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今年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组歌》那深沉优美的旋律又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人们的耳边一遍遍激越韵长、荡气回肠地唱响与飞扬,使我们情不自禁地又回顾和缅怀起那场千古卓绝、壮怀激烈的伟大长征及其英勇无畏、浴血奋战的先烈们,回忆和怀念起曾经呕心沥血情系《长征组歌》创排和演出的周恩来总理、那位创作了这首空前绝唱的从烽火硝烟中成长起来的将军和人民艺术家的萧华等相关人物。由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创作演出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自1965年首演以来,至今  相似文献   

2.
11岁投身革命、17岁参加长征、39岁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土地革命时期有军中“赤崽”之称的萧华将军,戎马一生,备受毛泽东、周恩来、罗荣桓等领导人关爱。长征胜利30周年之际,抱病写下了脍炙人口、至今吟诵不绝的《长征组歌》。周恩来总理高度赞扬萧华此举“为党和人民做了件好事,为子孙后代做了件好事”。  相似文献   

3.
萧华,他的英名与少共国际师连在一起,与音乐史诗《长征组歌》连在一起,与南征北战叱咤风云连在一起。2004年清明节,在兴国将军园,我们巧遇萧华将军的亲妹妹,她向我们披露了萧华与她的手足情,此情是那样真挚,那样灼热,那样意味深长。纪念长征七十周年之际,我们将这鲜为人知的故事奉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4.
正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萧华等人创作了气势磅礴的《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这部大型声乐作品由10个乐章组成,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表现形式,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提炼,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1975年,为纪念长征胜利40周年,北京战友歌舞团再度演出《长征组歌》,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同名音乐艺术片。  相似文献   

5.
马子跃 《纵横》2009,(3):13-15
由萧华作词,晨耕、生茂、唐诃、遇秋作曲的《长征组歌》从诞生至今已走过了四十多个春秋,被誉为我国合唱史上的里程碑。1965年8月1日,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三十周年,《长征组歌》由战友文工团在北京民族宫剧场首演。演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歌曲被广大群众争相传唱。时隔多年,作为参加首演的老演员,我时时回想起周恩来总理的音容笑貌,回想起周恩来总理对《长征组歌》创作、排练、演出的关怀。  相似文献   

6.
莫伟鸣  何琼 《百年潮》2006,(9):60-64
<长征组歌>作为中国合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创作于1964年10月,首演于1965年8月,迄今已40余年了.40多年来,<长征组歌>历演不衰,创造了中国音乐史和演出史上的奇迹,在中国音乐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时值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回顾<长征组歌>创作、演出的历程,有着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 《长征组歌》又名《红军不怕远征难》,是开国上将萧华将军所创作的一部辉煌而又不朽的诗章. 1916年, 出生在江西兴国县东街萧屋村一个贫苦的工人家庭的萧华,12岁参加革命,13岁时就担任共青团兴国县委书记,15岁时便任红四军第十师三十团政治委员,17岁时担任红军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后改称红一军团第十五师,仍任政治委员),率领少共国际师7000余名官兵参加中央苏区反"围剿"战斗.  相似文献   

8.
阿军 《文史月刊》2004,(7):35-36
《长征组歌》这首脍炙人口的音乐史诗,是迄今为止中国文艺舞台上演出最多、银幕上复制最多的作品。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奠基石之一的红军长征,通过《长征组歌》的传播,已经深深地印人全国亿万人民的心扉。近日,我在北京采访了原兰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肖华将军的夫人王新兰,得知了肖华创作《长征组歌》的一些内情。  相似文献   

9.
阿军 《文史春秋》2003,(4):32-32
《长征组歌》这首脍炙人口的音乐史诗,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文艺舞台上演出最多,银幕上复制最多的作品。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奠基石之一的红军长征,通过《长征组歌》的传播,已经深深地印入全国亿万人民的心扉。近日,我在北京采访了原兰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肖华将军的夫人王新兰,王新兰讲述了肖华创作《长征组歌》的过程。肖华创作《长征组歌》是在一次大病中。1964年2月,肖华得了严重的肝炎。一向对自己身体不在意的肖华不得不在医生的警告下,由王新兰陪同下到杭州疗养。9月,肖华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部主任。此时,全军…  相似文献   

