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的“三更半夜”一词,是夜已经很深了或者时间已经很晚了的意思。这·词源于宋太宗时的两个名人:陈象舆和董俨。《宋史·赵昌言传》:“四人者(陈象舆、胡旦、董俨、梁灏)日夕会昌言第。京师为之语曰:“陈三更,董半夜。”’  相似文献   

2.
《文史天地》2012,(10):94-94
如今的“三更半夜”一词,是夜已经很深了或者时间已经很晚了的意思。但在宋代,“三更半夜”一词却是源于两个人,一个是“陈三更”陈象舆,一个是”董半夜”董俨。他俩都是宋太宗时的大名人。  相似文献   

3.
“金匮之盟”真伪辨孔学关于宋太宗赵光义继统当皇帝,有"斧声烛影"及"金匮之盟"二大疑案。近人对此多所考证①,认为宋太宗是弑兄篡位,而所谓"金匮之盟"是伪造的,伪造人不出赵普及宋太宗二人,其目的是为宋太宗兄终弟及入继大统制造合法的依据。对于宋太宗是否弑...  相似文献   

4.
“老皇历”一词始于宋朝,本为褒义词。 宋太宗在位期间,注重农田水利,鼓励开荒。每年年终,他都要宴请群臣,论功行赏,并送给每人一本记载着农历时令及有关耕作知识的历书,目的是希望大臣们在政治事务中不要误了农时。  相似文献   

5.
正古代把履历叫做"脚色",简称"色"。"履历"一词始于北魏,其意是指人的资格、职位和经历。填写履历书或履历表则源于唐宋,其中要详细叙述祖籍、个人经历、社会关系、年龄和形体相貌等,这样做的目的有二:一是证明身份,防止假冒;二是朝廷掌握官员经历,以便升迁任用。清代的赵翼《陔余丛考》说:"宋太宗谓宰相曰:朕欲择转运使,所患不知其人履行,  相似文献   

6.
正古人将夜里的时间还分为更和点。一夜等分为五更,一更也等于现在的二个小时,从晚上七时开始起更,一更指七时至九时,二更指九时至十一时,三更指十一时至次日凌晨一时,四更指一时至三时,五更指三时至五时。"三更半夜"是几点钟,知道了吧!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汉语中,"太君"一词多被用于称呼侵华日军,有时亦泛指日本人。近代以来中国人在使用"太君"一词时,一般具有"长官"之意;从"太君"的发音与使用情况来推断,该词乃抗战时期日本人所使用的"大兵中国话"中"大人"(Taijin)一词的音译。用"太君"二字作为音译的对应词,体现了殖民统治下侵略者与被奴役者之间地位的尊卑。应该说,抗战时期所用"太君"一词,乃日本殖民文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正>编写地方志书的稿子经常用到"其中"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其中"为"方位词",表示"那里面"的意思。释例:"不知其中奥妙";"气象站一共五个人,其中三个是新来的"。志书中用"其中",绝大多数是说某总数字中的部分或分项数字情况。例如:某市续志记:"1986年,全市有国有场圃16个,经营面积9000公顷,职工815人。其中,国有林场  相似文献   

9.
正古代把履历叫做"脚色",简称"色"。"履历"一词始于北魏,其意是指人的资格、职位和经历。填写履历书或履历表则源于唐宋,其中要详细叙述祖籍、个人经历、社会关系、年龄和形体相貌等,这样做的目的有二:一是证明身份,防止假冒;二是朝廷掌握官员经历,以便升迁任用。清代的赵翼《陔余丛考》说:"宋太宗谓宰相曰:朕欲择转运使,所患不知其人履行,可令德骧(雷德骧)录京朝官履历功过之状、以便引对。"从前人记载看,古人填写履历似乎更重形体外貌。清钱泳《履园丛话》载:胡希吕视学  相似文献   

10.
正"青春"一词原指季节中的春季。它始于汉代,为文史学家刘向首先使用。据刘向《楚辞·大召》载:"青春受谢,白日昭只。"即春季来临,万物复苏,呈现勃勃生机。此后相当时期内,文人墨客用"青春"一词都是这个意思。如杜甫的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后来,文人们赋予"青春"一词以新意,泛指人的青年时期,如王维在《洛阳女儿行》  相似文献   

11.
正最早见到"翠微"一词,应该是在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一诗中,"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对后两句的解释,大都是"回头望望刚才走过的山间小路,苍苍茫茫笼罩在一片青翠中"。其实,这里的"翠微"还是解释为"山腰"为好。苍,已经是指深绿,比青翠还要好。  相似文献   

