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丝绸之路》2014,(15):29-49
从地图上看,甘肃如一柄如意,由中心腹地向西北边陲斜置于中国版图之中,自古以来就是拱卫中原、护翼宁青、保疆援藏的战略地位和独特的文化通道区位优势,为中原驻西北乃至中西亚的咽喉和纽带。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沿丝绸之路这条东西贯通甘肃全境的文化线路而搏动,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甘肃独特的人文环境紧密粘合,在陇原大地留下无数璀璨的人类宝贵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杜静薇 《丝绸之路》2014,(10):20-21
西夏王朝是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游牧民族党项族建立的政权。20世纪后半叶,宁夏、甘肃、内蒙古等地陆续发现了多处西夏遗址和窑址,出土了大量西夏瓷器,对进一步研究西夏瓷器的特点、生产工艺、烧造技术、装饰手法以及西夏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物资料。出土西夏瓷器的烧造工艺和装饰技法深受宋代中原磁州窑和耀州窑的影响,体现了西北少数民族粗犷豪放的传统特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3.
《攀登》2017,(6)
甘肃是贯通西北、延及内地的重要枢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成为华夏文明的早期发祥地之一及区域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汇之所。而相关文化的历史积淀及现代发展,则为甘肃民间宗教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在民间宗教、文化生态等基本概念阐释的基础上,分析影响甘肃民间宗教生发的诸种文化生态因素,旨在说明自然环境、经济方式、民族交往、宗教种类等文化生态因素的共同作用,方使甘肃民间宗教呈现出多元文化融通混生的宗教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4.
马洪连 《丝绸之路》2013,(14):20-22
自古以来甘青宁新地区就是西北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汉族文化的交融之地,其文化呈现出独特的区域性特点。本文主要对这一地区出土的具有代表性的早期金银器及其特点进行介绍与总结,从而展现本地区金银器的独有特点与风采。  相似文献   

5.
宁夏是西北要塞,是历史上丝绸之路北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至今,中原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碰撞与发展,悠久的历史和独特浓郁的回族穆斯林风情共同孕育了宁夏多姿多彩、风格迥异的人文旅游资源,其中贺兰山岩画、水洞沟遗址反映的原始文化以及长城文化、边塞文化都在宁夏有着比较完整的保存,西夏文化更是被中西方游客视为世界历史中的奇迹。  相似文献   

6.
正1"景象繁荣,国泰民安。"这是人们对甘肃景泰县的美好赞誉。因地理位置特殊,历史上的景泰在秦汉时就是中原内陆的边陲之地,之后长时间成为抵御游牧民族的前沿防线、沟通东西文明的重要通道。由此产生边塞气质及多元文化,形成独特的民居、语言、文化等重要地域特征,永泰龟城、西番窑等就是代表。  相似文献   

7.
李晓青 《文博》2010,(3):17-22
甘肃与新疆、内蒙、宁夏和陕西北部等地区接壤,沿着这一地区自西向东向西前进,历来是沟通中原与北方民族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传播通道。在距今4000年左右直至汉代,甘肃地区一直呈现出与不同文化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现象,使甘肃本土文化表现出多元文化的特征,为汉代以后东西方之间大规模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高峻 《陕西史志》2005,(4):46-47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的最北部,与山西、内蒙古、宁夏、甘肃等省区毗邻,总面积4.36万平方公里,辖12县区,人口439万。榆林市有悠久的历史,从战国置郡县起,至今已有2600多年。这里是草原游牧化和中原黄土化的结合带。自秦汉以来,西北民族战争连绵不断,千百年来各民族的征战、交融形成了这一地区独特的历史化风貌。赫连勃勃、梁师都、杨继业、李元吴、韩世忠、李自成、张献忠等历代雄豪就生长和战斗在这块土地上。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统治中原百年间,并不象拓跋鲜卑、契丹、女真等民族那样,在中原文化中消融尽尽,而是至今仍作为中华民族一员,为现今中国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同样是北方民族,可是统治中原后的历史结局截然不同,这主要是由于和这些民族相比,蒙古族进入中原之前,有其独特的文化发展方向。即文化底蕴不同。拓跋鲜卑、契丹、女真等民族都是以较低的游猎——游牧文化,并长期受到中原文化影响之后,直接进入中原,因而对中原文化的隔膜较少。而蒙古族是在对与中原文化不同质的我国北方民族游牧文化全面继承的基础上,又先受中亚文化影响之后才进入中原的,因而其本身的传统文化内容较独特,对中原文化产生了一些抵触。但蒙古族最后还是从中原文化中汲取了许多文化营养,发展壮大了自己,并促进了中原文化的发展。因而才能说,元朝的建立,是中国古代农牧文化结合繁荣中华文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在沧桑演变的历史进程中,固原曾处于中原农耕区与西北游牧区交汇地带,是中原文化向边疆发展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穿越境内,不同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渗透,其中佛教文化传播广泛,产生了丰富的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11.
正宁夏"山花儿"以其秀美和独特,成为中国西北"花儿"家族中的一个具有鲜明地域特性的品种,是宁夏回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鲜活的文化标识,自然也是宁夏回族与其他各民族乃至与世界文化交流的首选。2006年"宁夏回族山花儿"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由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区申报的"花儿",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2.
正西北银行是冯玉祥任西北边防督办时设立的随军银行,成立于1925年4月,总行初设在张家口,同年8月总行迁设到兰州,先后又在河北、河南、山东、内蒙、甘肃、陕西、宁夏、北京、天津等地设立分行或分支机构,是当时国内分布最广的随军银行。1927年冯玉祥主持陕西政务时改组富秦银行为西北银行陕西分行~([1])。1930年中原大战失利,冯玉祥  相似文献   

