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承龄是清代六大词家之一,其词入选"清代百家词",其地位与影响可见一斑。晚清动荡的社会背景,加之承龄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使其词既有忠君报国的理想高扬,又有忧愁哀怨的感伤色彩。常州词派主张情感的忠厚缠绵,这一词学主张对承龄的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其词呈现出沉郁缠绵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其咏怀词写得情真意切,咏物词多用比兴寄托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中唐时期产生大量文人词,中唐文人词的兴盛原因是由于世风走向享乐和文人心态的变化所致,其中刘禹锡、白居易、韦应物等人的创作,能够代表一般文人对词创作的风格与态度。较之盛唐的宫廷词风,中唐文人词呈现出词体的过渡性特征,但刘禹锡和白居易(以下简称刘白词)的词可以看作是初步奠定了词女性化的本质特征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文献》2017,(4)
冯登府是浙西词派后期的代表人物,但因其词集版本情况比较复杂,因而学界对其词的创作成就认识不足。实际上他的词集从早期的创作,到最后的刊刻定本,是经过多次修改、重订而形成的,最终结集为《种芸仙馆词》五卷三种,包括《花墩琴雅》二卷、《钓船笛谱》一卷和《月湖秋瑟》二卷。梳理冯登府词集的成书过程,对于研究冯登府词的创作历程及其词学观念的形成,乃至浙西词派后期的走向和转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田守文 《神州》2014,(11):18-18
<正>范成大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中兴四大诗人”之一,除诗歌以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词作,虽然其词作数量和艺术成就不及其诗歌,但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词为艳科”使得词被局限在浅斟低唱、剪红刻翠的狭小范围内。“国家不幸诗家幸”,“靖康之变”以后,南渡词人借助这历史沧桑巨变,将词推到抗金救国的前沿阵地,用以表达祖国分裂的痛苦和屈膝事金的民族耻辱,大大拓展了词的题材氛围,使爱国豪放词的创作掀起高潮并不断走向新高。展现了“词”  相似文献   

5.
吴天喜 《黑龙江史志》2013,(15):279-281
鄂温克族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创作了许多民间口头文学,使本民族长年积累的生产和生活经验得以世代相传。鄂温克族民间文学主要有传说、神话、故事、歌谣和谜语等。  相似文献   

6.
"]河西宝卷"是流传在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民间宝卷文本及其念唱活动。其具有仪式性、民间性、地方性和创新性的特征。河西宝卷在当代社会具有丰富人们精神世界,滋养民间社会;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及作为文化建设资源宝库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杨钟羲编纂的《白山词介》,收录了清世祖顺治初年至德宗光绪末年近三百年间旗人创作的优秀词作,是了解清代满族词不可多得的词选.其中选录了“清词三大家”之一的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的词87首,然而,却没有选录被誉为“清代第一女词人”的满族作家顾太清的词,而顾太清丈夫奕绘的词却选入12首.其原因是杨钟羲编纂《白山词介》时,还不清楚顾太清是满洲人还是汉人,也没有见到顾太清的词集《东海渔歌》.  相似文献   

8.
题壁文学在宋代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并成为文人雅士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辛弃疾本人也创作了数量不少的题壁词。不难发现,辛弃疾的题壁词创作动机包括自抒胸怀、应他人所请和应酬客套,不同动机而创作的作品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格和特点:在题材内容方面,辛弃疾的题壁词更趋多样化,家庭琐事和抒发历史兴亡感的作品出现,无疑进一步拓展了原来单一的写景抒情题壁词;作品风格也不再囿于实景描绘而采用随意笔法避实入虚,运用想象和联想将所题之物神话化,这使得辛弃疾的题壁词自成一体。  相似文献   

9.
叶梦得《石林词》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其词风清旷。在其词作中,隐逸词占有一定的数量。这些词作并非纯是对超脱世俗的人生境界的向往,更多的是包含着不得已退居山水田园的失落、愤懑和对社会现实的鄙视。影响其创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方面是其长期的隐居经历,另一方面则是其隐逸思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歌谣是民歌、儿歌、民谣、童谣之总称,按《辞海》解释“合乐者为歌,徒歌者为谣。”其实,做为民间歌谣,词无定格,曲无定律,也无须乐器配伴,都是信口哼唱,随意吟诵而已。诗词与歌谣历来是雅俗共赏的两种文学样式,一个是“阳春白雪”,一个是“下里巴人”。如果说诗词是文人雅士的文学创作刊行问世,而歌谣则是人民群众做为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口头文学,在乡土民间以口头方式广泛流传。前些年,全国文联、文化部、国家民委共同  相似文献   