12.
段子     
《环球人物》2012,(29):96
区别经济课上,老师问:"投资和投机有何区别?"一个同学大声说道:"一个是普通话,一个是广东话……"赌徒半夜2点,妻子从别墅的二层走到一层客厅,看到丈夫还在跟一帮赌友玩牌,就对他们说:"听着,能不能让我在自己的房子里安安静静地睡一会儿?"丈夫说:"轻点,亲爱的,现在这已经不是我们的房子了……"  相似文献   

13.
正"改革""开放"都是旧词,之前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曾经用过。但将这两个词赋予我们今天所指的特定意思,邓小平发挥了关键作用。邓小平复出后,在多个场合使用"改革"一词。据不完全统计,仅在1978年,他在不同场合17次明确谈到"改革",内容涉及多个领域。而"开放"作为党在新时期的一项对外政策,是邓小平提出来的。正如1984年10月6日邓小平所说:"中国的经济开放政策,这是我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逸民”考     
<正>一、"逸民"歧解逸民,见于《论语·微子》:"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诸多经学家对逸民一词进行了解释。何晏:"逸民者,节行超逸也。"[1]皇侃:"逸民者,谓民中节行超逸,不拘于世者也。"[2]何晏与皇侃认为逸民应视为民众中节操品行超脱隐逸,不被世俗所拘束的人,强调他们的品格节操的高尚。而朱子对"逸民"一词的注解则异于何晏与皇侃。《四书章句集注》:逸,遗逸。民者,无位之称。[3]我们可以看到,朱子偏重强调逸民是"无位"的,而何晏、皇侃则偏重强调逸民的"节行超逸"。而《论语》中的逸民柳下惠"三黜不去",并  相似文献   

15.
夏天,热得像火,一天,我吃了一个冰镇西瓜,又去游了一场泳,结果,三更半夜闹起了肚子。第二天一早,我只能卧病在家,女儿蓓蓓见我不去上班,也想留在家里,她爸担心地对蓓蓓说:“妈妈病了,需  相似文献   

16.
《收藏家》2020,(6)
正一、瓷枕的实用价值瓷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夏季纳凉用的寝具。北宋诗人张耒的《谢黄师是惠碧瓷枕》诗云:"巩人作枕坚且青,故人赠我消炎蒸。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发冷泥丸惊"。这几句诗明确地道出了瓷枕的质地、釉色及其消暑纳凉的功效。此外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在《醉花阴》一词中也写到:"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据专家考证仿青白玉的青白釉瓷枕有时也被称为"玉枕"。因此词中的"玉枕"并非真正的玉枕,应是当时烧造的青白釉瓷枕,诗中同样也道出了瓷枕纳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宋代著名词人柳永在拟填补翰林院之缺席时,吏部呈其词给仁宗皇帝,其中有一首《西江月》词,词中有这么一句:"我不求人富贵,人须求我文章。"仁宗看后很不高兴,作御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传统史学的"实录"一词,始见汉代扬雄《法言·重黎》。班固《汉书·司马迁传》复引此词。自班固之后,"实录"作为中国传统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叙史及议史中广为出现。不过,"实录"一词虽始见于汉代,然而"实录"思想则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而且有其形成的过程。本文拟对此问题作出讨论。一扬雄《法言·重黎》谈及司马迁时有文:"太史迁,曰:实录。"班固《汉书·司马迁传》曰:"然自刘  相似文献   

19.
"汉奸"一词自清雍正朝起被大量使用,并成为官方语言,其中的"汉"也延续了明代指称"汉人"的含义。自乾隆朝起,随着"汉奸"一词使用范围的扩大和"民人"范围的扩展,"内地民人"逐渐成为官方认定"汉奸"的身份条件。作者通过对雍正、乾隆、嘉庆和道光四朝"汉奸"身份的考证,认为"汉奸"一词中的"汉"在清前期并非专指汉人,而是指包括了汉民、"熟苗"、"熟夷"以及回民等在内的编户民人。  相似文献   

20.
釋“自喜”     
《漢書·董賢傳》:賢"爲人美麗自喜,哀帝望見,説其儀貌"。自喜,顔師古注:"喜,音許吏反。"僅注讀音而未釋義。《漢語大詞典》釋作自樂、自我欣賞。按:《漢語大詞典》的解釋,於文意似大體不差,但並不十分貼切。筆者以爲《董賢傳》中的自喜當釋作打扮愛美、注重儀表。如《三國志·魏書·何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