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山西传统村落保护的现状问题与应对措施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传统村落的概念与保护现状 1.传统村落是我国最近提出的新概念。 传统村落一般俗称古村落,在学术上可称为历史文化村落或历史村落。传统村落应是承载历史文化传统的较大聚落或多个聚落群体形成的自然村落、村庄区域等。传统村落范围既包括已申报命名国家、省、市级的历史文化名村,也包括有历史文化价值但尚未申报名村的古村落,还包括具有优美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的自然村落。需要明确的是,历史文化名村是优秀的传统村落,但传统村落不一定是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包括大量的历史村落和自然生态村落。因此,传统村落保护的复杂性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相似文献   

2.
隔蓢村位于鹤山市雅瑶镇、江沙公路旁,陆氏于元朝元贞年间(1295~1297)迁此开村,至今有700多年。其村落布局脉络分明,古建保存较好,且建筑装饰艺术水平较高。本文试就此进行探讨。一、隔蓢村的村落布局隔蓢村坐东北向西南,村后是一座形似卧牛的山岗,称卧牛山,山后有山,层层叠叠  相似文献   

3.
<正>郭峪村,位于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距阳城县城20余公里,是太行山麓一处城堡式村落,有"中国民居之瑰宝"之美誉。2003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2006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6月又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相似文献   

4.
<正>在圣湖巴松措的尽头,隐藏着一座古老的村庄——措高村。这是西藏自治区第一个历史文化名村,第一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同时荣获"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殊荣。2018年,西藏人文地理杂志社发起"措高村传承与活化"项目,从5月到11月,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教师、学者、摄影师、记者、大学生和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们,从社会调查、村落绘图、拍摄等各个视  相似文献   

5.
在村请制的制度背景下,近世日本村落拥有独立的财政——"村入用"。其支出既包括村落为实现封建领主对村落的统治所需的各项费用,又包括村落内部各项事务的开支费用。由于村落开支多为临时性的,一般由村役人特别是由名主先行垫付。村民分摊、村落独自收益、村落借款等构成了村入用的收入来源。封建领主迫于农民斗争压力,规定村役人制作村入用账,以防止村役人在村入用运行过程中出现舞弊行为。村落独自实行村入用在村落共同体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了村落内部的凝聚力和独立性。  相似文献   

6.
编纂村志是保留各村文献,保存记忆,再现其发展脉络的有效方法,其价值在于彰善引风气。随着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面对一个个村落的快速消失,编纂村志显得愈发紧迫和必要。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部署启动中国名村志编纂文化工程。编修村志既是村民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是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打造精品名村志既需要社会各力量齐心协力、通力合作,也需要具体落实者科学编纂、借鉴他山之石。作为"开编纂村志之先河"和《四库全书》收录的唯一村志,康熙《杏花村志》(以下简称《杏花村志》)既为后世子孙保留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又对今天编纂名村志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村志编纂有传统的全志模式(大而全模式)、中国名村志模式(宣传读本模式)、"微村志"模式(村情荟萃模式)、自然村落普查模式(历史人文模式)。四种模式在体例、内容、记述方式、篇幅乃至书名上各有不同,各有优长及效用。各地可以因地制宜选择修志模式,为乡村留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8.
向天坟之谜     
楚雄市子午镇以口夸村是汉族聚居的村落,却有个彝族的村名.以口夸在彝语里意为"水源丰富的地方".村庄坐落于山丘脚下,面向坝子.山丘不大,半山腰建有佛道一体的汝兴寺,又有彝族村落特有的土主庙,因此叫做庙山.村民们平日里既拜佛,又祭土主;逢年过节既唱花灯,又演彝剧.  相似文献   

9.
隔蓢村位于鹤山市雅瑶镇、江沙公路旁,陆氏于元朝元贞年间(1295-1297)迁此开村,至今有700多年。其村落布局脉络分明,古建保存较好,且建筑装饰艺术水平较高。本文试就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龙圣 《民俗研究》2020,(5):42-54
清代雍正年间以来,四川冕宁各村修建庙宇之风大兴,围绕修庙、祭祀而形成的村庙组织应运而生。这一民间自发形成的组织在村落管理和秩序维系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一方面,村庙组织每年定期举办庙会,组织村民(会众)轮流祭祀,强化了村落内部关系,形成了稳定的村落共同体。另一方面,村庙组织在日常生活中还承担调解内部纠纷、山林管理等治理职能,对村内行为起到规范作用。村庙组织"非常"与"日常"的村治实践,推动了村落内生秩序的形成与维系。  相似文献   

