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泉州的海外交通贸易历史悠久。唐末五代,渐趋活跃;进入北宋时期,在这里的外国商舶日益增多。同时,也有不少中国商人从这里出发前往海外各国贸易,因而泉州港在海外贸易中的地位日显重要。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海外贸易的需要,北宋政府于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在泉州设置了提举市舶司(简称市舶司)。泉州市舶司的设置,无  相似文献   

2.
<正>泉州府文庙旧有乡贤祠,在明伦堂之东(址今华侨大厦内),宋泉州知州真德秀创建。初名"忠孝祠",仅祀唐义阙林攒、宋皇城使苏缄二人,以后泉州地方忠臣孝子相继入祀。明嘉靖三年(1524)改称"乡贤祠",至乾隆二十八年(1763),计祀乡贤197位。  相似文献   

3.
张一,字懿,号仗义,1931年3月23日(农历二月初二)出生于山西省洪洞县淹底村。12岁开始,先后在抗日民主学校二高、三高、沁中(位于太岳根据地)、岳南中学洪临分校、晋绥边区洪洞中学等地求学。1948年,毕业于洪洞中学。当时地下党让其留校工作,主要是建立图书室,做南下学生的工作。一年  相似文献   

4.
1958年“大跃进”运动,我正步入青年时代,生活在古城泉州西门外潘山,就读泉州市第二中学,亲历或耳闻目睹了那个年代许多难以忘怀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郑成功明福建泉州府南安县石井人,父郑芝龙,母日本人川田氏,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生于日本。原名福松,七岁时回国至泉州,改名森,字大木。十五补南安县学廪生,廿一岁至南京国子监读书。南明隆武帝(朱聿键)颇器重之,赐国姓,改名成功。隆武二年(公元1646)郑芝龙降清,其母于清兵入南安时惨死,朱聿键亦被掳死。成功"乃悲歌慷慨,谋起师,携所着儒巾蓝衫,赴文  相似文献   

6.
《重建清源纯阳洞记》记述了泉州清源山纯阳洞的历史由来,以及元代三任住山和尚自至元十八年至元统二年(1281-1334)的54年间,在蒲、孙两个家族的协力捐助下,三次重修、重建纯阳洞的事迹。它反映了元时泉州僧俗合力修建寺观的普遍性,以及佛道二教合流共兴的史实。由于石刻中集中出现的大多是泉州历史名人,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从清顺治三年(1646年)至光绪二十四年(1897年),清代共取中武状元109人。清末,福建泉州出了一个武状元黄培松,《清史稿》未见载入其事迹,连陈衍编的《福建通志》亦未载入。"魁星踢斗"中状元黄培松(1855—1925年),又名尔琴,字贤礼,号菊三,咸丰五年(1855年)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南安仁宅乡后坑垄村(今属洪梅乡)。祖籍安溪县尚卿乡科名村。古谶"水流北地  相似文献   

8.
黄展岳 《文博》2004,(5):69-69
读贵刊2004年第3期晏新志《张臣合墓唐俑品鉴》,文中据张臣合墓志“龙朔三年(663)授泉州刺史”,断“泉州为今福建泉州”,实误。查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宋梁克家《三山志》以及清代编修的《福建通志》、《福州府志》、《泉州府志》等史料,福建在唐初只有泉州、丰州、建州三州,其后增置漳州、  相似文献   

9.
<正>泉州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这其中就包括牌坊。据清道光年间《晋江县志》载,仅泉州府晋江县所辖区域就先后共有牌坊398座,其中宋坊100座、明坊172座、清坊126座。至道光十年(1830年)尚存193座,其中宋坊5座(均在泉州府城城内)、明坊73座(城内49座、城外24座)、清坊115座(城内13座、城外102座)。道光、同治年间,牌坊数量剧增至200座以上。泉州地区的牌坊其按作用可分为界坊、功勋坊、节孝坊、贞寿  相似文献   

10.
吴真人姓吴名本,字华基,号云冲,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三月十五日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白礁村(今属漳州市龙海县)。他少年之时遂立志行医,以普济众生为已任。景佑三年(1036年)五月初二日因采药坠崖辞世,行年五十有八。由于吴本生前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深获人们的尊敬与爱戴。因而他去世之后,乡  相似文献   

11.
1972年底,泉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对基本建设工地进行文物调查时,曾先后在泉州第三中学和承天寺内废品公司加工场的基建工地上,发现“永隆通宝”钱范。这两个工地毗邻泉州东郊,泉州三中系零星出土,承天寺废品公司加工场发现钱范的堆积层较厚,当时未进行科学清理,甚感可惜。永隆是五代十国闽国第五代闽王王曦(原名延羲)的年号(公元939—943年),共四年有余,当时泉州属闽国。  相似文献   

