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缅甸佛教为上座部佛教(俗乘小乘教),缅甸人视佛塔为佛的化身,而造塔是今生最大的功德。缅甸全国各地遍布佛塔,其中规模最大、最令人惊叹的莫过于浩如烟云、气势恢宏的蒲甘佛塔群,它是缅甸最著名的佛教圣地,缅人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被史学界公认为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之一"。  相似文献   

2.
缅甸佛教为上座部佛教(俗乘小乘教),缅甸人视佛塔为佛的化身,而造塔是今生最大的功德.缅甸全国各地遍布佛塔,其中规模最大、最令人惊叹的莫过于浩如烟云、气势恢宏的蒲甘佛塔群,它是缅甸最著名的佛教圣地,缅人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被史学界公认为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之一”.  相似文献   

3.
西藏珍宝     
正合金噶当塔佛塔是梵文STUPA的音译,在藏文里被意译为供养福田或供依。依据佛教经典记载的修造佛塔功德,建造有不同样式的佛塔造型。诸如:声闻、缘觉、大乘三者的佛塔在外形等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在大乘佛塔中又有根据龙树菩萨观点建造的覆钵形、楼台形和宝幢形等八种。此外,我们通常拜谒的佛塔主要有八种形制,就是“八大佛塔”、“八相善逝塔”或“如意八塔”,八种佛塔  相似文献   

4.
佛塔源于印度,因用于藏舍利而被神化,受到佛教信徒的虔诚礼拜,多于其外刻浮雕。大塔一般露天建造,称露塔,小塔则在庙内供奉,称堂塔或塔庙。本文所论及的只是小型石刻佛塔。  相似文献   

5.
佛塔源自印度,最初与佛陀涅槃紧密相关,是佛教建筑的重要代表。随着佛教的传入,东汉开始,佛塔出现于中原大地,并与当地建筑风格相融合,出现了能够体现中原艺术风貌、审美情趣的密檐式砖塔、楼阁式塔、金属塔等各种类型的塔。金塔县位于河西走廊中段,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站点,因塔院寺内的金塔而得名,历史悠久。金塔县将在习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引导下,借助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召开的强劲东风,以博物馆新馆建设为契机,以挖掘、展示和弘扬塔文化为宗旨,倾力打造好丝绸之路塔文化专题博物馆。  相似文献   

6.
《文博》2016,(6)
塔的梵文(Stupa)本义是坟冢的意思,融入中国传统建筑后成为供奉佛的特定场所。为了表示对佛的虔诚和信仰,并妥为供奉和保护佛舍利,信徒们造出了各种类型、不同质地的塔。它们从大类上可分为:建于室外的不可移动的塔和置于室内或雕凿于壁面的小型佛塔两种。迄今为止,学界有关著述大都偏重于前者而鲜少谈及后者。本文谨将后者定义为室内"佛教供奉塔、造像塔和画像砖塔"系列,就所掌握的资料按年代序列,择要叙述,以期弥补这一方面研究之遗阙。  相似文献   

7.
李丹 《文物世界》2013,(3):52-54
塔是源于古代印度的一种坟冢,汉语译作“浮屠”或“浮图”。佛祖释迦牟尼圆寂后,藏置佛陀舍利(即遗骨)和遗物的塔便成为佛教信徒们顶礼膜拜的圣物。东汉时期,随着佛教的传人,塔的形象与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相结合,创造出了楼阁式塔、密檐塔、花塔等形式多样、造型优美的中国式佛塔,唯独塔顶的刹还依稀保留着印度佛塔的痕迹。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历史时期建筑考古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在田野调查和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一批建造年代较为确切、原构形制基本清晰的砖石塔作为形制标尺,通过对标尺案例塔壁装饰题材的研究,揭示出自公元5~13世纪中国砖石佛塔塔壁装饰题材类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变脉络,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砖石佛塔塔壁分别以佛教题材、仿木构建筑题材和佛教与仿木构的混合题材,使佛塔呈现出"佛国"与"人间"的不同倾向,其时空流变和类型转化,反映出佛塔在中国化进程和体现佛教意向这两大主线上的丰富与复杂。  相似文献   

9.
佛塔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兴起的一种古建筑类型,也是融合中西文化最显著、最有特色的一种古建筑类型。佛塔在我国古建筑遗存中保存最多,样式、建筑材料等也呈现多种多样变化。在敦煌壁画里可以看到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建塔材料也多种多样的佛塔。作为佛塔的重要标志——塔刹,则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发生变化,由早期完全遵守佛教教义的三宝珠塔刹顶到具有中国华表木的转变,都表明佛塔的演变过程,再如佛塔上悬挂的幡,由塔刹上悬幡,演变到在寺院里另立幡杆悬幡,再回到塔刹上悬幡的过程,就是佛教在演变中通过不同民族,不同传播路径,反映了一定时代、地域和民族的特征。一些有着特殊意义的佛塔,尽管数量很少,却代表了当时从印度到西域(新疆)再到敦煌的传播过程,现在在这些区域里都还有踪迹可寻。到了敦煌,就在壁画里找寻,更有一些佛塔的踪迹,又从敦煌传入中原,延续的时代也更加久远。  相似文献   

