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世远生卒年赫治清蔡世远,字闻之,福建漳浦县人,学者称梁村先生。他是清代笃信程朱理学的著名儒臣,乾隆皇帝在藩邸时的专职老师。蔡世远的生卒年,各种史籍记载不一,今人说法亦异。李桓辑《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六九《蔡世远》录国史馆本传,《清史列传》卷一四《蔡...  相似文献   

2.
仲伟行 《文献》2003,(1):207-213
常熟翁氏对晚清政治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翁心存一家父子入阁拜相,同为帝师;叔侄联魁,状元及第;三子公卿,四世翰苑.而翁氏藏书由于家学渊源,经历了翁心存、翁同书(翁同爵、翁同龢)兄弟以及翁曾源(曾瀚)、翁斌孙、翁之廉(之熹)、翁兴庆六代相继承接,绵延久远.  相似文献   

3.
王炯 《福建史志》2009,(5):31-33
蔡世远,字闻之,号梁村,福建漳浦人,生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祖父蔡而昱是明末大儒黄道周的门人,父亲蔡璧学宗朱子,曾为福建罗源县教谕,后主讲于福建最高学府福州鳌峰书院。蔡世远少承家学,康熙四十四年中举人,康熙四十八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深得大学士李光地赏识和教诲。  相似文献   

4.
论点摘编     
帝师考源元朝统一西藏地方以后,设立帝师,总领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及吐蕃事宜,这不仅是元朝历史上的大事,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著名事件。张羽新发表在《中国藏学》2004年第一期上的文章,对帝师的源流进行了考汪。史章认为,元帝师制度沿袭西夏说缺乏足够证据。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帝师的初衷是表彰其创制蒙古新字之功,只是在其圆寂之后,帝师才演变为萨迦派僧人独据的最高僧职,这和西夏不存在制度上的继承关系。“王者必有师”是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治国思想,“帝师”作为帝王之师的专门用语,在西汉以后的历史典籍中屡见不鲜,这是忽必烈师“汉法”建立帝师制度的真正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5.
《收藏家》2016,(3)
正常熟翁氏家族在中国晚清政治、科举史上有着显赫的地位:父子宰相,同为帝师,三子公卿,四世翰苑,成为清代政坛之佳话;叔侄联魁,状元及第,四世五人,俱为进士,科举史上实属罕见。同时,常熟翁氏家族还是中国藏书史上著名的藏书世家。1907年6月,岛田翰在《皕宋楼藏书源流考并购获本末》称:"盖海内藏书之家,称四大家,近又加五:聊城杨氏,钱塘丁氏,常熟瞿氏,归安陆氏、宗氏、盛氏,德州徐氏,武进董氏,湘潭袁氏,  相似文献   

6.
论点摘编     
"帝师"名号在西藏的使用和含义变化之探析才让在《中国藏学》2021年第4期上发表文章,"帝师" 一词最早在西夏时有了藏文的音译词,并逐渐传入西藏,为藏传佛教界所熟悉。元朝历代皇帝册封萨迦派昆氏人物为帝师,帝师这一位高权重的职位给西藏社会留下了深刻印象。明清两代中央同样对藏传佛教界领袖人物实行册封,但皆无帝师之名号,而"帝师" 一词在西藏的使用却延续到了清代。文章认为,明清时期藏文中的"帝师" 一词,含义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有的是将一些地方势力所供奉的宗教上师尊称为"帝师"。  相似文献   

7.
论点摘编     
"帝师"名号在西藏的使用和含义变化之探析才让在《中国藏学》2021年第4期上发表文章,"帝师" 一词最早在西夏时有了藏文的音译词,并逐渐传入西藏,为藏传佛教界所熟悉。元朝历代皇帝册封萨迦派昆氏人物为帝师,帝师这一位高权重的职位给西藏社会留下了深刻印象。明清两代中央同样对藏传佛教界领袖人物实行册封,但皆无帝师之名号,而"帝师" 一词在西藏的使用却延续到了清代。文章认为,明清时期藏文中的"帝师" 一词,含义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有的是将一些地方势力所供奉的宗教上师尊称为"帝师"。  相似文献   

