·作雒解》云:“元年夏六月,葬武王于毕。”《史记·鲁周公世家》曰:“周公卒,武王亦让,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但由于史书记载过于简略,只有一个“毕”字,没有说毕所在的大范围,加之古今地  相似文献   

14.
公元前210年至219年期间,秦始皇曾三次派徐福携带大批耕种、桑植、冶炼等“百事之工”和童男童女渡海寻求“不死之药”。徐福下海东去的这段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自古以来就引起了史学家、考古学家的极大兴趣和争论。从汉朝司马迁的《史记》开始,几乎历代宫廷史书及野史均有记载。日本、韩国的历史资料中也有众多记载。至今,日本近段和九州等地仍然保存有徐福遗迹、墓地、纪念地达十余处。还有许多徐福研究专著。徐福一直受到日本朝野各界人士的尊敬,其传说一直广为流传。近年来,日本各界曾多次组团多江苏赣榆徐福村等地考察访问,举行…  相似文献   

15.
<正> 一 西周王陵 文献记载西周王朝和它的前朝商代一样,帝王葬式亦“不封不树”。在地面上“皆无丘陇”。实地考古发掘也从未发现过西周王陵的封土遗迹,因之也可以证明这些记载是确实可信的。 史书记载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死后均葬于毕原,但因地  相似文献   

16.
华泉 《文物》1975,(12)
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大片土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在中国历代史籍中是有大量明确记载的。但是,为老沙皇鲸吞中国领土辩护、为新沙皇扩张主义鸣锣开道的苏修御用"学者"们,却采用了一种纯属诡辩的手法。他们说,"远东地区绝大多数民族根本没有他们自己以文字记载的历史",中国的史书是"被人歪曲过的",经过了"后来的改动",常常是"带有后期抄录者和编纂者加工痕迹的"。他们以为,这样一来便可以由他们随心所欲地歪曲历史,编造"黑龙江的土地几千年来就属于我们"之类荒唐无稽的神话了。诚然,这一地区的许多土著民族,过去是没有自己的文字的,也没有自己的史书。  相似文献   

17.
从《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到近代的《清史稿》关于扈伦四部世系的记载讹传颇多,以至谬种流传,影响到当代,所以必须予以匡正,同时在民族史、特别是满族史的研究中,对此及有关诸问题,得出个正确的结论。 可喜的是,近几年来,扈沦四部后裔的“家谱”陆续发现。这些“家谱”清清楚楚地记载了他们祖先的来龙去脉及有关情况。尽管其间也难免有不实之处,但就其谱系而言,对他们祖先世代承袭的记载这绝不会有错。这就给我们纠正几百年来史书之讹,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 清代史书记错,问题还较简单,而明代史书记述之错误百出并以误传误,这就更对  相似文献   

18.
鹰猎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海东青唐代以来即为鹰猎名品,在辽金元三朝历史更具有特殊的意义。考古或传世的文物揭示了辽金元时期这种可能是白隼的猛禽——海东青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史论丛》2008年第2辑张旭东先生《(辽史)“海东青鹘三十连”》对“连”字进行解释,把“连”解释为“对”,这是正确的。大概“连”的这种用法实在罕见,释之必要。但张先生的论证还嫌粗略,有些提法也未必恰当。现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20.
炎帝之谜     
中国56个民族中,汉族占了总人数的92%以上。国内外的汉族人都喜欢自称为“炎黄子孙”。所谓“炎黄”,就是指远古的炎帝和黄帝。相传炎黄之世,距今大约四五千年,当时还是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后人所知的古史,是上古代代口头相传的传说,经后人据此记录下来的史书如“国语”、“史记”等。这些史书离“炎黄”之世,实际上也已相隔两千多年,不可能没有失实之处。加以口头的传说常常带有夸张、谬误、故事、神话的色彩,以致同一人或同一事,不同的记载可有出入,甚至矛盾。遗憾的是自诩为“炎黄子孙”者对其伟大的始祖的情况都说不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