10.
王建柱 《文史春秋》2006,(10):41-43
《长征组歌》是一部热情讴歌红军长征精神的颂歌,在这部作品创作演出40周年之际,笔慕名来到北京军区政治部干休所,访问了《长征组歌》的曲作之一,75岁高龄的李遇秋同志。  相似文献   

11.
杨茜 《文史春秋》2005,(7):41-43
《长征组歌》又名《红军不怕远征难》,是在纪念长征胜利30周年时创作的一部史诗性声乐套曲,是我国合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作品,被选为20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全曲十个乐章,以恢宏的气势、精湛的音乐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再现了长征这一中国革命与人类历史上的艰难壮举与奇迹。40年来广为传唱,长演不衰,影响了好几代人,演出总场次已经达到1000多场,创造了中国音乐史和中国演出史上的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12.
王建柱 《文史精华》2009,(12):53-56
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经参加过长征的总政治部主任肖华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时.创作完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长诗。随后,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的晨耕、生茂、唐诃、遇秋4位作曲家选择了其中的10首诗谱成了组歌。组歌分别描绘了10个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面.并巧妙地把红军当年走过地区的江西采茶、苗家山歌、湖南花鼓、云南花灯、川江号子、陕北秧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音调,  相似文献   

13.
杨扬 《福建文史》2000,(2):45-46
厦门星海合唱团始建于1950年,40多年来虽屡经挫折,但在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和音协的关心支持和一批老星海骨干坚持不懈地努力下,这个团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却长盛不衰。从50年代演唱冼星海、聂耳等我国著名作曲家的作品以及前苏联歌曲开始,我们就创作演唱反映现实生活的大型作品,如《海堤》、《厦门前线》等大合唱。60年代有清唱剧《郑成功》;80年代有组歌《飞翔吧!白鹭》、《陈嘉庚颂》;90年代特区10周年大庆,参加了创作、排练,成功地演出了大型歌舞《飞向新世纪》,受到江泽民主席和国内外嘉宾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誉。尔后又先后参加纪念长征60周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等大型演出,均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4.
1983年6月,在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萧华同志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分管提案工作。消息传来,我们欣喜万分。萧华同志12岁参加革命,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17岁任“少共国际师”政委;22岁任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39岁成为我国最年轻的开国上将;还有那脍炙人口的诗作《长征组歌》……这么一位功勋卓著、能文能武、才华出众的传奇式人物分管提案工作,怎么不令我们精神振奋呢!  相似文献   

15.
一曲《长征组歌》唱遍中华大地。周恩来曾17次观看过组歌演出,并针对一些向组歌作大泼污水的心术不正之徒,愤慨指出:“他写的《长征组歌》,你们能写出来吗?‘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是神来之笔嘛!”日理万机的周恩来,能唱下全部组歌,连弥留之际,还提出再听一遍《长征组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1965年,当时的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萧华上将在病房里流着眼泪用了3个月时间写下了八九百字的《长征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为了把《长征组诗》变  相似文献   

17.
二万五千里长征已经过去70余年,但红军长征的事迹,如四渡赤水、遵义会议、巧波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许多耳熟能详的动人事迹,深深地刻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表的毛主席诗词《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及肖华将军的《长征组歌》等颂扬长征的诗词传唱至令,长久不衰。《闪闪的红星》、《老山界》、《七根火柴》、《飘动的篝火》等作品则是那时青少年最喜爱的精神食粮。虽然时光流逝,但长征精神——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慨。伴随了几代…  相似文献   

18.
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环球人物》记者重走长征路,推出《长征,毛泽东周恩来角色的转换》封面报道,再现一代革命家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的故事。伟大长征精神,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人民日报是党的阵地”,作为人民日报主管主办的刊物,《环球人物》自诞生之日起就密切关注党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陈伙成 《百年潮》2012,(7):51-58
正毛泽东曾经说过,长征中的四渡赤水战役行动,是他在战争指挥艺术中的得意之笔。他的战友萧华,则在《长征组歌》中唱响"四渡赤水出奇兵,毛泽东用兵真如神"。毛泽东用兵的确如神,本文也将谈到四渡赤水的确值得毛泽东得意。但用兵如神也罢,得意之笔也罢,依靠了准确及时的情报。对此,毛泽东也说过。他在率领中央红军完成长征任务后,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经验时说,"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  相似文献   

20.
关于红军长征最著名的歌曲,当属《长征组歌》。在中国,四五十岁以上的人,大多耳熟能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