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的电信通信,肇始于1887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本文将就其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作一简要的记述。一公元1844年5月,美国人莫尔斯用电码传递信息符号的电报机试验成功,世界通信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1879年(光绪5年),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李鸿章奏请清政府兴办电报,架设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条电报线路——大沽北塘海口炮台至天津的电报线。1887年5月,贵州电信也开始启步。贵州的电报线路,最初是从四川——云南的连接线中分接而来。1884年(光绪10年),  相似文献   

2.
前言 鲜有人知道大清帝国第一条由华人主导修建的客运铁路,是刘铭传向民间募资5万两开始兴建的。1889年上海人喻为“黑色妖马”的蒸汽机车“腾云一号”骄傲的奔驰于大稻埕(今迪化街)与松山之间,2年后基隆到台北完工通车,4年后延伸到新竹,开始对台湾客家庄发生重大影响。中国最早架设电报、电线地区也是在台湾,第一套电报系统在台湾从南到北普遍设立。  相似文献   

3.
丁日昌(1823—1882)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走改革自强道路的早期倡导者二一,是具有远见卓识的爱国政治家和富有革新精神、引进先进科技、创办近代工业的实干家。有史以来,我国的第一个机器制造局、第一条电报线、第一条自建铁路、第一  相似文献   

4.
书与人     
《庚子西狩丛谈》1900年,义和团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庚子事变,八国联军攻入京城,慈禧携光绪仓皇出逃,到怀来附近时,"饥寒已两日夜"。怀来知县吴永去25里外的榆林堡迎驾。慈禧见吴永"衣冠来此迎驾","犹不失地方官礼数",感慨万千,大吐苦水。此后吴永大受慈禧宠爱,很快就有上谕让他办理  相似文献   

5.
《收藏家》2016,(3)
正慈禧(1835一1908年)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元年(1851年)入宫被封为贵人。同治帝的生母,同治元年(1862年)尊为太后;光绪元年(1875年)尊为皇太后。于成丰、同治两朝"垂帘听政",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在她统治的47年里,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位女主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书画墨宝。一.慈禧书画代笔及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慈禧绘画作品在慈禧当权的晚清,大清朝统治摇摇欲坠,慈禧也想通过一些手段笼络大臣,赏赐书画既是其中一个办法。她本人并不擅长书画,为此,年老的慈禧太后是不是要找人来代笔?慈禧又是从  相似文献   

6.
幸运有时会穿花拂柳而来,有时会踏着兵荒马乱而来.清代吴永就是这样一个幸运儿,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向慈禧献上了三碗小米粥,慈禧给他连升三级,从七品知县直接升为前路粮台会办,升到五品或从四品这个级别.不但得见天颜,见到了慈禧和光绪帝,而且一路陪慈禧西逃,患难与共,共度时艰,成了慈禧那段逃亡生活的见证人.  相似文献   

7.
用两点论评价慈禧──评徐彻著《慈禧大传》姜铎徐彻同志的新著《慈禧大传》问世以后,由于传主是近代中国的著名人物,书以人传,颇受到史学界的瞩目。我通读下来,认为此书有以下五个特色:第一,搜集资料丰富而全面,而且在资料运用上颇为熟练和得当。这是一本传记书写...  相似文献   

8.
《收藏家》2021,(3)
正设色纸本尺寸101×48厘米题识∶光绪癸巳孟春上澣御笔。钤印∶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慈禧皇太后之宝、欢喜园、大雅斋、推倒一世之智勇说明:本作品七条金鱼是慈禧七十大寿亲笔所绘,金鱼及水藻色彩淡雅,线条笔墨清新,具有极高的绘画技巧。"推倒一世之智勇"是慈禧晚年藏品之重要闲章,著作《慈禧与光绪:中国宫廷中的生存游戏》、《慈禧太后演义》书中对于光绪帝和慈禧的喜爱书法及绘画多有提及。"推倒一世之智勇"本为李白诗词,慈禧太后七十大寿用在本副作品可见其开拓万古之心胸,"慈禧太后御笔之宝"、"大雅斋"钤印均是晚年所用。大雅斋原为慈禧在圆明园的住处,"大雅斋"遂成为慈禧的私人堂款。  相似文献   

9.
谢少萍 《文史月刊》2008,(12):63-63
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副馆长向斯,精通晚清史。向斯在《中国第一女人的奢侈生活》中披露了一个惊人的资料,慈禧在六十几岁的时候,迷倒了一个二十几岁英国军官。2007年,北京电视台的《科教观察》节目中,报导了这段持续6年的跨国恋。  相似文献   

10.
陈芳 《南方文物》2012,(3):125-128
慈禧皇太后是晚清时期对中国政治局势和社会发展走向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从咸丰十一年(1861年)垂帘听政开始,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去世,在长达48年的时间内,慈禧皇太后一直是清帝国的最高决策人和实际最高统治者。尽管该时期内的官方纪年方式是用同治、光绪年号,但由于同治、光绪两朝的最高决策均出自慈禧皇太后,甚至连光绪皇帝和宣统皇帝的选立也是由慈禧皇太后决定,其政策连贯性不言而喻,所以为了对该时期的御用瓷器进行统一的阶段性描述,我们不妨借慈禧皇太后的时代和慈禧皇太后时代的瓷器这  相似文献   

11.
改革难     
叶超英 《文史月刊》2013,(12):78-78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国耻使慈禧痛定思痛,思想上开始从血腥镇压变法向富国强兵转变,自图变法。1901年1月29日,慈禧在一篇以光绪帝名义颁布的“上谕”中指出变法之难:“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  相似文献   

