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地区的开发与行政制置是由经济移民开始,进而建府立县,其演化具有和平的和包融的特点。蛤仔难从经济移民到宜兰厅、宜兰县的建制便是台湾疆土开发和治理过程的缩影,为认知今日台湾提供了历史的和现实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古至今,福州人赴台湾,为保卫台湾,开发和建设台湾等都作出重要贡献。本文仅就古代福州人陈第、林谦光、谢金銮、梁上国、杨浚等对台湾地方志的贡献作个论述。  相似文献   

3.
1965年美国修改移民法,放宽外国移民入境条件。从此,大批华人从冬地涌入美国,我们把他们称为新华人移民。资料显示,1970全美华侨华人为44万人,1980年增至81万人,至1992年再增至164.5万人,①占美国总人口的0.7%。美国新华人移民中,以来自祖国大陆、台湾、香港及印度支那(以越南为主)的居多。本文拟对他们的人口村成、移民背景及生活条件等问题进行比较分析。新移民的人口与分布美国1965年移民法允许各国移民每年不得超过2万人。台湾及香港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起初只允许每年移民数百人至数千人。台湾从1982年起增至2万人,香港…  相似文献   

4.
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海峡两岸是一个国家。这已为历史、现实和法律所证明。自1895年起,日本强割台湾、实行殖民统治达半个世纪之久,但海峡两岸中国人民收复台湾的决心从未动摇,并以各种方式,用鲜血乃至生命,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反日复台的英勇斗争。民国时期,这种斗争发展到新的阶段,并最终使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台湾同胞反对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 日本侵占台湾后,一面以武力镇压各地风起云涌的群众反抗斗争,一面建立殖民统治机构,强化旧的保甲制度;经济上横征暴敛,施行鸦片专卖制度和毒化政策;向台湾移民,强行收夺台湾的…  相似文献   

5.
自古以来.水利建设攸关农业发展至巨.从历史考察而言,有清一代,台湾水利工程相当发达,其间较为著名者如彰化平原八堡圳开发,在台湾开发史上即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台湾省有较大规模的开发.大部分人口为大陆移民.移植了许多大陆地名.并且用闽、粤方言中特有的地形名命名;台湾省文化接触包括土著文化、大陆移民文化、殖民文化及现代文化.情况非常复杂。这些都决定了台湾地名起源和变化的复杂性、地名沿革的多变性以及地名语言的多样性。本文从台湾地理、历史、物产、语言、文化、土地开拓等方面探讨台湾地名命名规律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大陆与台湾就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明清时期,大陆人稠地少,为生活所迫的大陆东南沿海人民,冲破千难万险入垦台湾,使台湾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本文从清政府的禁渡政策、台湾的自然环境等方面分析了清朝时期不利大陆移民开发台湾的诸多因素,以从侧面来反映大陆移民开发台湾的艰辛与困苦和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8.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居住在台湾的高山族是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成员。高山族人民用辛勤的劳动开发了我国美丽富饶的台湾,对缔造伟大的祖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清朝统一台湾后,台湾在政治、经济上同大陆又联成了一体,为高  相似文献   

9.
台湾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一些历史因素,使台湾几次与祖国分离,但祖国对台湾的经营没有因此而放弃。这可以从台湾历史时期的行政区划建置中看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清代移民开发边疆与少数民族关系--以台湾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移民向台湾的迁徙属于汉人向边疆地区的拓展,移民在台湾的开拓就是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接触、冲突、融合的过程。由于台湾少数民族与汉族接触的历史较短,双方的摩擦比较尖锐,但移民经过相当长时间与少数民族的接触交往,彼此间逐渐认同乃至融合,在这一过程中,官方的政策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台湾外记》为闽人江日异所,作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这部历史小说着重描述了明清易代之际,郑氏以台湾为据点进行反清复明的斗争以及康熙帝派大军渡海收复台湾,将台湾收入清朝版图的过程。记事起于明天启元年(1621),终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前后共63年。江日异根据他父亲的口传声授,秉史记载,故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台湾外记》史料的真实性是无可厚非的。其中对颜思齐、郑芝龙在日本举事、称雄闽海,南明政权抗清失败,郑成功举师北征,驱逐侵占台湾63年之久的荷兰殖民,康熙平定台湾,郑氏最后降清等历史事件的记载尤为集中、详细。  相似文献   

