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省博物馆与旅顺博物馆在哈尔滨联合举办了新疆隋唐墓出土木乃伊特展。这批文物是一九○二年——一九一四年间,日本亚细亚探险队,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等地的古墓中盗掘出土的。他们名为考古,实是非法测绘新疆地图。掘出的文物被他们盗运到日本,余下部分,一九三○年后卖给旅顺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正>主场地:春博会现场、杏花园、交河故城报名热线13809911053一、动车线活动时间:3月25日价格:(268元/人,包含高铁往返车票、车费、保险导服、环游交河故城门票、餐费、春博会、杏花村、农业科技大棚门票)活动安排:08:00:乌鲁木齐站统一集合;09:07:统一乘动车前往吐鲁番火车北站;11:30-13:30:从吐鲁番高铁站前往吐鲁番亚尔乡杏花园,赏花,自由活动;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2月28日,第二届新疆春季旅游博览会暨"新疆第一春·吐鲁番杏花季"新闻发布会在新疆高新区数码港大厦5楼新疆旅游产业联盟成功举办,为大家带来了"春的消息":第二届春博会将于3月24日-26日在吐鲁番交河故城游客服务中心举办,届时,第五届"新疆第一春·吐鲁番杏花季"也将同步启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古丽·阿  相似文献   

4.
1997年以来,在吐鲁番的洋海墓地、阿斯塔那古墓二区、木纳尔墓地、巴达木墓地、交河故城沟西墓地、交河故城大佛寺旁以及台藏塔,前后发现了大量古代文书。就质地而言,主要是以纸质为主,也包括了一部分书写于方砖、泥坯和木板上的墓志;就内容而言,多是世俗文书,所涉及的时间则从高昌郡到唐西州的晚期(公元4至8世纪);就语种而言,绝大多数是汉语文书,也有一小部分是胡语文书。从文书出土地点来看,多是从前未发现的墓群。同时,这些文书,除民间持有者的捐赠以外,虽然大多是对盗掘墓葬的抢救性清理,但考古发掘都具有高度的科学性,这为学界的整理、使用提供了坚实的科学考古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雪梅 《世界》2004,(11):60-61
热在交河故城 一座2300年的古城,交河故城,坐落在吐鲁番。  相似文献   

6.
《文物》1974,(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吉木萨尔县各族工农兵群众、革命干部、革命知识分子,共九千余人,最近分别在吐鲁番火焰山脚下的阿斯塔那古墓区和吉木萨尔唐代北庭故城遗址集会(图一、七),愤怒声讨和批判叛徒、卖国贼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妄图变我国为社会帝国主义的殖民地的阴谋,彻底揭露和驳斥新沙皇歪曲历史真面  相似文献   

7.
吐鲁番出土的草编粽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出土的草编粽子,现藏于旅顺博物馆。该馆收藏的新疆地区出土文物,全部系日本大谷光瑞(净土真宗西本愿寺教派第22代长老)派遣的“中亚探险队”先后三次(1902~1904年;1908~1909年;1910~1914年)在我国西北地区,主要是吐鲁番一带采集发掘品。大谷探险队的这批文物因历史原因分散于日本、韩国和中国。留存于中国的文物,除了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钜鹿县发现了一座宋代故城,出土了一大批遗物,是宋代考古的重要发现。本文综合以往国内外的相关报道和研究,对当年的埋藏、发现、盗掘及发掘情况进行了梳理,对出土的遗物和流向进行了归纳,并简要分析钜鹿故城发现的意义和影响,以期有利于学界对这批材料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吐鲁番交河故城沟北1号台地墓葬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8~11月,为了完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维修交河故城的考古发掘任务,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交河考古队在交河故城沟北调查并发掘了一片墓地。此墓地位于吐鲁番盆地西北部的绿洲地带,东南距吐鲁番县城约10公里,交通便利(图一)。沟北1号台地隔河与交河故城相望,平面为不规则形状,南北长约350、东西宽  相似文献   

10.
大海道是古代丝绸之路上连接吐鲁番和敦煌的最近一条路。因道路险阻 ,近现代各种探险活动很难走完全程。新世纪之初 ,我国大海道考古探险队克服重重困难险阻 ,历时11天 ,成功穿越了大海道。文章较为详细地记述了此次探险考察活动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宋晓梅  李学亮 《旅游》2003,(9):36-40
一年中最热的季节——火的八月来到了全中国最热的地界——号称火洲的吐鲁番盆地。来了以后才知道原来吐鲁番的经典全在两个宇上——“流火”流火是大自然对吐鲁番的厚爱是大自然献给吐鲁番的礼赞。因为流火,才留住了高昌故城和交河故城的原貌因为流火,才保存了阿斯塔那和哈拉和卓墓葬及其墓葬中的那些古尸和文书;因为流火火焰山才壮美,因为流火,坎儿井才可爱,因为流火,才造就出长绒的棉和滴水的葡萄……因为流火吐鲁番的一切才精彩。  相似文献   

