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战略意义文/段铁安今年8月,是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同时也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50周年。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的大喜日子里,回顾50年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强渡黄...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70周年。1947年6月30日,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战略部署,在刘伯承、邓小平的率领下,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在晋冀鲁豫太岳兵团和华东野战军的配合  相似文献   

3.
一九四七年冬的战斗活动1947年11月,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在中原战略展开后,国民党当局急忙调整部署:11月下旬成立国防部九江指挥部(由国防部部长白崇禧兼任主任),以33个旅的兵力围攻大别山,企图将晋冀鲁豫野战军逐出大别山区;以22个旅守备陇海铁路徐州至洛阳段和平汉铁路郑州至漯河段,  相似文献   

4.
粟裕大将     
1947年冬,解放战争进入难分难解的关键时刻。中原战场上,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转战于江淮河汉之间,调动和吸引了南线国民党兵力160个旅中的90多个旅于自己周围,迫使蒋军在战略上陷于被动地位。但是,蒋军在数量和装备上仍占有明显优势。蒋介石调集强大兵力于中原战场,  相似文献   

5.
正从1947年8月25日至1948年2月23日,在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的伟大历史进程中,邓小平(时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晋冀鲁豫野战军政委)在大别山的息县、光山、新县、商城、潢川等地留下了光辉的足迹。邓小平在大别山长达半年时间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带头弘扬党的优良作风,特别注重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仅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关于群众工作思想与实践的工作作风,而且  相似文献   

6.
正1947年6月30日夜,奉中共中央军委电令,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即后来的中原野战军),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黄河防线,千里跃进大别山;尔后,陈毅、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挺进豫皖苏;陈赓、谢富治兵团挺进豫西,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成"品"字杀向蒋管区,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逐鹿中原"之战。经过近半年的艰苦作战,至1947年底,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在中原战场上像三把利剑刺  相似文献   

7.
1947年7—9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成品字形挺进中原,转入外线作战,打乱了国民党军进攻解放区的部署,逐步扭转了战局,经过近一年的经略,胜利地完成了任务,为战略决战奠定了基础。对于挺进中原作战的战略意义,毛泽  相似文献   

8.
《沧桑》1994,(6)
“太行山高来漳河水长,刘邓威名天下扬。”“刘邓用兵真够神,神兵歼敌神头岭,响堂铺沟里惊雷响,日本鬼的汽车队化作火龙……”“九月里山菊花满坡坡红,刘邓大军打下了潞安城……”半个多世纪以来,英雄的太行人民以一首首淳厚质朴的上党民谣、鼓词与山歌,赞颂战功赫赫的刘邓首长和出奇制胜的刘邓大军。这一支支从老根据地人民心窝里飞出来的歌,不仅反映了刘邓大军在八年抗战和三年解放战争中,同边区人患难相依,生死与共的深情厚谊,而且在刘邓首长挥师杀敌的晋冀鲁豫解放区,转战江淮河汉的大别山区,乃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与刘邓大军向西战略的实施李新市1948年2月7日,中央军委决定刘邓大军主力撤出大别山,向淮河以北集结.2月12日,就部队撤出后的战略发展方向问题,邓小平以刘邓名义致电粟裕并报中央军委,郑重提出向西战略。近几年来,学术界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初进大别山的刘邓大军1947年7月,人民解放战争经过一年的战略防御,开始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第一、二、三、六4个纵队共12万人,奉命实行战略上的"中央突破"部署,强渡黄河,在鲁西南地区歼敌九个半旅后,实行了长达千里的战略跃进。经过近一个月的艰难跋涉,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于9月初进入大别山地区。大别山雄峙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西至平汉路,东至淮南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转折点始于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中原、跃进大别山。40多年前,刘伯承、邓小平率领近13万大军以排山倒海之势,以义无反顾的决心,把红旗插上大别山,硬是在国民党统治最敏感的地方站稳了脚跟,从而揭开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相似文献   

12.
王晖 《江淮文史》2004,(5):13-18
想当年,刘邓大军金戈铁马逐鹿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决战淮海、横渡长江、进军大西南,邓小平的英名可谓如雷贯耳,响彻中华大地。也就在那风云激荡、炮火硝烟的年代里,时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书记兼第二野战军政委的邓小平在一次会议报告中,点到了大别山区岳西的“杀人”事件,并引发了他反右防“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石林会议旧址原为法隆寺,始建于唐贞观二十年(646年),因1947年6月刘邓大军在此召开一次重要军事会议而得名。本文以法隆寺的兴衰及建筑特点为起笔,考释了当年刘邓大军在法隆寺佛殿中召开军事会议的情况,肯定了会议的重要历史地位,并对石林会议旧址的建设保护及功能拓展进行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一)大局已定 直逼武汉早在1947年7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后称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遵照毛主席战略计划,强渡黄河天险,发动鲁西南战役,揭开了战略进攻序幕.8月底,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恰如一把尖刀插入腹地,直逼武汉之势已见端倪.1948年9月至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已取得全国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反动派又玩弄起“和谈”花招却拒不在协议上签字.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全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一切敢于抵抗之敌,解放全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随即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的一千余里战线上强渡长江.4月23日占领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南京解放后沿江两个战略重点:一是中国最  相似文献   

15.
1949年秋冬.在刘邓大军浩浩荡荡向大西南进军中,有几支朝气蓬勃的学生兵队伍.其中有一支就是二野军政大学五分校。  相似文献   

16.
最近,在武汉城乡,传诵着一支前模范家庭在52年前借粮给刘邓大军的动人故事.国庆期间,当地农民以特有的方式,对迄今为止全省发现的第一张刘邓大军当年留下的借粮证,召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座谈会.  相似文献   

17.
正鄄南战役是刘邓大军在进军濮阳、寻机歼西线之敌的途中,抓住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回马一枪创造的优秀战役之一,在我军解放战争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一1946年6月,蒋介石一手撕毁"停战协议",公然发起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刘伯承、邓小平按照毛泽东主席"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  相似文献   

18.
正"狼山战捷复羊山,炮火雷鸣烟雾间。千万居民齐拍手,欣看子弟夺城关。"这是刘伯承元帅写在解放战争期间的一首著名诗篇。元帅在诗中提到的"羊山",指的是著名的羊山战役。此役是刘邓大军从鲁西南千里跃进大别山前的最后一场恶战,虽然此战"是我们打得最苦的一仗!阵亡的战士最多!"(刘邓大军二纵司令员陈再道语)但最终还是取得了完胜,全歼国民党军整编六十六师2.3万人,俘虏了该师中将师长宋瑞珂。此战结束后,刘  相似文献   

19.
余春水 《纵横》2008,(8):21-24
初见刘伯承、邓小平两位首长,发现跟自己心目中的形象完全相反;长期的工作,看到两位首长相互支持,亲密无间,会议讲话珠联璧合,战术配合天衣无缝;川味儿的京剧有怎样的韵味呢?"刘邓刘邓,姓刘名邓,团结协调,如同一人"又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呢?曾任第二野战军司令部作战参谋的章安翔为我们解读挺进大别山时期两位首长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0.
夜袭函谷关解放灵宝城忆陈谢大军解放灵宝战役中的函谷关之战王树生1947年8月下旬,陈(赓)谢(富治)大军四纵、九纵等部八万余人,遵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南渡黄河,跨越陇海,挺进豫西,与刘邓大军、陈(毅)粟(裕)大军相配合,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形成“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