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公堤"是历史上江苏海岸开发与人类适应的重要标志,史籍中对其记载丰富而复杂。通过梳理、分析文献等研究表明,"范公堤"指代对象存在不断泛用现象,并非只是淮南堤堰的统称。尽管"范公堤"在淮南仍是历史共识,但与淮北堤堰也可能被泛称为"范公堤"不矛盾。利用文献比较、空间复原分析,考证了明后期淮北莞渎场捍海堰与安东县古淮堤的大致线路与分布,因与淮南"范公堤"邻近、功用相同,它们也被泛称为"范公堤",而非文献错记。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海盐生产历史悠久,其中北起苏鲁交界的绣针河口,南至长江口,这一斜形狭长黄海沿岸、淮河故道入海口南北的两淮地区是中国历史上海盐生产最发达地区之一。淮河以北的为淮北盐场,淮河以南的为淮南盐场,所产海盐称为淮盐,以“色白、粒大、干”著称,销售范围遍及今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的大部以及河南部分地区等。从“东楚有海盐之饶”到“两淮盐、天下咸”,千百年来两淮盐业在中国盐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对地区乃至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们先认识一个字:鹾,读cuó。古时候称经管食盐的事务为鹾政,称从事食盐经销者为鹾商,干盐业相关工作称为业鹾。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们再一起认识一个名词:淮盐。产于今江苏省北部沿海一带的食盐的称谓。以淮河为界,淮河以北为淮北盐场,淮河以南为淮南盐场,是中国古代四大海盐产区之一。《两淮盐法志》所谓两淮地域,涵盖于此。本书两淮的概念,与今安徽省淮南、淮北两市无关。  相似文献   

4.
传统技术发展演变有复杂的社会经济与环境背景。通过讨论江苏淮南盐区制盐技术发展的过程及关键影响因素,可以揭示中国传统盐作技术演化机制的复杂性。明末清初各海盐区基本废煎改晒,但江苏淮南盐区仍继续沿用传统煎法生产,成为中国海盐经济发展史上的特殊现象。作为中国传统盐业生产的“特区”,淮南盐区在明末清初至20世纪中后叶也经过数次废煎改晒尝试,但淮南岸段的砂质土壤与低于500毫米的净蒸发量限制了大规模改晒的可能,重煎轻晒的产销政策又使淮南煎法在清代更为巩固,进一步影响了该区域传统制盐技术革新。淮南盐区传统制盐技术演变可为前工业化技术的比较研究提供经验基础,有助于更深刻了解本土技术发展机制及其环境适应特征。  相似文献   

5.
<正>泰州古称"海陵",是一座因盐而生、因税而兴的古老的历史文化古城。据有关研究,泰州从成陆有人迹存在到北宋仁宗天圣年间,这个时期是以盐业生产为主导的时期。古泰州在黄河夺淮、海势东迁之前,主要是引海水、烧盐、制盐,几千年的海盐生产史,在泰州留下了众多的盐税文化遗存。清末至民国初年,由于时代的演变,社会迅速转型,盐商们的家业逐渐衰落,  相似文献   

