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草径已经开辟在这儿,我希望更有伟大的工程师,出来建筑铁路。"~(1)这是郭沫若在1930年出版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的终篇里所写的话。这意味着在他看来,他筚路蓝缕、艰辛奋斗所踏出的路,只是一个"草径",他期待着将来会有"伟大的工程师"沿着这条路来"建筑铁路"。时光已经过去了近九十年,在他踏出的"草径"上,已经修建好一条宽敞、坚固的铁路,这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这是一代伟人毛泽东词作《蝶恋花·答李淑一》中的头两句。其中"杨"和"柳",大家知道是指他的发妻杨开慧和战友柳直荀,但李淑一为何被伟大领袖尊称为"君"?  相似文献   

3.
正"啤酒"一词从何而来?《汉语大字典》的解释是:啤酒,"德文bier的音译兼意译"。1903年,英国和德国商人在青岛开办英德酿酒有限公司,这就是现在著名的青岛啤酒厂的前身。但青岛并不是中国最早生产啤酒的城市,啤酒还有一条传入中国的线路,就是中东铁路的修建和哈尔滨城市的兴起。中东铁路干线西起满洲里东到绥芬河,支线北起哈尔滨南到旅顺口,哈尔滨是这条呈"T"形铁路的纵横交汇点。1902年,不包括俄国军  相似文献   

4.
中东铁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境内修建的最长铁路,历经晚清、民国、新中国,其经营管理权也经过数次变更。中东铁路缘起于《中俄密约》,是俄国欲侵占中国东北地区的阴谋,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取得了中东铁路南满支线,即南满铁路。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国内国际形势复杂,北洋政府通过努力收回了中东铁路的行政管理权。1924年5月,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及《暂行管理中东铁路协定》的签订,使得中东铁路改为中苏共管,但这也为日后的中苏冲突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5.
《文物》1979,(8)
墨拓唐颜真卿、柳公权、白居易及宋米芾四家法书散页,汇装一册,今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帖前有题签二:一为"宋拓颜、柳、白、米四家法帖,明莫云卿藏本顾光旭书籤";一为"宋拓颜、柳、白、米四家法帖,明莫云卿藏本试砚斋收",下钤"王文治"一印。帖后有明人钱德孚嘉靖三年(1524年)、钟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莫云卿、董其昌、陆树声(存斋)以及清人毕泷(竹癡)、王文治、褚德彝等人题跋、观款数则和收藏印记若干。帖中收有颜真卿书《祭伯文稿》、《祭侄文稿》、《鹿脯》及《寒食》诸帖,柳公权书《泥甚》帖,白居易书尺牍及《春游》诗一首,米芾书尺牍  相似文献   

6.
正鲁迅先生的《药》发表于1919年,收入《呐喊》;《祝福》发表于1924年,收入《彷徨》。这两篇小说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瑰宝,它们异中有同,同中有异。一、题目:言简意赅,作用各异《药》这一标题,具体作用是:1.概括情节,小说围绕着"药",从"买药——吃药——谈药——药效"分别展开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连接线索,小说以"人血馒头"这一药物作为连接华、夏两家故事的明暗两条  相似文献   

7.
2012年第5期米鹤都先生的《"破四旧"的表与里》写得很好,比较全面和客观地介绍和叙述了"破四旧"的缘起、过程和破坏情况。但他在文章中说:"当时全面主持《红旗》杂志工作的、中央文革小组成员王力",还说:"王力主持下的《红旗》杂志",并说王力是"总编"。这都不准确,不  相似文献   

8.
拜谒柳湾     
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到唐代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李商隐《赠柳》"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再到宋代周邦彦《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应折柔枝过千尺……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再到现代毛泽东《送瘟神(其  相似文献   

9.
正1959年至1961年,俗称闹灾荒年代;而1969年至1979年则是闹书荒的年代。1969年这一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进入高潮,大批文化人、出版人也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出版机构大量撤销。在这以后的近10年里,绝大多数中外名著不能出、不能卖、不能读,"十七年文学"(1949-1966)的绝大部分作品都被打成"毒草",像《刘志丹》《保卫延安》《青春之歌》《红旗谱》《红日》《破晓记》《暴风骤雨》《铜墙铁壁》等60多部作品亦不能幸免。  相似文献   

10.
正历史上,日本不仅擅长"偷袭",更擅长"趁火打劫"。自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即向世人展示了它的这一"强项"。一、"满洲问题"变成"满蒙问题"日俄《朴茨茅斯和约》签署后,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日本开始推行与俄国缓和的外交路线。因为,一则俄国虽然战败,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日本不能不担忧俄国复仇。二则日本获取原俄国在南满的权益后,没有信守"门户开放"的承诺,而且出尔反尔,将与"美国铁路大王"哈里斯合  相似文献   

11.
正兰州至重庆铁路的基本概况兰渝铁路始见于1919年2月孙中山先生所著的《建国方略》之《实业计划》中的中央铁路系统。孙中山称其为"中国铁路中最重要者",指出兰渝铁路"经过物产极多,矿山极富之地区"。兰渝铁路北起黄河上游重镇、甘肃省省会兰州  相似文献   

