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以伊朗每十年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对伊斯兰革命以来伊朗妇女的就业状况做了分析,对导致伊朗妇女就业比例下降的经济、政治和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杨君 《中国钱币》2006,(4):76-77
2006年7月,应伊朗钱币博物馆和中国驻伊朗大使馆的邀请,以姚朔民为团长的中国钱币代表团访问伊朗。代表团成员有姚朔民、王安、王丹、杨君,中国钱币学会外币委员会的梁贻斌、李铁生和钱家权也一同前往。中国钱币学会历经十余年的努力,已经对丝绸之路货币在中国段的状况有了切实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此次代表团访伊旨在对古代丝绸之路货币在伊朗地区的情况,进行一番实地的考察。伊朗基金会钱币博物馆的安答米夫人(Parrisa Andami)陪同我们参观德黑兰的各大博物馆。安答米夫人是中国钱币学界的老朋友,曾两次访问中国,并参加过中国钱币学会举办的…  相似文献   

3.
论伊朗现代化的失误及其原因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论伊朗现代化的失误及其原因钱乘旦我对伊朗历史知之甚少,最近因做现代化研究,接触了一些伊朗历史,结果感触很深。伊朗在二战后制定了雄伟的现代化方案,曾取得惊人的成就。但倾刻之间,整个现代化计划与巴列维王朝都覆灭了,伊朗提供了现代化不成功的最典型例子。伊朗...  相似文献   

4.
何志龙 《世界历史》2007,(4):92-100
本文认为,巴列维时期伊朗与以色列结成“外围联盟”,共同应对苏联的威胁和激进阿拉伯国家的挑战。伊朗伊斯兰教革命后,尽管霍梅尼从意识形态出发强烈反对以色列,但因各自国家安全利益的需要,两伊战争期间伊以仍然保持着秘密武器交易。随着冷战后苏联的解体和伊拉克在海湾战争中被削弱,共同的敌人消失了,伊以为争夺在中东地缘政治中的优势地位展开了激烈竞争甚至对抗,伊朗以反对中东和平进程和支持阿拉伯激进组织来对付以色列;而以色列则竭力把伊朗排除在中东和平进程之外,大力渲染伊朗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伊核计划对中东稳定及世界和平的威胁,以引起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伊朗的关注、制裁,甚至军事打击,保持以色列在中东的强国地位。  相似文献   

5.
蒋真 《史学集刊》2022,(5):35-46
人质危机发生后,伊朗从美国的昔日盟友变成了一个“对美国的国家安全、经济和外交产生非同寻常的威胁”的国家。这一认识成为人质危机期间美国制裁伊朗的首要法律依据。在冷战背景下,为向伊朗施压使其释放人质,冻结资产和贸易禁运成为美国对伊朗单边制裁的主要手段。为加强对伊朗制裁的效果,美国要求其欧洲盟友遵守冻结伊朗资产的法令,按照未获通过的联合国法案制裁伊朗。人质危机期间的制裁措施后来虽然被取消,但伊朗对美国构成威胁的认知并没有随着人质危机的化解而结束,这一理念成为后来美国对伊朗制裁政策的重要理论基础。人质危机不仅开启了美国对伊朗制裁的进程,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未来的美伊关系,制裁与反制裁的斗争成为四十年来美国和伊朗关系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以伊朗核危机为焦点的美国—伊朗冲突已经成为当下中东乃至世界最为严重的一场国际危机。围绕伊朗核计划,双方正在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战略博弈,中东政治再一次处在新的十字路口。伊朗核问题不仅仅是核扩散问题,同时也关系着美国和伊朗两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古代伊朗的种姓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伊朗的种姓制度李铁匠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伊朗语居民(即雅利安人)共同体的一大特点。①在我国,印度种姓制度研究比较深入,伊朗种姓制度却很少提及。因此,本文拟就伊朗种姓制度作一些初步的探讨。种姓制度的起源和发展有关伊朗种姓制度的资料,主要见于琐罗亚斯德...  相似文献   

