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本刊讯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于2015年8月13日至14日在太原举办"2015年山西省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工作研修班"山西省市级地方志办主任、分管年鉴工作的副主任、年鉴科长;各县(市、区)志办主任,共计160人参加研修班。研修班邀请中国地方志办指导小组办公室、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等领导和专家前来授课。培训内容包括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规范、地方综合年鉴开发利用及信息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2.
"全面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开启了地方志事业发展新征程,为年鉴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年鉴编纂工作者必须适应转型升级需要,坚持创新理念,把握时代脉搏,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强化创新思维,全力推进年鉴事业发展。本文结合编纂《临桂年鉴》的实践,浅谈关于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正>1.方志学学科建设研究2.地方志与区域文化发展研究3.地方志服务中心工作研究4.地方志管理工作研究5.志书资料征集研究6.志鉴编纂研究7.志书体例研究8.专业志编纂研究9.乡镇村志编纂研究10.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研究11.地方志质量与志鉴精品工作研究12.年鉴精品标准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方志》2007,(11):12-12
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主办、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地方志年鉴》编辑部编纂的《中国地方志年鉴》2006年卷已于日前出版发行,2007年卷即将出版,欢迎各地方志机构、文化科研机构、高校图书馆、志鉴界同仁和关注地方志、年鉴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踊跃订购。《中国地方志年鉴》2002年创刊,大16开本,精装,是一部全面系统地记载全国地方志与年鉴事业发展的大型资料性工具书。《中国地方志年鉴》2006年卷设特载,特辑,专记,大事记,方志编纂与出版,年鉴编纂与出版,志鉴资源开发利用,数字化网络化与库馆建设,协会学会活动与理论研究,法规条…  相似文献   

5.
<正>4月22~23日,第十六届全国地州区县年鉴研讨会暨第五届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颁奖大会在杭州市萧山区举行。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全国地、州、区、县年鉴编辑骨干以及第五届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获奖单位代表共300多人参加会议。会议主题是信息化时代年鉴如何创新发展。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自治区社科联,南宁市等市、县(区)地方志办公室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主任许家康致  相似文献   

6.
志书和年鉴的编纂,是各级地方志部门的主业.认真研究年鉴和志书编纂的关系,发挥年鉴编纂对续志的促进作用,对同时做好修志和年鉴编纂工作,不断提高地方志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级地方政府相继设立年鉴编纂机构,开始编纂地方综合年鉴,年鉴的数量呈现增长态势,至今,全国各级地方综合年鉴已逾三千种。年鉴事业繁荣,令人欣慰,但与之相伴的标准不一、良莠不齐的问题也引起了年鉴界普遍的关注。"规范化"已然成为近期年鉴界思考的热点。2006年,国务院颁布《地方志工作条例》,将地方综合年鉴纳入地方志范畴,进行了统一的规定。但该条例仅是对年鉴的领导部门、编纂单位、供稿责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全省地方志工作系统作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全面推进了第二轮三级志书、年鉴编纂、旧志整理抢救保护、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建设、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等各项工作;特别是抗震救灾志编纂任务艰巨,进展顺利。为全面完成抗震救灾志编纂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感谢同志们务实、敬业的工作。刚才,  相似文献   

9.
<正>方志和年鉴为一地文献资料。所不同的是年鉴为一年之文献,志书相对时限更长,需20年左右才编纂成一部书。年鉴除给各级各部门提供资料参考、决策的依据之外,很大程度上还要为志书编纂积累资料。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明确规定,编纂年鉴和志书是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主要任务。目前,全省在编纂二轮志书的同时已全面开编年鉴,如何使志鉴编纂更好地相衔接,笔者在此谈一些个人心得。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和安徽省地方志学会联合举办的安徽省市县年鉴工作经验交流和理论研讨会 ,于 2 0 0 1年 2月 1 4~ 1 5日在合肥召开。安徽省地方志学会和安徽省各市地方志办公室分管年鉴工作的负责人以及年鉴编纂研究人员计 4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一致认为 :编纂出版年鉴对促进地方志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稳定了机构 ,锻炼了队伍 ,为志书续修积累了资料 ,密切了与社会各界的联系 ,提高了地方志工作的地位。年鉴事业要持续发展 ,就必须更新观念、不断创新 ,强化精品意识 ,努力提高年鉴质量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扩大年鉴生存空间。加强年鉴…  相似文献   