8.
佚名 《文史月刊》2011,(5):47-47
翁同龢,同治、光绪两代帝师,1898年被慈禧太后以光绪帝的名义罢官革职,遣返故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黑水城出土药师佛唐卡黑帽上师身份的辨别入手,利用近年在宁夏、甘肃等地发现的图像材料,结合藏文史籍如《洛绒教法史》、《贤者喜宴》、《青史》等,重点分析黑帽与中原王朝,特别是唐宋以来王统正朔的渊源,以及西夏官帽对宋辽官帽形制的继承,进而讨论西夏后期帝师制度的出现及与僧官体系的联系。在此基础上,作者梳理了噶举派藏巴帝师与热巴帝师在西夏长达数十年活动的史实,指出藏传佛教噶玛噶举的黑帽来源于西夏帝师制度,代表正朔地位的黑帽的把持与传承引导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系统的建立,为蒙元至明代噶玛噶举教派用黑帽传承和延续西藏地方与中原王朝的紧密联系,为汉地将大宝法王封号作为教派活佛转世体系,为清代达赖、班禅活佛转世系统的奠定,以及为后世中央政权与地方民族势力的交往等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黑水城出土《药师佛》唐卡黑帽上师身份的辨别入手,利用近年在宁夏、甘肃等地发现的图像材料,结合藏文史籍如《洛绒教法史》、《贤者喜宴》、《青史》等,重点分析黑帽与中原王朝,特别是唐宋以来王统正朔的渊源、西夏官帽对宋辽官帽形制的继承,进而讨论西夏后期帝师制度的出现及与僧官体系的联系。在此基础上,作者梳理了噶举派藏巴帝师与热巴帝师在西夏长达数十年活动的史实,指出藏传佛教噶玛噶举的黑帽来源于西夏帝师制度,代表正朔地位的黑帽的把持与传承引导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系统的建立,为蒙元至明代噶玛噶举教派用黑帽传承延续西藏地方与中原王朝的紧密联系,为汉地将大宝法王封号作为教派活佛转世体系,为清代达赖、班禅活佛转世系统的奠定,以及为后世中央政权与地方民族势力的交往等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1.
丁山 《收藏家》2003,(2):32-35
2、怜真、阿尼哥与白塔寺佛家视佛、法、僧为三宝,而通常用历史的观点考查,宗教思想及与之相应的偶像崇拜;宗教组织加上其对社会精神、文化的影响或控制;寺庙或教堂经济的发生和发展,即成为一种宗教实质性地进入一个地区的标志。 1270年八思巴被封帝师后,在宗教界的地位已无人能出其右。1274年,八思八再次归藏,忽必烈再三挽留而不能,遂令亦怜真继帝师位。据《萨迦世系史》的有关记载,亦怜真也是出身于萨迦款氏,是八思巴同父异  相似文献   

12.
民国几十年,就是战争的几十年;在国民政府所辖的35个省(以1947年为准,不含中央直辖的12个院辖市和西藏地方)中,又以四川省的军阀混战最为著名,大大小小的军阀混战超过了400次。其中的刘湘、刘文辉叔侄之战,是四川军阀400多次混战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也是最后的一次混战。一二刘大战的由来:“一川不容二流(刘)”刘文辉与刘湘乃是叔侄。刘湘虽是侄儿,但长刘文辉6岁。刘文辉入身戎行,刘湘已列位将领。刘湘在军阀混战中扶摇直上,刘文辉亦得以逐步擢升。在四川军阀混战中,二刘为求生存、求发展,相互帮助、相互…  相似文献   

13.
赵振远 《江淮文史》2002,(2):118-119
孙家鼐(1827~1909年),字燮臣,号容卿、蛰生,别号澹静老人,安徽寿州人。清咸丰九年(1859年)一甲一名进士。他与翁同会同为光绪帝师,官历工部、礼部、吏部尚书,渊阁大学士,资  相似文献   

14.
汉文和藏文帝师法旨中无“本钦”这一称谓,“本钦”是乌思藏地方对乌思藏宣慰使(首席)的俗称;本钦须由帝师举荐,皇帝任命,是元朝乌思藏地方的高级官员,而非独成系统;在乌思藏地方不存在有别于乌思藏宣慰司的其他行政职官体系;《萨迦本钦非乌思藏宣慰使考辨》所提出的“八个理由”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5.
<正>祁寯藻(1793-1866年),字叔颖,号淳甫,后改实甫。山西寿阳平舒人。官至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世称"寿阳相国"、"三代(道、咸、同)帝师"。  相似文献   

16.
时卫平 《江汉考古》2012,(3):100-102
綵衣堂坐北面南,位于江苏常熟城区的翁氏府第内,是清代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翁同龢故居中的主体建筑,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翁氏府第建于明代弘治、正德年间,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有房屋106间,包括了綵衣堂、思永堂、明  相似文献   

17.
在珍贵的藏文文献中,有一份藏历丰年(元延祜六年,公元1319年)。由元朝帝师公哥罗古罗思监藏班藏卜从元大部发往博东叶地区的一份法旨。博乐叶在后藏地区,与时管辖这一地区的是经师(轨范师)辇真衮。辇真衮可能是喇嘛教小派──博东派的一位高僧。据罗桑曲吉尼玛著《土规宗教源流》称,博东巴乔南杰(1306-1386)从觉囊派大师笃补巴喜绕坚赞学成后创立博东派。上文提到的博东叶是在博东创派之前,由帝师发给辇真表管辖的博乐叶地区的一份法旨。该法旨原件为白纸,右行藏文长脚无头率(tshugring或译“榜书”),共12列,上方有法旨的…  相似文献   

18.
作于1849年的《果园感旧图》是费丹旭晚年的作品,为其人物画中最出色的杰作。图卷的前半部分记录了1846年费丹旭陪同张廷济叔侄游别下斋果园,并巧遇蒋光煦第五子蒋学洌一事。后半部分则是三人的肖像,其时三人皆已逝,此图既是肖像画,也是遗像式画。  相似文献   

19.
祁隽藻(1793~1866),字淳甫.后改为观斋。山两省寿刚县平舒村人。嘉庆十九年(祁22岁)中进士.历仕四朝,官至体仁阁大学士.首度军机,世称“啊三代帝师”(即:道光、咸丰、同治),对清廷的政清史化曾有过‘定影响,是晋人在  相似文献   

20.
<正>2009年9月15日,山东《大众日报》社迎来两位特殊客人——62年前轰动国内外的"杨禄奎事件"中受害人的儿子杨宝田和孙子杨淑惠,他们叔侄俩是专程来感谢在"杨禄奎事件"中仗义执言的《大众日报》和挺身而出的大众报人李万槐先生的。1947年5月,在解放区山东省烟台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