6.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两淮盐课乃中央财政收入之大宗.随着晚清以降淮南盐场的衰败,淮北盐业地位日重.皖北、豫东向为淮北盐的重要销岸,津浦铁路通车后,蚌埠迅速成为区域盐业中心.在中央政府强化盐权的同时,安徽省政府除直接干预外,受其颁发牙帖庇护,具有强行居中销售、评秤、抽佣等特权的盐行迅速扩张.这既影响中央税收,又与市场化名义的法律文本相惇.故而盐务机构与运商暗中联合,在蚌埠设立标榜"自由买卖"的"北盐公共营业处",此举与省财政及盐行利益相冲突,引发系列抗争.在平衡双方利益后,新机构的部分功能得以推行.但仅过数月,中央饬令安徽废除盐牙.在省财政"损失"得到弥补后,盐行被"牺牲".然而,相关制度安排却进一步导致商民疲敝、盐税陡增、盐价上涨,与改革口号背道而驰,根本上还是为了更大限度增加中央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7.
担任30年苏州织造的李煦,以其贵近身份,又五次八年兼任两淮巡盐御史,与两淮盐业关系不浅。他在任期间,禁缉私盐,以保畅销;恤商恤灶,以保税课;甚至不惜为商人争取经济利益和商人子弟科考机会。李煦悉心筹划,多方措置,为禁戢私盐确保淮盐销售顺畅、盐课如额征缴,也为两淮灶户生计尤其是盐商实力的发展发挥了作用,在清初两淮盐业史上居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井园园 《安徽史学》2016,(5):164-168
正纵观中国历史的发展,不同区域的演变并非一条单一的轨迹,一个地区的发展与另一个地区的衰变可能同时存在。江南与淮北的社会演变可以说具有强烈反差,淮北从"鱼米之乡"沦为"盗匪渊薮",江南则从"边缘地区"1演变为经济核心,两地变迁为何会有如此颠倒?马俊亚73万字的新著《区域社会发展与社会冲突比较研究——以江南淮北为中心(1680—1949)》(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探寻  相似文献   

9.
<正>晚清时期,由于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两淮盐务自身的管理漏洞以及南京—镇江河段的河道变迁,从而导致仪征淮盐总栈重新选址和内部整顿。时任两江总督曾国藩在综合此前数任官员的两淮盐务治理经验,重新整合盐法、设立盐务章程、改建淮盐总栈,最终淮盐总栈移到仪征东南的十二圩普新洲,改“瓜洲淮盐总栈”为“仪征淮盐总栈”。本文将晚清时期淮盐总栈的选址问题和南京—镇江河段的河道变迁相联系,希冀通过对研究区域进行历史脉络的梳理,探求晚清时期区域环境变化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张崇旺 《江淮文史》2016,(3):142-151
正黄河泛淮乃至全面夺淮是新中国成立以前淮河流域(以下简称"淮域")水生态环境发生恶化性变迁的主导性因素,包世臣说:"淮不为害,其为害者,黄贻之也。"著名水利专家武同举更是认为淮河自古有利无害,淮之有害,其弊中于黄河之侵夺。自黄河夺泗、夺汴、夺睢、夺淮,更摈拒沂、沭,蹂躏游涟,淮北水道之变迁,以黄河始,以黄河终,"黄河既徙,水道病矣。病而不治,曷其有瘳?"(《江苏淮北水道变迁史》)当然,南宋以来淮域水生态环境发生恶化性变迁,除了黄河夺淮、黄淮地区地形地势、季风气候这些自然因素长期作用之外,过度砍伐  相似文献   

11.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盐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对盐业资源的认识逐步全面,不仅对以河东盐池为主的盐业资源有了深刻认识,而且弄清了沿黄河中游广泛分布的盐池,特别是对东部沿海地区海盐资源的分布有了新的认识。秦汉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盐业经济的发展与盐的经营即官营与私营交织在一起,折射出皇权与豪强势力角逐的历史场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盐业经济以国家经营为主,但在特殊的情况下,私营盐业经济仍然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2.
笔者因研习《文献通考·征榷考》,得以窥见其关于唐宋地理记载之疏漏、讹误 ,故以《通考》与相关史籍互校 ,作读史札记四则。《征榷二》:“贞元四年 ,淮西节度使陈少游奏加民赋 ,自此江淮盐每斗亦增二百”。按 :“淮西”当为“淮南”之误 ,理由有四 :其一 ,论及此事的唐代基本史料都作“淮南”。如《旧唐书》卷一百二十六《陈少游传》:“(大历 )八年 ,(少游 )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淮南节度观察使……及朝廷多事 ,奏请本道两税钱千增二百。因诏诸道悉如淮南”。《唐会要》卷八十三《杂税上》:“时淮南节度使陈少游请于当道两税钱 ,每一千加税…  相似文献   

