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乡规民约何以可能——兼论乡规民约治理的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民间法的乡规民约在传统中国乡村社会治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对乡规民约如何起作用即其权威来源和基础却鲜有研究。探究乡规民约的权威来源是理解和把握乡规民约在乡村社会地位的重要视角。本文以马克斯·韦伯的权威来源理论为分析框架,从熟人社会的礼治秩序、乡约组织的宣教引导、宗族制度的家法族规、乡村精英的教化授命等角度探究乡规民约的权威来源及治理条件。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的运行促使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城乡一体化建设缩小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这使得传统的乡规民约在民间的作用逐渐削减。而农村法律与乡规民约的目的均是促进社会秩序的形成并维护社会秩序的健康发展,这种目的的同一性也决定了国家法律与乡规民约是完全有可能通过整合的方式达到双赢的效果。在分析了乡规民约与农村法律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两者整合须具备的要素并探讨了整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郭春梅 《文物世界》2010,(6):38-40,24
<正>乡规民约是清代山西基层社会自治的重要民间法,其中,它的核心规则是"约"与"罚"。在对乡村村民规定了种种的"约定、规则"外,还在民约中明确了处罚的规则。而这种"罚"又有详细  相似文献   

4.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本文主要是从乡村治理的角度对乡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在分析乡规民约的自身优势和重要性后,进一步剖析乡规民约在乡村善治中的作用,即促进基层依法治理,促进民主政治建设,化解民间纠纷及矛盾,维护乡村治安,推进移风易俗,传承良善文化。为此,我们应当立足国情,走中国特色的乡村善治之路。  相似文献   

5.
龙圣 《民俗研究》2014,(4):156-160
<正>乡规民约是中国乡土社会曾经普遍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有些仍然延续到当下,并且具有维系秩序、凝聚人心、实现认同等多种社会功能。但当前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迅速发展,中国城乡人口差距不断缩小,乡土社会日益萎缩,基于乡土之上的乡规民约也在城镇化推进和现代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随着乡土环境的破坏,乡规民约是否仍然具有价值?有何价值?乡规民约与国家法律的关系怎样?乡规民约  相似文献   

6.
国家秩序是国体与政体的合一。国体反映了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反映了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二者的合一构成了国家秩序的具体形态。社会秩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秩序包括了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内的各种社会群体的组织形式;狭义的社会秩序则是指由血缘、地域、经济、宗教、文化等因素构成的特殊社会群体组织形式。社会秩序与国家秩序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社会秩序既是国家秩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可能构成不依赖于国家行政组织而独立存在于社会之中的一种民间秩序。本文即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并以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为线索来简要探讨国家与社会的一般关系。  相似文献   

7.
水排组织是青海省民和县三川地区的一种地缘型民间社会组织。在传统社会中,它曾起到管理村落农事、化解村际用水矛盾等作用,如今还主要在农事仪式实践中延续其功能。借助神灵崇拜建构起象征权威力量,是中国地方社会运作的重要机制,水排组织主持的跳"纳顿"酬神仪式亦是如此。它达成了村落群体内部的精神凝聚与社会团结,促进了村际乃至族际社会秩序的整合,凸显出乡村社会自我有序治理的"实践智慧"之所在。这一建构起乡村内生性社会秩序的实践智慧,对于当下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晚清基层民间慈善组织的筹赈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层民间慈善组织,是指晚清时期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义赈组织的分支机构,它归义赈组织所领导,并为之筹募慈善款项。围绕善款筹措这一基层慈善组织的中心工作,它们积极主动地设立组织、展开宣传、营造舆论,并且想方设法拓展善款筹措的渠道。为了更多地吸引各阶层人士的慈善捐输行为,基层民间慈善组织和义赈组织还运用了激励机制。这一慈善激励机制,主要由民间社会来运作,也有政府部门的参与。  相似文献   

9.
宗族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合一、国家与社会合一,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特点,宗族关系与国家权力在基层行政运行中的辩证属性,是基层社会秩序变迁的重要因素,其功能发挥因时而异,取决于多种因素。梳理分析这一问题,是考察中国古代社会控制、治理理念、治理模式的重要方面。秦汉是中国统一王朝建立和大发展时期,是历代统一王朝基层社会治理理念、模式的奠基时期,宗族力量与国家力量经历了分与合、合与分的历史过程,直接影响着基层社会秩序与统一国家建立.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宴饮活动承载着一定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功能,对国家权力的建构和社会秩序的维系,起到某种微妙的作用。汉代民间的宴饮活动可以分为政治性、宗教性和生活性三种类型,对建构乡里社会的秩序结构、满足百姓的精神需求和人情需要、促进基层社会关系和家族内部关系的协调,具有重要的作用。民间宴饮成为透视乡里社会形态和特征的一个特别视窗。  相似文献   