11.
首届新编方志很少将笑话和幽默故事收入。而笑话和幽默故事是民间创作,是民众智慧的结晶,往往表现出人民群众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幽默诙谐的性格。东北是出产“笑星”之地,说明这里有着丰厚的乡土气息和浓郁的幽默土壤。我们应努力搜集整理这些民间创作。如首届志书中没有收载,可在续修志书中补记。现选载河北《平乡县志》中《笑话》一节7则笑话和山西《万荣县志》中《口头文学———万荣憎》一节无题序和8则幽默故事,供方志编纂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许华 《沧桑》2009,(5):247-248
别称词的本体特征是汉语别称词隐性文化特征的基础与核心,所涉及的问题和领域十分宽泛而复杂。本文试从概念表象之下的潜在文化心态、意义理解中的精密分割、价值体系中的区别标准和历史演变过程中的标志效果等四个方面来探讨汉语别称词的本体特征,以期对汉语别称词的本体文化特征有一个相对深入全面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3.
浙西词派是清代影响大、词学主张鲜明、创作实绩突出的一大词派。近年来关于浙西词派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尚需进一步认识和讨论。本文梳理了历代学者对浙西词派的研究状况,并分析了研究的成就及不足。  相似文献   

14.
向来谈词者重艺而轻技,本文探索词创作中的起句与结句、过片两个技术问题,深入而明澈,于初习作词者颇有益。  相似文献   

15.
词人赵长卿工于作词,作品颇丰且独具特色,但历代却少有评述,本文依据《四库全书.集部》对词人及其词集的收录,论述词人在南宋的创作背景下,其词作借以丰富而独特的审美意象,反映出的词人随缘淡泊的性格,及所代表的南宋民众希求祥和安宁的世俗心态。  相似文献   

16.
清末词学,常州词派在理论上占据主导地位,浙西词派虽在常派崛起之后逐渐衰落,但此时并未淡出视野,仍然影响着清末词学理论与创作,并呈现出浙常二派渐趋合流的趋势。处于这样词学背景下的文廷式反而不受二派牢笼,能以客观公允的态度对浙常二派进行批评,并要求济以辛刘之豪健来挽救当时词坛的创作之失,故能以为数不多的词作卓然特立于清末词坛。可以说,文廷式是清末词坛的一个另类,他的出现昭示着清末词学内部的自救、自振、自新,也暗示着词学即将要跳脱出传统的羁绊,发生一次重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我们通常所说的“词”,其实就是歌辞。本来是可以和乐歌唱的,南宋以后才逐渐与音乐分家,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刘熙载的《艺概》卷四指出:“词即曲之词,曲即词之曲。”这话比较恰切地说明了词的特征。至于词的起源问题,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论者的主张也时有变化,前后矛盾,甚至是相互抵触,僵持不下。究其原因,主要是单纯而又片面地把作品的句式作为判断的客观标准,强调凡句式长短不齐者即是词;据此推定词最早产生在先秦(如《诗经》)和齐梁(如梁武帝的《江南弄》)时代,这样便越走越远,也就益发脱离实际。其实,在长短句词产生的同时,也还有句式整齐的齐言歌词并行不悖。由此可见,“长短句”的表现形式固然是词的重要特征之一,但这并不能成为唯一的客观衡量标准。词既是音乐文学,那么,它的产生就和特定的音乐  相似文献   

18.
姚华诗书画兼擅,是一代通才.他撰有《题画一得》,系统总结了对题画文学的认识.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他创作了大量的题画文学作品.其中的题画词因不同情形而侧重点不同,有时借题画抒发人生感喟,有时写观画赏画中引发的共鸣和情感:思乡、怀友等,有时借题画写风俗人情,感时伤世.姚华题画词形式灵活,内涵丰富,在近代绘画史和词史上皆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文学史的教学和研究中,涉及到原始社会的文学艺术起源时,往往要追溯到古代神话。因为古代神话产生于人类的远古时期,被视为文学(包括民间口头文学)的源头之一。在我国,古代神话资料极为丰富,其中,有的已见诸文献记载,而更多的  相似文献   

20.
《文献》2016,(3)
凉州瑞像因缘故事共有两个版本:《续高僧传》和唐天宝《凉州御山石佛瑞像因缘记》。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增加了"李师仁"这个角色,碑文刊布之后引发了学界的讨论。通过梳理可知,"李师仁"实际上是刘萨诃与凉州瑞像故事在中古时期河西民间传播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一个虚构的人物,其原型就是"离石人"稽胡刘萨诃:刘萨诃籍贯是离石,而中古时期"李师仁"和"离石人"读音相近或相同;其传记也具有共同性,在唐朝小说中留下了身影。"李师仁"的产生体现出历史撰写的层累特质,也展示了口头文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