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鄯善县吐峪沟石窟寺遗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对新疆鄯善县吐峪沟石窟寺遗址进行发掘,清理了50多处洞窟和许多窟前遗迹,以及一处地面佛寺。新发现壁画面积约200平方米,还出土大量文书残片。吐峪沟石窟均是多层式的组群布局,新清理的两处礼拜窟应开凿于公元5世纪前后。吐峪沟石窟寺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古代佛教石窟等提供了宝贵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2.
吐峪沟石窟寺第38窟形制大体上与龟兹中心柱窟相同,但细节上已经发生了变化。吐峪沟第38窟的壁画内容与流行小乘佛教的龟兹不同,整体上表现的是大乘佛教思想,不过正壁上的化佛形象、侧壁的说法图、纹饰图案和服饰等方面都类似于龟兹石窟。总的来说,吐峪沟第38窟具有浓厚的龟兹风,但又有所变化。吐峪沟石窟介于龟兹与河西走廊之间,这对考察佛教美术的传播与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夏立栋 《考古学报》2022,(2):201-224+289-290
<正>一引言高昌,即今东天山地带的吐鲁番盆地。已发现石窟寺遗址十四处,洞窟总量约四百余座,分布于吐鲁番盆地北部火焰山和西部盐山山脉多条河谷的两侧崖壁上,自东向西依次为斯尔克普沟中的忙得古尔、连木沁石窟,吐峪沟中的吐峪沟、苏贝希石窟,胜金沟口的胜金口、七康湖石窟,木头沟中的柏孜克里克、伯西哈、乌江布拉克石窟,葡萄沟石窟,大、小桃儿沟石窟,雅尔乃孜沟中的雅尔湖、交河沟北石窟(图一)。目前,仅吐峪沟、柏孜克里克、  相似文献   

4.
陈凌  李裕群  李肖 《考古》2012,(1):7-16,1,97,102
2010年和2011年,对新疆鄯善县吐峪沟西区北侧石窟进行发掘,共清理洞窟14处,还发现一处上山踏步。出土一些纸文书、建筑木构件等,还发现较大面积的壁画、题记。NK2应是这组窟群的中心建筑,开凿于公元5世纪前后。吐峪沟西区北侧石窟的发掘对研究吐峪沟佛教石窟群的布局及演变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吐峪沟石窟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鄯善县吐峪沟乡麻扎村,地处火焰山东段吐峪沟大峡谷南端。洞窟群以分布在峡谷东西两侧断崖窟群及周边零星的地面建筑为代表,是新疆东部开凿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遗址群。吐峪沟石窟是佛教石窟艺术由西域向内地传播的关键节点,是古丝绸之路上一处十分重要的佛教遗址点。为配合丝绸之路(新疆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和"大遗址"抢险加固维修工程,在国家文物  相似文献   

6.
吐峪沟石窟位于鄯善县吐峪沟乡,西距吐鲁番约50公里,是吐鲁番地区目前已知开凿年代最早的石窟。这里曾经是中原佛教文化与西域佛教文化最早交汇的地区,自北凉至麴氏高昌统治期间(5~6世纪),吐峪沟开始了大规模的佛寺建造与石窟开凿活动,其中  相似文献   

7.
吐峪沟石窟     
现属吐鲁番地区鄯善县吐峪沟乡,位于高昌故城东北约15公里的火焰山吐峪沟内。现存洞窟41个,分布于吐峪沟东、西岩壁,为高昌地区早期石窟代表。早期石窟开凿于南北朝,晚期到唐。壁画保存不多,残损严重。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8.
刘韬  夏立栋 《文物》2022,(12):42-57
<正>高昌石窟寺遗址中的吐峪沟石窟历经久远,唐西州时期名“丁谷寺”,此地“危峰迢遰、清溜潺湲,实仙居之胜地”[1]。近十余年来,在吐峪沟遗址发掘出大量高昌回鹘王国时期的壁画图像。近期刊发的《新疆鄯善吐峪沟西区中部高台窟院发掘报告》(以下简称《发掘报告》)呈现了该区遗址2013~2016年四次系统考古发掘的工作成果[2]。四次发掘共清理并临时编号50座洞窟,  相似文献   

9.
石窟寺指开凿于山崖上的佛教洞窟,俗称千佛洞,每一个石窟寺都是一系列精美建筑、雕塑、绘画艺术的有机组合。克孜尔、库木吐喇、吐峪沟、柏孜克里克等新疆现存的著名石窟寺群大都分布在天山南麓,难道古代佛教同样盛行的天山北麓,没有开凿任何千佛洞吗?  相似文献   

10.
听说去吐峪沟千佛洞,大家都没太当回事儿。新疆石窟不少,位于吐鲁番的吐峪沟是此行遭遇的第一个。头一天在没有空调的车上颠得灰头土脸,这天同行的几位女记想美丽一下,有的换上了鲜亮的红裙,有的穿上了高跟鞋。然而,两个半小时后,每个人都比昨天更灰头土脸地钻出吐峪沟,我那双皮凉鞋已快断成两截,还破出一个洞。好些人的脸色还没缓过来,青白青白的。  相似文献   

