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李豫 《世界》2005,(1):15-15
春节是中国人生活中最重要的节日,俗称大年,即阴历(农历)的正月初一。看一看每年公布的春运数字就能体会到,亿万人不顾天寒地冻,不顾车辆拥挤,背着大包小包奔波着,其目的就是为了回家过年,为了合家团圆。  相似文献   

2.
人生苦短,韶华易逝,选定目标就要锲而不舍,以求金石可镂。我们总喜欢给自己加上负担轻易不肯放下,自誉为执著。我们执著于名利,执著于一份痛苦的爱,执著于幻想的美梦,执著于空想的追求。而在光阴逝去之后,我们才枉自嗟叹于人生的无为与空虚。  相似文献   

3.
榭子 《旅游纵览》2009,(5):30-32
<正>意大利以北都是阿尔卑斯山脉,经过很多地区,最高山峰都在瑞士境内,如少女峰、和尚峰。平均海拔超过350米。进入瑞士后有一段山路到列支敦士登的首都瓦度兹,在经过山谷时,耳朵嗡嗡作响,有点像飞机起飞时耳边的轰鸣。  相似文献   

4.
萧超然 《百年潮》2011,(5):80-80
68年前的1943年夏,日本侵略军急欲实现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之罪恶目的,为打通通往太平洋的大陆交通线,发动了豫湘桂战役,铁蹄践踏,前锋达到我的家乡湖南常德澧水一带,那时我14岁,刚读初一,正在老家临澧县农舍闲住。  相似文献   

5.
吴晓波认真计算过这项投资的成本和收益,这个岛也成为他验证自己对中国经济思考的一块"试验田"听说丁磊养猪的消息后,吴晓波发短信问丁磊:"这事儿真的么?"丁磊回他:"兄  相似文献   

6.
穿梭在历史的时空中,当我们把探究的目光投向“开国之城”石家庄,透视这座城市的底蕴时,不难发现,作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的关内第一座大城市,在1947—1949年间,它是中国共产党管理城市的“试验田”,为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向城市转移,提供了颇有价值的“样本”经验,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7.
李静美 《文史博览》2009,(12):51-51
有人说,名字是父母送给儿女们的终身福佑。儿时,我的名字叫“尽米”。顾名思义,父母给我的福佑是质朴的,那就是希望我今后不愁没饭吃。我对“尽米”的渴望,是从吃食堂饭开始的。据现有的资料:“大跃进”时吃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可以放开肚子吃,菜谱几十天不重复。我似乎没有这样的幸运,那时候粮食已经定量了。农忙时,全劳力每餐半斤、半劳力每餐三两、小孩每餐二两,农闲时,分别是三两、二两、一两。萝卜、白菜是餐桌上的当家菜谱,除农忙、节气打点“牙祭”外,平时是很难见到荤腥的。  相似文献   

8.
怀念儿时     
《收藏家》2014,(10):I0001-I0001
<正>我们常常在饭饱之余大谈渔樵之乐,退隐之居,以表明自己的超然,因此惠施与庄子观鱼之乐。寒山拾得之流也被认为是人间之大快乐我常常作各色的梦,里面有快乐源泉在静逸的环境中小隐片刻涤尽烦琐与云色相对,此种感怀恍然世之熙熙之外,回首这些是是非非——或舍本逐末,或轻重颠倒,想想我这生所扮演的无非一个舞台下的看客而已。  相似文献   

9.
一个以巨大代价换来的,理论上可以依靠民众意愿,从基层产生新的地方领导的试验田,就眼睁睁化为乌有  相似文献   

10.
儿时的玩伴     
王明 《贵阳文史》2011,(5):82-82
20世纪70年代,我家居住在贵阳市上合群路的一个大杂院里,这所宅院一共住了十几户人家。过去,大家的生活水平上下差不了多少,邻里之间也几乎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哟。毛弟,今天你家吃的是白米饭啊!”  相似文献   

11.
儿时那些事     
《湖南文史》2009,(7):64-65
  相似文献   

12.
儿时那些事     
《文史博览》2009,(7):64-65
  相似文献   

13.
儿时的南京     
大约在1950年前后,在南京教书的父亲把我们全家接到南京。头几年住在莫愁路,明德女中(后改为五女中、三十六中)隔壁的一个院子里。院子南北各有洋楼两幢,中间是树木和花圃。我们当然住不上洋楼,我们一家住在楼旁的汽车库里。倏忽之间,过去了半个世纪。有天晨练,我和妻子走到莫愁路,便  相似文献   

14.
儿时的年     
正春节,俗称"过年"。在农村,过年的气氛很浓,因为它是农村最重要的节日。一年中的腊月——大自然循环周期的结尾,一年到头了,划一个句号,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必然要以欢声笑语迎新年。时光流淌,每个人都增加了一岁,小的长大,大的变老,年就这样走到每个人的跟前。关于"年",有这样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年"是个庞大的怪物,每到腊月底就会出来伤人,闹得人心惶惶,可是人们毫无办法。为了防止"年"来害人,晚上人们轮流值班,  相似文献   

15.
<正>儿时,古城镇江的大街小巷里,经常看到一个面容慈祥、清瘦矍铄的老人,背着一只老旧的小木箱,不紧不慢地吆喝着:"剪绣花样子,有买绣花样子吧?"在铺满青条石的巷弄内,叫卖绣花样子的老人,常会被一些家庭主妇或姑娘们团团围住。老人便乐呵呵地打开小木箱,展示出他剪制的用硬纸片夹着的各式各样的绣花样子,任大家挑选购买。如果你感到这些绣花  相似文献   

16.
江南水乡,曾经乡村的许多旧影如今已荡然无存。但故乡的昨天在我心中依然是那么永恒,不能忘却。那牵着大人的衣角乘坐航船走亲戚赶集市;柴房里传出阵阵欢歌笑语伴着的春米声;换糖担儿那红红绿绿饴糖散发的甜香……一直留在我记忆深处。  相似文献   

17.
鲁迅自幼最喜欢的日子是除夕,因为拜年就能得到长辈给的压岁钱,可以买些小鼓、刀枪、泥人和糖菩萨等喜爱之物。十二三岁时,因祖父周福清涉嫌科场作弊案下狱,周氏  相似文献   

18.
在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通车之前。徐家棚可是远近闻名的地方。因为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就在徐家棚会合,这里有古老的“武昌北站”.是徐家棚的铁路渡船把南来北往的火车装上船,然后过江送上岸的。  相似文献   

19.
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贴春联。现在的春联大都是买来的,少去了原创春联中的许多情趣。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自幼喜欢读书写作,所以对儿时所见所闻的民间原创春联印象颇深。20世纪70年代,困窘的岁月并没有磨掉人们的生活热情。那时大伙把写春联当作一  相似文献   

20.
我生于1937年“七七”事变前夜冀中平原一个不是很大的乡村里。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常年抗日在外。至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我来与父亲同住前,父亲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只是一两次短暂的模糊的记忆。所以,虽然我内心对父亲十分崇敬,而要叫声“爹”却是较难出口的。我记得,那时大家都说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