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谷雪 《神州》2013,(33):26-26
藏族民间舞是农奴文化与宗教文化融合而成的舞蹈形式,然而风格特点又体现在舞蹈的形式上,也体现在伴唱曲调的旋律特征和歌词上,又因为文化的丰富也都体现在藏族舞蹈里面,从人们的生活环境和人们的穿衣打扮,也都更加的突出了藏族舞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2.
“曹盖”(或叫“跳曹盖”,一说“咒乌”)和“十二相”(或叫“跳十二相”,一说“咒偶”,也有按白马语直译为“挫喔”),都是我省境内白马藏族一种民俗祭祀舞蹈,也是一种非常有民族特色的木制面具艺术。虽然、曹盖与十二相都是白马藏族的民族习俗,是在春节及春耕、秋收后的祭祀舞蹈,有着浓厚的原始宗教、自然崇拜的色彩,(?)象特征,跳演时不同的习俗与身式,它们不是一种舞蹈和面具艺术,而是属于不同的两种民俗舞蹈和民俗活动。  相似文献   

3.
舟曲藏族服饰是藏族服饰的一个支系。舟曲,藏语意为“龙水”。当地藏族也称博峪藏族。在明清时期,舟曲为卓尼杨土司领地。50年代后由县辖管,1955年舟曲行政委员会改设舟曲县为迭部县,1962年又恢复舟曲县,属甘南藏族自治州至今。舟曲县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白龙江上游高山深谷地带,南部与四川南坪县接连,名风景区九寨沟就在附近的南坪。这里森林茂密,山峦起伏,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舞蹈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尤以两汉和隋唐代时期最为突出,是古典舞发展和繁荣的鼎盛时期。其各自的风格特点和审美也不相同,彰显了这一时期舞蹈独特的风格和代表的当代民俗宫廷文化。1999年太原王郭村出土虞弘墓,其汉白玉石椁上雕刻图案内容涉及舞蹈众多方面,是隋唐时期舞蹈风格写实。本文就汉及隋唐古典舞的传承和历史上的发展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5.
藏族游牧部落的禁忌敖红藏族部落的民俗,包括各种书庆活动、祭祀礼仪。以及喜婚丧葬等日常生活中的礼俗禁忌等等。从这些民俗当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藏族部落社会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窥见藏族部落社会的主貌或某个侧面,还可以了解藏族牧民的心理素质、社会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6.
赖棋锋 《神州》2012,(36):231-231
高山族民俗舞蹈目前面临着很大的发展困境,而如何有效的传承与创新也就成为了继续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对高山族民俗舞蹈特色与现状的分析,综合探讨了高山族民俗舞蹈传承与创新的内涵,并提出了一系列传承与创新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李贺 《神州》2014,(17):211-211
当前,有氧舞蹈项目已逐步发展起来。而舞蹈与有氧舞蹈项目两者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同风格舞蹈的形态是有氧舞蹈项目动作风格的基础;而在有氧舞蹈项目中运用舞蹈化动作,又要注意动作的适用性、准确性、观赏性和合理性等方面。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等对二者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帮助大众更好认识到两者间的的异同之处,进一步促进有氧舞蹈新兴项目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史月刊》2013,(7):2-F0002
“果卓”的藏语本义是“圆圈舞”,汉语称“锅庄”。作为藏族传统的舞蹈文化,以其神奇瑰丽、魅力弥久,深受藏族人们的喜爱和外来各民族、各国家人们的青睐。是现存世界各民族传统舞蹈文化中最为古老的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9.
张捷 《人文地理》1997,12(3):20
民俗文化是文化景观的组成部分,本文对民俗文化类型及其旅游资源类型进行了研究和划分。本文认为民俗文化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旅游地整体形象有着多方面的影响或贡献。"地方"的概念是阐释旅游地整体形象形成及特征的有效工具。论文对九寨沟藏族民俗和江苏吴民俗进行了实例比较研究,讨论了其形成与地理环境背景的关系、各自特征、现状及开发途径。  相似文献   

