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政治取向是如何的对立,无论价值观念是如何的不同,无论人生遭际是如何的差异,20世纪的中国文化史,怎么也得书写上他们的名字——胡适与郭沫若。弄潮儿1915年9月,胡适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他在一首长诗中说:神州文学久枯馁,百年未有健者起。新潮之来不可止  相似文献   

2.
张家康 《文史精华》2005,(12):54-59
1915年,24岁的留美中国学生胡适,喊出“文学革命”的主张。胡适当年破千年之积弊,开文学革命之先河,并不容易。他是如何走上文学革命道路的?这与其好友、留美学生梅光迪不依不饶的批评乃至谩污有重要关联。正是被好友逼得山穷水尽无路可走,学养深厚的胡适才走上了文学革命之路。  相似文献   

3.
胡适并非“文学革命”的首倡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并非“文学革命”的首倡者李玉胡适一生自命为中国“文学革命”的“导师”,并且多次强调这项“前空千古,后开百世”的事业,是他们几个留美学生泛舟康奈尔凯约嘉湖,谈笑游玩之余“偶然产生的”,是几位留学朋友后来把他“逼上梁山”的结果。事实上,胡适并非中国近...  相似文献   

4.
正1915年9月,青年留学生胡适在美国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思想文化的波澜由此而激荡起来。谁曾想到如此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文学革命,竟起源于一张小小的传单。当时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每月都由在华盛顿的清华学生监督处发放支票,以维系学业和日常生活。负责这项工作的是位叫钟文鳌的  相似文献   

5.
留学初期,梅光迪以创造中国新文化为己任,发掘儒学的现代价值,对其不适于现代的部分则加以批判,积极探索复兴儒学和融合中西文化的途径。这一主张得到了胡适的积极呼应。在孔教运动中,梅光迪赞同建立孔教,而胡适则对简单恢复孔教的做法提出批评,二人还就基督教、西方现代文明等问题进行了讨论。1915年后,胡适以实验主义为指针,力倡文学革命,梅光迪对其积极支持,同时也以新人文主义观念不断予以批评,尤其是在诗歌问题上。胡适、梅光迪关于文学革命的主张尽管不同,但却相反相成,相生相长。胡适倡导的文学革命主张在近代中国文化史、思想史上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而梅光迪对其的批评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对近代中国的文化变革颇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诗札与收藏     
《收藏家》2020,(6)
正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历史上诗人和诗作繁若星辰。广义上的诗包括自《诗经》以来的辞赋、乐府诗、古风、律诗、绝句、词曲等形式的传统诗歌。"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掀起文学革命,反对文言和旧文学,倡导采用白话写诗,遂有白话"新诗"的出现。为了区别这两种不同的诗体,便把以前的中国古典诗歌称为"旧体诗",也叫"旧诗"。如果以第一本新诗集—胡适《尝试集》的出版开始算,新诗距今刚好100年。而在这之前都是旧体诗的时代,如果从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收录的西周初年的诗歌算起,有近3000年历史。  相似文献   

7.
走向“政治解决”的“中国文艺复兴”──五四前后思想文化运动与政治运动的关系罗志田关于文学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学界已有的研究不可谓不多,但文学革命主要人物之一的胡适晚年以为,文学革命“这一运动时常被人误解了”。周作人则更早就指出:对民国初年的文学革命,“...  相似文献   

8.
陈漱渝 《百年潮》2009,(2):75-80
偶有几茎白发,心情微近中年; 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 这是胡适1938年10月31日在赠送陈光甫先生照片背面题写的一首诗.1946年11月,胡适把这首诗写成条幅时,将"偶"字改为"略"字,"微"字改为"已"字.  相似文献   

9.
胡适的《尝试集》中收有一首新诗《蝴蝶》,原见于作者1916年8月23日的《留学日记》: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著名作家丁玲在一篇回忆录中说,她在湖南长沙周南女中读书时开始接触新文学,喜欢读一些比较浅显的作品、诗、顺口溜。比如开头引录的这首《蝴蝶》,她当时就当做儿歌来背诵。其实《,蝴蝶》这首诗蕴含的情感并不浅显,诗背后隐藏了一个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情窦未开的少男少女是完全读不懂的。1933年底,胡适写了一篇回忆录《:逼上梁山——文学革命的开始》,作为《…  相似文献   

