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方志敏,江西上饶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主席、闽浙赣省省委书记、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等职。1934年12月,方志敏率红十军团北上抗日,遭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伏击,他令军团参谋长粟裕率主力突围,自己断后,苦战13天,弹尽粮绝,不幸被俘,囚禁在南昌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看守所。1935年8月6日英勇就义,时年36岁。  相似文献   

2.
在红军长征时期,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曾几次组建了北上抗日先遣队。中央红军长征前夕,1934年7月初,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就颁布过《关于组织北上抗日先遣队给七军团作战命令》。于7月15日发表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宣布约六千余人的红七军团,组建成北上抗日先遣队。由寻淮洲任军团长,乐少华任政治委员,粟裕任参谋长,刘英任政治部主任,曾洪易任中央代表(后曾叛  相似文献   

3.
方志敏(1899─1935)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上,英年早逝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将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劳苦大众,他在狱中留下的《可爱的中国》、《清贫》、《死──共产主义的殉道者的记述》等十几篇遗作,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绝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成为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财富。他在土地革命时期所做的重要贡献,曾得到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评价,他领导创造的革命根据地,誉为“方志敏式根据地”、“苏维埃模范省”。正值方志敏诞辰百年之际,本文要介绍的,只是读者较少知道的,他与妻子缪敏的革命家庭生活。方志敏一生短暂,…  相似文献   

4.
方志敏烈士牺牲迄今,已60多年了。人民缅怀这位无畏的红军领袖、共产主义的先驱。他的碧血之作《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在千千万万青少年的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方志敏烈士的遗作是如何被保存下来得以传世的呢?这得益于一位国民党监狱长。 这位有名的监狱长就是国民党元老、当年方志敏烈士的同牢难友胡逸民先生。笔者在采访胡老先生的亲侄、浙江省黄埔同学会会长胡亚力先生时获悉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史事。  相似文献   

5.
张林 《炎黄春秋》2002,(2):36-37
1935年1月27日,率红十军团北上抗日的方志敏,在江西怀玉山区给国民党打散后被捕。  1月30日他被解送进了南昌北营坊看守所,在这里,相识了原国民党中央监狱长胡逸民。  这个一生营造过南京中央军人监狱、徐州军人监狱、汉口军人监狱,曾被称为“北伐军中刽子手”的人,是怎样和方志敏结为“生死之交”的呢?  1933年国民党在庐山制定了第五次“围剿”计划。会后,希特勒派来的汉斯·冯·塞克特将军携妻子回到南京。正好胡逸民的同乡、中共地下党组织成员胡春小姐,在其家里当家庭教师,于是趁其不备取得了会议的绝密文件,将它转…  相似文献   

6.
正方志敏(1899—1935)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长期担任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主席。他无比热爱苏维埃、深深眷恋苏维埃,具有浓郁的苏维埃情结。"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是方志敏在狱中写的自传性质的文稿,有6万多字,主要回顾作者从事革命的经  相似文献   

7.
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红军未能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致使红军伤亡惨重,元气大伤,根据地日益缩小。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放弃江西等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大转移的长征。同时,长征也是为了把红军拉到抗日前线,践行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准备团结全国人民、各种政治势力和军事集团共同对日宣战。早在1934年7月,党就命令寻淮州领导的红七军和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联合组成红十军团,作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先行长征。  相似文献   

8.
1935年1月,方志敏率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转战皖南失利,于1月29日在怀玉山陇首村不幸被俘。2月2日在国民党江西省省党部书记长俞百庆的陪同下,从上饶押往南昌,囚于蒋介石的南昌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至同年8月6日被敌人秘密杀害。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方志敏在极  相似文献   

9.
方志敏烈士是中国百姓耳熟能详的爱国志士,他生前写下的著作《可爱的中国》也一直是中小学课本里的经典读物。1951年2月,中共中央华东局秘书处将中央文库保存的中央档案送到  相似文献   