10.
何鸣翎 《神州》2012,(35):191
在一个舞蹈的创作之初,要对整部作品的主题、形式、风格、结构进行认真的选择。它体现了舞蹈编导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选材的成败直接影响舞蹈创作的质量高低,舞蹈选材和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1.
黄煌 《神州》2013,(2):205-205
舞蹈具有多样化的风格。而对其加以了解不仅能提升编舞的水平,也能够确保观众可以很好的融入到舞蹈表演当中。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从舞蹈多样化风格的内涵与外在表现入手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2.
李桂娟 《神州》2014,(12):52-52
蒙古舞的原生态风格与民族风格存在很大联系,蒙古民族独特的生活环境和民族性格对其舞蹈艺术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对这些外在条件和环境对舞蹈原生态风格产生影响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李桂娟 《神州》2014,(9):89-89
民族舞蹈教学是保护和传承民族舞蹈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在教学中除了针对技术层面的动作训练外,还要结合特定的文化内容进行讲解。为此本文从文化特色、民俗情景、动作剖析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论述,并在第四部分对教学方法的强化也给与了必要的论述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宗吉 《中国西藏》2009,(4):76-79
在西藏农区,节日与民俗活动主要是春耕节和望果节。在藏族集体记忆活动中,节日是重要的载体,也是信仰与民俗互动最为频繁的时日和场域。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藏族民俗美术“风马”与经幡的缘起、种类形制,表现的内容与象征内涵,审美寄托、艺术特色、制作与张挂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陈吉刚 《黑龙江史志》2013,(23):322-322
少数民族舞蹈不仅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还具有较强的健身效果,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舞蹈则是一种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性教学方法。本文作者对手术民族舞蹈的特点以及其在健美操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且在进行可行性分析之后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有效促进二者的融合,促进我国健美操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齐加草 《神州》2014,(6):30-30
<正>藏族的民间舞蹈以歌舞形式居多。由于日常生活中人们都穿着长袖的"楚巴"(藏式长袍),舞蹈中更增添了"一顺边"的美;而虔诚的宗教心理,则给舞蹈渲染上许多宗教的色彩。除寺庙舞蹈"羌姆"外,典型的舞蹈还有:"谐"、"果日谐"、"卓"以及"热巴"等。"谐"(歌舞之意):也叫"叶",俗称"弦子",以四川甘孜的"巴塘弦子"最为典型,是男女交唱,载歌载舞的劳动歌舞形式,主要是流传于藏族民间的集体歌舞形式。属于农区的舞蹈形  相似文献   

18.
刘春艳 《东方收藏》2024,(2):115-117
陶俑和壁画是中国文物宝库中的两朵“奇葩”,极富表现力的特点使得陶俑、壁画类舞蹈能够跨越千年展现在今人眼前。文章在艺术考古视域下对陶俑、壁画类舞蹈的艺术风格进行探析,探寻古代舞蹈创作的发展与特点,总结不同时期舞蹈创作的不同风格,并解读陶俑、壁画类舞蹈创作原素材,为融合陶俑、壁画类舞蹈元素的创作探索与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俗学经历了10年的恢复和发展,目前正步入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这种大好形势下,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麓传来了《西藏民俗》创刊的消息。这信息是大家久已盼望的。因为它是帮助国内外读者了解西藏乃至整个藏族地区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窗口,是收集、采录和保存藏族民俗文化的一块新的阵地。 藏族民俗文化,是藏族历史和智慧的结晶;是形成藏族心  相似文献   

20.
哈达是藏族人民作为礼仪用的丝织品,是社交活动中的必备品。哈达类似于古代汉族的礼帛。关于藏族哈达的文化内涵及用法等,笔者应西藏电视台同志之约,曾为一部藏族民俗专题片写过一篇短文,但未曾刊载于报刊。现根据记忆笔录成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