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始于汉代的南海海上丝绸之路是南海区域各国间友好交往的纽带,在中外关系史上有重要地位。但是与陆上丝绸之路研究相比,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薄弱。2011年4月25—26日,由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和海南省海洋文化学会共同主办,海南师范大学南海区域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2011年南海文化学术论坛: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在海口召开。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3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7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代表们围绕“南海海上丝绸之路”这一主题,踊跃发言,深入论证,使本次会议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2.
正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中外海上交通之路、中外贸易之路,除了种类丰富的物产外,丝绸之路上发生的宗教、艺术、文化、价值观的交流和民族迁徙更加令人叹为观止且影响深远。广东海丝的最大特点就是两千年来绵延不断,从未中断。广东海丝起点很早,在《史记》中就有相关记载,从时间跨度来讲,它最能充分展现海丝之路的整体发展历程,并且留  相似文献   

3.
<正>"丝绸之路"这个概念最初是在19世纪末由德国学者李希霍芬提出来的。这个用以标志中西交通的概念一经提出,便引起中外学术界的注意,正如有的西方学者所说,"丝绸之路"的提出,对于中西关系的研究就"豁然开朗"了。此后,中外学者都开始注意对丝绸之路的研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史学前辈对丝绸之路的相关问题,特别是在西北史地方面、南洋海上交通方面,都有一些比较深入的探讨。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外关系史的研究有了巨大的发展,"丝绸之路"一直是作  相似文献   

4.
井明 《东方收藏》2020,(4):59-63
蒙元时期,中外贸易交流非常频繁,通过多条丝绸之路实现了与不同国家之间的互动交流,其中草原丝绸之路显得尤为重要,这段区域不仅是蒙古族生活的游牧地带,也是元朝中央和四大汗国交流的重要线路「作为当时游牧文化交流的动脉,草原丝绸之路从中原地区向北越过大青山、燕山一带的长城沿线,西北穿越蒙古高原、南俄草原、中西亚北部,直达地中海北陆的欧洲地区,在中国西北地区和汉代丝绸之路有重合,成为了沟通欧亚大陆的商贸大通道。  相似文献   

5.
古代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和现代丝绸之路的无限生机催生出一门世界性显学——丝绸之路学。由甘肃丝绸之路协会、甘肃省文物局、西北师范大学主办、敦煌研究院、西北民族学院、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等单位协办的《丝绸之路》杂志,是目前国内唯一以反映古今丝绸之路面貌、研究丝绸之路学为主旨的刊物。它在努力弘扬古丝绸之路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同时,将热情为促进中外交流,建设现代丝绸之路鸣鼓而呼,在历史与现实、文化与经济、中国与外国、专家与群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6.
刘鑫 《丝绸之路》2012,(22):10-12
丝绸之路作为沟通中西方文化的重要纽带,在以汉文化为核心的东方文明向外传播的同时,也使西方文化得以向东传播,对传统汉文化的存在产生影响.丝绸之路承载的文化传播和交流不断作用于两种异质文化的各个方面,使两种文化在碰撞中走向统一,丝绸之路因此也成为文化融合的重要阵地.具体到艺术领域,这种文化的对立统一集中表现为西方特有的阳性审美范式对中国既有壮美艺术空间的改造.阳性审美与壮美的艺术形态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丝绸之路进一步加强了二者的相似关联.从汉文化的角度出发,阳性审美与壮美在频繁互动中成为传统壮美艺术空间的有效补充.汉文化通过丝绸之路引进了阳性审美范式,阳性审美范式也因为丝绸之路而走进汉文化的壮美艺术空间.中国壮美艺术空间在丝绸之路阳性审美范式的作用下完成了自身的扩展和延伸,体现出了更强的包容性,以更加开放的整体面貌完善并提高了自我.  相似文献   

7.
苏巴什佛寺曾是古代丝绸之路上连接中外的重要节点,对其出土遗物的研究为分析丝绸之路上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贸易的流通与繁荣提供重要借鉴。本工作采用X光照相、X射线荧光、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观察、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科技分析手段,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苏巴什佛寺发现的两枚金属制品的功能进行了深入探讨,初步确定一枚样品为西突厥打戳铜币,一枚样品为仿银金属制品,表面使用了自然铝。文章的分析结果对于研究隋唐时期丝绸之路上西域诸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以及中原与西方诸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耿昇  ;Song Yan 《丝绸之路》2014,(11):122-135
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经济、政治、人员、文化和思想交流的一条大动脉。陆路丝绸之路东起中国长安,穿越西域、古印度、阿拉伯-波斯社会,一直通向希腊-罗马世界。丝路输送的并不仅仅是丝绸,从时空和交易额方面综观全局,丝路上的丝绸交易量所占比例始终甚小。从狭义上讲,丝路上的文化交流实际与物产交流平分秋色,甚至还可能有过之;从广义上讲,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提倡的那样,“丝绸之路是对话之路”。由陆路丝绸之路又衍生出了诸如海上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瓷器之路、草原之路、皮货之路、茶叶之路、沙漠之路和骆驼队之路等不胜枚举的名称。虽然这些耳熟能详的名称的科学性和历史真相,尚有商榷余地,但它们在中外关系史上的作用却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9.
2001年,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成立20周年。10月底,学会联合云南社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在昆明召开了“西南、西北和海上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首次汇聚研究西南、西北和海上三条丝绸之路的学者,进行多学科、多视角的比较研究,显示了丝绸之路纵横两方面研究的新进展,体现了多学科大视野协作与专题深入研究的两大学术趋向,基本反映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其中关于丝绸之路断代及内涵的讨论值得关注。有学者提出,传统的丝绸之路概念已不准确。丝绸之路应为中国古代沟通中外海上和陆上以丝绸贸易为标志的商路,丝绸之路不止一条,…  相似文献   

