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艺诺 《神州》2013,(32):173-173
幸福是一个古老而又常用常新的话题,古今中外,几乎每个思想家都论述过幸福,亚里士多德便是其中的一位对幸福问题洞察全面而深刻的哲学家。他在古希腊城邦生活的背景下,通过批判地吸取柏拉图等前期思想家有关幸福论述的思想资源,提出了以至善为起点,通过德性的完满实现来获得幸福,从而将德性幸福论完善并发展到了一个顶峰。通过研读亚里士多德幸福观,从中可以探寻当今社会人们如何获得幸福的真谛。  相似文献   

2.
贺利平 《沧桑》2013,(1):96-99
在人类思想史上,幸福问题是一个"永恒问题",几乎所有的哲学家对究竟什么是幸福的问题都进行过思考,提出过自己的见解。本文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和伊壁鸠鲁的幸福观比较,从伦理学与道德哲学视域下,提出道德是人追求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从"幸福指数"的现代释义误区,影响幸福生活的关键要素,以及如何追求道德指数的提升等三个方面来谈如何过有德性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3.
丁俊芳 《神州》2012,(30):225-225
关注人民的苦难,追求全人类的幸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一的终极关怀。正如恩格斯所说:“在每个人的意识和感情中,都有一些作为颠扑不破的原则存在的原理,这些原理是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是无须加以证明的。”这个颠扑不破的原理就是“每个人都在谋求幸福”。不同群体、不同职业、不同时代和不同生活境遇的人对幸福有着不同的理解,进而产生了不同的幸福观。军队作为国家政治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特殊的职能使命,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也是促进社会急剧变革的重要力量。作为一个社会特殊的职业群体,当代军人幸福观内涵是什么呢?我们可以试着从分析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科学内涵人手,得出当代军人幸福观内涵。冀希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当代军人的职业特征,明确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应有的幸福观,使当代军人充分认识到军人群体的存在价值和意义,从而获得最大幸福,以推动我国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产生了很多不健康的幸福观。幸福观教育就是要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起健康而合理的幸福观。培养大学生的幸福情感和发现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我们称陈独秀在五四运动时期的教育思想为"幸福教育",其幸福观中体现了他对青年的要求。本文试图探讨陈独秀幸福教育的内容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6.
王相磊 《神州》2013,(4):250-250
对于幸福问题,差不多每个思想家都论述过,而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究竟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又成为了热门话题。生活在新世纪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代的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幸福现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文明进步。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大学生中一些扭曲的幸福观开始滋生。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研究对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稻盛和夫是日本著名企业家、哲学家,他对"幸福"有独到的见解。本文从"敬天爱人"、"利他"、"知足常乐"、"真诚"、"感恩"五个方面分析了稻盛先生的幸福观。其中,"敬天爱人"的幸福观是稻盛幸福观的核心,另外四个方面都是围绕它具体展开的。本文通过一些实例,从个人和国家两方面分析了稻盛和夫的幸福观在中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亚伟 《沧桑》2010,(4):152-153
近年来,"幸福"已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幸福感作为一种主观感受,它不囿于外在条件,而取决于内在认知和感受。要提升人们的幸福感,除了要积极改善外部客观条件之外,还要从改造人们的主观世界入手,通过教育引导提高人们对幸福的认知,培育发展中的幸福观,培养积极品质,提高幸福能力,增加幸福体验。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关于友爱的思想是西方近现代伦理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当今社会的伦理价值观具有很好的启示和导向作用。亚里士多德在他的伦理学专著《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详细地阐述了他关于友爱思想的观点。他认为友爱是人与人之间一种有特殊意义的德性,是一种具有德性性质的存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刘怡 《中国现代史》2022,(10):69-78
新中国在城市推行婚姻变革的过程中,国家与城市间的互动重塑了新的幸福观。上海城市女性积极地理解自身处境与环境变迁,由受助者转变为参与主体。1950年婚姻法推行的前两三年间,大批上海女性自我解放、追求幸福的意识觉醒并积极行动起来,是造成“妇女法”认知形成的重要原因。在组织帮助下,上海女性整体性地认知个人的婚姻问题,将其与社会制度相关联;感到生活“有盼头了”,继而从消极认命到勇敢地追求幸福。随着“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全面推进,上海女性的劳动实践和情感表达,则是建设“民主和睦、团结生产”新家庭的重要力量,也为“离婚法”向“家庭团结法”的转变提供了支持。被重新定义的幸福强调集体意识、精神认同、重视劳动,这些要素为新的社会主义城市文化建设提供了思想资源,并成为消费型城市转变为生产型城市的内在驱动力。新中国婚姻幸福观始终处于一种未完待续的状态,它在稳定性和可持续方面长期存在各类问题,仍有待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1.
高小芳 《丝绸之路》2013,(2):153-154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历史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的正义思想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在继承柏拉图等前贤的正义思想的基础上,亚里士多德将正义分为三个主要类型,即个人正义、社会正义和回报正义。亚里士多德关于正义类型的思想对于当前中国的社会正义问题有所镜鉴。  相似文献   

