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牡丹,毛莨科,落叶小灌木,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及药用价值。历来以“百花之王”著称,有“国色天香”的美誉。牡丹最初作为药用植物被载入汉魏间的《本草记》,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我国较为全面记载古代牡丹的史书当数北宋欧阳修所著《洛阳牡丹记》。  相似文献   

2.
简牍医著《治百病方》●祝中熹我国医学有悠久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有《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等一批光辉医籍问世。遗憾的是这些古代医药典籍原本早已失传,现今存世的,实为后人的辑佚和重编本。值得庆幸的是,建国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地下发掘出了一批又一批秦汉简牍,...  相似文献   

3.
我少年时期,因经济困迫,不得已于1915年到海外谋生,1933年我在药房当徒工时,有一外国人向我询问,关于我国《本草》上的苏木,英文如何写法?我虽然做了答复,但他对于我国历史记载的原产地,提出问题。因此,我才开始阅读我国和南洋关系的历史。从文献记载,得知我国古代陶瓷输往南洋很多,因又进一步研究我国古代外销南洋的陶瓷。常常想到,假若能搜得这样的  相似文献   

4.
《易经》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化经典,在历史上对民间百姓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古代祭祖就是其中之一。考释《易经》卦爻辞中有关祭祀的"诚"、"礼"和"立庙"等方面的内容,对于我们认识中国古代的祭祖文化和祭祖活动具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5.
关于甘薯和《金薯传习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读了《文物》今年第3期发表的王家琦先生的《略谈甘薯和甘薯录》一文以后,感到有些地方值得补充和商榷,特就管见所及,提出几点如下: 诚如王先生所说,我国古籍中关于"薯"的记载,最早的要称《山海经·北山经》:"景山:南望盐贩之泽,北望少泽,其上草多薯藇"。郭璞解释说:"根似草蹄,可食。曙豫二音,今江南单呼为‘薯’,音储,语有轻重耳"。毕沅校正时,对这点没有提出什么意见,郝懿行则疏曰:"《广雅》云:‘薯蓣,署预也’《本草》云:薯蓣一名山芋,皆即今之山药也,此言草薯蓣,别于木薯藇也"。①至于"薯蓣"为什么改名为"山药"?未寇宗奭的解释是:"按《本草》  相似文献   

6.
古代诗文与品茗艺术文/张侠生在我国灿烂多彩的传统文化中,茶文化可谓一枝独秀、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迄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历代有关茶文化的论著与诗词浩若烟海。茶最早本是一种治病解毒的的良药。《本草》云:"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很茶而解之("茶"古字...  相似文献   

7.
略谈番薯和薯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物》今年第3期中刊登了一篇《略谈甘薯和甘薯录》。这篇文章既以甘薯(即甘薯)便是番薯的异名,但又依照《甘薯录》的编者的意见,以为我国从很远的古代起就种植了甘薯(番薯)。实则番署并不是我国古代的"甘薯"。后者当是薯蓣的一种。这事牵涉到我国农业作物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不可不加以辩明。  相似文献   

8.
投壶是古礼的一种,我国古代礼仪文献《礼记》中有《投壶》篇,但在《仪礼》中却不见有有关记载。故依据"三礼"文献及相关文献,对投壶这一古代礼仪的仪节、步骤进行整理,并分为所用之物、参与者及其职掌、具体过程三部分来论述。  相似文献   

9.
吴留芳 《世界》2005,(9):21-23
2005年8月上旬,《补道雷公炮制便览》一书在上海书展一经亮相,就仿佛400年前的绝代佳人翩然重现于现代世界,引得中国出版界各路专家竟相争睹。此书是堙没已久、不为世人所知的中国明代彩色绘图版中医药文献,是我国现存古代彩绘本草中最为完整的一部传世典籍。其书同时呈现了明代宫廷画师的艺术创作,本草炮制工笔写实,人物风俗表现细腻,堪称明代社会风俗的忠实记录。该书同时具有中医药研究价值和高超的艺术价值,也是世界技术史上极其罕见的传奇文献。  相似文献   

