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枣阳九连墩发掘了2座大型楚墓。M1虽被盗,但乐器保存相对较好,出土乐器24件(套),涵盖周代"八音"之金(铜)、石、革、丝、匏、竹、木七类。作为夫妻异穴合葬墓的M1、M2是迄今出土乐器数量最多、组合最齐全的楚墓,为研究楚国葬制和先秦乐器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
张翔 《文物天地》2023,(9):43-47
湖北出土音乐文物丰富,囊括了先秦乐器“八音”(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分类的全部种类,各种图像、纹饰、文字资料丰富多彩。包括编钟、编磬在内的庞大的曾侯乙墓乐器群,已然成为中华礼乐文明的代表。近年来又发现了大量新的音乐文物,进一步揭示了礼乐制度的发展与演进,勾画出早期中国音乐文化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古代乐器有琴、筝、箜篌、钟、磬、鼓、琵琶、箫、笙、笳等,论问世之早,琴可能是最古老的。而在众乐器中,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所谓"八音(八类乐器,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之中,唯絃为最,而琴为之首"(桓谭《新论》)。而琴之用,则与君王治身治国有关。故古有琴制始于伏羲而成于黄帝、琴音调而天下治之说。蔡邕《琴操》即谓"伏羲氏作琴,所以御邪僻,防心淫,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也"。桓谭《新论》有谓"神农氏继宓羲而王天下,……于是始削  相似文献   

4.
<正>1982年,滕州市庄里西村滕国贵族墓地一墓葬中出土了一套青铜编钟,该套编钟共13件,其中编镈4件、钮钟9件,现均收藏于滕州市博物馆(见图1)。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我国从周至清末,对乐器统称八音。按乐器的质地来分类,可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编钟属金类。金类乐器中以钟为贵,在古代青铜编钟是与鼎、簋并列的礼乐重器,被视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滕州市博物馆藏的这套编钟的  相似文献   

5.
八音会这支民间艺术之花开遍定襄.八音会是山西省,主要是晋北的定襄、五台、原平、忻州等地的一种民间吹打乐的群众音乐团体.不是《三字经》所云:“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是言民间乐器品种之多的意思.定襄八音会常年活跃在全县城镇乡村,为广大人民群众欢庆丰收,岁时庆典,婚丧嫁娶,迎来送往,喜庆佳节,求神祈雨,祭祀祖先,祝寿祝福等活动辛勤地服务着,将自己独特的幽美旋律送给乡民,乡民们又以自已的心血滋养培育了她.使她誉满三晋大地,亦为全定襄及忻州地区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6.
2002年枣阳九连墩发掘了2座大型楚墓,M2保存完好,出土乐器22件(套),涵盖金(铜)、石、革、丝、竹、匏、木七类,其中木瑟座和竹舂牍、木雅、柷为首次认识。墓葬出土乐器种类齐全,保存完整,为研究先秦乐器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7.
李晓峰 《民俗研究》2002,(3):138-142
胡琴是我国弓弦乐器的总称。在中国吹、打、弹、拉诸类传统乐器中,弓弦乐器形成得最晚。土鼓、石磬之类的原始敲击乐器是中国音乐文化史上最早的乐器,随后出现的是骨哨、陶埙等可以发出简单音高的吹奏乐器;琴、瑟、筝等类弹弦乐器也较早地跻身于上占音乐的行列中。在周代,“八音”这一乐器分类法名称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古代乐器艺术的发展已进入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乐钟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乐器的制作与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三千年前的商代,就用骨、石、陶、铜来制作乐器。现在所见的有陶埙、骨埙、石埙、石磬、铜鼓、铜铙等。乐器的制作,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有“八音”之称,即金、石、  相似文献   

9.
<正>先秦时期传统礼仪纷繁,礼乐器也受到高度的重视。两周时期是先秦礼制发展的高峰阶段,中原地区是当时政治、经济及文化的中心地域,具有非比寻常的研究意义,因此,杨文胜博士的著作《中原地区两周随葬青铜礼乐器制度研究》(大象出版社,2016年)从选题来看是富含学术价值的,并具有如下主要特点。一是论证充分,条理清晰。该书在结构上分为八章,另有一个附论。除第一章引言和第八章结语之外,其余六章内容包括周人随葬青铜礼乐器制度溯源、东周时期中  相似文献   

10.
<一>(亻革)家的人口与分布区域。 (亻革)家约有五万人口,多数居住贵州境内,也有相当数量住在四川的酉、秀、黔、彭等县。1982年人口普查,凯里有(亻革)家人口9,613人,其中龙场镇有4,041人,占全镇总人口的73.6%;黄平有(亻革)家人口17,030人,其中重兴乡有6,569人,占全乡总人口的  相似文献   