13.
正说齐家文化,必说陇县,原因是据专家考证,齐家文化东至于陇县。玉加工技术从东而来,玉石的原料则由西向东输入。玉礼器的加工技术(即片切割技术)是从山东大汶口起源的,期间经过中原龙山文化和陕北的石峁文化,逐步传播到西北的齐家文化。中原缺玉矿,玉来自西方,近至武山、马衔山,远至祁连山、昆仑山。从最早说起,西北有玉,玉的开发又早,这样想,肯定就缺技术,而  相似文献   

14.
《丝绸之路》2012,(2):121-121
甘肃历史文化资源高层论坛日前在西北师范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由甘肃省历史学会和西北师大西北边疆史地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会议期间,来自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陇东学院等高校及读者出版集团、敦煌研究院、甘肃简牍保护研究中心等单位的近百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甘肃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定位及开发对策进行了热烈、充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甘肃古代民居建筑数量众多、类型丰富,是甘肃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古民居建筑有明显的西北地域性、民族性和丝路文化特征,现存建筑形制有合院式建筑、堡寨式民宅、窑洞民居、板屋式民居建筑、庄窠院、土司庄园、军阀公馆等,是甘肃古代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历代保留下来的西行文献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是深入了解西北的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西行文献学术价值、学术潜力巨大,很多方面都有待发掘,利用西行文献不仅可以开拓西北区域史研究的新境界,还可以为中西交通史、中外关系史的研究带来新视野.甘肃是西行路上的重要通道,西行文化资源丰富,发掘西行文化资源,钩织文化景观之网,可以串起甘肃的东部与西部,借助古驿站打造黄金旅游线路,可以更好地展现甘肃悠久的历史文化,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徐州地处江苏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带,中原、齐鲁、江淮之交,是淮海地区最大城市和中心城市。徐州为上古九州之一。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在此交汇,具有南北文化交融的特点,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徐州地域文化内部也有不同特色,其西北部丰县、沛县2县,紧邻河南、山东,更多的体现出了中原文化、齐鲁文化的特点,又是汉高祖刘邦故里,带有鲜明的刘汉文化印迹。而其东部邳州市、睢宁县、新沂市  相似文献   

18.
与西部共魂魄的艺术张学乾甘肃的艺术,是西部艺术的一部分。西部,是个地域概念,指中国的西北和西南的一部分。就文化类型而言,西部文化各部分虽有相通之处,却并非一个类型。艺术亦然。甘肃有自己的地域和自然环境,有长期生息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及其风情习俗。甘肃也有...  相似文献   

19.
魏晋时期,中原地区动荡不安。西晋末年相继出现了“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建兴之乱”。河西地区地处西北边陲,远离中原,受战争影响小,局势稳定,经济相对而言比较发达。因此,关西一带华族避难于河西,带来了中原的文化和风俗,与西域以及当地的文化、风俗相结合,形成了一次大规模的文化交融。  相似文献   

20.
冯玉祥与甘肃“雷马事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九三一年八月二十五日,原西北军留驻甘肃的孙连仲旧部旅长、中原大战后被蒋介石改编为中央陆军新编第八师师长的雷中田,在冯玉祥的指使下,于兰州以军事政变方式,扣押了时任甘肃省政府主席的马鸿宾,①希图控制甘肃地方实力,重建西北军的基地。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雷马事变”。对这次事变,外界虽知与冯玉祥有关,但并未披露详情,尤其对冯在幕后如何指挥这次事变的资料不详。笔者由于工作关系,接触了一些有关原始档案史料,特草成此文,以就教于史学界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