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军观察组是美军中缅印战区于1944年派赴延安观察组的简称。抗日战争期间,他们由美国政府派赴延安地区实地考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民英勇抗战的行动以及当地物资匮乏的情况,同时收集共产党军队已获取的日军情报,并协调营救被日军击落的美军飞行员等事宜。这一不同寻常的考察活动,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与美军的首次接触,成为抗战时期中美合作的一个重要标志性事件,也是中国抗日战争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2.
1944年夏,美国为了早日取得对日战争的胜利,减少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承受的压力,美方极需中国军队配合作战。美国总统罗斯福征得中国共产党的同意,决定派一个美军观察组到我抗日根据地。这个观察组到达延安后,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朱德总司令多次会见了他们。叶剑英参谋长全面地向他们介绍了我军情况。聂荣臻和陈毅同志,分别介绍了晋察冀军区和新四军的情况。美国朋友为  相似文献   

3.
渠冉 《文史月刊》2010,(12):36-36
<正>1944年夏,在史迪威将军的努力倡导下,蒋介石被迫同意美方派出以包瑞德为团长的美军观察组到延安考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志热情欢迎并接见了他们,朱德同志多次向他们介绍了八路军抗战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正吕彤翎主编,蔺晓林编,上海远东出版社2019年6月版,328元该书是"外国观察者眼中的中共抗战:美军观察组延安机密档案"系列丛书之分卷,共收录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的档案文件77份(美方报告及所附材料计为1份文件)。文件多由美军观察组成员搜集、整理,美国驻华使馆、战时新闻署、美国新闻处等机构负责翻译,经驻华大使馆递交美国国务院。具体包括美军观察组到延安前后搜集翻译的中共报告、报刊文章、中共公开宣传材料以及相应的分析报告,还附有一些重要的函电等。该书还收录了一批由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外国广播情报服务处整理的《远东电台报告》中与中国相关的部分文件,主要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对外英文广播的记录。  相似文献   

5.
四十多年前,我作为一名学生来到延安参观学习,如今再到延安,延安已是一个正在兴起的现代化城市,老区人民也正在走向富裕,但他们对毛主席、党中央在延安的那段岁月,依旧深深怀念……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今天,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我们强大的祖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吃水不忘挖井人”,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大庆来临之际,谨以此文略抒我万千感慨之情。  相似文献   

6.
《百年潮》2020,(4)
正为了开好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前毛泽东多次找文艺界人士谈话,了解情况,倾听他们的意见。1942年4月的一天,毛泽东写信给艾青,"有事商量,如你有暇,敬祈惠临一叙"。艾青来到毛泽东的住所,毛泽东说:"现在延安文艺界有很多问题,很多文章大家看了有意见,有的文章像是从日本飞机上撒下来的;有  相似文献   

7.
杨黄霖 《百年潮》2007,(2):25-29
看过电视剧《延安颂》的人,都知道延安有一个陕甘宁边区政府下属的接待单位——交际处。作为延安的窗口,交际处接待了来延安访问的八方宾客,其中不仅有民主人士、国民政府的党政要员、社会贤达、开明绅士等,而且还包括白求恩、柯棣华、冈野进、金斗奉、中外记者参观团及美军观察组等外国来宾。延安交际处为我党统战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众所周知的。  相似文献   

8.
在抗日战争进行到1944年,战争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正朝着有利于中国人民的方向发展。美国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向中国共产党占领区派驻美军观察组,代号为迪克西使团。布鲁克·多兰二世作为美军观察组的一员于8月7日到达延安,开始了他在中国一年多的工作和生活经历。根据观察组的分工安排,多兰被排到到晋察冀的冀中根据地进行考察。他当时表现得有些傲慢,并对敌后军民所进行的游击战抱着不理解甚至怀疑的态度。1945年1月21日早饭后,多兰要到九分区,由高存  相似文献   

9.
刘庚寅 《百年潮》2012,(2):31-33
正我国的外事活动最早是从民间交往开始的。新中国建立前,就有一些国际友好人士前往延安和解放区,如加拿大的白求恩,印度的柯棣华,新西兰的路易·艾黎、贝特兰,美国的埃德加·斯诺等。为了接待美军赴延安观察组,在延安还成立了中央军委外事组。新中国成立之初,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很少,到1954年才只有19个。  相似文献   

10.
樊斌 《文史春秋》2011,(9):38-40
1972年,在尼克松访华之际,美国《外交事务》10月号公开发表了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周恩来通过当时在延安的美军观察小组与美国政府联系,曾要求秘密飞赴华盛顿与罗斯福总统会谈的消息。当时延安提出派一非官方访问小组去美国,向美国公民和官员说明并阐述其感兴趣的当时中国的局势及其他问题。此外延安还有一个纯属口头的非正式建议:假如罗斯福总统愿意在白宫对他们作为一主要政党的领袖予以接待,毛泽东和周恩来随时可一人或一同前往华盛顿与总统进行试探性会谈。  相似文献   