8.
正他被称为伊朗三号人物,创立特种部队"圣城旅"..12月初,伊朗战机对伊拉克境内的极端分子发动空袭,表明伊朗开始公开在境外打击"伊斯兰国"的军事行动。而此前,虽然伊朗明确表达过对"伊斯兰国"的态度,但在具体行动时往往通过"代理人"的形式秘密进行。伊朗这一战略转变,是由一个关键人物促成的,他就是伊朗特种部队"圣城旅"的缔造者、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高级军事顾问和政策顾问——卡西姆·苏莱曼尼。  相似文献   

9.
虽然伊朗危机迫在眉睫,但战争仍然有不打或者晚打的可能性在2012年来临之际,伊朗成为世界舆论关注的"火药桶"。伊朗和西方的关系正在高度恶化。就在2011年的最后一个月,美国准备军事打击伊朗的迹象越来越明显。12月1日,美国参议院全票通过对伊朗的新制裁措施:要求切断伊朗中央银行与全球金融体系的所有联系,美国将惩罚与伊朗中央银行有业务往来的外国银行。这无疑是要把伊朗的石油出口彻底切断。而欧盟也积极配合美国的行动,当天推出类似的制  相似文献   

10.
近日,伊朗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原因是有可能成为西方国家在中东的头号打击目标。美、英、以色列都纷纷表示可能采取武力打击伊朗的核设施,以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器。与以往几次武力恫吓不同,此前西方媒体爆出伊朗企图刺杀沙特阿拉伯驻美大使。北约又刚刚获得了利比亚战争的胜利,无论士气还是舆论的优势都非常明显。伊朗则举行了万人聚会,  相似文献   

11.
(一) 沙俄是伊朗国家和人民的不共戴天的世仇。自彼德一世入侵伊朗开始,在近二百年的血腥的岁月里,创造光辉灿烂文化的伊朗国家和人民受尽了沙俄的侵略,压迫,剥削和凌辱,产生了对沙俄誓不两立的深仇大恨。 伊朗沙法维王朝是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当其盛时(十六和十七世纪),伊  相似文献   

12.
李福泉  金鹏 《安徽史学》2021,(3):106-117
1905—1911年伊朗立宪革命是什叶派乌里玛在1979年伊斯兰革命之前深度参与的一场政治革命.20世纪初,在伊朗内外危机的作用下,什叶派乌里玛、巴扎商人和现代知识分子结成盟友,为立宪革命的爆发创造了必要条件.伊拉克什叶派圣城纳杰夫的三位大阿亚图拉积极支持立宪革命,强力干预了伊朗政治发展的进程.以努里为代表的乌里玛则经历了从起初勉强支持到随后坚决反对的转变,成为反立宪派的中坚力量.1911年俄国入侵伊朗后立宪革命的失败,促使乌里玛把关注的重心转向了更加紧迫的反侵略任务.立宪革命是1979年伊斯兰革命的预演,蕴含着伊朗政教关系剧烈变动的基本趋势,对于解析20世纪以来伊朗的政治史和宗教史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殖桑蚕并生产丝绸的国家,美国东方学家劳费尔(Berthold Laufer)曾考证,在萨珊王朝(224-651)后期,中国桑蚕养殖技术传入伊朗.本文以伊朗神话和历史文献中哈弗特瓦德之虫故事为着眼点,考察该故事的发生地凯加让的地理位置,并从考古学角度论证拉施塔城堡镇的历史遗迹和文明年代,从而将伊朗从中国引进蚕养殖业的年代提前到帕提亚王朝(前247-公元224)晚期至萨珊王朝早期,至于传播的路线,本文也作了两种推断.这一新发现和研究,对于探索中西物质文明交流具有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美国与伊朗1953年政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鸿达 《百年潮》2002,(6):73-76
1953年政变是伊朗现代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在这次政变中,由广大民众支持上台的摩萨台政府被推翻,伊朗民族主义运动遭遇挫折,现代中产阶级所倡导的国家民主化进程也难以为继,伊朗又恢复了独裁主义的政权模式.在事关伊朗前程的1953年政变中,美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美国的积极参与,这次政变迅速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次政变也改变了伊朗公众对美国的看法,使美国失去了在伊朗公众中的美好形象.  相似文献   