12.
1915年初,日本向民国北京政府提出的《二十一条》是其侵华野心的大暴露。过去一般认为,日本侵华的重点是满蒙。其实,从日本侵华的野心来看,此时,它侵华的重点应是在中国关内,而非东北。本文试以中日《二十一条》中的铁路交涉为例,说明这一点。在《二十一条》中,日本就关内的烟潍路和扬子江铁路网提出了建筑权要求,日本觊觎这两项铁路建筑权,并非始于《二十一条》,而史学界对其由来,一直未有论述。因此,有必要追溯中日以前关于这两项铁路建筑权交涉的情况。一扬子江铁路,泛指长江中下游的铁路网计划。它不是单指一条铁路,…  相似文献   

13.
新汴铁路始末李国华40年前,站在开封西城墙上向郊野眺望,可以看到一条布满石碴与白茅的路基,自南而北婉蜒而来,傍着护城河,穿行在沙丘与乱柳之间,伸向遥远的天际。这就是曾在中原大地上存在了八年的新汴铁路残迹。新汴铁路的修筑,具有一定的历史偶然性。它是蒋介...  相似文献   

14.
吴千 《文史博览》2013,(11):21-22
早在1887年至1888年间,清王朝就在其大本营内修建了两条鲜为人知的皇家“游玩”铁路,一条在御苑颐和园内,一条在皇城之中,它们都是专供当时紫禁城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游览享用的。这两条御用铁路都是由当时的洋务派李鸿章提议修建的。1887年正值李鸿章在海防前线的渤海岸边修筑津沽铁路,  相似文献   

15.
《文献》2021,(3)
马国翰所辑荀爽《礼传》一卷,尽管在学术史上得到广泛认可,但实际并不成立。马氏对此书的总体定位,盖受余萧客《古经解钩沉》影响,认为是荀爽注《礼记》之作。但通过各方面综合考察不难推知,荀爽此书的训释对象当为《仪礼》。马氏所辑六条"佚文",有五条与荀爽毫无关系,而确为荀爽之说的唯一一条,亦非出自其《礼传》一书。  相似文献   

16.
陈雷 《百年潮》2014,(9):80-80
正美术点评油画《青藏铁路》以雪山为背景,高原牛群为近景,凸显了雪域高原的雄姿和建设铁路的艰难。画面在黄金分割线上,描绘了一列正在飞驰的火车,艺术地展现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成果。党史解读"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这是《天路》描绘的画卷。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就把改善西藏交通状况,当作发展经济,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的大事来抓。1958年9月,青藏铁路西?lw s t5$E s s?M M稱_  相似文献   

17.
《文献》2016,(3)
自明代以来,陈鹄一直被认为是南宋笔记《耆旧续闻》的作者,经《四库全书总目》考证以后,广为学界所认同,当代学者大都沿着四库馆臣的思路,从笔记内容、笔记命名出发,考察作者的生平事迹,但收效甚微。然而对于《耆旧续闻》作者晚出这一现象,并没有得到学者的足够重视。笔者从这一现象出发,关注《耆旧续闻》的两种署名方式:"南阳陈鹄录正"、"陈鹄西塘撰",并结合明代沈周《客座新闻》在流传过程中产生的署名"西塘陈鹄录正",加以对比考证,认为陈鹄是明代人,并非《耆旧续闻》的作者,仅仅是一位抄录者。"西塘"、"南阳"都可能是陈鹄的自号。而在《耆旧续闻》的流通区域内,恰好有一位浙江籍进士陈鹄。进士陈鹄是否是抄录者陈鹄,由于资料所限,笔者不敢妄下雌黄,且备一说。  相似文献   

18.
"When Atlanta talks,the World listens"(亚特兰大发言,全世界谛听)——当玛格丽特·米切尔用一台老式打字机敲出这句名言,亚特兰大这座城市就和《飘》(电影名《乱世佳人》)这本书紧紧连在一起了。1837年,亚特兰大只是一个铁路测量工人放置在松树林中的一个地标。几年后,这个地标迅速发展成为美国南部重要的铁路运输和商业中心。但是,南北战争令这个新兴的城市变得满目疮痍。战争结束后,亚特兰大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重建成为美国东南部最大的城市,包括可口可乐、CNN、洛克希德公司、UPS快递、假日旅馆及南方贝尔等大公司的总部都设在这里。然而,在很多人的内心深处,亚特兰大仍旧是《飘》的一道华美背景,午后走过街边成排的高大的橡树,傍晚眺望天边云霞折射出绚丽的"思嘉红",《飘》的气息穿越时空弥漫在这座城市的空气里,随时随地与你不期而遇。  相似文献   

19.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死后被追尊为"世祖",这一庙号明文见诸《魏书》等北朝史书的记载。但北宋初成书的《册府元龟》一条记录显示,太武帝最初的庙号应为"世宗"。很可能在太和十五年改议祖宗、颁布《改易庙号诏》之时,孝文帝出于确立北魏太庙"三祖"格局的需要,而将太武庙号由"世宗"升格为"世祖"。太武帝身后在太庙中获得的庙号从"宗"到"祖"的改易升格,意味着其在北魏王朝政统谱系中从"有德"转变为"有大功"的地位评价的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20.
"山雨欲来风满楼",原本都是"规定动作"1964年,我才到"贵州安顺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可参见《文史天地》2014年1期《一个"拿工资的农民"的那时那事》),虽然那里是"山旮旯",但毕竟是当时安顺唯一科研单位,有一个订阅十数种报纸、数十种杂志以及藏有大量书籍的图书室,对我来说真是"无聊"中的幸事。那些年头反修的"九评",我都看到了,尤其是第九篇评论提到"培养无产阶级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