10.
井明 《收藏家》2020,(3):73-78
蒙元时期,中外贸易交流非常频繁,通过多条丝绸之路实现了与不同国家之间的互动交流,其中草原丝绸之路又显得尤为重要,这段区域不仅是蒙古族游牧生活的地带,也是元朝中央和四大汗国交流的重要线路。作为当时游牧文化交流的动脉,草原丝绸之路从中原地区向北越过大青山、燕山一带的长城沿线,西北穿越蒙古高原、南俄草原、中西亚北部,直达地中海北陆的欧洲地区。  相似文献   

11.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通过海路沟通了我国岭南与东南亚、南亚,以及地中海沿岸等地区。岭南地区作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所在地,对于研究汉代中西交流具有重要意义。玻璃珠饰是岭南汉墓出土器物中最为典型的一类。本工作对岭南汉墓出土玻璃珠饰的玻璃成分体系和制作工艺进行了总结,并基于化学成分和器型风格,对玻璃珠饰的产地来源进行了探讨,进一步阐明了汉代岭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以及地中海沿岸等地区之间的交流。岭南汉墓出土玻璃珠饰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中西交流提供了确凿可信的实物证据,对研究汉代中外交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汉唐以来,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这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物古迹,成为当时中外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中国古代本不以金银为容器,王公贵族们使用的金银器明显受到北方游牧民族或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境内出土的金银器有些原本就是外来之物,因而为研究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标本。中亚、西亚诸国和欧亚草原游牧民族很早就开始在金银制作工艺方面进行技术  相似文献   

13.
赵娟丽 《神州》2011,(14):15
随着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电影作为文化艺术形式,也是中外文化交流中重要的一部分。电影片名的翻译受着文化差异的影响,就电影翻译中如何更好地再现原片的文化特色和艺术效果,以求在源语文化和译入语文化中达到最大程度的对等,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让人们欣赏到优秀的外文影片。  相似文献   

14.
赵娟丽 《神州》2011,(7):15-15
随着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电影作为文化艺术形式,也是中外文化交流中重要的一部分。电影片名的翻译受着文化差异的影响,就电影翻译中如何更好地再现原片的文化特色和艺术效果,以求在源语文化和译入语文化中达到最大程度的对等,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让人们欣赏到优秀的外文影片。  相似文献   

15.
历史悠久,享誉世界的丝绸之路在历史上是联系东西方的纽带,在中东西方交流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唐朝的灭亡,古丝绸之路一度中断。由于年代久远,所存资料极少,人们长期以来认为西夏时期陆上丝路贸易几乎完全中断的。而黑水城西夏文献得出土,经过整理之后发现了极为重要的西夏法典——《天盛律令》。《天盛律令》中记载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和西夏商贸往来的史料,这为我们研究西夏时期丝路情况提供了大量材料,使人们以往对西夏时期陆上丝路贸易有了全新的认识。故本文对西夏初期期丝绸之路是否畅通进行一下简单的探讨,其对西夏商业的研究而且对西夏史和中外关系史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中外关系史"已经是一门成熟的历史学科——通常被归诸"专门史",但我们不应将其限定在"中外交往""中外交流"的层面上。正如不少学者在尝试进行的研究,中外关系史可以从更宽广的、中国史和世界史交融的视域中出发,既可以研究不同文明、文化在历史进程中的相遇、对抗、交流、汇通,也可以在不同文明、文明的"接触带"及其机制中体察、比较和理解各自的性质、认同及变动轨辙的特征。因此,笔者认为,中外关系史的维度和外延应扩展到更为广阔的边际,可以延展到涉及中国史与世界史融合的领域和学科,并在它们的交叉、  相似文献   

17.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民族之间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相互交流的产物,是东西方文明相互接触与碰撞的结果,同样也是中华民族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有力证明。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把古代中国文化与中亚、西亚、波斯,甚至古希腊、罗马文化紧密联系起来。本文介绍了丝绸之路的概况、起源和交通路线等,以及在丝绸之路上发生的文化接触,论述各种宗教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探讨丝绸之路上中国与西域各国在宗教方面的文化接触。  相似文献   

18.
《丝绸之路》2009,(16):20-20
由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华东师范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和陕西榆林学院联合主办的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近日在陕西榆林学院召开。与会者围绕草原丝绸之路的历史沿革与重要作用、研究的视野与方法以及历史上榆林与草原丝绸之路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锁阳城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军事关城和驿站,其东为嘉峪关,西为阳关、玉门关,是古代河西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西进的支撑基地,为国家的安全,民族的融合,丝绸之路的畅通,促进内地与河西地区农业、蚕桑业、丝织业和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研究河西地区历史、军事、经济、文化、政治发展均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王倩 《美成在久》2022,(1):60-73
丝绸之路是中外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孔道,北朝佛教石窟艺术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其丰富多元的内涵。龙门北魏窟龛的雕刻中现存诸多反映外来文化的装饰纹样,它们都是丝路文化碰撞与融合的结晶,反映了中西交通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