15.
周戎 《环球人物》2013,(27):52-53
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对鲁哈尼纽约之行的评价有褒有贬刚坐上总统之位一个多月的伊朗总统鲁哈尼,9月下旬出席第六十八届联大并发表演讲、投书当地报纸,还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互动交流,传递外交善意。国际社会对鲁哈尼的一系列"温和外交"举动给予了积极评价,称他为伊朗在国际上赢得了理解,有助于缓和伊朗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当然,鲁哈尼对西方温和的新外交策略,也引起了伊朗国内外的一些质疑和争议。  相似文献   

16.
伊朗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文明古国,也是历史和现实中的地区强国;当代伊朗是一个多种族、多民族、多宗教和多文化的中央集权制的伊斯兰国家。伊朗地处西亚、中亚和南亚的交叉点,自古是东、西方之间海、陆交通的桥梁,也是各民族的迁徙通道和征服对象,历史上外族多次入主伊朗,影响了伊朗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构成。波斯民族一直是伊朗的主体民族、影响周边的民族和入侵民族。伊朗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人口占多数的民族居中央、少数民族居边疆和大分散小聚居为主、混杂居住为辅的民族、地域关系。同时,历史上伊朗国家统一的时间长于分裂的时间,在近、现代形成了包含多样性的统一的国族文化和顽强的国家认同,当代的伊朗民族关系格局为“多元一体”格局。  相似文献   

17.
伊朗外交部1月15日证实,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已经签署宗教敕令,禁止伊朗开发核武器。伊朗外交部表示,政府将努力使领袖的指示转化为政府必须遵守的世俗性文件,"有了这一法令,那些国家应该放心了。"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一向反对发展核武器,并于2005年口头下达过禁止伊朗发展核武器的宗教敕令。为打消西方对其发展核武器的疑虑,伊朗不止一次地重  相似文献   

18.
随着1979年伊斯兰革命的爆发和伊朗神权共和体制的确立,巴列维王朝在伊朗的统治被永久的终结,其现代化的重要举措——"白色革命"似乎也作为一种不成功的探索模式而被历史封印了。但是,笔者认为,巴列维伊朗的"白色革命"还是成就斐然的,尽管土地改革是核心内容,但它还是所涉及了政治、医疗、卫生、教育等诸多的领域,从各个方面极大地推动了传统伊朗向现代化的转型。然而,由于国王自身的好大喜功及其改革的主观目的满足是维护王权专制统治和地区争霸的需要,也未能很好的协调与传统文化尤其是伊斯兰宗教界的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白色革命"还是以失败告终。深刻反思和借鉴这种昔日的现代化模式,如何选择一条真正适合当代伊朗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仍然是当今伊朗决策者需要面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伊朗“核计划”步骤的加快,波斯湾局势变得越来越紧张。国际社会一方面纷纷猜测美国会否对伊朗动武,一方面又在为伊朗盘算“家底”。伊朗在“核问题”上为何敢如此强硬,不怕美国的军事打击?伊朗人除了自信,他们的身后还站着一位巨人——有强大号召力和丰富斗争经验的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手中握有许多对付美国的“底牌”……  相似文献   

20.
一、伊朗在伊斯兰世界的地位与影响 伊朗在1935年前被西方称为“波斯”。从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19世纪,伊朗的地理区域南抵幼发拉底河,北靠高加索山脉,东北直达阿姆河,西南靠近印度河流域。进入20世纪,伊朗包括恺加王朝、巴列维王朝和伊斯兰共和国三个时期,可见,伊朗既指现实中的伊朗,也指历史上的伊朗。因此伊朗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既包括历史上的关系也包括现实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