10.
胡适研究的深层次探索——评罗志田著《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马敏近现代历史人物中,众说纷纭的胡适大概是最难研究的一位。自从他在新文化运动中以提倡文学革命“暴得大名”后,围绕他及其思想的争论就一刻未停止过,可以说是“誉满天下,谤亦随之”。解读胡适的困难...  相似文献   

11.
胡适史料补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3年《胡适全集》出版后,笔者发现该书遗珠之憾比较严重,即致力于胡适史料的辑佚补遗。三年来,笔者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有关胡适史料进行较为系统的勾稽,薄著成效。这些新辑的史料,涉及到胡适的方方面面,如政治活动、文学革命、思想观念、教育主张、人际关系,等等。现从中撷出若干,供识者采择。  相似文献   

12.
张文禄 《文史月刊》2014,(12):77-80
一百年前,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一群英姿勃发、胸怀寰宇,立志改革中国文学的青年,在中国文学这片广袤而浩瀚的海洋上,扬起了他们远行的帆。他们不畏航行的艰险,冲破重重惊涛骇浪,让那面"文学革命"的旗帜在这片波涛汹涌的海洋上飘扬着。而胡适,作为"首举义旗之急先锋",他对文学革命的贡献不能、也不会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正如欧阳哲生所说:"胡适的‘暴得大名’是建立在他的早期新文化成就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3.
胡适古典小说考证中的目录学方法论要张永伟孙红艳胡适,字适之(1891~1962)是饮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他在教育学、哲学、史学、文学等领域均有突出的建树。他在文学方面首倡“文学革命”,对传统文学观念进行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新文学运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胡适与敦煌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适与敦煌学刘再聪,陈正桃胡适(1891-1962)中国现代著名学者,安徽绩溪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从学于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1917年发表文章倡导白话,主张文学革命,参加编辑《新青年》,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19年创办《努力周报》。...  相似文献   

15.
周军 《文史精华》2011,(6):38-43
胡适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旗手人物,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巨擘之一,一生治学从政,著书立说,大名赫赫,也褒贬多多。胡适还是"中央研究院"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因为他做过院长,其贡献不可磨灭。早就听说台北市有为纪念胡适而建的胡适公园,这里有他的墓地,是其生命的终点。此次赴台,当然就很想近距离了解这位"中国自由主义先驱"的人生最后岁月。  相似文献   

16.
1917年1月,创刊已一年之久的《新青年》杂志在第2卷第5期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月后,第6期旋又推出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中国现代史上影响深远的“文学革命”由此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17.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是五四新文化时期一本重要的学术著作,胡适提倡白话文学观,将“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唯一宗旨,我们要看到其对新文学革命产生的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要看到他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于薇 《神州》2013,(20):15-15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是五四新文化时期一本重要的学术著作,胡适提倡白话文学观,将“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唯一宗旨,我们要看到其对新文学革命产生的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要看到他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胡适学识渊博,一生中著作甚丰。仅白话诗就写了千余首,其中有一些诗,胡适称之为“应酬诗”,是应别人的要求即兴而作的,诗句平自如话,并不讲究推敲和押韵,且很简短,有些诗味。如《胡适日记》(1937年卷)中就有他作了几首“应酬诗”的记载:“1月6日,傅作义为先父子余公建纪念堂,来函征文,附上行状。历述他年少时种菜挑担,赶马车,颇能纪实,今特作小诗:拿得起鞭子,  相似文献   

20.
正胡适先生说过一句名言:"容忍比自由更重要",他的意思是:公民或社会组织因为某个问题发生争论,不能通过权力或拳头取胜,而要宽容对方的不同意见,通过思想的交锋来达成共识。然而,容忍不是和稀泥,不是面对明显荒谬的言行装聋作哑,相反,在某些不该容忍的地方,胡适是决不容忍的。1927年8月11日,胡适给钱玄同写了这样一封信:"玄同:生离死别,忽忽一年,际此成仁周年大典,岂可无诗!援笔陈词,笑不可抑。亡友玄同先生成仁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