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里所讲的藏传佛教高僧,是清代乾隆至嘉庆年问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青海郭隆寺第二世土观活佛——罗桑确吉尼玛(公元1737—1802)。历史上郭隆寺及历辈土观活佛与清朝中央王朝保持着密切的联系,1732年该寺重新修复时,雍正皇帝钦赐寺名为佑宁寺。后来又迎接章嘉活佛和前一辈土观活佛阿旺却吉嘉措等到北京,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土观本人也应诏入京,次年(1763年)敕封静修禅师,得到无比荣宠,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格鲁派在甘、青地区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物》1981,(11)
十三世纪,西藏地方以一个行政区域正式归入祖国版图。自此以后,历届中央王朝逐渐加强和完善了对西藏地方的管理,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施政措施就是敕封当地首领,并要求他们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管理西藏地方的政教事务。元朝统一中国之  相似文献   

3.
将羁縻州制州郡转化为正州制州郡,从而在大一统的版图内完全实行中央集权,这是公元2世纪以后中央王朝既定大政在唐的延续.本文以冯氏家族所控高凉地区的正州化个案,探讨唐王朝在南方边疆地区的制度安排和变迁,解读唐王朝对边疆地区管理加强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4.
宋卿 《史学集刊》2006,(5):89-94
唐代在东北边疆渤海政权地区设置的忽汗州都督府,在东北各羁縻府州中存在时间最为长久,其以朝贡为纽带与唐王朝保持着稳定的隶属关系。羁縻府州形式下的渤海政权对唐王朝的频繁朝贡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目的。其朝贡关系体现了中央王朝与地方民族之间的一种“君臣”与“宗藩”的政治关系.一方面加强了中央王朝对东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辖关系;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各族间的联系,有助于“中华一体”的国家形成。  相似文献   

5.
颁赐给达赖、班禅的金印西藏早在公元八世纪吐蕃前期已使用金印,元明以来,历代中央王朝敕封西藏政教领袖也多颁赐金印,以为其执掌政教的印信。1652年,五世达赖应召晋京,返藏途中,清朝廷册封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恒喇达赖喇嘛”,颁赐金印...  相似文献   

6.
隋唐王朝在统一岭南的同时,开始着手对南疆交州的经略。征伐林邑,健全南疆地方建制,完善南疆军事防御系统,拓展交州海陆交通,逐步推进王朝统治秩序在南部边疆的确定和巩固。因应中央王朝在南部边疆的积极经略,作为隋唐帝国海外交通与贸易门户的交州(安南)地区,因为有国家力量的保障,其商业贸易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发展态势。而随着王朝统治秩序对南疆地方社会的不断整合,其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态亦逐渐被纳入到一体化发展的隋唐国家经济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7.
3、格鲁派的兴起及其对内地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中央政权的改朝换代对于藏传佛教在当地的影响微乎其微。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西藏地方各大势力顾理成章地认同了中原的王朝更迭,也迅速得到了新王朝的敕封。那时,史料中称西藏中部地区为“乌斯藏”,那里,与元朝时并无二至,依旧是西藏政治、经济和佛教传播与发展的中心。藏传佛教各教派竟相兴建寺庙,竭尽全力发展和扩大本教派的势力和影响,其中.尤以格鲁派的崛起影响巨大而深远。当然,与格鲁派分庭抗礼的噶举派,在拉萨和日喀则地区继  相似文献   

8.
威海市文登区博物馆馆藏圣旨为明工部尚书丛兰家族所有,丛兰作为明中期的重臣,其家族圣旨对研究封建官吏封赠制度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由丛氏三帧圣旨入手,通过对丛氏圣旨内容的艺术、文物价值剖析及研究,可以掌握明朝封赠制度的第一手史料。  相似文献   

9.
高增忠 《南方文物》2008,(3):170-171
最近。笔者在本地一乡村调查时,发现了一则明朝天启年间敕封。此敕封是明熹宗皇帝敕封时任明代内阁中书科中书舍人钟蚧及其夫人的。现为钟蚧第九世孙收藏。敕封质地为黄绫,黄绫上有白丝提花织出的“万历四十五年月日造”暗花织造年款。敕封较为完整,存长144厘米,宽30厘米。据介绍,此敕封在20世纪60年代由于藏者害怕受牵连。  相似文献   

10.
在三江源地区,曾经出现过一个被南宋赐封的地方政权,当地人的口传历史中称之为"昂欠王朝"。昂欠王朝先后派出噶举派有影响力的高僧前往西夏境内弘扬佛法,将藏地的建筑艺术、唐卡艺术传到西夏境内。元、明、清历代政权和西藏宗教政权都曾给予昂欠家族不同的册封。  相似文献   