12.
正稍稍熟悉一点中国近代文史的读者,不会不知道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 1862—1943),这位"大名鼎鼎"的英国探险家。他在国际学术界、探险界、考古学界、东西交通史学界可谓"跨界大师",其三次在亚洲腹地的探险考古活动及其成果与著述,皆为近代文史学界所熟知。当然,在这三次斯氏探险考古活动中,其骗购巨量中国敦煌石室遗书,盗掘新疆和田、尼雅、楼兰遗址等恶劣行径,更让国人  相似文献   

13.
德国四次中亚探险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携到柏林的吐鲁番文献残卷中大约有6000件汉文文书残卷。与轰动一时的吐火罗语文献,梵文文献,回鹘文文献以及伊朗文献所不同的是,这些汉文文献在当时并没有引起柏林吐鲁番研究小组的足够重视.后来探险队决定,由柏林普鲁士科学院东方事务委员会负责监管和处理这批文献。我们从这个委员会当时所写的年度报告中获悉,最初有一位名叫王印察(音译)的中国学者担任了这批汉文手稿残卷的编目工作,在他之后,由一位叫Kimm-Chung-Se(金重泽)的朝鲜学者  相似文献   

14.
吐鲁番的高昌故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高昌故城,在吐鲁番东约50公里,胜金口南二堡和三堡的中间。从胜金口流出的木头沟水,经过二堡流入故城中。这座历时将  相似文献   

15.
火洲访古     
我喜欢踏访曾经上演过一幕幕历史活剧的尘封故城,喜欢在它们的历史长河中寻觅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火洲———吐鲁番的交河、高昌,便是我不知去过多少次的姊妹故城。这两座故城都是黄土建筑,都有2000多年历史,都为西域史上盛极一时的名城,也都有过声名显赫的黄金时代。从汉到唐,这里群雄搏击,万马奔腾,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一个跟着一个进入这两座城市,走上历史舞台,又一个跟着一个从这里消失,就像在火洲上空掠过的苍鹰一样,飞得无影无踪,只有残存下来的墙垣、殿基、佛台、塔柱,在昭示着故城当年庄严、宏伟和辉煌。交河故…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6月22日下午,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纷纷从卡塔尔国首都多哈发来喜讯: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丝绸之路上两个极为重要的中心城镇遗址,吐鲁番交河故城、高昌故城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批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7.
译者说明:敦煌藏经洞自光绪二十六年(1900)被偶然打开之后,一批又一批的外国“探险家”陆续来到这里,劫掠走了大批的经卷和其它文物文献。这些所谓的“探险家”,有的广为国际汉学界所知,而大多数却暗淡无光。了解所有的“探险家”与敦煌有关的活动,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地掌握敦煌宝藏被盗取的历史真相,而且对于敦煌学的进一步发展也不无益处。适值敦煌藏经洞被发现一百周年之际,现谨根据有关文献,译介上个世纪之初一位俄国“探险家”与敦煌有关资料,以供参考。诸如斯坦因(Stein)、伯希和(Pelliot)、奥登堡(Olden、urg)这样一些中亚探险队领导人的名字,广为人知:探险队的活动也总是和他们的大名连在一起。然而,这些探险队中还有其他队员,虽然功不可没,却一直在很大程度上被上述大人物的光芒所掩盖。在本文中,我们要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位人物。塞缪尔&#183;马蒂洛维奇&#183;杜丁(Samuil Martynovich Dudin,1863—1929)是参加奥登堡的两次中亚探险(1909—1910年在吐鲁番;1914—1915年在敦煌)的成员。虽然通常他只作为奥登堡的助手而被人提及,但实际上,他在两次探险活动中都表现得非常主动、独立,所以,他的...  相似文献   

18.
吐鲁番地区古为“车师前部”地,西汉时以“高昌壁”得名,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即在今高昌故城。而故城遗址则位于阿斯塔那东南、哈拉和卓西南面。阿斯塔那古墓葬中曾出土了一批剪纸,其中自北朝时期墓葬出土的上有高昌“章和十一年”等纪年字样的剪纸,不仅说明中国剪纸在公元6世纪中叶已相当成熟,而且也表明最晚在南北朝时期剪纸艺术已传入西域地区。  相似文献   

19.
洛阳市朱村东汉壁画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1年8月,洛阳市郊区公安分局缉私队在打击盗掘古墓活动中,于市东北郊朱村发现1座壁画墓(编号 BM2),我队闻讯后即派员调查、发掘。简报如下。一墓葬位置及其形制墓葬北靠邙山,南临洛河,西南距洛阳市区6.5公里,东距汉魏故城6.5公里(图一)。这一带古墓葬分布密集。墓葬为砖石结构,方向5°,由墓道、墓  相似文献   

20.
1908-1909年,美国克拉克探险队在黄土高原腹地的晋、陕、甘等省区进行了480余天的综合科学考察,行程3200余公里,沿途进行动物标本收集、地图测绘、气象观测等活动,对途经地区的气象、地貌、水文、植被、动物、城镇、商贸、人口、交通等内容进行了广泛调查和记述,是清代后期西方人对黄土高原地区自然和人文地理状况最为系统的一次考察。本文以《穿越陕甘》的记述为中心,结合相关英文文献,重点阐述克拉克探险队的组建过程、行经路线、调查方法、考察内容等,并与同一时期其他欧美探险队进行比较,以客观评价克拉克探险队的考察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