12.
台湾问题是历史造成的,而条约则是记载其归属地位演变的法律文书。19世纪70年代的中日《北京专条》,第一次以条约方式认定台湾属于中国的历史事实和法律地位。20年后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给日本,改变了它的归属地位,这是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体现了传统国际法时代对战争的认可和领土变更规则。20世纪40年代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是严肃的国际法律文书,表明国际社会以庄严条约的形式,对台湾归还中国作了具有国际义务性质的认同和承诺。日本宣布接受并正式签订投降书,已经丧失对台湾的主权,完成了将台湾归还中国的法律程序,中国政府在实践中又使其成为客观事实。美、英等国别有用心地提出台湾地位未定论,是出于反对新中国和共产主义的政治目的,没有任何法律依据。70年代,美、日等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之订约建交,台湾归属中国的法律地位得到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13.
祖国的美丽宝岛台湾 ,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自秦汉以来 ,就有史籍记载。台湾的开发和进步 ,始终与大陆密切相关 ,不少大陆同胞在台湾流下了血和汗 ,一些地方官在台湾的政绩 ,也为台湾同胞所称颂。台湾与贵州 ,也有着长期以来割不断的联系 ,历史上贵州人周钟、蒋允君、周大本、李明心、李嗣如、陈炳极、徐准等七人曾先后任过台湾地方官 ,对台湾的开发 ,发挥过一定的作用。周钟 (1671 -1763) ,字宣子 ,贵州贵筑 (今贵阳市 )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举人。四十七年(1708年)北上京师读书 ,先后在督学山西的高其倬…  相似文献   

14.
正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涉及中日两国的历史、战略部署以及地缘冲突,更关系到中国的核心利益。"台湾问题"在中日关系中的特殊地位,使之成为两国关系中高度敏感的突出问题。当初中国以"以民促官"、"渐进积累"的方式推动1972年中日复交进程,日本对华友好力量起到过积极作用。中日两国在解决了"台湾问题"的前提下,发表《中日联合声明》宣告重建外交关系。但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日本出于维持对华  相似文献   

15.
在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历史上,白人契约奴役制度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契约奴作为北美早期欧洲移民的主体和穷动力的重要来源,在开发和建设北美各殖民地的过程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美国早期的经济、政治、社会及文化等的各个方面无不打下了他们的烙印,对美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对契约奴这一重要历史制度,无论是在史实  相似文献   

16.
台湾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不争的历史事实,也是举世公认的历史结论。重温历史上台湾三次回归祖国的过程,无疑会使我们对上述历史结论有更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省份,由台湾本岛、澎湖列岛、钓鱼岛及其他附属岛屿等组成,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 大量考古出土文物表明,自新石器时代起,台湾便与祖国大陆有着密切的联系。台湾新石器时代文化与大陆同时代的文化完全相同,是大陆文化的延伸。 战国时期成书的《尚书·禹贡》,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学著作。其中写道:“惟海惟扬州,……岛夷卉服,厥篚织贝。”“岛夷”指的就是台湾。这是我国史料中关于台湾的最早记载。  相似文献   

17.
台湾的法律地位,经历了复杂的变化过程,涉及三个相互联系的因素。随着传统国际法转向现代国际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提出并形成了领土变更的"归还"方式,台湾的法律地位正建立在这一新规则的基础之上。台湾从被日本占据到"归还"中国,通过完整的条约链条,完成了合乎国际法的认定程序。美、英等国在背弃承诺之后,最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回归到原来的立场。接受台湾"归还"的"国际人格者",经历了先后代表中国的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嬗替,也在包括美、英、日在内的国际社会广泛达成共识。这三大要素确认了台湾的法律地位,注定其未来归宿,并昭示了这一问题的解决之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结束两岸政治对立的最佳方式,而实现国家完全统一则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18.
台湾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最近,台湾当局逆历史潮流而动,公然抛出“两国论”的荒谬言论,引起海内外舆论的普遍谴责。针对台湾当局的倒行逆施,我们很有必要对台湾的历史以及台湾历史上的三次回归进程作一回顾。一、目湾自8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省份,由台湾本岛、澎湖列岛、钓鱼岛及其它附属岛屿等组成,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大量考古出土文物表明,自新石器时代起,台湾便与祖国大陆有着密切的联系。台湾新石器时代文化与大陆同时代的文化完全相同,是大陆文化的延伸。战国时期成…  相似文献   

19.
清代柳州人杨廷理在台湾开发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000年11月至2001年4月,在柳州市郊发现了杨廷理及其家族墓葬。本文侧重就杨廷理及其家族墓葬的文献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外来移民包括中国移民加速了美国经济的开发,在美国资本主义工业化中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评价中国移民在美国工业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史学界应予讨论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