11.
考古所见商代的乐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个商王朝的历史,是我国灿烂的青铜文化逐步发展到高峰的历史,也是我国奴隶制社会逐渐上升的历史。考古所见商代的音乐舞蹈艺术,同样反映了这样的历史特点。(一) 先从出土的商代乐器来谈谈商代的音乐水平达到怎样的高度。目前考古所见商代的乐器,从大品类而言,有埙、铃、磐、鼓、铙、钟等。依质料而论,大多数品类有两种,如铃有陶铃、铜铃;鼓有皮鼓、铜鼓。按调式来说,磐有特磐,编磐;饶有单饶、编铙;钟也有独钟、  相似文献   

12.
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出身士族,自幼好学多识,博通众学,享誉于时。好学,精书法、乐律、围棋。曾创制准音器等乐器,撰有儒、道、佛、学等多种作。  相似文献   

13.
大足石窟是我国佛教石窟寺中一颗璀灿的艺术明珠。它不仅有许多精美的佛教造像,而且还有大量的音乐资料。尤其是其中的古代乐器雕刻,更是我们研究中国音乐史的珍贵的形象资料。据笔者的初步调查,北山(龙冈山)和宝顶山石刻中所见的乐器,主要有琵琶、横笛、筚篥、笙、排萧、筝、方响、拍板、法螺、铜钹、箜篌、羯鼓、腰鼓、鸡娄鼓、鞉牢鼓、毛员鼓等。除笙、排萧、方响、鞉鼓、鼓、筝是中原乐器,其它均为“西域” 乐器。这些乐器,在北山摩崖石刻造像中,大多数作为“不鼓自鸣” 的天乐,分布于第51、245、254、256、279、281、286等号龛(晚唐五代)的龛顶之上,仅在第176号龛(北宋)的佛座下,见有两身手执乐器(排萧、拍板)的伎乐人;另外,有  相似文献   

14.
葫芦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葫芦笙这种乐器在彝、佤、怒、拉祜、傣、纳西等少数民族和苦聪人中广泛流传,是人们称誉为"歌舞音乐的海洋"的云南少数民族音乐里的一种重要的乐器。葫芦笙用小葫芦或半截葫芦挖空作音斗,上插竹管五至六支,竹管的根部嵌有竹  相似文献   

15.
《山茶》2010,(7):36-36
布依族八音坐唱又叫“布依八音”,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曲艺说唱形式。所谓布依八音.是指流传于安顺关岭、镇宁至黔西南贞丰一带的传统说唱曲艺。千百年来.它一直在南盘江流域的村村寨寨传承延续着。  相似文献   

16.
赵树理三则     
《沧桑》1996,(4)
鱼儿又回到水中 赵树理的父亲是农村八音会的全把式,能吹,善打,会拉。每逢阴雨大气,父亲常把他带到八音会去玩耍。八音会设在村东头吕铁牛的家里。因  相似文献   

17.
王娟娟 《文史月刊》2012,(Z3):109-109
上党地区的八音会,是民间音乐的艺术形式,本文旨在研究戏曲视角下的上党八音会,从上党八音会所使用的传统打击乐器,在宋金元时期的发展,以及它与上党地方戏曲的连理之亲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于上党八音会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  相似文献   

18.
读者来信     
《文物》1981,(9)
1981年第4期《文物》刊载的《山西平鲁出土的一批唐代金铤》一文,对出土的唐代不同形式的銙具统称为"銙",似不确切。根据西安何家村出土的金银器墨书题记,唐代銙具有玦、方銙、圆銙、(钅宅)尾等名称。平鲁銙似应依此命名。如:该文图八右上角及图九右端之銙具,应称为玦;图八左下角之銙具,应称为(钅宅)尾,等等。而且,带孔的銙具在图中放置的位置,应将有孔的一端朝下,因为这是带孔銙具在革带上铆结时的正确位置。  相似文献   

19.
“香妃传说”与宝月楼、回子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院刊》、《文物》、《文物天地》等刊物相继发表了有关香妃的几篇文章。考证了香妃即容妃,系回部阿里和卓之女。其叔额色音、兄图尔都、堂兄玛木特,于乾隆二十三年曾配合清政府军平息波罗泥都(大和卓)、霍集占(小和卓)  相似文献   

20.
彼岸花     
那些哀怨的,忧伤的,无奈的,感怀的,缕缕情丝,往往自女子处渲染开来。渲染的方式却又有多种,匏土木石革丝竹,八音奏出种种哀戚,然而最多的,还是撇去了一切修饰,用属于自己的言语讲述属于自己的情怀。所以在文章的开始,姑且先听一首由女子娓娓道来的诗篇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