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庄子·逍遥游》中“逍遥”的确切含义,在学术界一直处于分歧和争议状态,探讨“逍遥”的本意,也就成了研究《庄子》哲学思想必须逾越的一道门槛.而要理解“逍遥”的本意,我们必须要在《庄子·逍遥游》的“小语境”下去考察,同时也要把“逍遥”放在《庄子》三十三篇的“大语境”下去考证,在具体和全面的语境下进一步了解庄子哲学的价值取向,方可知晓庄子使用“逍遥”的真实意图,明确“逍遥”的境界.笔者认为,庄子的《逍遥游》主旨意在阐释:安于“此在”是“自由”,超越“此在”是“逍遥”.“逍遥”是“自由”的最高境界.真正的“自由”在于任其自然.真正的“逍遥”是超越“此在”的自由.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黄元炳全面继承王弼及宋明学人以《易》解《庄》的传统,在其所著《庄子新疏》中,将《庄子》视为"易教之别传",更以《易》"乾"卦疏解《逍遥游》篇,以《中庸》、《大学》结合《易》"乾"卦爻辞等比附《齐物论》,并在此基础上对《庄子》内七篇作出了独特的阐释,同时对于《庄子》外、杂篇也有所涉及,从而使《庄子新疏》成为了庄学史上易学化倾向最为显著的一部庄子学著作。  相似文献   

3.
《庄子》文本里隐匿着"庄子"的"意思",读者在创造着《庄子》文本的"意义",而很多时候读者所创造出来的"意义"并不符合"庄子"最初的"意思"。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庄子》文本的全面解读,确定其"意思类型"。《庄子》的"意思类型"主要有三类:一是对于宇宙存在而言,"《庄子》的意思类型"是"道";二是对于社会存在而言,"《庄子》的意思类型"是"无为";三是对于个人存在而言,"《庄子》的意思类型"是"吾丧我"。由此确定其今后的解读是否符合"庄子的意思范畴"。  相似文献   

4.
正《庄子》素称难读难解,篇首《逍遥游》更是如此。对于何为逍遥,自向、郭义而下,解者众多,今人梳理,近二十说。~((1))最有影响的,还是向、郭义的适性论;支遁逍遥新义的至足逍遥说;以及受阮籍《大人先生传》《达庄论》启发,李白的《大鹏赋》也有斯义的大者逍遥说,刘辰翁《庄子南华真经点校》~((2))、林云铭《庄子因》~((3))、浦江清《逍遥游之话》~((4))均明确提出此说。但是这几说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向、郭义不合《逍遥游》文脉,大者逍遥说和至足逍  相似文献   

5.
滕星妤 《沧桑》2014,(5):70-72
庄子"逍遥游"传达的自由精神引起许多人的遐想,并由此引发人们对自由的思考与追求。该文从庄子逍遥游的思想出发,阐述政治、人性欲念两方面对自由的束缚,进而探寻如何超越外物,在现代社会追寻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6.
《逍遥游》篇为《庄子》全书开宗明义之作。关于庄子逍遥义,历代以来存在着适性逍遥、无待逍遥、"象数取证"释逍遥、以大为逍遥等各类丰富的阐释指向,其中尤以郭象"适性逍遥"说流播至广,并对后世的庄学研究、佛道理论、诗文创作等各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推本溯源,必须指出,郭象所主张的"各安其分,小大俱足"的"适性逍遥",已抹煞了"有待""无待"的差别,实则有违于庄子所表达的无待逍遥本义。  相似文献   

7.
正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忽然兴出许多"派"来。我成了并不逍遥的"逍遥派",古文不能看,外文不能读,业务不能干,作品不能写。干什么好呢!我忽然想到了《庄子》。这本书第一篇名叫《逍遥游》,第三篇叫《养生主》。想到这儿,灵感来了——我不是在"逍遥游"吗?那又何妨"养  相似文献   

8.
电影《大鱼海棠》讲述在人类世界的大海深处,生活着掌管人类世界万物运行规律的神仙,并以福建土楼为原型,打造了海洋深处神仙的住所,讲述了神仙化作鱼、游历人间等故事。故事引用了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的句子,给男主人公取名“鲲”。鲲生前为人,死后为鱼。鱼作为可以穿越仙界和人间的形象出现多次,现实生活中的鱼被赋予了通神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顾玉斌 《沧桑》2010,(2):140-141
《庄子》一书是研究庄子生平、思想最主要的参考著作。本文试析《庄子》篇——《逍遥游》,从自在精神、理想人格、逍遥之道等几方面认识历史上的庄子。  相似文献   