10.
《大学》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代表名著,是儒家"四书"之一,也是古代学子学习的必读书目,更是求取功名利禄的阶梯。其影响深远,虽然《大学》年代久远,但是其中不乏很多重要思想,对当今社会尤其是当今大学的德育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文史精萃     
我国古代的交通规则古代有《仪制令》,这是唐代创制的交通规则,也是我国最早用于交通管理的书。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朝廷下令,令京都开封及各州在城内主要交通路口悬挂木牌,上书《仪制令》作为交通规则,人人要遵守。如"贱避  相似文献   

12.
洛阳发现战国晚期的成君鼎,作器者"成君"与《战国策》、《史记》所载周报王时的"成君"当是一人。鼎铭筮数《剥》卦是商周互体卦的珍贵资料.也是我国古代"制器尚像"习俗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把不负责任地乱说一气,或没有根据,没有道理地瞎说称为胡说八道,比喻不可信。明代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八回:"你那曾见《素问》、《难经》、《本草》、《脉诀》,是甚般章句,怎生注解,就这等胡说乱道,会甚么悬丝诊脉!"  相似文献   

14.
李久昌 《文博》2007,(5):11-15
一、我国古代史籍有关市起源的记载市是进行买卖交易的场所。《说文》云:"市,买卖所也。"《太平御览》卷引此句时,原文作:"市,买卖之所也。"《管子·之一九一  相似文献   

15.
阎泽川 《文史月刊》2012,(10):17-17
在我国古代小说中,有些武将的绰号前面带一个"病"字。如宋平话《宣和遗事》中有个"病尉迟"孙立,《水浒传》中有"病关索"杨雄、"病大虫"薛永。原来,在宋元时代,"病"是"赛"的同义词,意思是比得上。如杨雄,《水浒传》称为"病关索",《宣和遗事》  相似文献   

16.
文史快车     
正我国"古书第一"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第一部长篇抒情诗《离骚》,第一部工农业生产技术论著《天工开物》,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第一部汇编古代文化的典籍《永乐大典》,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第一部系统性戏曲理论著作《闲情偶寄》,第一部神化集《山海经》,  相似文献   

17.
张磊 《敦煌学辑刊》2013,1(1):67-72
日本现今保存下来的一些古辞书中,收录了不少《本草经集注》和《新修本草》的条目,它们与敦煌本《本草》关系密切。利用这些域外材料,能对敦煌本和传世本存在的问题进行校释。  相似文献   

18.
根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我国古代的字书,当推《史籀篇》为最早,其次是《苍颉篇》。汉代以后,小学发展起来,先后又有《凡将篇》、《急就篇》、《元尚篇》等等。然而,这些字书中,至今只有《急就篇》流传下来。班固和许慎都曾指出,《苍颉篇》本诸《史籀篇》,而《急就》、《元尚》又"皆《苍颉》中正字也"。对于考察古代字书的源流、研究秦汉时代的语言文字,《苍颉篇》是十分重要的资料。自清末以来,在汉代的遗址和墓葬中,曾陆续发  相似文献   

19.
<正>带钩是古代束腰丝带一端的装置,是古代男性服饰专用的生活用品,经历几千年演化成为皮带头,成为当今男士和窈窕淑女的必需品。目前我国出土最早的带钩为良渚文化时期的玉质带钩。据现有史料《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庄子·内篇·消遥游第一》中《胠箧》记述:"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淮南子·说林训》:"满堂之坐,视钩各异。"这几处文献中的"钩"均指带钩,古又称"犀比""鲜卑""师比头"  相似文献   

20.
杜甫《杜鹃行》诗中"业工"二字,我国历代注家鲜有注释,其意费解,而朝鲜半岛自朝鲜王朝宣祖至哲宗朝共有七位文人对此二字作过注释,不乏深思明辨之见。此外,韩国古代文人注释中所提出的重文简写而讹的说法,或受我国宋末元初《古今事文类聚》、《群书通要》等书录"业工"为"业业"之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