12.
从改革开放以来,为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努力。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五位一体"的总布局都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表现。"五位一体"是从五个不同方面来体现共产党的幸福观,经济建设是人民幸福的根本,政治建设是人民幸福保证,文化建设是人民幸福的灵魂,社会建设是人民幸福的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人民幸福的基矗。"五位一体"的协调发展,对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徐磊 《神州》2012,(15):38
中学是人一生中十分关键的时期,它是一个人的世界观,幸福观形成的最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形成的价值观念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往往对其一生都会有深远的影响。让每一个学生都接受幸福观念并进而拥有幸福的人生——这理应成为一切教育工作者的终极追求!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让中学生接受幸福教育,使幸福教育更好的在中学校园中得到实施,也成为相关学者在持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实施幸福教育的目的是让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幸福,在家庭、校园、社会的活动中更好的理解幸福,并在实践中创造幸福,分享幸福,这也正是幸福教育的终极意义所在,也是本文研究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4.
周梅玲  粟志刚 《沧桑》2013,(4):111-113
在西方哲学史上,叔本华是一个悲观主义色彩浓厚的哲学家,他从生命意志理论出发,展示了人生终极意义上的痛苦,同时也详细论述了人生有限意义上的幸福。本文试图阐释叔本华有限幸福观内涵,发掘其特征进而探讨其对于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形式逻辑的奠基人和生机论心理学的思想创始人。他不仅在哲学和逻辑等领域成就卓著,而且在他的著作中也渗透着一定的心理学思想。本文亚里士多德生活的时代背景来论述其心理学思想。他的心理学思想主要是关于身心方面、遗传与环境、感觉、记忆、想象、欲望、学习和推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幸福生活是人类道德生活的目标,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终极目标。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研究生,作为青年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思想观代表着青年人的主流和方向,也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明进步。他们确立什么样的幸福观,不仅仅是其自身的人生选择和生活意义的确定,更重要的是其直接产生重要的社会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研究生的幸福观进行时代性的认知与建构。本文通过分析影响研究生幸福观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跨越时空影响了西方近千年。公正的德性融合了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与政治学的特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公正产生于人类原始社会时期,由人们日常习俗逐渐演变成为社会最为重要的德性之一,它是最完美的德性,是使人倾向于做正确的事情,使他做事公正,并愿意做公正的事的一种品质,是一切德性的总汇。公正就是"守法"和"平等"。在社会转型历史机遇期背景下,道德建设与社会发展速度不协调,存在着诸多不公正现象,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公正德性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略论但丁的政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里格利·但丁(Dante Alghieri,1265——1321)是文艺复兴初期一位卓越的人文主义诗人和政治思想家。他的《帝制论》(De Monarchia)一书是欧洲中古时代为数不多的重要政治著作之一,《剑桥中世纪史》的作者把它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卢梭的《契约论》并列。表明本书在西方史家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根据此书,对但丁的政治思想略加论述。  相似文献   

19.
魏薇 《神州》2013,(34):299-299
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职责,我们的幸福观不仅反映了自身的人生追求、价值取舍和行为准则,而且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工作需要一份责任感,一份爱心和一份热情,这是一项有技巧、艰巨但极有意义的工作。作为高职院校的辅导员结合工作中的案例来陈述、探讨、分享观点与经验。  相似文献   

20.
刘茵 《神州》2012,(36):230-230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环境保障。归根到底为了保证人民能够更加幸福地生活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生态环境。从幸福观角度出发来解构“美丽中国”,有利于更加深刻理解其高度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