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博物馆旅游产业逐渐兴起,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不断成熟,如何将博物馆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相互融合逐渐成为了博物馆旅游的发展推动力。是一种息息相关的内在联系。因此重视博物馆的旅游资源的创新开发是非常必要,对博物馆旅游文化经营管理创新,对于实现博物馆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相互融合以及共同发展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2.
博物馆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之间有着较大的关联。最近几年,国家博物馆领域逐渐重视博物馆旅游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全面摸索、研发各式各样的文化产品,为人民大众提供差异化、多元化的文化服务,增强其社会影响力。文章在给出博物馆旅游与文化创意间的联系的基础上,对博物馆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文化创意为旅游产业注入观念、感情和品位等新的要素,旅游创意产业基于创意元素与旅游元素的完美融合。旅游创意产业依托于旅游元素的感知度、服务性和创意元素的新奇度、体验性,并在双方相互渗透的基础上,通过创意理念为旅游业搭建桥梁,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对创意产业的特点、旅游创意产业的作用和生命周期等的分析,探讨了吉林省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状况和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人们不仅追求物质生活,而且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发展。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一种更受欢迎的形式,成为享受崇高精神追求的重要方式,他们以博物馆为目的地,因此博物馆如何抓住机遇,依托游客流量推销其文化创意产品,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打造自己的品牌文化,也是全国博物馆的一项重要任务。博物馆工作人员要抓住机遇,积极开发具有展馆特色的原创文创产品,满足游客的需求,让游客除参观外,可以通过文创产品加深对展览的认识和记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是中国文化古迹保护和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现代博物馆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一种融合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型产业,不仅提高了旅游的内涵,也增加了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策略,因此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本文主要研究了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动力机制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一种融合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型产业,不仅提高了旅游的内涵,也增加了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策略,因此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本文主要研究了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动力机制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周东华 《人文地理》2010,25(4):152-155
现代旅游业的竞争让旅游业的创新势在必行,本文从传播学的视阈论述了旅游与传播、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进而提出旅游业创新的两个基点:创新思维模式与延伸价值链。从信息传播的角度讨论了西安城市形象及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西安市可在城市品牌经营及文化创意产业两方面创新思路,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旅融合是新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大趋势。针对当前文旅融合存在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分析旅游和博物馆的关系,然后指出博物馆在文化旅游发展中出现的受众基础薄弱、缺乏创新管理、服务设施不完善及其文创产品创意不足等问题,最后提出推动博物馆与旅游融合发展文化旅游的有效策略,以期对博物馆文旅融合的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9.
崔红 《旅游纵览》2014,(4):77-78
旅游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意林业旅游是借助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以林区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资源为基础,通过创意理念、文化、技术的提升,创造出具有旅游吸引力、带来林业和旅游业双重收益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创意林业旅游符合旅游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和发展模式,发展前景广阔。本文以旅游循环经济为宗旨,从创意产业的视角,提出伊春市创意林业旅游的产品开发模式和系列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对旅游业的发展形势作了分析,并从七三一陈列馆旅游业发展的背景、探索发展旅游业的对策等角度,对博物馆旅游产业的发展予以浅显思考,以期谋求博物馆长远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单霁翔 《文博》2014,(2):67-76
博物馆只有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播职能,才能更好地实现其历史使命。博物馆可以为青少年的社会教育提供理想场所,也可以成为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能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多元化的平台。可以成为人们"休闲的共享空间",也可以是文化沟通与交流的场所。可以走出馆舍,促进博物馆文化在更大范围的影响和传播,使更多的人享受到同等的文化权益。通过数字技术、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可以突破实体博物馆的局限,实现博物馆文化更加及时、快捷和方便的传播。通过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建立起社会动员机制,使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投入到文化遗产保护和中华文明传播的历史使命中。  相似文献   

12.
培养文化创意和旅游的复合型人才,是实现文化创意旅游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基于文献研究、学者座谈、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方法,并结合国内高校文化创意旅游人才培养现状,提出加强教学统筹规划,坚持教育理念革新;凝聚多元育人合力,建立长效协同机制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为新时期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杨小冬  朱婕 《旅游纵览》2013,(11):272-273
旅游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绿色朝阳产业",创意旅游的发展取决于创意型旅游人才。高职院校教师在培养创意旅游人才的过程中,应做到教学理念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教学空间的开放和教学评价的开放,积极运用开放式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台湾地区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美贤 《东南文化》2011,(5):109-118
文化创意为近年来发达国家地区竞相发展的经济力,我国台湾在地方政府的鼓励扶持下,利用文化创造活力强、文物资源丰富等优势,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果突出,其中台北"故宫博物院"具有台湾地区博物馆发展文创产业指标的地位。台北"故宫博物院"通过精心设计展览内涵、向社会开放文物数字资源、培养民众美学素养等方式,吸引并固定了一大批观众;同时还积极开拓商机,征求厂商合作开发文物衍生商品,并结合典藏文物特色设计餐饮空间,文化创意产业获得了可观的产值和显著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5.
罗杨  王如 《旅游纵览》2013,(8):308-309
旅游纪念品开发是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博物馆自身藏品的文化元素、形象符号以及当地的文化元素融入纪念品中,是博物馆文化传播、宣传的新途径。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博物馆纪念品开发现状分析,根据国外博物馆纪念品企业化经营的成功策略,提出我国博物馆纪念品设计开发的思路策略与营销模式,从而提升博物馆纪念品的独特性及品质,满足博物馆纪念品市场的需求,实现博物馆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是:依靠个人的知识、技能、天赋,通过科技和艺术手段,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重构、嫁接和提升并与其它产业融合生产出具有文化艺术元素的高附加值的产品与服务,以满足人类感性需要和理性精神需求的产业。根据我国实际,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外延范围共包括: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文化产业、设计产业、体验产业和旅游业。  相似文献   

17.
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是:依靠个人的知识、技能、天赋,通过科技和艺术手段,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重构、嫁接和提升并与其它产业融合生产出具有文化艺术元素的高附加值的产品与服务,以满足人类感性需要和理性精神需求的产业。根据我国实际,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外延范围共包括: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文化产业、设计产业、体验产业和旅游业。  相似文献   

18.
李山石  刘家明 《人文地理》2013,28(1):135-140
本文以南锣鼓巷为例,剖析了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历史街区改造与提升方式。分析结果显示:在历史街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型的改造与提升方式,二者关系密切,互利共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以不破坏历史街区风貌为前提,主要应该注意开店位置、扰民现象、墙体的颜色、门窗的颜色及质地、遮阳棚放置、空调等、灯光强度等因素;发展本地文化为主要创意来源的文化创意产业是避免"千城一面"的绝佳途径,不仅可以传承保护当地文化特色传统,还可以有效避免其他城市或地区的抄袭和复制。  相似文献   

19.
潘璠 《人文地理》2012,27(5):140-142
本文基于西安悠久厚重的唐文化底蕴,以构建东方人文特色的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为出发点,分析唐服饰文化的旅游文化价值,并对唐服饰文化创意与西安旅游业联动开发模式进行分析比较研究,提出了继承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方长富 《神州》2012,(20):23-24
我省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给地方经济的腾飞带来了新的机遇。各地政府也越来越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投入更多。但仅仅依靠门票收入拉动地方经济持续增长绝非上策,应该由单纯依靠旅游门票收入向延长旅游产业链转变,而发展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正是完成这种转变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于从历史文化及现实条件出发,通过对杭州市湘湖旅游度假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个案分析,为浙江诸多历史名胜风景区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