11.
在延安的“抢救失足者运动”中,曾发生了一起彭尔宁“向日葵”“特务”案。彭尔宁,原名钱家骥,当时只有28岁,1939年毕业于中国大学,曾参加“一二·九”运动,于1940年3月辗转来到延安,进入自然科学院。整风运动开始后,他在学院墙报上画了一朵彩色的向日葵,用以比喻革命青年、人民群众心向共产党。  相似文献   

12.
雷亚旭 《沧桑》2009,(2):13-14
“DIXIE使团”音译为“迪克西使团”,即美军观察组,在抗战后期进驻延安,这是中国共产党与美国政府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重然美国当局二战前后一贯奉行支持蒋介石国民政府的对华政策,“迪克西使团”也只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段小插曲,但其造成的影响却是非常深远的。  相似文献   

13.
五、赫尔利的翻云覆雨 1944年11月10日,赫尔利携带着油墨未干的“五点协定”与周恩来同机返回重庆。 可以说,赫尔利是满怀着希望返回雾都重庆的。参与谈判的美军驻延安观察组组长包瑞德也认为:“这—切都已显示出很大的可能性。”然而事实很快证明,这不过是美国人的一厢情愿而已。 令赫尔利没有想到的是,当他派人将“五点协定”的副本送给宋子文时,这位代理行政院长当即气急败坏地跑到赫尔利的寓所,指责他被“共产党的旧货单子欺骗了”,说“国民政府永远不会答应共产党的要求”。张  相似文献   

14.
刘少奇对晋绥土改的批评1947年3月上旬,共产党派驻北平、南京等地代表先后回到延安,国民党飞机开始轰炸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国共内战全面打响。3月19日,国民党军胡宗南部大举进占延安。已经撤出延安的中共中央10天后正式决定一分为二,毛泽东、周恩来、  相似文献   

15.
张天晴 《文史月刊》2007,(12):38-39
1944年8月下旬,贺老总给时任晋绥军区卫生部部长的贺彪打电话说,盟邦记者要到前线访问,另外驻延安美军军事观察组卡斯堡少校不日即到贺家川,建议由  相似文献   

16.
1945年9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的机场上空一架苏联运输机正在缓缓降落.当飞机停稳后机舱门打开,走下三个人.一位是苏军后贝加尔湖前线总司令马林诺夫斯基的代表苏军上校贝鲁罗索夫,一位是苏军中校翻译官谢得明,最后一位是冀热辽军区十六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在机场停机坪上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杨尚昆等走上前来,向他们表示欢迎.但这三个人怎么会同乘一架飞机,在这个时候突然来到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此行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短暂的合作:抗战后期中共与美国关系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于对日反攻作战的需要,美国政府排除蒋介石的干扰向延安派遣军事观察组,与中共建立起正式的合作关系。中共方面对双方合作抱有真诚的期望,对美军观察组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活动给予全力支持,同意接受史迪威对中国军队包括中共军队的指挥权,准备以各种形式配合美军的战略反攻行动,并且认为在战后中国重建中双方有保持和扩大合作的必要。美国在远东的长期战略目标,是使中国成为一个由蒋介石主导的亲美国家,以抗拒苏联扩展势力的企图。尽管罗斯福主张在国共之间采取一种相对灵活的政策,但赫尔利却坚持了无条件支持蒋介石的立场。因此,在任何情况下,美国政府都不会放弃蒋介石,尤其是在美军放弃在华东沿海登陆的计划后。  相似文献   

18.
正柯柏年,原名李春蕃(1904-1985),是我国较早接触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之一,早期致力于马列著作的翻译和传播,比较有代表性的译作有《帝国主义论》《哥达纲领批判》等。柯柏年三个字的汉语拼音字首中"K"代表Karl Heinrich Marx(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B"代表恩格斯早期的一个笔名Bender,"N"代表Lenin(列宁)。柯柏年曾用笔名有:马丽英、丽英、列英、福英等("马"代表马克思,"丽"和"列"代表列宁,"英"代表恩格斯,"福"代表恩格斯的名字弗雷德里希)。抗战后期,美军观察组进驻延安,中共中央为此成立外事组,  相似文献   

19.
1944年7、8月,美军观察组18人分两批抵达延安,当时的中共领导把英美等国与日本区别开来,争取美国支持我们的抗日,毛泽东甚至打算访问美国。这是中共与美国政府首次正式外交活动的开始。本文将详叙这次外交活动的曲折经过。  相似文献   

20.
文史精华     
《文史精华》2013,(3):1-1
2013.3总第274期 1945年8月25日,一次承载中国命运的飞行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空神奇划过——美军驻延安军事观察组运输机,历时仅四五小时就把我党20名重要军政领导人成功运到太行根据地,以应对抗战胜利后国共斗争的复杂局面。《毛泽东的“一把豪赌”——长宁空运》一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