10.
王鹏 《文史精华》2006,(11):36-40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人——瞿秋白(1899—1935年)英勇就义已经71周年了。时至今日,我们仍缅怀他对中国革命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瞿秋白是1935年2月24日在福建省长汀县濯田区水口镇小迳村牛庄岭附近被俘的。5月11日,国民党《中央日报》和《大公报》分别刊登了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的  相似文献   

11.
著名革命烈士方志敏的遗著《可爱的中国》、《清贫》等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热爱祖国的可贵精神和高尚的革命情操,激励和鼓舞了千千万万的读者,特别是在青少年的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本文将告诉你,这些碧血之作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写出来的,又是怎样转交给党中央的。  相似文献   

12.
名革命烈士方志敏的遗《可爱的中国》、《清贫》等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热爱祖国的可贵精神和高尚的革命情操,激励和鼓舞了千千万万的读,特别是在青少年的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些碧血之作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写出来的?又是怎样转交给党中央的?其中经过,很少有人知道。  相似文献   

13.
人物     
《神州》2008,(9):13-14
江西:方志敏广场在南昌落成1935年8月6日革命烈士方志敏在南昌市东湖区下沙窝英勇就义。73年后的同一天,就在方志敏烈士被害之处落成了方志敏广场,以纪念革命先驱为理想献身的伟大情操。新建成的方志敏广场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广场中央矗立着3.6米高的方志敏烈士塑像,两侧的纪  相似文献   

14.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中央红军主力被迫从苏区的西南方向突围,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这次战略转移之前的3个多月,中央派出一支部队,举起北上抗日的旗帜,从中央苏区的东部出发,向闽、浙、赣、皖诸省国民党后方挺进。这支部队,就是红军第一支北上抗日先遣队。  相似文献   

15.
蒋介石四囚中央监狱长文/@@吴志明(江苏)1980年秋天,刚从大陆来香港的方兰,急切地想寻找一个人,因为只有这个人才能告知其父方志敏的手稿在当年是如何从国民党监狱中传出来的。新中国的中学教科书里,一直把方志敏的《清贫》一文列为范文,烈士的遗作对新中国...  相似文献   

16.
1935年冬,李克农随长征北上的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正是全国形势非常严峻的时刻。日本军国主义利用中国国民党统治者的不抵抗主义,从“九·一八”事变后,不停步地向中国进攻,企图独占中国。中共中央在陕北多次研究了全国的政治形势,提出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李克农写剧本《你走错了路》被俘团长高福源幡然醒悟为了加强统一战线工作,中共中央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建立中共中央联络局,又称西北联络局,由李克农担任局长。此局在周恩来、叶剑英的领导下,从事对国民党、特别是东北军和西北军的统一战线工作。这个局的统战工作重…  相似文献   

17.
1935年,一个20岁的湖北青年只身北上,开始闯荡中国坛。他有这种自信。他叫严锦,1915年10月15日生于武昌,父亲是一名中学教师。他具有学天赋——读小学时,他的作常受到老师的好评,有的作被评为全班第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曾说:只有你们《大公报》把我们共产党当人 1928年7月1日的郑州火车站,在迎接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北上的军人行列中,一个身穿竹布长衫、头发花白的男子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大公报》的总编辑张季鸾。作为关注时政的一份大报,《大公报》不能无视国家统一这一重大事件的发生。在多年好友、国民党要员陈布雷、张群等人的引荐下,  相似文献   

19.
三十年代的中国,灾难深重,民族危机日深。为了解红军北上后的情况,和即将成为抗日大后方的西北政治经济现状,当时年仅二十六岁的范长江,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身分,于1935年年7月从成都出发,对西北进行考察。他经陕甘入青海,越祁连山到河西止于敦煌,折回后走宁夏终于包头,全程四千余里,完成了一次艰苦卓绝的旅行。他将旅途见闻写成通讯,陆续寄到《大公报》发表,轰动全国。1936年8月,通讯  相似文献   

20.
《百年潮》2011,(12):80+4+81
1925年12月1日毛泽东首次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初步提出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义爆发。1935年12月9日北平爱国学生数千人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即一二九运动。1936年12月12日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发动西安事变。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国民政府首都南京。随后在南京地区烧杀淫掠持续六周之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