11.
图们江北岸的朝鲜族村落历经百余年发展,积淀了浓郁的村落风貌特色和民族文化内涵。这些传统村落选址布局和房屋建造等方面运用朝鲜半岛风水理论的痕迹十分明显,注重山体、水体、植被等自然环境的选择和组织,具有"山环水抱,以水定址"的村落外部生态格局,"聚井而居,有机生长"的村落内部空间格局,"形神兼备、和谐交融"的传统民居建筑特色。由于当地经济发展迟滞缓慢,再加上政府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这些传统村落的保护面临着一些问题。以龙井地区长财村为例,该村是典型的朝鲜族传统村落,存在着传统村落建筑风貌、村落传统格局、村落水口空间等受到严重破坏、村落"活力"明显不足等问题,为此,从保护村落传统空间格局、延续传统建筑风貌特色、完善村落空间场所功能和打造村落民族特色景观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长财村村落遗产保护的现实路径,以期能为我国朝鲜族聚居地区传统村落遗产的原真性、特色性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向天坟之谜     
《华夏地理》2007,(U02):134-137
楚雄市子午镇以口夸村是汉族聚居的村落,却有个彝族的村名。以口夸在彝语里意为“水源丰富的地方”。村庄坐落于山丘脚下,面向坝子。山丘不大,半山腰建有佛道一体的汝兴寺,又有彝族村落特有的土主庙,因此叫做庙山。村民们平日里既拜佛,又祭土主;逢年过节既唱花灯,又演彝剧。  相似文献   

13.
向天坟之谜     
楚雄市子午镇以口夸村是汉族聚居的村落,却有个彝族的村名。以口夸在彝语里意为“水源丰富的地方”。村庄坐落于山丘脚下,面向坝子。山丘不大,半山腰建有佛道一体的汝兴寺,又有彝族村落特有的土主庙,因此叫做庙山。村民们平日里既拜佛,又祭土主;逢年过节既唱花灯,又演彝剧。  相似文献   

14.
正一、婺源地区祠堂概况婺源,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古徽州六县之一,今属江西省上饶市下辖县。婺源因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及多样的历史遗存,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婺源古村落遗存较多,是徽文化、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地。目前,婺源有中国传统村落2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村5座。村落中,古建筑遗存丰富,其中祠堂尤其突出,不但遗存数量多,而且建设时跨长,是研究婺源古村落及古建筑的较好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文物》2015,(1)
<正>鸡鸣驿村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西北部的鸡鸣驿乡,东南距怀来县城(沙城)18.5公里。村内有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古代驿城——鸡鸣驿[1],村落环抱古驿,并因此得名(图一)。2001年,鸡鸣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鸡鸣驿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相似文献   

16.
商代金文中出现的族名主要有单一族名和复合族名两类.古代氏族名号有称二字者,或称其为复氏族名.复氏族名与复合族名较难区别.复合族名是在同一器物上铸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一族名,其出现的原因有多种,或为标识母族,或为某种性质的联合,或为通婚,或为同宗祭祀等等.复合族名中还存在着私名、地名、职官名等成分.  相似文献   

17.
国内资讯     
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截至目前,我国共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37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0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1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487个,6819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相似文献   

18.
《旅游》2008,(9)
宏村 中国画里乡村一宏村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中央电视台2005年度十佳魅力名镇。宏村始建于南宋年间,有860多年的历史.村落面积19.11公顷。全村现有14—19世纪古建筑140幢,有着至今保护完好的、独创的村落水利工程设施,具有很高的环境艺术和景观价值。位于安徽省黄山西南麓,距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  相似文献   

19.
正下曹,历史上曾经兴旺繁荣,盛极一时,是明清时期宁化远近闻名的经济强村、文化名村、人口大村。如今,依然保存成片明清古建筑群,蕴藏着丰富的客家文化与红色文化遗产,是宁化目前唯一的福建历史文化名村,也是福建传统村落和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三明市中央红军村~(①)。下曹村明清古建筑群形成于明末和清初、中期,现列入《三明市宁化县曹坊镇下曹2013—2030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的各类古建筑51处,其中列入省保7处、县保8处。  相似文献   

20.
雁荡山的北部有两条狭长的山谷,南面的那条山谷就是章氏聚族而居的南阁 村。这是一个以文物古迹著称的村落,有全国文保单位南阁牌楼群,也是明代著 名诤臣章纶的故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