12.
凌郁之 《文献》2000,(2):65-83
洪迈(1123-1202),字景卢,号容斋,又号野处,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绍兴十五年(1145)中博学宏词科,乾道、淳熙间,累迁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同修国史、翰林学士等职,其间历知泉州、吉州、赣州、建宁、婺州、镇江、太平、绍兴诸州府,嘉泰二年(1202),以端明殿学士致仕,未几卒,享年八十岁,谥文敏.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泉州市自五代以后别称"刺桐",泉州开元寺内双塔亦称"刺桐双塔"。双塔中东塔名镇国塔,唐咸通六年(865年)始建木塔,南宋宝庆年简易为砖造,嘉熙二年至淳祐十年(1238—1250年)重改为现存的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结构花岗岩石塔。塔高48.27米,占地50平方米。每层开四门,设四  相似文献   

14.
泉州是我国著名的侨乡,有600多万祖籍泉州的华侨、华人分布在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侨乡族谱中关于泉州人民买棹扬帆、播迁海外的记述浩如烟云,《参山二房黄氏族谱》[以下简称《黄氏族谱》,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重修抄本,即是这其中的一部。由于《黄氏族谱》中记载参山黄氏族人迁居台湾的史料繁多。达1000多人,因此谱中关于族人出洋的记载较易为人们所忽略。  相似文献   

15.
略论曾公亮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今福建晋江)人。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二十五岁(仁宗天圣二年)中进士。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历官知县、知州、知府、知制诰、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封兖国公、鲁国公等。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卒,享年八十岁,“帝临哭,辍朝三日,赠太师、中书令,谥曰‘宣靖’,配享英宗庙廷”。宋神宗曾赞扬他说:“公亮谨畏周密,内外无间言,受遗辅政,有始有卒,可  相似文献   

16.
简小娅  吴仕忠 《贵阳文史》2007,(5):F0003-F0003
邱石冥,原名树滋,别号石冥山人等。光绪二十四年(1898)二月初一出生于贵州省石阡县白沙镇,1920年由贵阳省立模范中学考入北平美术专科学校,从蔡培元,陈师曾,齐白石,张大千等治学,1925年毕业后约集几名同学创办京华美术专科学校,他先后担伤教务处国画系主任及校长等职务,为我国的美术事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相似文献   

17.
1984年仲夏,福建南安县罗东乡一村民在平整宅基地时,发现1件元代铜权,后捐献给泉州市文物部门。1995年,该铜权经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组定为一级文物,现收藏于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铜权为合范铸造,呈扁钟形,上窄下宽。上端是桥形纽,中穿孔,纽与权身无明显分界。近底束腰,下端作弧状,两侧略外撇。通高8.3、最宽处5.7、厚1.4~2.8厘米。重570克(图一)。权身正、背面均铸有铭文,正面为“泉州路揔(总)管府”6字(图二:左);背面为“至元三十一年造天□”9字(图二:右)。“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为元世祖忽  相似文献   

18.
談德化窰     
(一) ‘大清一統志’說:‘唐貞元中,析永泰之歸義鄕,置歸德場。後唐長興三年,陞為德化縣’(卷二百七十二第十頁)。清雍正十二年,始劃德化縣歸永春州管轄,以前屬泉州。泉州在唐天寶年间叫清源郡,屬江南东道。宋太平興國初,改平海軍節度,屬福建路。元、明改稱泉州。這是德化縣簡略的沿革歷史。德化縣位於福建省的中部,境內戴雲山,最高峯達二千公尺,是福建省的‘脊梁’。‘新生代之紅砂岩,……在本區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晋江市池店镇霞福村,位于晋江南岸,离泉州刺桐大桥仅1公里。1998年11月1日,村民在该村西区,泉州刺桐公路左侧20米处挖土方时发现一砖室墓(图一)。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0.
志选 《福建史志》2004,(2):17-20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境内多山,耕地面积小.沿海有“以海为田”的习惯.从事渔业和海上贸易。在绵延2000余里的海岸线上,有厦门、泉州、福州、三都澳等历史上著名港口。泉州在宋元时期即有东方第一大港之美誉,万贾云集,商通四海,盛极一时。宋元韦占二年(1087年),朝廷在泉州设市舶司管理海上贸易。这是福建省最早的对外贸易管理机构.标志着福建对外贸易置于国家管理之下。此后,受朝代更迭和对外贸易政策变化的影响.以及国内其他大港的竞争,市舶司机构曾几度罢而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