10.
庄子是先秦时期一位很重要的哲学家,其哲学观点对后世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中华民族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逍遥观是庄子思想的一个主旨。本文通过对《逍遥游》篇中两个核心概念——“有待”与“无待”进行分析,力图揭示出这种对人类的困顿与迷失进行反思的逍遥思想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1.
《庄子》一书是研究庄子生平、思想最主要的参考著作。本文试析《庄子》篇——《逍遥游》,从自在精神、理想人格、逍遥之道等几方面认识历史上的庄子。  相似文献   

12.
在人们的印象中,“标新立异”似乎是一个贬义词,用来指某(些)人为了表现自己、显示自己而故意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或办法来。其实“标新立异”的原意并非如此。“标新立异”一词来源于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说的是东晋时期学界盛行研究庄子的《逍遥游》,而研究得最有成就的是白马寺和尚支道林。一日,众学子在白马寺谈论起《逍遥游》来,支道林在一旁听了良久,觉得都是老生常谈,没有什么新意,于是便讲述了自己的见解,支…  相似文献   

13.
楚竹书《凡物流形》是一篇重要的古代哲学文献。《易纬乾凿度》论宇宙生成,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四个阶段,又云:"太始者,形之始也。"《凡物流形》所论,即太始生成后的种种现象。《庄子·天地》云:"未形有分,自然无间谓之命,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成玄英疏:"留,静也。"不确,留,当读为流。  相似文献   

14.
白慧平 《沧桑》2010,(3):223-224
在先秦散文中,《庄子》寓言体文学成就最高,它以独立成篇的结构形式、深刻的象征意味、大胆的想象、虚构的手法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汉乐府诗中也出现了数量不等的寓言诗,深受《庄子》寓言体的影响:学习《庄子》寓言中拟人化的手法;继承其构思巧妙、想象丰富的特点以及表现道家思想的形式;两汉乐府中的迎神求仙诗,是《庄》《骚》的遗响。  相似文献   

15.
"真人"作为庄子理想人格的画像,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是庄子思想的理想归宿。本文通过梳理《庄子·内篇》所见"真人"之"体""相""用",探究庄子"真人"形象的内涵与特质,藉此窥见庄学思想之真义。  相似文献   

16.
释"坳堂"     
王光汉 《文献》2000,(3):275-277
"坳堂"见于《庄子·逍遥游》:"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王先谦集解引支遁云:"谓堂有坳垤形也."垤是小土堆,则支遁所谓"坳堂",当是云堂之地面高低不平.  相似文献   

17.
正《野马,尘埃》典出《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庄子是早熟浪漫主义者,在战国那样艰难困苦时代仍然自由自在地生活,可称人生楷模。大学时代我曾经手抄过《庄子》,今日重读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18.
论庄子的“儒家心路”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一般论及庄子的思想来源时,总是与老子联系在一起,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司马迁在《史记》中将老庄申韩同传,认为:“庄子……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于之言。”第二,庄子《天下篇》中也自叙,对关尹、老聃的“道术”,“庄周闻其风而悦之。”另外,更由于庄子对儒家思想激烈的无情批判,而很少使人去探究庄子与儒家思想的内在关系。其实不然,先秦儒家对庄子思想的形成有着更为复杂和直接的影响。我在这里主要不是指在《庄子》或其他典籍中  相似文献   

19.
一、道家旅游思想的形成及其背景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在《老子》一书中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点,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为以“回归自然”、“恢复人之本性”为核心的道家旅游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庄子继承发展了老子的学说,并在其著作《庄子》中以“游”述道,主张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其中的名篇《逍遥游》就集中而且是系统地表达了道家的旅游思想.《逍遥游》通过“鲲”化作大鹏从北冥万里游历到南冥途中的时空感受和经历,提出了旅  相似文献   

20.
《庄子》中存在着大量的神话材料,自王国维开启以神话眼光看《庄子》的先河后,鲁迅、郎擎霄、闻一多、茅盾、顾颉刚等许多学者开始关注《庄子》与神话的关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进入新时期后,对《庄子》神话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更深更全面的阶段,鉴于此,有必要对研究成果进行一番梳理,有利于推动《庄子》神话研究的发展。《庄子》神话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神话与寓言研究、神话原型和意象研究、神话思维研究、神仙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