10.
西双版纳佛塔的类型及其源流罗廷振一、西双版纳佛塔的类型及艺术特色近千年来,随着小乘佛教的传入,傣族人民在各地建立了为数众多的佛塔。据调查统计,西双版纳历史上曾有过100多座佛塔(图一),主要集中在景洪坝和动笼劲海、景真等地。由于西双版纳小乘佛教传人路...  相似文献   

11.
河北武邑县孙家村唐仪凤四年马君起造像塔作为纪年较早的唐代佛堂形组合式造像塔,原初可能作七级或九级方形密檐式结构,马君起等人建造此塔,主要目的在于为去世亲人及合家眷属积累功德、祈求福报。该塔对于认识同类佛堂形组合式造像塔的性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临海市巾山西塔于1989年落架大修,在其中发现了佛像、菩萨像、天王像、童子像、佛像砖、佛塔等北宋佛教文物。这批陶佛教造像、佛塔是反映北宋时期民众佛教供养内容的重要例证。宋代陶佛塔非常少见,这批在巾山西塔中发现的小型中空陶佛塔为宋代佛塔增添了新的类型。这批佛教文物呈现出较为显著的世俗化、平民化特征,是地域社会经济、文化、宗教信仰快速融合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韩伟 《文博》2008,(1):26-28,封2,插1,封底
一 五重舍利塔由外及里,套装严密,功德庄严.第四重为银塔,第五重为金塔.银塔高22厘米.塔为银质,通体馏金,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  相似文献   

14.
《文物世界》1999,(3):55-55
在朔州崇福寺,珍藏着一座展示我国北朝佛教艺术成就的珍贵物——北魏石塔。塔高2.5米.平面呈方形,困在塔刹、塔身和基座上雕有小佛像1349尊,故而也被称为千佛石塔。石塔的塔身是九层楼阁,楼阁四面皆雕有斗拱和塔檐,周围空间则布满小佛坐像,最下层每面中间都雕有一龛,龛内雕有一尊较大的主佛和左右胁侍佛两尊,龛的外部是五排坐佛。佛像大小不等,神志各异。整座佛塔设计巧妙,工艺精湛,把中国古建艺术和印度佛塔艺术融为一体,创造了我国现存最早的楼阁式佛塔,令人惊叹叫绝。  相似文献   

15.
千佛塔位于浙江省临海市巾子山西麓,自清代发现塔身元代僧淳具捐舍祈愿砖以来,历代对其为"旧塔宋修"还是"元塔新修"这一问题,以及具体功能均有所争论。2016年4月,在该塔测绘过程中新发现铭文砖6种,结合清代发现元淳具砖与其他地方文献,一方面证明该塔为元代新建佛塔,并非唐宋多宝塔,为台州各阶层共同捐舍祈愿的产物;另一方面也说明该塔并非追荐度亡的发愿塔,而是一座以信众集体祈福为主要功能的祈福佛塔。  相似文献   

16.
张华 《文物世界》2003,(4):31-34
北魏时期以“佛塔”形象作为佛教艺术的造像题材,并成为重要特征之一。云冈石窟中的佛塔造型丰富多彩,不仅雕有高大的中心塔柱,而且镌刻有众多的浮雕塔。经调查现存有120余座,大多位于洞窟窟门和佛龛两侧的壁面之上,不仅显现出当时的造塔信仰,而且简洁凝重,极富装饰韵味,折射出北魏佛塔的建造特征。  相似文献   

17.
1965年,温州市白象塔清理出一尊编号为24号的宋代彩塑造像,原清理报告、《白象慧光》图录及馆藏陈列均将其定名为"天王像"。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及考古图像资料,可基本认定,白象塔24号彩塑造像并非佛教中的天王像,而是具有道教文化因素的真武神像。温州白象佛塔出土的这尊道教真武神像,不仅为探讨宋代"三教合流"社会背景影响下的民间宗教信仰状况提供了典型案例,也为研究真武神像的发展演变情况及其信仰传播问题增添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乐山灵宝塔始建年代之我见彭学艺灵宝塔位于乐山市城东南,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水汇合处的凌云山,因其地处凌云九峰之一的灵宝峰,故其名曰灵宝塔。又因筑成或修缮后,通体粉刷成白色,俗称白塔。也有大佛塔,凌云塔等别名。其实塔自铭曰“释迦舍利宝塔”。灵宝塔是...  相似文献   

19.
瑞丽有一座国内外闻名的佛塔——姐勒塔。每年春节一过,许多中缅佛教徒都到这里来朝拜。传说,这座塔是为纪念一头善良的金狮而建造的。很久以前,有一头不伤害人,不欺负其  相似文献   

20.
吴勇  田小红  佟文康 《考古》2012,(9):37-44,113,108,112
台藏塔遗址是目前新疆境内保存较好、体量最大的唐至高昌回鹘王国时期的单体佛寺遗址。2008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发掘,共清理台藏塔佛塔1座、墓葬2座。台藏塔为一座平面呈"回"字形的方形佛寺遗址,由塔身、外壁佛龛等构成。两座墓葬均为斜坡墓道洞室墓,随葬器物有陶器、金器、银器、铜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