11.
一、凉山文物事业简况及发展优势凉山历史悠久,很早以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历代中央王朝都在凉山设置郡县进行管理。据史料记载:“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西汉武帝使司马相如“通零关道,桥孙水,以通邓都”(《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唐、宋、元、明、清历代王朝在凉山都先后设置了郡、州、司、府以及路、卫、厅、县等。凉山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有、汉、藏、回、蒙、苗等十余个少数民族,族是凉山的主体民族。凉山各民族都有其丰富的文化积淀。在加强民族地区文物保护工作中,我州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文…  相似文献   

12.
范正义 《史学月刊》2005,(11):76-83
王朝的正统标签历来为各种社会阶层所追求,但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不同的地域环境下,不同阶层的人们对其解读方式却颇有不同。保生大帝信仰盛行于东南沿海边陲,南宋时获得王朝的三次敕封,明清时期则一直未能得到王朝的正式承认。保生大帝信仰的这种特殊性,使得明清时期地方官府在解读该信仰的正统性时,没有在祀典与淫祀之间划出一条界域分明的鸿沟,而是从当地保生大帝信仰的实际情况与边陲社会的实际需求出发,来理解该信仰在当地存在的合理性。保生大帝信仰的个案,凸显了传统社会中国家权力在边陲控制上的多维变通以及民间社会对此作出的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3.
正"吉岗"位于距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沙尔宗镇米亚足村两公里处。在苯教宗教典籍上记载,它不仅是鸟语花香的纯洁净土,还曾经是高僧占巴南喀师徒三人加持过的修行圣地,在当地民间流传着许多高僧们修行证悟的传说。2016年3月,政府在吉岗对面为村民整修机耕道,施工的挖掘机无意中挖掘出大量"窖藏"的"擦擦"。正在吉岗山脚下闭关修行的阿坝州藏学象雄文化研究学会副会长、巴仓寺原赤巴、僧人幸饶巴兰卡得知消息后,  相似文献   

14.
吉堆墓地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洛扎县,调查确认墓葬68座,殉牲坑36座,石墙1道,是洛扎县境内及周边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处大型吐蕃墓地。墓葬平面呈梯形,夯土包石砌筑。墓地附近的两处古藏文刻石提供了墓地营建、管理及相关历史背景等方面的重要信息,表明吉堆墓地是吐蕃王朝时期敕封到洛扎东岱的高级贵族得乌琼及其家族成员的墓葬群。  相似文献   

15.
<正>营州(今辽宁朝阳)是唐王朝在东北边疆设置的唯一内地型府州,也是唐王朝设于东北边疆的军政重镇。该地自然地理位置特殊,正位于中原、东北、北方草原的交汇处,也是中央王朝与朝鲜半岛诸国、日本等交流往来的桥梁,具有重要的战略枢纽地位。营州内民族杂居,有汉人、高丽、契丹、奚、靺鞨、室韦、突厥、粟特、新罗等,且少数民族占据主体,其数量呈日益增多趋势;③营州外(辖区内)亦"境连边奥,地接戎藩",④西北与契丹、奚毗邻,东与高丽毗邻,东北与渤海、靺  相似文献   

16.
正渤海国(698年~926年),是唐朝时期勿吉后裔—以粟末靺鞨为主在东北地区建立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初称"震国",首领大祚荣自号震国王。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统辖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从此粟末靺鞨政权以渤海为国号,成为唐朝版图内的一个羁縻州,隶属于唐王朝。926年,渤海国被辽所灭,传国十五世,历时229年。渤海文化中的汉文化因素浓厚,其典章制度效仿唐中央,  相似文献   

17.
在清代的大理白族地区,中央王朝汲取了大量白族固有规范营养,不断推广其统一规范,而另一方面,大理地区白族纠纷解决规范也朝着中央王朝靠拢.  相似文献   

18.
明初上石西州是位于桂西南左江上游的一个小土司,毗邻安南。自成化年间改土归流之后,上石西州的社会治理方式并没有发生大的改变,直到清末仍保持着土司社会的基本特点。在众多改土归流的个案中,上石西州显然是一个例外,说明明清王朝对西南边疆改流地区的治理并不必然以"内地化"为主要目标,边防的巩固、改流地区的治理效果以及改流成本都是朝廷优先考虑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安南都护府作为唐朝设置在南部边疆的重要管理机构,既是维护唐代南部边疆稳定的基石,也是拱卫唐代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依持设置在南部边疆的安南都护府,唐朝有效稳定了南部边疆的社会秩序,巩固了中央王朝在南部边疆的统治;凭助安南都护府与邕州都督府、南宁州都督府而构建的唐朝南部与西南边疆相互维卫的防御体系,则又为唐朝统治在南部边疆的不断深入提供了保障。安南都护府在唐代边疆防御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地理填字     
《山茶》2010,(10):196-196,180
看杂志,动脑筋 少林寺塔林是寺内历代高僧长眠的墓地,高僧圆寂后.尸骨或骨灰埋入地宫,上面建造墓塔以示功德,这是中国现存最多、规模最大的塔群。本期填字游戏中的某些答案就隐藏在《嵩山:中央的诱惑》这篇文章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