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苗族有益,放蛊毒人,这是长期以来就在社会上形成了的一种概念。有些人相信了苗族养蛊、放蛊的说法,有些人即使不甚相信,但却抱着怀疑的态度。根据传说,一个人被人放了蛊,身体必罹大难——发高烧、  相似文献   

2.
河南安阳殷墟所出商代甲骨刻辞中有一些关于"齿"的记录。"齿"应指争讼,齿、牙同义,今语犹言"以牙还牙"。甲骨文中有"蛊",蛊为祸患之一。甲骨刻辞中还有关于"鼓"的记载,鼓是一种用击鼓的方式去除灾祸的巫术。  相似文献   

3.
“放蛊”真相略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如今相信的人极少了,但过去曾盛传过苗族会“放蛊”。就连老版《辞源》“蛊”词条也如是说。从迷信色彩来解释蛊字,最早见于梁朝顾野王《舆地志》:“江南数郡有畜蛊者,主人行之以杀人,行食饮中,人不觉也。”这种说法与谣传中苗族放蛊的方式很相同,所异的是,《舆地志》所指的地域是“江南数郡”,,未确指苗八。贵州在秦朝属黔中郡和象郡,是否在“数郡”之列姑且不论,“数郡”中的其他郡自然也包括了早已生活在那里的汉民族。这一推论于晋朝干宝的《搜神记》中已得到证实。《搜》卷十二有三则“蛊’事,此择其一:“荣阳郡有一…  相似文献   

4.
笔者故乡,在桂西北汉壮杂居区。幼年时大人们就经常告诫我们,说人壮族人家不可食东西,于壮乡路上见异物或草结之类不可手触、跨过,须以某术禳之,否则即会“中蛊”。据长辈说,壮族妇女中有不少人会“放蛊”,此种“蛊”是培养而成的,如何培养则不知。该“蛊”总要以血食为生.故养蛊者须放出害人.设若久未放出,则会在其自家作怪.云云。问中蛊者症状若何,  相似文献   

5.
正远放从化1969年10月,林彪借口"加强战备、防止敌人突然袭击",擅自发布所谓第一个号令,进行阴谋篡党夺权的预演。他命令全军进入紧急战备状态。与此同时,在京的老同志被"疏散"到各地。朱德和董必武、李富春、滕代远、张鼎丞、张云逸、陈奇涵等被"疏散"到广东。得知全军进入紧急战备状态时,康克清颇感疑惑地问朱德:"真的要打仗吗?"  相似文献   

6.
《左传》载医和为晋平公诊病,论其病云"是谓近女室疾如蛊"。后世对此语歧解纷呈:杜预、孔颖达读为"是谓‘近女室,疾如蛊’";清黄生认为当读作"是谓近女,室疾如蛊";段玉裁则以"是为近女室疾"为句;王引之又认为"室"为"生"之讹字,此句本作"是谓近女,生疾如蛊"。从《左传》行文,以及文字讹变情形来看,清人新说并不能成立;而据古医籍对"蛊"疾与"如蛊"之疾的记载,亦可证杜、孔之说为确。  相似文献   

7.
1954年1月14日,董必武在政务院第202次会议上对1954年政法工作的主要任务作了说明,认为国家已经进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时期,治国方略应从搞运动转到"按法律办事".这是董必武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次郑重提出"按法律办事",同时,他还提出了"培养群众法律意识"、"教育人民守法,首先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守法"等思想,这是他经过多年观察、思考而凝练出的治国良策,是他法学思想的升华.  相似文献   

8.
正在当今这个时代,"家书"已经成为一个陌生的词。我们习惯了手机、电话、社交网络,但我们与家人的距离,却并没有比以前更近。而今,读到新近出版的《董必武家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7月第1版),能从中体会到"朴诚勇毅"的传世家风,并且深刻理解这才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董必武家书》共4辑,分别是董老的"致妻子信""致子女信""致同辈信""致子侄辈信",共收录家书68封,同时附录董必武夫人何连芝家书10封。董必武夫妇育有一女二男,同时抚养教育了多名侄女、侄孙等后辈,书中的多数书信即是董老写给子女和后辈的家书,主要是对  相似文献   