13.
<正>济南盐场,并非山东济南市所属盐场,而是江苏省淮北盐区灌河两岸的灌东盐场与灌西盐场共用的历史称谓。济南盐场因经营管理采用资本主义模式,具有一些与最古老而又传统的两淮(淮南、淮北)盐区其它盐场乃至全国各盐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自贡以盛产井盐闻名退迩,被誉为"千年盐都"。至今,在自贡民间还流传着"自流井盐井多如麻筛"的说法。正是凭借这数以万计的盐井,才使地下丰富的盐卤、天然气资源被不断地开发出来,促进了盐业生产的发展,带动了百业的兴旺和都市的繁荣。作为创造自贡辉煌历史的遗迹,一些古盐井仍然保存了下来。其中、最负盛名的是燊海井、东源井和吉成井。  相似文献   

15.
明代南直隶扬州、淮安府境内,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淮河、大运河以及数十条运盐河纵横若织,水路运输条件得天独厚。在淮、杨二府濒临黄海地带,亭池、卤地遍布,盐业资源十分丰富。淮南地区以煎熬法、淮北地区以摊晒法生产食盐,两淮地区构成了明代最大的海盐产区。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刚刚建立了以应天为中心的根据地,便设置两淮盐官,  相似文献   

16.
<正>漕运是借助江、河、湖、海等水路调运粮食等物资的活动,其中运河漕运是最重要的水运类型。今大运河江苏段沟通了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等8市,然而江苏13个设区市全被列为运河城市,原因在于除运河主河道外,与之相连的“盐河”也被作为运河的一部分,从而确立了江苏运河的网状结构。本文拟从盐政、盐运、盐署、盐商、盐官、盐城镇等方面梳理漕运时代淮盐与运河的关系,以期有助于讲述生动的运河及盐业故事。  相似文献   

17.
李水城 《南方文物》2014,(1):115-115
<正>2013年的中国盐业考古是个丰收年。这一年,由北京大学牵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院参加的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专项项目"中国海南洋浦海盐生产遗址调查与利用研究"正在按部就班地进行,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其中,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  相似文献   

18.
"瀚海"词义在唐宋之际发生了明显变化,由汉唐时期主要表示贝加尔湖、呼伦贝尔湖群等大型水体转而指代宋初灵州以南的沙碛。文献表明,"瀚海"原本作"旱海",宋人对其的区分起初是较为明确的,后世传写讹误导致"旱海"误作"瀚海"。鉴于"旱海"目前最早见于五代历史文献中,结合考察此一时期当地植物分布、环境干湿状况变化趋势以及相关考古发现中的地层结构信息,可认为唐宋时期灵州地理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并极大地影响到西北地区经济发展与政治形势。从这一角度入手,当可丰富对唐宋之际历史发展的认知。  相似文献   

19.
正盐城东临黄海,古称"淮夷地"。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已有人群在境内繁衍生息。因盛产淮盐而置县,称城,故称"盐城"。市区北郊亭湖区新兴镇更是一座有2000余年的历史重镇。煮盐大镇,寻着历史的声音走进新兴,仿佛置身于尘封已久的年代。沧海桑田,见证了它的神奇与古老。"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翻阅掩藏在岁月深处的故事才知晓,战国时盐城先民汲海水而煮盐。秦汉时,则"煮盐兴利,穿渠通行",可见当时已是盐业  相似文献   

20.
王流海  汪昌桥 《中国钱币》2013,(4):57-63,I0008
淮上地方银号币目前仅发现的主要有以下4种:淮上地方银号流通券,伍圆,1945年,蓝色小桥图;淮上地方银号(豫皖苏边地方银号改),拾圆,1946年,红棕色芦荡飞鸭图;淮上地方银号贰拾圆(票样)1946年,草灰色耕田图;淮上地方银号(豫皖苏地方银号改淮北地方银号又改),拾圆,1946年,红棕色芦荡飞鸭图.以上4种,除"伍圆流通券"较常见外,其余均罕见.第三种还有改成"淮海贸易公司本票"的,而第4种为近年才出现在拍卖行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