12.
正说李鸿章是晚清"第一重臣",应该不算虚传。1901年李鸿章病逝之际,正在从逃难地西安返京途中的慈禧,得到消息后慨然长叹:"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对1861年咸丰晏驾热河就掌握朝廷大权的慈禧而言,李鸿章不仅可以托付国事,甚至是唯一可以托付的人。李鸿章却从来就不是朝廷的"应声虫",他在一系列军国大事上,有自己的判断,自己的主意。八国联军入京时,身为两广总督的李鸿章,面对慈禧向西方  相似文献   

13.
李湜 《收藏家》2000,(4):60-64
慈禧(1835-1908年),即民间百姓俗称之“西太后”,是妇孺皆知的人物。她于咸丰元年(1851年)入守封为贵人;同治元年(1862年)尊为太后,徽号“慈禧”;光绪元年(1875年)尊为皇太后;曾于同治、咸丰两朝“垂帘听政”,统治中国长达半个纪纪。慈禧除善弄权术、热衷政治外,于生活中喜爱书画,尤其爱以“自己所作的”书画赏赐群臣,以示恩宠,笼络人心。实际上,慈禧本无艺术才华,其书画多由人代  相似文献   

14.
慈禧家世考     
西太后慈禧(叶赫那拉氏)是晚清政治舞台上赫赫有名的铁腕人物,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动统治阶级中一个极为突出的重要代表。她从咸丰十一年(1861年)伙同东太后慈安勾结恭亲王奕訢发动北京政变(史称“辛酉政变”),实行垂帘听政,执掌朝政大权,直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患病死去,统治中国长达四十八年之久,使我国论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更加深重的灾难。因此,慈禧这个人物,自然成为研究我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对象和课题。自清末以来,关于慈禧生平事迹的评论和传记,国内外已刊印发  相似文献   

15.
十七、慈禧是怎样美容的? 几乎与慈禧画像一样使人感兴趣的就是慈禧美容的故事。 一个女人化妆第一步就是敷粉。慈禧用的粉与普通粉的制法不同。它用新上市的白米,再加上些颜色微发紫的陈米,这样磨出的粉特别细软。磨制的过程也非常仔细,将新米和陈米拣净之后,再用大小不同的磨子磨研五六次,磨了筛,  相似文献   

16.
孔祥吉先生在《张之洞与清末立宪别论》一文中提出,根据新发现的史料,张之洞在光绪三十三年被慈禧召见时曾主张立即实行立宪政治,并认为张是敦促慈禧推行立宪政治的重要人物。这一论断值得商榷。从张之洞平生为人处世的哲学来看,他一向圆滑佞巧,不太可能与慈禧大唱反调。因此,该文的史料来源《八月初七日张之洞入京奏对大略》一文的真实性值得怀疑。从张之洞对立宪的一贯表现来看,他始终持一种消极保守的态度,不太可能发生突变。孔先生认为张之洞对开设议院持积极态度的另一重要证据,是光绪三十四年奕劻向慈禧呈递的一条密折,然而细察该密折的内容,张之洞并未主张速开议院。  相似文献   

17.
晚清时期是处于新旧变革的彷徨与探索阶段,中国屡遭外国列强欺压与凌辱。中国也在不断的向西方学习,慈禧作为晚期时期的头号人物,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矛盾的综合体。其在晚年接触到了西方的摄影技术,并留存下来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从中可以看到当时的历史画面。对于解读慈禧和研究晚期历史,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史料。本文从慈禧与摄影之间的关系,来试图解读慈禧与西方文化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8.
清朝末年 ,慈禧专权 ,朝政腐败 ,外邦纷纷入侵。这年 ,朝中国宝九龙杯突然被盗 ,满朝惊慌。这九龙杯 ,乃稀世珍宝 ,雕镌精细 ,造型优美 ,斟满酒 ,杯中立刻显出九条银龙 ,酒晃龙游 ,宛若碧海龙宫。慈禧视为掌上明珠 ,命专人看管。这下国宝失盗 ,可如何是好 ?这天 ,天津海河古楼饭庄来了两个日本人 ,要了满桌山珍佳肴 ,用一个小巧玲珑、熠熠生辉的酒杯喝酒。两人边喝边欣赏 ,不时哈哈狂笑。这两个人便是偷盗九龙杯的日本“剑客” ,一个绰号叫“草上飞” ,一个人称“溜檐猫”。他们欺负中国没有能人 ,盗宝后 ,并不急急回国 ,竟公开在古楼包了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霖,字润琴,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年)正月初三生于山东济南,原籍河北省肃宁县北石宝村。光绪三十年(1904年),岁次甲辰,适逢慈禧太后70寿辰,特地加了一科殿试,称之为甲辰恩科。此年,刘春霖32岁,参加殿试,考中进土,经殿选点为状元。次年,慈禧根据张之洞等的建议,废除了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废除,使刘春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状元谁点其说不一甲辰科主考官阅卷后,将考中的273名前十名试卷呈送慈禧太后,第一份试卷是朱汝珍的。朱擅楷书,用粗笔,而慈禧对书法喜疏淡、恶乌方,她看后连连摇头。再看姓名,心头一…  相似文献   

20.
正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周恩来接到苏联外交部副部长安德烈·格罗米柯的电报,电文中写着苏联政府希望与中国建交并互派大使的事项。这一天,新中国的外交大门迎来了第一位客人。与此同时,为了与苏联达成同盟,重新签订新的条约,毛泽东为第一次出国做了充足的准备。毛泽东访苏的计划其实从1947年就已经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