9.
湖北人为中共"一大"的成功召开作出了比较多的贡献,被视为中共"一大"上的"湖北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应该在辛亥革命后十年间武汉地区的社会土壤中寻找。在政局动荡、民生凋敝的环境下,董必武、恽代英等探索着救国救民之路。媒体的发达与教育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得以广泛传播,为他们建立早期共产党组织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工商业的发展使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与学生运动的结合为早期共产党组织的创立奠定了阶级基础。通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董必武、恽代英等都走向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征途。因此,湖北成为中共早期组织创立的六个地区之一和重要发祥地,在"一大"上出现"湖北现象",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10.
佚名 《湖南文史》2010,(5):46-46
在湘西,流传着蛊的传说,据说这是一种杀人于无形的物质,下蛊的人能通过蛊控制中蛊人的神志和性命。在这里,一个外乡人会被警告说不能轻易接受别人馈赠的食品,否则就很可能死于非命,在这里,很多妇女被认为是不可接触的,即使只是和她们说说话也会招来杀身之祸,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造就了这些禁忌呢?这就是蛊,而蛊也成为湘西入最可怕的梦魇。  相似文献   

11.
蔡以忱是中共中央首任监察委员,秋收起义中的风云人物。又与董必武、包惠僧、邓演达、瞿秋白、刘少奇、胡秋原等国共人士合作共事。还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忠诚与背叛》中主要人物的原型。董必武称他为"农运领袖"。  相似文献   

12.
佚名 《文史博览》2010,(5):46-46
<正>在湘西,流传着蛊的传说,据说这是一种杀人于无形的物质,下蛊的人能通过蛊控制中蛊人的神志和性命。在这里,一个外乡人会被警告说不能轻易接受别人馈赠的食品,  相似文献   

13.
正"辟地开天功莫与,耕云播雨业无称。"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元老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之一。上述诗句是他的自谦之词。董必武一生做过军运、民运、组织、宣传、统一战线、隐蔽战线、政府、立法、司法、教育、外交、财政、金融、监察、救济等诸多方面的工作,无不业绩卓著。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在《寿董必武六十》赠诗的《跋》中  相似文献   

14.
董必武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中作出了杰出贡献。在“两会”召开前夕和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成立进入第五个年头之际,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会长任建新对本刊畅谈了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的最新成果。记者:我们知道,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董老在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中作出了杰出贡献,您认为董必武法学思想的精髓是什么?任建新:董必武同志是我们党的创始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家,在革命和战斗的一生中,对党的建设、统一战线和人民政权建设…  相似文献   

15.
董必武称之为"农运领袖"的蔡以忱,是大革命时期"赤都"的风云人物,中共中央首任监察委员与农运委员,曾襄助毛泽东成功打响了秋收起义的"第一枪"。又与邓演达、董必武、包惠僧、瞿秋白、刘少奇、胡秋原等国共人士合作共事。还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忠诚与背叛》中主要人物原型。可是,长期以来学界与文艺界对这位人物研究严重不足,甚至连出生年月与牺牲地点也搞错,这里作者通过打捞两岸解密档案,奉献给读者鲜为人知的蔡以忱生平事迹。  相似文献   

16.
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时,又是一位热情真挚而多产的诗人.他的诗作与楹联抒情言志,反映了其丰富的内心生活,是旧体诗中的精品.为了纪念中共"一大"的召开,董必武也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作与楹联.  相似文献   

17.
陕北放社     
由于"放赦"活动的历史久远,又没有可考的文字记载,致使"放赦"这一民间宗教活动的真正含义逐渐被人们所淡忘。如今"放赦"活动属于民间社火的一部分,久而久之人们大都把原来祈求赦免天下苍生的"放赦",理解为现在众多年俗中的一种社火——"放社"。  相似文献   

18.
利用出土文献研究楚辞是楚辞研究的重要方向。根据出土文献材料,"启棘宾商"之"棘"当读为"陟",义为升、登;"缘鹄饰玉"之"缘"当读为"臇";"何条放致罚"之"条"不应解为"鸣条",而应读为"逐",与"放"同义连用。  相似文献   

19.
正近代中国惨遭列强侵略,为实现国家富强,中国的有识之士进行了各种探索,但多以失败而告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中共"一大"的召开,1951年10月,上海市委在中共"一大"会址及博文女校旧址建立纪念馆。1956年,董必武参观"一大"旧址纪念馆时题词"作始也简,将毕也巨",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实现由"简"到"巨"的历史变迁,关键是合乎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在瑶族民间有关“瑶蛊”的传说愈说愈玄,大部分并不符合它的愿意,有许多甚至是自觉不自觉地借“瑶蛊”的卦爻辞发挥自己的思想,许许多多的人仍谈蛊色变,把它视为“能致人于死地”的神物。“瑶蛊”对瑶族社会发生过不可低估的影响,深刻地影响了瑶民的思想,千余年来,瑶族民间人们视“瑶蛊”为瑶家祖传道术,对它只能相信,不可怀疑。因此,只有将它放在特定的背景下加以考察,才能够使我们真正看清“瑶蛊”的原貌并理解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