11.
王敏锋 《沧桑》2011,(1):15+66-15,66
首轮修志工作已经完成,志书续修业已全面展开。与此同时,地方志系统编纂出版年鉴如火如荼。如何结合年鉴和地方志编纂工作特点,适时抓好年鉴编纂工作促进地方志续修,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方志》2007,(1):6-9
为进一步提高年鉴的编纂质量,探索新时期年鉴的创新与发展,更好地发挥年鉴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化建设的功用,为正在开展的第二轮修志做好资料、队伍和理论准备,中国地方志协会年鉴工作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年会于2006年8月20--25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会议由中国地方志协会年鉴工作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年鉴处和乌鲁木齐市党史地方志办公室联合承办,并得到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编委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正>根据《全国年鉴工作暨中国年鉴精品工程试点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福建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和《福建省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等相关规定,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关于努力编纂精品年鉴,着力推动全省年鉴事业科学发展的指示精神,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在2016年3月印发了《福建省年鉴精品工程试点工作方案》,组织开展我省年鉴精品工程试点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8月18日,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主任马小彬一行6人来广西交流年鉴编纂工作。广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李秋洪、副主任秦邕江等与马小彬一行进行座谈交流。在座谈会上,李秋洪介绍了广西三级地方综合年鉴全覆盖、自治区本级年鉴组织机构和人员、《广西年鉴》编纂出版、广西年鉴精品工程实施等工作情况。马小彬也交流了四川省年鉴编纂工作情况。双方还广泛交流了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志书  相似文献   

15.
《地方志工作条例》出台以后,志书编纂和地方综合年鉴编纂业已成为各级修志机构两项主要工作。编纂地方综合年鉴已成为地方志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地方志和地方综合年鉴是两种性质不同、功能各异、各具特点的地情文献,不存在以此代彼或以彼代此的问题,它们发展的趋向只能是并行互补,各有侧重,不可偏废,而志书年鉴化或者年鉴志书化均不是吸收两者优势实现互补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沧桑》2013,(4):234
2013年7月26日,《太原年鉴》编纂培训会在市政府召开。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杨瑞武,省地方志办副主任赵群虎,市地方志办主任、市地方志编委办主任安捷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安捷主持。省地方志办年鉴期刊处处长高生记讲解年鉴编纂基础知识。各县市区政府、市直各委局办和各有关单位160余名年鉴编纂工作者参加了培训会。  相似文献   

17.
图片新闻     
陈旭 《中国地方志》2011,(10):F0002-F0002
2011年9月20~21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国地方志协会年鉴工作专业委员会在河南南阳市召开全国地方综合年鉴编纂研讨会,对制定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规范性文件进行论证,研究讨论编纂中存在的问题。中园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田嘉(左五)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8.
同志们:在我们新疆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制定自治区“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大好形势下,在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关怀下,在乌鲁木齐市党史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积极筹划下,《乌鲁木齐年鉴》的编辑出版工作从现在起开始运作,计划1996年正式出版,这是我区年鉴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我代表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党组、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向同志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年鉴是以编年体为主,逐年编纂出版的大型资料性工具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年鉴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80年…  相似文献   

19.
《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都明确指出“条例所称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可见。编纂地方综合年鉴是地方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地地方志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一直以来,省志编委都高度重视全省的综合年鉴编纂工作,始终把树立精品意识、打造国内一流年鉴作为年鉴工作的目标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20.
《玉林年鉴》2005年创刊,至今共编纂出版6卷。我们在组织编纂《玉林年鉴》工作中,遵循年鉴编纂规律,树立精品意识,精心组织,开拓创新,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年鉴编纂出版工作。2006卷获第六次广西地方志优秀成果二等奖;2008卷获第四届全国年鉴编校质量检查评比二等奖、第二届全国地方志系统年鉴评奖一等奖、广西十佳年鉴;2009卷获第五届全国年鉴编校质量检查评比二等奖、第七次广西地方志优秀成果二等奖。现将编纂《玉林年鉴》的一些做法作一总结,与同仁探讨,以期不断提高年鉴编纂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