11.
炳灵寺、麦积山和庆阳北石窟寺石窟风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甘肃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和庆阳北石窟寺石窟岩样的物理、力学试验,显微镜岩矿鉴定,光谱全分析,化学全分析以及对砂砾岩胶结物的X射线衍射鉴定、差热分析和电镜鉴定,同时通过对石窟所处自然环境和风化现状调查,找出这几个石窟风化的主要因素,以便进行风化和封化加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石窟岩体不稳定病害是威胁石窟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需实时对石窟类岩体稳定性变化进行监测,获得的大量基础数据,可进一步验证和校核石窟类岩体保护的各种数学模型的有效性、可靠性。本研究以云冈石窟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监测手段在石窟岩体稳定性分析评价中的应用。成功地引入工程安全监测中的分析方法,研发了石窟岩体稳定性监测数据分析系统,对岩体表面变形、危岩体倾斜及岩体表面温度场分布等与岩体稳定性密切相关的因素进行了探索性应用研究。本研究促进了文物保护与其他专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加强了我国石窟文物保护的科技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13.
黄适远 《丝绸之路》2007,(12):42-44
当踏入慕名已久的新疆鄯善县吐峪沟乡时,我的视野陷入一片缤纷灿烂之中。5月的吐峪沟仿佛一幅古色古香的油画,烂漫而不耀眼,古朴却不苍凉,一切都如一个梦境。山上一个个石窟叙说着历史的变幻,山下却在宁静之中偶然现出一位苍髯的维吾尔族老人,或是几个嬉笑的小巴郎,打破了遐思带入的梦境。  相似文献   

14.
龙门石窟用了数十年的时间先后开展了洞窟修复、渗漏水综合治理、遗产监测体系建设、石窟保存状况调查、保护材料研究、保护管理规划和管理条例修订等石窟保护工作,大量抢救性保护工作保证了龙门石窟基本稳定的保存状态。当前,石窟保护正经历由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的发展阶段,总结龙门石窟在石窟监测、保存状况调查、灾害评估等预防性保护方面的实践,积极建立石窟预防性保护概念,以及其后的预防性保护体系和风险管理评估机制的建立,将有力地提升石窟寺科技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5.
走进吐峪沟     
王梓林 《旅游》2003,(4):42-43
吐峪沟是维吾尔民族居住较为集中的地区.吐峪沟麻扎尔村又是伊斯兰圣地小麦加阿萨吾力开裴的墓地。其地理位置又处于闻名遐迩的火焰山脚下。到吐峪沟去拍民俗,到麻扎尔村去看民居,是我向往已久的愿望。  相似文献   

16.
大足北山石窟环境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北山石窟区2002年环境大气中的SO2、NOx、TSP三项污染因子进行监测分析,指出北山石窟区空气质量属轻度污染,TSP是主要污染物。  相似文献   

17.
龙门石窟奉先寺的安全长期受到风化及渗水等病害影响。针对奉先寺石造像阿难头部区域及卢舍那大佛南侧渗水区域,利用红外成像设备对该区域进行为期一年的实时监测,并借助MATLAB语言的图像处理技术对大量红外图像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佛像头部裂隙处存在温差引起的循环热应力,该温差主要由灌浆加固区域和岩体本体之间热传导性能差异导致,且晴天上午前后的温差应力变化最显著;归纳了监测期间降雨和渗水发生的时间规律,统计得出了不同区域渗水程度的差异。将红外成像和大数据分析结合应用于石窟预防性保护中,实现了对病害同时进行图像监测和统计评估,为其他石窟寺的监测与数据分析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泉州洛江留公陂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名丰谷陂、屠公陂(俗称五坎坝或陈三坝).横拦于泉州市洛江区双阳街道前埭社区坝南自然村与惠安县洛阳镇陈坝村之间。陂西北侧为洛阳江上游、淡水人工湖,东南侧通往洛阳江下游、流向新洛阳桥闸门.  相似文献   

19.
麦积山石窟申遗进程中编制了《麦积山石窟保护规划》和《麦积山石窟管理规划》,两个规划在麦积山石窟的环境整治、基础建设、学术研究、安全监测、宣传展示等工作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但同时受麦积山景区管理体制的限制和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两部规划在执行过程中也存着不断调整、完善和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20.
区域稳定性监测是石窟寺长期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本研究以庆阳北石窟寺所在区域为对象,基于2019年的15景Sentinel-1A卫星雷达影像,采用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对研究区稳定性进行监测,获取了研究区雷达视线向形变速率及时序形变,分析了研究区形变的空间、时间分布规律及其原因。监测结果表明:北石窟寺所赋存的覆钟山山体整体稳定,存在微小形变,不存在潜在滑坡变形特征;研究区主要形变区沿河分布,蒲、茹两河交汇处形变最为明显;研究区时序形变呈现随季节变化的规律性,造成其规律性的原因为随季节变化的土壤侵蚀和董志塬固沟保塬项目的实施。该研究证明了InSAR技术在文物遗址区域稳定性监测的可行性,以及其在具有长期性、可靠性的优势,为石窟寺遗址长期预防性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