11.
调解具有极为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是传统中国维护"和谐"的社会秩序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司法形式。基层乡里社会组织根据自身的经济、文化条件以及宗族、村落组织的整体利益而解决彼此之间的纠纷行为,在维护本组织和本地域秩序的同时,也维护了整个国家统治秩序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广西壮族习惯法的法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习惯法是广西壮族民间强制性的准法规范.它作为一种巨大深厚的社会存量,被特定的社会群体所选择、收纳、共享,成为壮族共遵共循的行为准则.本文对壮族习惯法的审理、处罚进行了分析论述.认为壮族习惯法突出呈现出植根的乡土性、内容的生活性、管辖的地域性、运作的强制性、法规的不成文性和程序的不完善性等特征.并在壮族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诸多功能:维系功能,理顺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调整功能,排解纠纷,协调关系;制约功能,规范行为,惩诫恶行;传承功能,传递民族文化,宏扬民族精神;教育功能,寓理于法,培养社会角色.时至今日,它与当代农村的乡规民约相互渗透、结合,和国家制定法一道,共同规范调整着壮族地区的社会关系,成为现实存在的对国家法律的一种补充形式.  相似文献   

13.
张国稳 《神州》2012,(15):15-15
民间法是法律多元理论下出现的相对于国家法而言的一种民间规则体系。在社会生活中,民间法以其乡土性和内控型的特点。能够快速、有效的解决民间纠纷,对稳定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民间法。价值观与国家法的价值观相悖,在某种意义上民间法成为国家法制现代化的阻碍,因此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冲突。本文将从民间法与国家法产生冲突的原因、解决方法以及解决时应当遵循的原则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 风俗文化是文化系统中最具有传统性的一个层面,千百年来,“相沿成风,相习成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包括民间的节令、婚姻、丧葬、祭祀、饮食、产育、医药、乡规民约、礼节、风尚、习惯等社会现象或行为,内涵非常广泛。风俗与社会生产方式、生产水平、地理环境和人们心态意识有很密切关系。司马迁说:“礼从宜、事从俗”,东汉应劭则更明确指  相似文献   

15.
明代晚期,政治腐败,社会危机四伏。赖以维持、稳定社会秩序的各类地方性乡规民约应运而生。为风雨飘摇中的封建王朝带来苟延残喘的一线生机。本文拟就考古发现的实物,并结合有关文献史料。试从一个侧面对明代末年泉州的社会状况及相应的乡治制度作一粗浅探索。  相似文献   

16.
有关东汉侍廷里父老(亻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金光 《史学月刊》2003,(10):17-25
东汉侍廷里父老僤约束石券,是我们所知道的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乡里民约。约束文透露出了当时的乡里社会同其前后相比自有其特殊性的信息。国家政府必须依赖和通过父老者流的民间社会领袖人物来确立一种乡村社会秩序,国家政权虽然通过行政组织控制着乡村,然乡里实具有半自治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中国钱币》2015,(2):28
<正>在江西省银行业的精心策划和组织下,由徐安民先生撰写的《江西民间钞票》近日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收集的实物包括清代至民国时期江西省境内地方行政机构、团体组织及各钱庄商号等发行的纸币。主要包括钱庄、地方基层行政机构、地方武装组织、合作社、商会、商号及其它机构组织发行的纸币,且在一定社会区域与国家法定货币等值流通的钞票。全书共收集到江西民间钞票图片185枚,其中清代钞票25枚,基层行政机构  相似文献   

18.
郑国华 《民俗研究》2017,(4):137-149
中国农村通过选择武力的方式来解决民间纠纷问题,是中国乡土社会流传已久的陋习。旧中国乡土社会村民解决村际纠纷的方式会不约而同地选择民间调解的武力手段,从而建立了武力规制下的村落秩序,并形成了一种武力陋习。武力陋习形成的根源是政府的腐败、不作为导致的司法离场,以及村民对"江湖好汉"的推崇、行动的算计和话语权的争夺。在当今的乡土中国,这种武力陋习死灰复燃,以非常迅猛的速度在乡村蔓延并与司法共生,扰乱了社会秩序,危害了公共安全。要消解这种武力陋习,必须重新审视我们政府在农村治理上的粗暴行为,以及进一步规范民间体育社团,合理引导民间体育社团的良性竞争,并通过法治和村民自治的有效融合,满足农民的公正性诉求。  相似文献   

19.
汉代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艳红 《民俗研究》2009,(4):105-117
汉代,民间信仰具有维护统一的巨大凝聚力,通过群体性的祭祀活动,使人们产生共同的心理体验和情感,并升华为共同的信仰和意识,从而把一个个分散的个体粘合为一个整体;民间信仰为处于困境中的人们提供了一个超自然的避难所,使人们有强烈的安全感和方向感,能在精神和心理上取得慰藉;在神灵观念的支配下,民间信仰作为一种潜意识,成为一种客观强大的威慑力量,犹如道德和法律,能够起到规范人们行为、组织社会成员、整合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攀登》2017,(5)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关系着国家治理全局。新形势下,基层社会治理中面临许多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转变治理理念。那就是需要寻找一种解决问题的中国之道,即协商民主,去实现内生性的政党与社会的互动,从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